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创作112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570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严肃的创作112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严肃的创作1129.docx

《严肃的创作11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肃的创作1129.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严肃的创作1129.docx

严肃的创作1129

 

《严肃的创作》翻译

SERIOUSCREATIVITY

byEdwardDeBono

 

翻译ByHelen

2006年11月29日

 

严肃的创作2

判断,模式和创作2

创造的逻辑3

实用的侧向思维技巧4

激发的逻辑6

使用激发6

有益的结果8

译者摘要

很多人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简单的头脑风暴,从无知出发、不受抑制地思考就能进行创新,但实际并非如此。

创作、创造性思维都是可以通过严格的训练有效形成的思维技巧。

本文介绍了“六顶帽子”理论,帮助实现思维转换,同时,从荒谬的想法获得激发进行积极转变以及随机词汇激发思维等技巧,都是简单易学、方便使用的。

有意识的运用这些思维方法、技巧,就能够训练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富创造力。

严肃的创作

严肃的创作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显得有些矛盾.谁都知道创作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甚至疯狂的——那我们怎么会有严肃的创作呢?

对创作的这一误解已经明显产生了危害,至少在二十年内阻碍了创作的发展。

有太多业内人士认为创作就是头脑风暴,随意提出一些疯狂的念头,但我要证明这是不恰当的看法。

头脑风暴是由AlexOsborne首创,关键的一点,它最初为广告业服务而诞生。

在广告行业内,新奇就意味着价值。

假设有个关于如何吸引人们买更多羊毛的讨论,有人建议羊只应该是紫色的,因为紫色代表高贵,这会给羊毛一种高贵的定位。

你可能确实推出了一个紫色羊的广告,这样的广告可能引起了关注,卖出了更多的羊毛。

新奇和巧妙确实能吸引人,实现了广告的价值。

但在其他任何一个别的领域,仅有新奇是不够的:

创造性的想法必须有有意义,必须有效。

在我的培训课上,我发现有头脑风暴背景的人通常表现不好,因为他们一直寻找稀奇古怪的,另类的路子,却忽视了现有的简单、实用的方法。

这就好比在头脑风暴的讨论会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尽力使别人对其疯狂的想法发笑。

我还要指出的就是,创作并非一定是集体活动,完全个人的活动中,创作的技巧更具效力。

判断,模式和创作

大家都知道,即时直接判断是创造的大敌,因为这判断使我们退回到目前的状态。

大脑并非专从事创造性活动,而是要确立感知和行为的一种常态,并保证我们不会背离这一常态。

判断是我们保证自己处于正常轨道的有力工具。

判断就象严厉的父亲,禁止孩童的顽皮。

所以,如果判断阻碍了创造活动,我们只好暂时搁置、延缓或者推迟判断以保证创造性。

所以我们相信,疯狂、自由和无判断就是充足的,因此,我们一定能更富创造性?

事实并非这样简单。

孩童常常富有创造力。

率真可能是创造性的,懵懂无知可能是创造性的,如果你不知道解决问题的通常办法,你就更容易提出新颖的做法。

有个故事讲一群女人参观战时军工厂,有人提到怎样把探照灯用的碳棒削尖的问题,出于无知,有位女士建议用削笔刀——它成功了。

当Montgolfer兄弟第一次在法国驾驶热气球时,消息传到巴黎的国王那里。

国王要求他的首席科学官(M.Charles,我们现在看到的气体膨胀理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研制一个热气球。

M.Charles在完全不知道Montgolfer的成果的情况下,研制出了使用新型燃气的氢气球。

所以,我们会想,如果能象孩童,那我们是不是更富创造性呢?

如果我们解下领带、坐在地板上、玩玩有趣的游戏,是不是我们就能够到达“一切皆有可能”的孩童状态呢?

这涉及到人类的右脑,这是更“无知”的脑区,还没有学会“事物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使用右脑画出来的东西是根据它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根据我们认为它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认为右脑代表创造性,但实际上不是。

它代表懵懂无知状态,这可能在艺术类的创造性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暂时搁置判断,进入孩童的无知状态,尽量使用右脑,那我们不是会更富创造力么?

