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265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设计1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版含答案

教学设计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设计者:

陆树霞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

第一目“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

教学时,要运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

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导入设计

学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

商业到底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过渡:

货币的发展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播放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徽商》《湖商》片断。

过渡:

商人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从片断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那么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情况如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这一目。

(板书)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问题情境1:

“商人”的“商”最早的意思是什么?

A.商朝               B.商量

C.买卖D.钱币

答案:

A

过程叙述:

古往今来,人们为什么把买卖人称作商人?

原来“商人”一词的由来与我国商业的起源与形成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

到了夏代,在社会上便游离出一部分专门从事交换的人。

公元前1000多年,黄河下游居住着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的祖先叫契。

由于契在大禹治水时有功,被封为商,这便是古代的商族。

契的六世孙王亥聪明多谋,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去做买卖。

一天,王亥在贩运货物途中,突然遭到狄族易氏的袭击,狄族易氏抢走了货物和随从的奴隶,并杀死了王亥。

王亥有个儿子叫甲微,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便兴兵伐易,最后终于灭了易氏,商的势力从此扩展到易水流域。

到了孙汤时,商族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纺织业,花色品种优于其他各族。

孙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便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和财富,把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最后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均十分发达。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由统治者一下变成了周朝的种族奴隶。

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贵族,每况愈下。

商族人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便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

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概念,即跑买卖的人都是商族人。

后来,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简呼为商人了。

这些称呼一直沿袭至今。

“商人”之说,在古代是分为两类的,一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如开店坐铺则称为“贾”(读古)。

“春秋”时代鲁国曾设有“贾正”这种官职,专门管理市场贸易事务。

而流动在外面进行贸易的,才叫“商”。

然而,现在“贾”“商”已经不分,凡是作买卖的,统称为“商”。

至于在市场上所流通交换的物资叫“商品”,从事这种行业活动叫“经商”,固定在一个地方用来销售物品的铺面叫“商店”。

一些带有“商”字的叫法,都源于此。

问题情境2:

请概述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

历史时期

概况

商朝

“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秦汉

商业初步发展,逐渐艰难

隋唐

商业繁荣

两宋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元朝

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

明清

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

师生互动:

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1: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

合作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自主学习2:

原因: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自主学习3:

表现:

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弦高、范蠡和孔子的弟子子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货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

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过渡: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秦汉时期的情况。

自主学习4:

秦汉:

商业初步发展,逐渐艰难。

合作探究:

秦汉时期既然商业初步发展了,为什么会逐渐艰难呢?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原因。

自主学习5: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

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后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铸币权,钱的形制也保持着类似“秦半两”的圆形方孔模式。

自主学习6:

两汉:

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

当时的都城长安和洛阳,以及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自主学习7:

两汉又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

张骞通西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再经过今天的新疆进入中亚和西亚。

汉武帝之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自主学习8:

主要是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的限制太多。

过程评价:

同学们对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及逐渐艰难的原因分析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隋唐时期的情况。

自主学习9:

隋唐时期:

商业繁荣。

合作探究:

为什么隋唐时期商业会繁荣?

自主学习10: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自主学习11:

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

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过程引导: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请同学们一起看“学思之窗”。

自主学习12:

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过程评价: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商业发展可以理解。

那么到了两宋时期,商业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情况?

自主学习13:

两宋时期:

商业空前繁荣。

合作探究:

为什么两宋时期商业会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自主学习14:

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自主学习15:

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自主学习16:

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后来,官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印制和发行“交子”。

南宋时,纸币使用的地区广,发行量也大大增加。

自主学习17:

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主学习18:

元朝:

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

合作探究:

为什么元朝会出现国内外商品汇集的景象?

