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734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

2013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高三2月期初测试试题语文试题

新高考新题目

2013-03-04134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2013届高三2月期初测试试题

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试题卷8页,答题卷4页,26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全部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3.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皱襞(bì)         胡诌(zhōu)     档(dànɡ)案      大放厥(quē)词

B.蒙(mēnɡ)骗       纤(qiàn)手      豇(jiānɡ)豆     不可估量(liánɡ)

C.使劲(jìn)        筵(yán)席      憎(zēnɡ)恨      张口结(jiē)舌

D.良辰(chén)       牛虻(mánɡ)     茶卤(lǔ)        应(yìnɡ)运而生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冬季徒步大会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北极村徒步之外,还有“踏雪无痕”等趣味冰雪竞赛项目,还有感受极寒、挑战自我的露营体验活动。

B.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哄哄烈烈,本质上必定是贫乏的。

C.在惊蜇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把藏匿于瓦砾里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D.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中华民族百余年的走出苦难、走向辉煌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映证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个道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苏东坡成全了黄州,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实在是一种休戚与共的有趣关系。

B.李安导演的大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内地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业内人士关于影片中浓重的“东方美学”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C.民主生活会应真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要流于形式,一些虚浮之徒借此大夸政绩得以上位,而敢说真话的有才能的人却被冷落,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闲着无聊时,我喜欢细细欣赏老同学从远方寄来的照片,想想那些年那些事,顿时感慨万千,也许好好惠存这些照片是对过往生活的最好的纪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了解,美国在“冷血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按此研发节奏,具有自主攻击、杀害人类的机器人预计二三十年后就将问世。

B.南方电网公司克服了投资规模大、施工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等重重困难,全力推进“户户通电”的想法,希望借此撬动和开启大山深处的现代文明的大门。

C.网络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利用网络侵犯公民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问题愈加突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群众利益,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D.孙杨在泳池中、在颁奖典礼上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但在赛场内外如何和媒体沟通、在品牌代言和市场开发模式上如何取舍,恐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有些学问高深的人,也注意从最基本的传统经典开始学习,并用在教育下一代方面。

                            。

                      ,                                                       。

                              !

                           。

但是现在这种敬畏我们不但没有了,而且相去遥远,连个踪影都看不到了。

①像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有的需要扬弃,也有的可以借鉴,不妨拿过来好好用一下

②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③里面有一些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是过于严格了

④有了这样的思维,难得不去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文明传统,难得不产生敬畏 

⑤但想一想有的是巩固文明的,有的是意旨深远的,都通向了伟大民族的精神源路

A.②④①⑤③                 B.②③⑤①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③⑤④

6.请用一个单句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字)(4分)

上海交大在2012年成功探索科技创新潜质人才选拔的基础上,2013年将继续在江、浙、沪三地实施“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试点。

   凡符合浙江省高考报名资格,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一等(或以上)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于12月10日前登录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网上报名系统”,选择“科技创新人才”类别进行报名,按要求在线填写电子报名信息,提交后下载打印相关表格,由所在中学核实该表和获奖复印件,校长签字,学校盖章,以特快专递EMS方式寄到上海交大招生办公室。

上海交大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同学进入复试,到交大参加面试和专业特色测试。

确定获得“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资格人选的考生,在所在省级教育考试院网站和教育部阳光平台网上公示。

被认定的考生仍需参加所在省市高考,高考成绩作为最终录取的参考。

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线,即可被相关预录取专业录取。

 

 

 

 

 

 

 

 

 

 

 

 

 

 

 

 

 

 

 

 

 

 

 

 

 

 

 

 

 

 

7.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

2012年12月6日中午12时,瑞典文学院大厅里挤满100多名中外记者,中国作家莫言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

莫言准时步入会场,一阵相机的咔咔声之后,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开始。

记者似乎要在这1个小时内“挖”出他的前世今生,其中《人民日报》的记者问“10多年前你来过斯德哥尔摩,此次故地重游有何感想?

作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站在文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面对世界各地的记者,假如你是莫言,此时你该如何回答呢?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

(不超过8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电视艺术作为当代最为强势的通俗文化,其中的音乐节目引领着大众音乐审美趣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的审美趣味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其中,审美趣味的时尚化便是突出的表现。

究其原因,首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就为审美趣味的时尚化提供了条件;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开放也带来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放开,人们的自我意识有了提升。

伴随阶层的分化与重组,浮躁心理在社会蔓延,这些客观存在都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在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作为新型媒体,迅速普及,电视文艺成为当代最为强势的文艺品种。

从受众来看,电视传媒具有大众性、自主性、散漫性的特点;从传播效果上看,电视传媒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它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传播。

所以,一首动人的乐曲可以一炮打响,唱红大江南北,一位草根歌手也可以一夜走红,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电视传媒催生壮大了中国流行音乐是不争的事实。

从电视文艺的通俗性功能来解读,电视与流行的结合是必然的。

应该说,在流行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电视对其的支持多是积极的。

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有些时候,电视传媒对于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引导起到了消极作用。

大量的通俗音乐充斥荧屏,抢占了经典音乐传播领地,造成了审美对象的表面繁荣,实则与美的距离逐渐拉远,大众的审美判断力集体下降。

音乐栏目是娱乐化倾向还是“主旋律”下的适度娱乐,是媚俗还是坚持启迪心灵?