我们当然会比以前更有创造力,但不会太多。

我们可以用自然的创造力。

不幸的是,自然的创造力不够有力,正如我后面要表明的,创造力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创造的逻辑

1969年我写了一本书《头脑的机制》,在那本书里,我描述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如何使输入的信息自组织成为序列和模式。

大体来说信息系统可以分成两大类别:

被动系统和主动系统。

我们常用的系统(包括电脑)几乎都是被动型的。

信息记录在表面,一直等到大脑或者中央处理器来使用它。

记录介质和信息(或者数据)是完全被动的。

另一方面,在主动系统中,信息和记录的表面都是主动的,所有的信息都改变存储表面,从而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将来的信息。

这一过程最终产生了自组织系统,雨点落在地表就是这一系统的一个简单的例子,雨最终自组织为溪流和河。

自组织系统形成模式,这些模式通常是不均匀的。

这意味着我们一般都是沿着主路前进,几乎不会留意到辅路,而一旦我们进行到辅路,它在事后看来就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幽默和创造的基础。

这种不均匀与事后之见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每一个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想法一直都会是逻辑上后见的。

如果某想法在逻辑上并非后见,我们永远不会认识到它的价值,它也就一直没有价值。

所以我们只能认识到那些逻辑上可以预见的想法的价值。

然后我们会说——就象我们2400年来一直做的那样——如果一个想法是逻辑上可以后见,那么应该有更好的逻辑使我们在第一时间发现它。

所以我们尽力培养逻辑能力而不是进行严肃的创作活动。

在被动的信息系统里,这完全正确,即,如果一个想法逻辑上是后见的,那逻辑上它一定是可以预见的。

但在一个主动的、自组织的系统中,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理解模式化系统的基础行为对于理解严肃的创造性活动之所以必要,就是因为这一点。

抄近路的思维模式就是我所说的侧向思考法。

这跟左-右脑思考没有任何关系。

在任何模式化的系统中,都需要类似于侧向思考法这样的方法,抄到近路。

但抄近路并非大脑的自然行为,大脑的目的就是建立和使用常态模式,这也是创造性为什么不是大脑的自然过程的原因。

事实上它违背了接下来的模式的自然过程。

我这里写的这些可能显得过于理论化,但这是理解创作的必要基础(感知和概念的变化)从这一基础出发,我们可以找出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运用的特定工具。

实用的侧向思维技巧

首要的困难就是取得创造性思维需要的时间和空间。

有人认为创作就是特定的头脑风暴会议,有人认为创作不属于他们而只属于艺术家、设计师和发明家。

这是一种危险而局限的态度。

正如向相反方向打方向盘是每个司机的驾驶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是每个人所具备的思维技巧。

创造性思维并不专属于某些人、某些机会。

知觉的逻辑需要创造性思维,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发展这种能力。

为使创造性思维成为日常思维的一个部分,我提出“六顶思维帽子”理论。

有六顶帽子,思考者可以戴上或者摘下一顶帽子来表示不同的思考方法,戴上或者摘下是最关键的。

帽子绝不应该用来给个人分类,即使他们的行为表明这么做是合适的.

白帽子:

包括事实、数字、信息、询问及定义信息需求、差距。

“我想我们此时需要一些白色的帽子。

”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下争论和提议,来看看数据基础。

红帽子:

包括直觉、感受和情感。

红帽子允许思考者不加证实地提出事前直觉。

“戴上我的红帽子,我想这是个糟糕的提议。

”通常感受和直觉只在讨论有逻辑支撑的情况下才会进入,一般情况下,感受是真实的,而逻辑是错误的。

红帽子给思考者充分的理由先见地表达自己的直觉。

黑帽子:

这是代表判断和谨慎的帽子。

这是最有价值,也是我们大部分时间用到的帽子。

黑帽子用来指出,为什么一个提议不符合事实、已有的经验、正运行的体系、或者一贯的原则。

黑帽子必须总是逻辑性的。

黄帽子:

这帽子解释了为什么这提议是有效的,为什么能带来利益。

它可以用来预测一些行动的将来结果。

它还能用来发现现存事物中有价值的东西。

绿帽子:

这是创造力、新选择、提议的帽子,它往往是有趣的、刺激性的和富有变化的。

蓝帽子:

