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177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docx

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2015年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22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友情提示:

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毕业学校                姓名            考生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8分)

在华夏的板图上,有两条“丝绸之路”格外醒目。

这是两条“中国走向世界”的路,一条在陆地,一条在海上;一条在中国的大西北,一条在中国的最东南。

南宋以后,当通往西域的商旅驼铃声喑哑的时候,我国的东南沿海已是舳舻千里,航帆蔽天,一批批丝绸、茶叶和瓷器亟待出港,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忙于卸舱。

市井云集“十洲人”,市声喧xiao鼎沸,商贾接踵摩肩……这景观气象颇似一幅南方的《清明上河图》,慰藉了南宋皇帝们的“故国之思”,缓释了北宋遗臣们的“东京梦华”。

正是来自海上的那些“市舶”和“贡舶”所带来的        (继续不停的样子)的进项,才维系和满足了这些皇族们“春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洲”的奢侈与缠绵。

 ⑴找出并改正画   线句中的错别字。

          改为         (1分)

⑵根据语境分别写字、注音、释义,并写在指定的位置上。

(3分)

      喧xiao(     )    商贾(     )     喑哑       

⑶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写出成语。

(1分)                 

⑷下列对“中国走向世界”加引号作用的诠释,正确的选项是(     )。

   ( 1分)

A.特定称谓    B. 着重指出    C.引用、简称    D. 讽刺、否定

⑸“这景观气象缓释了北宋遗臣们的‘东京梦华’”这一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

  2.诗文默写。

(12分)

①蒹葭苍苍,            。

(《诗经》)

②晨兴理荒秽,              。

(陶潜《归园田居》)

③                ,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⑤子曰:

“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论语》)

⑥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⑦                       ,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⑧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分)

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两篇不同特色散文。

《春》寓情于景,描绘春天各种富有诗情画意的风景,其中勾画出        轻柔湿润,静谧温馨的美妙意境。

《背影》着重铺叙特定情景中的感人细节,感情“真挚清幽”,文末写          ,表现此刻作者感知父亲老境的颓唐、感念他爱子的深切的复杂感情。

4.综合性学习:

认识对联。

(8分)

 春节期间,黄玮琦同学在张贴对联出了一些差错,又聆听刘老师的对联知识一席谈,觉得收获很大。

开学后,发起组织了“对联应用探究”小组。

假设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要求你完成以下任务:

⑴除夕,尤奶奶不识字,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赶不回来,她急着找人贴春联,一急把三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她整理好(写出配对的序号)。

(3分)

A五谷丰登勤为先B一派生机迎晓日C万户同吟祝福歌D万家灯火庆新春E一元复始春为首F千门共贴迎春画

⑵对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对仗工整。

请你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2分)

上联:

,莺歌燕舞山川皆秀色

下联:

龙腾虎跃神州大地呈秀色

删改后的下联:

                                                   

⑶杜大伯家的对联贴错了。

“东风引紫气一元复始”被贴在左边,“春雨催红花万象更新”被贴在右边。

请你根据对联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这个错误。

(3分)

你要说的话: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10题。

(16分)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相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

[注释]①比:

接连。

②三旦:

三天。

③莫:

没有。

④朝:

早晨,也指一天。

⑤一旦:

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5.用斜线(/)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断句。

(2分)

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虽(   )有千里之能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③愿子还(    )而视之

7.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马之千里者      臣有骏马,欲卖之     B.  去而顾之       而伯乐不常有

C. 比三旦立于市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8. 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句子的内容。

(4分)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9.甲文揭示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什么?

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

请用二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10. 二文在道理阐述上有相通之处,又各有侧重。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

(3分)

 

(三)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回答11-13题。

(13分)

关于“闽南语要不要保护”的讨论帖:

1楼:

闽南语在泉州以外的地区讲起来,“地瓜腔”很重,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远离“地瓜腔”,即使自身普通话不标准,在家也和孩子说普通话。

现在的年青一代所掌握的闽南语词汇越来越少,大多对闽南语一知半解,青蛙、蜻蜓、萤火虫等词汇的闽南语都不会讲,只能用普通话直译。

恐怕再过两三代人后,没有多少泉州人会讲闽南语了。

2楼:

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闽南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

是呀,说不标准的普通话掉价,是素质低的表现,因此也限制孩子学闽南语。

4楼:

也许吧,有一天会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

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闽南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泉州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所以必须融入其中。

7楼:

闽南话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俗语,比普通话生动幽默,有趣传神。

闽南方言里饱有文化,我们老师说闽南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泉州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以泉州方言表演的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已成为联合国“非遗”项目。

8楼:

甲骨文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我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闽南方言。

11.上述材料关于“闽南语要不要保护”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

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2.综观材料,我们可以看到闽南话具有哪些价值?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6分)

13.如何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闽南方言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可行方案,要求:

提出观点,用讨论帖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4分)

(三)阅读《妈妈的额头》一文,回答14-18题。

(23分)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

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

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

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

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

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

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

”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

“妈,谁说您老呀。

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4.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分)

 

15.有同学读罢本文,说“妈妈的额头是听诊器,又是晴雨表”,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

 

16.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3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17.请结合描写或修辞的相关知识,品赏第①④段画线的句子。

(6分)

⑴她的额头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3分)

 

⑵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3分)

 

18.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4分)

 

(四)名著阅读。

(8分)

   19.下面对名著情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四处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以鹭鸶平安回绝。

(《伊索寓言·狼与鹭鸶》)

B.为了再买辆洋车,祥子为杨宅拉起了包月,但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杨先生拿出的十毛钱的毛票,摔在他的脸上。

向杨先生结清了一星期的工钱,拉着铺盖离开杨家。

(《骆驼祥子》)

C.在荒岛初期,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尝试制造陶器。

找到陶土后,首先是调和、整形、晒干陶土,然后是控制火力烧制陶器,每一步骤都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

(《鲁宾逊飘流记》)

D.在罗切斯特的面前, 简·爱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的高尚、纯洁,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简·爱》)

  20.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按《西游记》情节先后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3分)

孙悟空:

偷吃蟠桃→    →    →    →被捉住放入炼丹炉烧烧了四十九天不死,

     21.依据选段内容,按要求作答。

(2分)

宋江道:

“此计大妙!