要解决这些矛盾,有必要确立音乐类栏目公益性的定位。

首先,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应该允许相当一部分的音乐类栏目是公益性栏目,其主要任务是传播人类优秀而丰富的音乐精神财富,提供欣赏类和教育类节目,这类栏目由电视台代政府投资,强调社会效应。

其次,商业运作的音乐类栏目,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提倡积极向上的通俗,抵制媚俗,杜绝低俗。

音乐类栏目在文艺节目中的地位比较尴尬,既受到其他类型文艺节目如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挤压,也受自身发展之束缚。

好的音乐类栏目需要培植,如果是传播品位高雅的音乐,其观众群的培养和形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选自《新华文摘》)

8.下列对“审美趣味时尚化”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自我意识的提升和社会浮躁心理的蔓延,客观上影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B.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电视文艺成为了当代最为强势的文艺品种。

C.电视传媒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自身特点使得“一首乐曲一炮打响”或者“一位草根歌手一夜走红”成为了可能。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给普通民众带来了相对充足的闲暇时间。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电视对于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是把双刃剑,这与其散漫性、时效性的特点有关。

B.目前音乐类栏目的设计身处两难境地,培植好的音乐栏目、传播品味高雅的音乐仍需更长时间。

C.流行音乐已成为当今音乐类电视节目的主流,它占据荧屏的重要角色,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一面。

D.为杜绝音乐栏目过度娱乐化的现象,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有必要允许所有音乐类栏目是公益性栏目,传播人类优秀的音乐精神。

10.要“培植好的音乐类栏目”,提出了哪些合理化建议,请概括。

(3分)

                                       ▲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天上有一只鹰

                                      修祥明

春日的天极为幽蓝高远。

春天的风像是从一个睡熟的女人嘴里吹出来的,徐徐的,暖暖的。

村头的屋山下,坐着一双老汉,一位姓朱,一位姓钟。

两人皆年过8旬,在村里的辈分最高,且都满腹经纶,极得村里人的信任和敬重。

日头升到半空就有些懒了。

时间过得好像慢了半拍。

朱老汉和钟老汉把见面的话叙过后,就像堆在那里的两团肉一样没言没声,只顾没命地抽烟,没命地晒太阳。

天上飞来了一只鹰。

不知什么时候飞来的。

不知从哪里飞来的。

只是极高极高。

那鹰看上去极为老到。

它的双翅笔直伸展开,并不做丝毫的扇动,且能静在半空动也不动,像生了根,像星星那样牢靠地悬在天上。

功夫!

朱老汉先看见了那只鹰。

他瞅了钟老汉一眼。

他为他的发现很得意很骄傲。

七老八十了,没想到还能看到那么高处的鹰。

七窍连心,眼睛好使,人就还没有老。

朱老汉心里欢喜得要死,表现出的却是很沉稳的样子。

毕竟是走过来的人了。

“鹰!

钟老汉正往烟锅里装着烟,玉石烟锅在荷包里没命地搅和着,好像总也装不满似的。

“天上有一只鹰!

钟老汉将烟锅从荷包里掏出,用大拇指头按着,然后鼓着腮帮点上了火。

白白的烟从他的鼻孔喷出——不是喷,好像是流出来的那么温温柔柔。

“你聋了?

”朱老汉火了,用牙咬着烟袋嘴喝斥老钟。

“你的眼瞎!

”钟老汉猛地吼出了这么一声。

他瞪了瞪朱老汉,却不去看那鹰,好像那鹰他早就看见了,比朱老汉还早。

其实他是现在才瞅见天上那飞物的。

“那是鹰?

”钟老汉也斜一眼朱老汉。

     朱老汉高擎的脑袋一下子变成个木瓜。

他扭头再瞅瞅天上,还是呆。

“不是鹰,是什么?

”他反问。

 钟老汉哼哼鼻子。

“不是鹰,能飞那么高?

 钟老汉撇撇嘴。

“不是鹰,你说是什么?

 钟老汉用手端着烟杆倒出嘴,甩给朱老汉的话像是用枪药打出来的——

“那是雕!

 这回轮到朱老汉哼老钟的鼻子了,他那气得发抖的嘴唇撅得能拴住条驴。

“哼!

一树林子鸟,就你叫得花哨。

鹰和雕,还不是一回事!

“一回事?