自主学习19:

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朝商业继续繁荣。

自主学习20: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东欧、中亚、非洲海岸、日本、朝鲜、南洋各地,都有商队来到大都。

城内各种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国内外各种商品川流不息地汇聚于此。

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见“参考资料”之“原始资料”)

合作探究: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此阶段商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自主学习21:

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

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其中,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多媒体课件展示:

列表比较徽商、晋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徽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茶叶、木材、粮食

典当、走出国门

晋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

票号、走出国门

合作探究:

徽商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400余年,其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世界市场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请搜集整理有关徽商的史料,分析徽商从兴起到衰落的原因。

(详见“活动设计”栏目)

过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商业发展的过程,随着商业的发展,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市”以及城市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城市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着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概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板书)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这一目。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彼此分开、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

城就是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市则是人们交易的场所,开始并不在城内。

问题情境3:

请概述“市”的变迁。

历史时期

概况

特点

西汉

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定时、定点、管理严格

唐朝

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

定时、定点、管理严格

宋朝

市分散在城中,“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突破时间、地点限制;管理松散

明清

出现单一的商业城市

师生互动:

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1:

西汉:

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长安城平面图

自主学习2:

唐朝:

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220行,西市有西域、波斯、大食的商人。

过程叙述:

唐朝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情况:

长安内城内有“市”有“坊”,“市”为商业区,“坊”为住宅区;“市”和“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市”只能从事商业活动,不能住人,而且时间规定得很死,只允许每天下午进行商业活动,暮鼓一响,所有的人必须回到住宅区——“坊”里面;而“坊”只能住人,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合作探究:

这样的城市布局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自主学习3:

这样的城市布局不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

北宋东京平面图

宋朝:

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合作探究:

北宋的东京城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与唐都长安有何异同?

自主学习4:

虽然商业区仍然叫做“市”,但东京城布局图上找不到“坊”的痕迹,也就是说,“东京城的布局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

自主学习5:

商业活动打破了唐都长安只准每天下午进行的时间界限,出现了“夜市”和“早市”。

自主学习6:

东京出现娱乐场所“瓦肆”,而长安没有。

自主学习7:

“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过程评价:

自唐中后期以来逐步出现商铺侵街现象,至北宋则完全打破“坊”“市”界限的情况。

合作探究:

这种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情况的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又是什么?

过程评价: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也就是说由于政府的重视,促使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农业和手工业的兴盛又促使城市的繁荣。

自主学习8:

明清出现单一的商业城市,如丝织业的中心——苏州、杭州。

合作小结: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

由于商业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同,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总之,城市是考察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

问题情境4:

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析古代城市职能是如何变化的。

(1)我国古代城市在战国时为政治中心、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合一型城市,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2)唐朝开始,分为手工行业中心城市地区,如丝织业的定州、益州、扬州,陶瓷业的邢州、越州,造纸业的宣州、益州,还有都市商业区如长安城中的东市、西市和外贸中心城市广州。

(3)两宋时期出现手工技术中心地区,如定窑、汝窑、景德镇,城市中商业区界限消失,外贸城市增多,有泉州、广州、明州。

(4)明朝时期手工业、商业、外贸各有中心城市,如苏州、杭州、松江、景德镇为手工业中心,成都、武昌、扬州为商业中心,广州、宁波、泉州、福州为对外贸易港口。

问题情境5:

中国古代发展城市的特点是什么?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问题情境6: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商品经济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4)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过程小结: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了商业发展与城市的变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板书)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这一目。

问题情境7:

概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

历史时期

概况

西汉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明清

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师生互动:

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1:

西汉: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自主学习2: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概念讲解:

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

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

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

历史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三条线路皆由众多干线与支线所组成。

北路是指北纬50°横跨东西穿蒙古高原、越喀喇昆仑山(Karakoram)的草原之路。

这条路主要是中亚牧民西去的线路,历史上称为北路。

从北纬40°向西至北纬35°偏南的这一带沙漠中,曾经有数条线路,但以北纬40°贯穿东西的最长一条线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路。

人们通常所指丝绸之路从狭义上讲就是该线路,即史书记载的商队(西域以骆驼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商队)所经路线,史书上记载最多的也是这条丝路。

南路基本上是指经印度、东南亚至红海、波斯湾的南海路。

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自主学习3:

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自主学习4: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自主学习5:

明清时,由于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问题情境8: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什么?