这是代表概览和过程控制的帽子。

它并不关注问题本身,而关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

“戴上我的蓝帽子,我认为我们此时需要更多的绿帽子。

”用专业术语说,蓝帽子是中立判断。

一个人可以要求另一个人戴上或者脱掉某颜色的帽子。

例如,如果有人对某想法持否定态度,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一顶不错的黑帽子,那我们现在再试试黄帽子。

”这样就顺利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换。

一个人可以在这顶或其他帽子的掩护下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有人可能说,“戴上我的红帽子,我认为这个想法很有趣,我不能准确说出理由,但我就是这么觉得。

”有些人可能说我们需要黑帽子,来提出否定看法。

个人可以要求一个组在一段时间内戴某顶帽子,比如,有人可能会在某个会议上建议: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3分钟的绿帽子时间。

我并非建议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某顶帽子,帽子只是提供了转换思维的机会。

在一个平常的讨论中,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现在需要3分钟的黑帽子时间”,3分钟后,讨论如常进行。

有时候可能几顶帽子组合为一个正式的序列以便对某事物的思考能够更富成果性。

实际的顺序决定于具体情势。

例如,对新事务的考虑,顺序可能是:

白帽子(获取信息)、绿帽子(寻找创意和提议)、黄帽子,然后是每次改变后跟着一顶黑帽子(对转换进行评估),接着是红帽子(评估此时的感受),再就是绿帽子(决定下一步考虑什么问题)。

另一方面,在讨论一个众所周知的提议时,顺序可能是这样:

红,黄,黑,绿帽子(解决负面问题),白帽子,最后是蓝帽子。

六顶帽子体系并不是现成的创作技巧,但它给创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很多人问我,如果整个公司的文化氛围并不鼓励创新,他们怎么样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这六顶帽子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办法。

一旦创新作为一个预期和需要在那里,人们就会意识到他们并不擅长这点,并会尽力改善。

激发的逻辑

幽默中,讲述者突然将我们放到蹊径上,我们也迅速地发现回到起点的路。

幽默中的妙语相当于主路与辅路间的桥梁,但是,没有讲述者会为我们实现这个跨越,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操作的方法来缩短这个距离,我们可以结合激发和转变来做到这一点。

我创造了“PO”这个词来代表激发操作。

它指出了接下来的那些可以直接作为激发的东西(就是说,直接带来转变的价值)。

PO实现了一向由事故、过失或者个人的盲目实现的价值。

PO激发带我们从舒适的现有状态中走出。

使用激发

我曾经问过一群小孩子,怎么估计空地上的一栋高楼的高度,他们给出了很多理智的选择:

问管理员,他可能知道它的高度;用垂下的绳子长度得出楼的高度;测出一层楼的高度,然后累加出楼的高度;扔一块石头,根据它降落的时间用公式计算楼的高度;在50码之外算楼的影子角度,用三角法计算。

一个小孩建议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楼横放,然后就可以步测出它的高度了。

这种想法听上去显得愚蠢,但如果我们选择把它作为一个激发,我们就能从中得出一些实用的做法。

以此为例,思考者可以选择一个愚蠢的想法作为PO激发。

当侧向思考法被有意识地运用,思考者也一定可以提出有意识的激发(PO)而不是等它们显现。

确实存在提出激发的常规路子,一般包括暂时回避、反向、夸张、变形及想象式思考。

这样一步一步地做,侧向思考者就会提出激发驱动自己的思考,而不必等别人来给出激发。

PO,“工厂应该成为自身的下游”,就会产生将输入变成产出的下游这样的想法,增强对环境污染的关注。

转变才是侧向思维最关键的部分,没有转变的激发是毫无用处的,看起来疯狂的想法并非结束,而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发生的才是最主要的。

转变不止是暂时搁置判断,还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步骤可能是有学术性的、熟练的和习惯的。

有了判断,我们就会仔细研究每个想法,并与我们的经验相对照,如果它不符合经验,我们就要抛弃。

而有了转变,我们就可以从一个想法得到另一个新的想法,也就实现了它的转变价值。

转变不只是一个意图或者积极的态度,获得转变有五条常见的途径:

1.提炼规则或特征,并基于此开始工作

2.关注不同

3.注意实践一个想法时的细微结果

4.关注积极面

5.在可能有直接价值的情境下详细考虑

这里特别强调了行动步骤的正式性,还有提出激发的步骤跟传统的头脑风暴的不同之处。

转变不是技术而是运作。

它是要求有信心和实践的思维运转过程,关键就是缓慢思考。

我们能从PO得出什么转变呢?

