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048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docx

默认标题化学计算题错题本

默认标题-2012年1月16日

©2012菁优网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0•鸡西)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向甲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再向乙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金属x,充分反应后,两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相等,则X可能是(  )

A、MgB、AlC、CuD、Zn

2、(2011•重庆)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

B、

C、

D、

3、(2011•无锡)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基叔丁基醚属于有机物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2010•潍坊)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5、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0,则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1%B、30%C、35.2%D、38.6%

二、解答题(共7小题)6、(2010•楚雄州)下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 _________ .排除了气密性不好等因素外,过量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内 _________ (填”“仍有”或“没有”)残余的氧气.

(2)图2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 ;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 .

(3)图3是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溶质是 _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 _________ .

7、某合金的主要成分有锌、铜、碳等物质.为测定合金的某些含量做如下实验:

向50.3g合金粉末中逐次滴加等质量的质量分数为20.0%的硫酸铜溶液(已知碳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g

80.0

80.0

粉末的质量/g

50.2

50.1

计算反应后:

(1)粉末减轻的质量.

(2)加入320.0g硫酸铜时,硫酸盐中铜元素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比.

(3)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测定碳元素的质量为4.0g).

8、取10g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气体,缓慢通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干燥的固体10g.求

(1)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

(2)原混合物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碳原子个数比.

9、(2009•德城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_________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12.5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 _________ g(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0、(2008•攀枝花)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另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

【查阅资料】

(1)镁、铁、锌皆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且生成+2价的可溶性金属硫酸盐和氢气.

(2)相对原子质量:

Mg﹣24、Fe﹣56、Zn﹣65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35.O

35.0

35.O

35.O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8

5.6

4.4

4.2

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求: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金属为何种金属?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1、(2008•北京)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请仔细观察下列表格和图象计算: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 _________ 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质量分数为多少?

(结果精确到0.1%)

(3)10%的CaCl2溶液可作为路面保湿剂.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

(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12、维生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1)维生素C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维生素,它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据图推算维生素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

(2)下表是几种水果的维生素C大致含量及某市场上的零售价格.

若小明一天食用猕猴桃、苹果、桔子各50g,则他摄入的维生素C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三、填空题(共1小题)13、(2011•攀枝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 .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 _________ 乙(填“>”、“=”或“<”).20℃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 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0•鸡西)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向甲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再向乙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金属x,充分反应后,两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相等,则X可能是(  )

A、MgB、Al

C、CuD、Zn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烧杯中得到的氢气一样多,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

解:

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Zn+2HCl=ZnCl2+H2↑

56732473542196573

由于稀盐酸和铁恰好完全反应,因此为了使X和铁得到的氢气一样多,乙烧杯中的稀盐酸也必须全部参与化学反应,即X应该是过量的,即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酸溶液消耗的X比铁少,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X有可能是镁和铝,故选AB.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11•重庆)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可根据灭火原理有: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解答:

解:

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

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2011•无锡)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基叔丁基醚属于有机物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A、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属含碳的化合物,属有机物.

B、利用原子量和求出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判断即可.

C、利用碳元素的和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求得判断.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甲基叔丁基醚分子构成.

解答:

解:

A、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属含碳的化合物,属有机物范畴,故此选项错误.

B、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5)+12+16=88,故此选项错误.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68.2%,故此选项错误.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甲基叔丁基醚分子构成,每个甲基叔丁基醚分子是由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有关化学式知识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对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及相关计算要有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2010•潍坊)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质量守恒。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还少5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

20=5:

4

解答:

解: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

1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甲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25:

20=5:

4.

故选B.

点评:

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5、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某瓶双氧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10,则该瓶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1%B、30%

C、35.2%D、38.6%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因此要求双氧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知道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该题可用特殊值法解答,取溶液质量100g,设溶质质量为X,则溶剂质量为100g﹣X,然后根据双氧水的化学式计算氢和氧的质量,用X代数式表示,再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氢和氧的质量,也用X代数式表示,然后根据题意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

10,列方程解出X值,再求溶质质量分数.

该题也可从微观角度考虑,设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分子个数比为X:

Y,依据化学式:

H2O2H2O和题意可列式如下:

=

,得出

=

,即溶液中H2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

3,那么1个H2O2分子的质量可看作溶质的质量,3个H2O分子的质量看做溶剂的质量,即可求出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

方法一

取双氧水溶液100g,设其中的H2O2质量为X,则H2O的质量为100g﹣X

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X氧元素的质量为:

X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100g﹣X)氧元素的质量为:

(100g﹣X)

由题意得:

=

解得:

X=38.6g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38.6%.

方法二

设溶液中H2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X:

Y,

=

解得:

=

,即溶液中H2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

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38.6%.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及相关计算,从微观角度解答,计算更简单.