(1)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形象。

(2)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

(3)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最根本目的当然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但我国古代开展对外关系是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有根本区别的。

问题情境9: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

我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可以唐朝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汉朝至唐朝,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与交流;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北方战乱不止、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所致。

以友好为主流。

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

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繁忙。

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汉朝至明朝的一些封建统治者实行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清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探讨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

(1)封建社会初期: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

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

(2)封建社会中期:

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3)封建社会后期: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师生互动:

徽商从兴起到衰落的原因。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徽商》,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分析成功的原因和衰落的原因,并制作成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成果展示:

第一组:

徽商成功的原因。

(1)采取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

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

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形式,如行商坐贾并行,商品的囤积与垄断贸易并行,产销一体化与赊销赊购并行等。

徽商很早就懂得资本对于经商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其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十分灵活,已经将相互间的商业资本或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进行融合。

(2)善于开拓市场:

首先,徽商熟知交通路线,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可寻找到捷径,从而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运输费用;其次,徽商了解商品运输路途中何处有险滩风浪、何地有响马盗贼等自然的和人为的危险,从而有可能设法避免这些危险,确保人身和货物的安全;第三,徽商通晓各地的物产行情和民风民俗,避免了购销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局面以及与客户的沟通困难,从而在商业经营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无往不胜。

徽商在开发海外市场方面,由于明中期的“海禁”政策,没有正常的渠道,只得以海盗方式走向世界,也就是走私,这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其业绩相当不错,徽商主要是以药、茶参与世界贸易。

(3)以德治商,讲求信誉,善于开拓名牌产品:

徽商有很好的品牌意识,注重这种无形资产的建立,涌现出一批“老字号”。

徽商具有商业上的远见,并不惑于眼前小利。

徽商将商誉看作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认为树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并以此获得顾客的充分信赖才是商业兴旺发达的保证。

因此,徽商大都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去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并极力维护这种信誉,视之比金钱更宝贵。

(4)重视教育,笃信“富而教不可缓”:

重视教育的风气不仅造就了一大批缙绅官僚,也为徽商造就了大量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商业人才,从而提高了徽商集团的文化品位和徽州人的整体素质;而有了一定文化品位的徽商集团,又更自觉地去重视教育,从而形成了徽州教育的良性循环。

正是如此才“代不乏人”,使徽商几百年不衰,造就了一代徽商帝国。

第二组:

徽商衰落的原因。

清末的近百年间是徽商的衰落时期。

徽商衰落的原因很多,除当时的苛捐杂税太多以及太平天国起义等原因外,值得引起重视的有以下几点:

(1)官商结合的垄断市场的结束。

徽商的主体是盐商,徽州盐商在清政府实行“纲盐制”时,其所经营的盐业是受政策保护最多的,他们凭借垄断两淮盐引的特权,在徽商中实力最雄厚。

而在道光年间清政府在两淮实行“改纲为票”的盐法改革,从根本上取消了徽州盐商在两淮盐业中的垄断特权之后,徽州盐商居然没有一点竞争能力,从此便一蹶不振。

(2)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衰落,外国商品加入竞争后,徽商没有后发优势。

徽商因循守旧,缺乏近代化生产的开拓意识,反对机器生产,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出口量逐年递减。

(3)积累的资本未用于扩大再生产,徽商经营方式是一种封建小农经济。

鸦片战争后,徽商获利后没有将其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消费。

他们由原来勤奋敬业、吃苦耐劳,变成了贪图享受、追逐功名、大兴土木、广建豪宅,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商业资本萎缩,影响了再生产的扩大,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走向衰落。

学思之窗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解题关键:

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思路引领:

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答案提示: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解题关键:

宋元时期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