“车子要有正方形的轮子吗?

”带着与地面接触过大这个问题,我们会想到内置的轮胎搭配一个高压的外胎和一个低压的提高对地面的附着力。

用方形轮子,停车的时候你就无需手刹。

这就引出了为高载重卡车的刹车而特备的轮胎。

这些轮子平时不会接触地面,但强力刹车的时候它就会触到地面。

我们想象一个转动的方形轮子,我们就会明白它在方形点上提动起来,这就使行进变得颠簸,除非悬空的部分同时能够缩短。

这就引出了在颠簸路面提起轮子的主动性悬空的设计,这种悬空的轮胎即将在汽车工业采用。

当然我并不能说转变是容易的,它需要大量认真的实践,但有些明显的步骤需要遵循。

随机词汇是所有创造技能最最简单的,以致于简单得让人难以相信它能起作用。

我很多年前首次提出这一点,很多人也从此借鉴了这一方法。

在某些情势下,你需要新的想法,你仅仅引入了一个随机词汇,会怎么样呢?

一叠纸中的每一页上都写有一个词,随机抽出一张,或者,想象一本词典中的某个页码,想想它是这一页哪个位置(如,第127页,第十个单词),直到找到第一个名词,作为你的随机言词。

我们看个例子,主题是香烟,随机词是交通灯。

从这里首先可以想到的建议就是在香烟上贴一个红色的标识,吸烟者就有一个可供决定的范围,如果他或她在红色的标识前停止,那就说明吸烟者控制了自己吸烟的习惯。

这么简单的技能如何生效?

它起先看上去很荒谬,严格说,一个随机词汇并不同任一主题相关,所以任何一个词汇对任何一个主题都可能起作用。

在被动的信息系统中,这毫无意义。

但在主动的信息系统中,随机词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入口。

当我们从这个入口出来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从工作的主题中向外扩展,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使用以前从未用过的模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找到更好的思考技能前,必须先了解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些东西。

有益的结果

我们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中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呢?

1980年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大到使得其组织者PeterUeberroth入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在《华盛顿邮报》(9月30日,1984年)对其进行的采访中,采访者问他,怎样想出新的措施使奥运会获得巨大成功的,整个采访就是关于他对侧向思维方法的运用。

1975年我曾经佛罗里达的BocaRaton在为年轻的总统班子举办了一个研讨会,而他就是从这次一个小时的研讨会上学到了这些技巧。

这么短的课程能在9年后还有这么大的效果,这很少见。

因为这种技巧很简单易学、易实践、易记住,所以起到那样的作用是可能的,当需要新思路的时候,这个技巧可以直接拿来用。

1987年,我在为杜邦的产品进行分类上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买了一些的我的教学视频,并派人参加我“培训管理者”的课程,DavidTanner是这样评价课程效果的:

“在杜邦,很多技术人员采用了Dr.deBono的侧向思维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带来了运行成本的缩减和新产品研发的效率提高。

概括起来,益处大约有三个层面的:

1.改变了对待创新的态度。

积极地寻找更深层次的解决办法,接受激发,积极尝试和倾听绿帽子的思维方法,积极检视一直用一套方法处理的事情。

2.使用侧向思维法这一标签。

积极关注特定问题,寻找可能的侧向思维,积极地暂时停顿,以确定是否有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法,尝试随机词汇法来解决某些问题。

3.直接流畅地运用侧向思维技巧。

通过转变及组织概念获得提出激发的技巧。

刚开始的时候,特定的技巧和六顶帽子理论会显得很陌生,很刻意——这是它们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点。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常规思维,它不止是常规思维的自由化,一旦使用了这些方法,也就实现了不同思维模式的转换。

态度也随方法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仅仅从无知出发、不受抑制甚至有创新的态度,这些都是不够的。

大脑感知的正常行为是确立常态并遵循常态。

为了独辟蹊径,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激发、转变、随机入口)。

这些技巧都是可以学习、实践、有意识加以运用的,六顶帽子理论是实现思维转换的方便途径,尤其是对于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更为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