二、解答题(共7小题)

6、(2010•楚雄州)下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 大量白烟 .排除了气密性不好等因素外,过量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内 没有 (填”“仍有”或“没有”)残余的氧气.

(2)图2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要与氧气接触 ;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图3是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溶质是 NaCl (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 NaCl和HCl .

考点: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从信息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要认真分析所给材料的价值,然后结合所给问题进行思考.

(1)装置不漏气,红磷过量,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内应没有氧气了,若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就会有氧气,因导管内有少量空气,该题只说熄灭后,没说打开止水夹,因此填写没有.

(2)联系燃烧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很容易解答.(3)由题意可知,滴入酚酞溶液无色,这时溶液可能呈中性,即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呈酸性,即盐酸有剩余.

解答:

解:

(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大量白烟.该实验中红磷过量的目的就是消耗尽氧气,故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了.

(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对比可知,水中白磷没有接触氧气,因此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对比所处环境相同,但红磷的着火点高,故不燃烧,所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呈无色,这时溶液可能呈中性,那么溶质只有氯化钠,溶液也可能呈酸性,说明盐酸有剩余,那么溶质有两种:

氯化钠和盐酸.

故答案为:

(1)大量白烟;没有

(2)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NaClNaCl和HCl

点评:

从题目信息中提炼有效信息,结合相关内容对问题做出解答.

7、某合金的主要成分有锌、铜、碳等物质.为测定合金的某些含量做如下实验:

向50.3g合金粉末中逐次滴加等质量的质量分数为20.0%的硫酸铜溶液(已知碳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g

80.0

80.0

粉末的质量/g

50.2

50.1

计算反应后:

(1)粉末减轻的质量.

(2)加入320.0g硫酸铜时,硫酸盐中铜元素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比.

(3)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测定碳元素的质量为4.0g).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解答:

解:

(1)根据图象结合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加入硫酸铜的质量为240g粉末质量不再改变,每加入80g硫酸铜粉末减轻0.1g,所以粉末共减轻0.1g×3=0.3g;

(2)铜元素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比=(80.0g×20.0%×

):

(320.0g×20.0%×

)=1:

6;

(3)反应后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92.0%.

答:

粉末减轻的质量为0.3g,铜元素与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1:

6,充分反应后,剩余粉末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0%.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和有关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8、取10g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气体,缓慢通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干燥的固体10g.求

(1)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

(2)原混合物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碳原子个数比.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固体是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由碳酸钙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是它们所含的分子个数比.分子个数可以用物质质量除以分子质量来求得.

解答:

解:

(1)设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100

x10g

=

x=4.4g

(2)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碳原子个数比为

=2:

1

答:

(1)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碳原子个数比为2:

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稍大.

9、(2009•德城区)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3.3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12.5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 117.7 g(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生成气体的曲线在3.3处成了直线,说明反应已完全,不再有气体生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即可求出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3)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氢氧化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与氢氧化镁反应的HCl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生成气体的曲线在3.3处成了直线,说明反应已完全,不再有气体生成;

故答案为:

3.3.

(2)设12.5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44

xy3.3g

∴100:

44=x:

3.3g,73:

44=y:

3.3g

解之得:

x=7.5g,y=5.4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g÷12.5g×100%=60%.

答: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3)设与氢氧化镁反应的HCl的质量为z,

Mg(0H)2+2HCl=MgCl2+2H2O

5873

12.5g﹣7.5gz

∴58:

73=(12.5g﹣7.5g):

z,

解之得:

z=6.293g,

(5.475g+6.293g)÷10%≈117.7g.

故答案为:

117.7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

10、(2008•攀枝花)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另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

【查阅资料】

(1)镁、铁、锌皆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且生成+2价的可溶性金属硫酸盐和氢气.

(2)相对原子质量:

Mg﹣24、Fe﹣56、Zn﹣65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35.O

35.0

35.O

35.O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8

5.6

4.4

4.2

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求: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金属为何种金属?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根据守恒,找出隐含条件;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需要求出铜的质量;铜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因此,当金属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即为铜的质量;

(2)由于35克硫酸参加反应金属每减少1.2克,由此可以求出第四次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根据参加反应金属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判断金属元素;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由于金属有剩余因而所加稀硫酸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金属的硫酸盐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消耗金属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硫酸盐的质量,所得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即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求得.

解答:

解:

(1)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

(2)设该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第4次反应的稀硫酸质量为

反应的总稀硫酸质量是35g×3+

=

M+H2SO4═MSO4+H2↑

X98

8g﹣4.2g

×14%

X:

98=3.8g:

×14%

X=24

所以该金属是镁.

(3)设所得溶液中Mg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