便请军师发落。

”吴用道:

“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

你众弟兄中,谁敢与我前去城中放火?

”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

“小弟愿往。

”众人看时,却是鼓上蚤时迁。

他道:

“……眼见元宵之夜,必然喧哄,……”(摘自《水浒传》第六十五回)

文中“此计”具体指什么?

“此计”实施后的结果如何?

 

三、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在。

在你的生活中,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级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

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

  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规范;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5年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语文答案卷

(本卷共22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题 号

总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8分)

⑴找出并改正画   线句中的错别字。

          改为         (1分)

⑵根据语境分别写字、注音、释义,并写在指定的位置上。

(3分)

      喧xiao(     )    商贾(     )     喑哑       

⑶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写出成语。

(1分)                 

⑷下列对“中国走向世界”加引号作用的诠释,正确的选项是(     )。

   ( 1分)

⑸“这景观气象缓释了北宋遗臣们的‘东京梦华’”这一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

 

  2.诗文默写。

(12分)

①蒹葭苍苍,            。

(《诗经》)

②晨兴理荒秽,              。

(陶潜《归园田居》)

③                ,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⑤子曰:

“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论语》)

⑥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⑦                       ,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⑧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分)

                                    

4.综合性学习:

认识对联。

(8分)

⑴(3分)   和            和               和     

(2分)删改后的下联:

                                                    

 

⑶(3分)

你要说的话: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10题。

(16分)

5.用斜线(/)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断句。

(2分)

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虽(   )有千里之能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③愿子还(    )而视之

7.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8. 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句子的内容。

(4分)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9.甲文揭示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什么?

乙文中“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

请用二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10. 二文在道理阐述上有相通之处,又各有侧重。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

(3分)

 

 

(三)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回答11-13题。

(13分)

11.上述材料关于“闽南语要不要保护”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

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2.综观材料,我们可以看到闽南话具有哪些价值?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6分)

 

 

13.如何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闽南方言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可行方案,要求:

提出观点,用讨论帖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4分)

 

 

(三)阅读《妈妈的额头》一文,回答14-18题。

(23分)

14.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分)

 

 

15.有同学读罢本文,说“妈妈的额头是听诊器,又是晴雨表”,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

 

 

16.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3分)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17.请结合描写或修辞的相关知识,品赏第①④段画线的句子。

(6分)

⑴她的额头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3分)

 

 

⑵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3分)

 

 

18.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4分)

 

 

 

(四)名著阅读。

(8分)

    19.下面对名著情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20.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按《西游记》情节先后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3分)

孙悟空:

偷吃蟠桃→    →    →    →被捉住放入炼丹炉烧烧了四十九天不死,

    21.依据选段内容,按要求作答。

(2分)

文中“此计”具体指什么?

“此计”实施后的结果如何?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美无处不在,美无时不在。

在你的生活中,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级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

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

  要求:

①自拟题目;②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规范;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5年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8分

⑴1分   板改为版

⑵ 3分

嚣   gu   失声,沉寂

⑶1分  源源不断(绝,竭))

   ⑷1分   B

⑸2分           

这景观气象缓释了北宋遗臣们们“东京梦华”之恋。

2.12分

①白露为霜   ②带月荷锄归 ③感时花溅泪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四十不惑

⑥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⑦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⑧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3.2分

春雨      “我”读了父亲的信泪光晶莹

  4.8分

⑴3分   EA   BD    FC

⑵2分,结构、用词各1分,对仗可不追究。

虎跃龙腾大地尽秀色

⑶3分,劝说得体1分,劝说有方2分

示例:

杜大伯,您好!

您家的这副对联真喜庆!

不过,对联讲究的是仄起平收,按右上联左下联的惯例,您的这副对联贴反了。

因为上联的最末一字是“始”字,第三声,属于仄声,应该贴在右边;下联最末一字是“新”字,第一声,属于平声,应该贴在左边。

 

二、阅读(60分) 

(一)16分

5.2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6.3分

①即使 ②等同,一样  ③同“旋”,围绕,绕圈子

7.2分  C

8.4分,译对一句2分

①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②卖骏马的人,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

9.2分,答对一问1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0.3分

10.二文均表现伯乐的重要性,都说明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也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但各有侧重,甲文侧重“千里马”的培养,要求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乙文侧重“千里马”的举荐、推崇:

“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二)13分

11.3分,说到点子上给分

现象:

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不懂闽南话(1分)。

网友认为的原因:

孩子缺少讲闽南话的环境,闽南话比较土,外地人不容易懂(1分)。

新时代需要公共语言交流,因而方言的沟通交流价值不断减少(1分)。

 

12.6分,写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㈠闽南话里有亲切的乡土情。

㈡闽南话里蕴含着文化。

㈢闽南话保留不少古音。

㈣闽南话体现了泉州城市的特点。

 

13.4分,观点、理由各2分

示例①观点:

先学闽南语,再学普通话。

理由:

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场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越大。

第二,实践证明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示例②观点:

让闽南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

理由:

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

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闽南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示例③观点:

工作普通话,生活闽南话。

理由:

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