钟老汉不屑地把头扔到一边。

朱老汉浑身抖动,嘴唇哆嗦,气也喘得粗了。

老钟便把语气压低了道

“雕的声粗,鹰的嗓门细。

雕是叫,鹰是唱。

雕叼小鸡,鹰拿兔子。

雕大鹰小。

……”

“小雕比大鹰还大吗?

朱老汉的气话又高又快,像叫气打出的暖壶堵。

唾沫星子喷到了老钟的脸上。

   

钟老汉像一个爆竹般蹿起来,他把通红的烟锅朝鞋底上磕磕,然后把烟杆插进腰带里别着,伸着气紫的脖子一步步向朱老汉逼近。

   

“老东西,谁还和你犟嘴了?

“老不要脸,谁叫你能犟?

”   

“你看看,是雕还是鹰?

”   

“你望望,是鹰还是雕?

”   

“是雕!

”   

“是鹰!

”   

“雕我认得公母?

”   

“鹰扒了皮我认得骨头?

”   

“输了你是雕?

”   

“输了你是鹰?

”   

“是雕是雕是雕是雕……”   

“是鹰是鹰是鹰是鹰……”   

两人争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差不多要动手动脚了。

   

这时,天上的飞物落下来,正好落在他两人的脚前——是一只鸟形的风筝。

   

立时,两位老汉            ▲               。

  

拣风筝的孩子从远处飞来了。

   

“呸?

”   

“呸?

”   

两人各吐了口唾沫离去了,那样子,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摇摇晃晃。

11.文章开头一句“春日的天极为幽蓝高远”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                                   

12.朱老汉发现鹰之后,文中写钟老汉的反应,为什么说“白白的烟”不是从他的鼻孔“喷”出来而是“流”出来的?

(3分)

                                       ▲                                   

13.补写当风筝掉下时两位老汉得知是风筝后的反应,要求符合人物个性并力求生动。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50字)(4分)

                                       ▲                                   

14.有人认为第二段中画线句是精心安排的“一石二鸟”之笔,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该句在文中的含义。

(5分)

                                       ▲                                   

1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感悟?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分)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君术策五

(宋)苏辙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

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

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

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

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

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

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

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

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

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

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

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

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

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

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

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

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

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

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

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

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而成俗                  比勾结

B.坏堤防、包陵谷              包淹没

C.观其激作相蹙                蹙通“蹴”,踩、踏

D.曲直相犯                    犯冲突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          耳得之而为声

B.因其所入而导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        定乎内外之分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自然形成的群体虽然涣散,似乎不能有所作为,但一旦作乱则势不可挡,因此为人君者要善于把握天下的大势。

B.认为,当水流安然流淌时,就要敏锐地觉察是否有阻碍水势畅通的暗礁山石,做到防微杜渐。

C.认为,水流不畅时要着手清除障碍,那么社会上士气郁积时就得严厉打击压制,不得顺其发展。

D.文章以水为喻,说理具体而形象;文章本身也文情充畅,浩荡流,如长江大河,一气贯注,气势逼人。

19.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

(3分)

                                       ▲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

(4分)

                                       ▲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

(7分)

离亭燕

(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21.本词上阙写景,注重层层勾连,前后相承,如“水”紧承    ▲     而来,“霁色”紧承     ▲    而来,“冷光”承   ▲     而来。

(3分)

22.“怅望倚层楼”,一个“怅”字,虽朴而情厚,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其内涵。

(4分)

                                       ▲                                   

(三)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1)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2)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

何以论之?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

(《韩非子·解老》)

23.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意在强调    ▲    重要性。

(1分)

24.根据这两段文字,分别说出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并作简要评价。

(4分)

                                       ▲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    ▲   ,     ▲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2)   ▲  ,    ▲   。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庄子《逍遥游》)

(3)披绣闼,俯雕甍。

     ▲      ,      ▲     。

(王勃《滕王阁序》)

(4)一肌一容, ▲, ▲ ,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杜牧《阿房宫赋》)

(5)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   ,   ▲  。

(宋祁《木兰花》)

四、作文(60分)

26.请以“送你一个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3年2月海宁市高三期初测试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A.大放厥jué词;C.张口结jié舌;D.牛虻ménɡ)

2.A(B.轰轰烈烈;C.惊蛰;D.印证)

3.C(A.不合语境;B.应该改为“对于”;;D.谦敬词不当)

4.D(A.成分残缺,“具有”后面跟宾语“功能”;B.搭配不当,推进想法;C.语序不当,应为“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5.C

6.2013年浙江仍是上海交大自主选拔创新人才的招生试点。

7.示例以前我是以游客和鼓掌者的身份来的。

(1分)现在我站在了最高的文学殿堂,很高兴,也很荣幸成为国内第一个。

(2分)世界上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完全具备拿奖的实力,我还得继续努力。

(1分)(①指向问题“故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