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5835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docx

月亮作文之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

月亮上的足迹课后作文

【篇一:

七年级《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一、知识链接:

1.登月背景: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个人类的英雄。

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

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动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陆。

3.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二、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四、学习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过了孩提时代,美丽的月亮一直吸引着我们,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

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

2.基础达标

(1)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

海域()相提()并论人迹罕()至椭()圆可望而不可即()休斯敦()

(2)找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观察未来飞跃畅谈b.海域探险慑像神往c.预定装置宇宙海滩d.祝贺颗粒故障篮天(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4)根据下列各句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②尽情地谈。

()③辞行。

()④仰着头直立。

()3.把握文本

三读文章,自主学习:

语文学习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读”,只有经过反复的读,才能慢慢的疏通文意,从而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真正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初读,整体感知。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3)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

细读,感悟理解

(1)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4)“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句子中的两个“这”各代表了什么内容?

(5)你是如何理解“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句话的含义的?

品读,赏析语言

(1)未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为什么不能删去?

五、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对于我们神秘的宇宙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呢?

如果你是今天课文中的宇航员,到达月球之后你想干些什么事呢?

六、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他们已经胜利着()落。

(2)乘()上电梯。

(3)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________了月球,________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________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地说,第一个踏上月面的人是阿姆斯特朗。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宇航员乘飞船直接到了月球。

d.宇航员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是不能休息的。

4.阿姆斯特朗在评价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时说:

“________。

”5.课内阅读。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6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

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

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

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8.选段写了________。

9.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10.“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作者精确地写上这一时间的作用是什么?

11.从宇航员和总统通话可以看出________。

12.在月球上,为什么两位宇航员要神色庄重地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13.比较下面两种说法,看哪一种更好。

(1)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2)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七、学习反思:

八、教师反思

【篇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他们已经胜利着()落。

(2)乘()上电梯。

(3)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

2.找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观察未来飞跃畅谈b.海域探险慑像神往c.预定装置宇宙海滩d.祝贺颗粒故障篮天

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4.按课文内容填空。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________了月球,________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________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5.根据下列各句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

(2)尽情地谈。

()(3)辞行。

()(4)仰着头直立。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准确地说,第一个踏上月面的人是阿姆斯特朗。

b.两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索。

c.宇航员乘飞船直接到了月球。

d.宇航员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是不能休息的。

7.阿姆斯特朗在评价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时说: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6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

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

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

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8.选段写了________。

9.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情?

10.“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作者精确地写上这一时间的作用是什么?

11.从宇航员和总统通话可以看出________。

12.在月球上,为什么两位宇航员要神色庄重地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13.比较下面两种说法,看哪一种更好。

(1)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2)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二)

横跨三峡夔门

1995年10月28日上午11点整,旅美加拿大人科克伦手持一根长约10米、重约50磅的铝质平衡杆,在没有任何保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三峡门户夔门的北岸老鹰嘴,缓缓向南岸行走。

夔门天下雄世人皆知:

两岸高山对峙,峡壁峭削,江水汹涌。

由于北低南高,他行走的钢丝呈15度的倾斜。

科克伦选择这一险要之地,自称是“迄今为止最富刺激的一次挑战”。

他觉得行走钢丝已不是简单的冒险,而是挖掘潜能,向自身挑战的一种方式。

在加拿大举行的一次博览会上,他连续在钢丝上走了41个来回,共走了1.23万英尺。

两年后在同一地点,他在钢丝上呆了21天。

他走夔门前的一次走钢丝活动,是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从地面高度开始行走1800英尺,到达360英尺高的广播电视塔。

平素淡雾笼罩的夔门,这天却被秋阳照得轮廓分明。

科克伦一步一步坚定地行进着,近半程时,他在空中向观众挥手致意,随后加大步伐,没作停留,走向目的地——北岸狮子包。

用时不到1小时。

科克伦说:

“平衡、力量、健康,是走高空钢丝的基本条件,但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自信心。

挑战生命的极限是没有止境的。

正是在这种挑战中,科克伦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14.“他脚下的‘路’,是一根不足3厘米粗的钢丝,行程628米,高度375米”,句中的这些数字都表明了科克伦________。

15.科克伦为什么要选择夔门横跨呢?

16.“平素淡雾笼罩的夔门,这天却被秋阳照得轮廓分明”,这里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

17.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介绍科克伦以前的走钢丝活动,目的是想说明________。

18.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科克伦走钢丝的从容自若?

②我们看到过好多科学家探险的故事,我们很为他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你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吗?

那么就开一次班会,或三五成群也可以,推举一个同学当主持人,进行“讲科学家探险故事比赛”,最后民主评选出第一名。

参考答案

一、1.

(1)zhu$

(2)ch6ng(3)g#ngj!

2.

c

4.拜访迈开树起5.

(1)可望而不可即

(2)畅谈(3)道别(4)昂首挺立6.a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二、8.宇航员走出登月舱到回到登月舱这段时间在月球上工作的情况9.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登月纪念碑,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插上美国的星条旗,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话等。

10.表明这一时间不同凡响,它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巨大飞跃。

11.美国政府对这一次登月活动的重视程度12.标志着是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神色庄重”表现了宇航员的强烈爱国之心。

13.

(2)更好些,简洁、读起来易带感情,而

(1)则比较平缓一些。

14.横跨的难度15.因为“夔门天下雄世人皆知”,这样可以扩大他的知名度。

16.烘托气氛,仿佛老天有灵

17.这一次走钢丝活动成功的可能性18.“他在空中向观众挥手致意”。

19.对生命极限的挑战

三、(略)

【篇三:

月亮上的足迹获奖说课稿】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王艳坤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月亮上的足迹》。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月亮上的足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课型是略读课。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知识有关,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本课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这节课,我力争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与月亮有关的文学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过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侧重记叙,将记叙的要素交代的清清楚楚。

所以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虽然初一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阅读方法还需加以指导,因此本文难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说教法

新课标提倡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注重一个”放”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采用:

1、速读法。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讨论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达到知识互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埃德加。

富尔说: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法指导甚为重要。

本课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难点,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热情,学得投入。

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查阅的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亮的文化知识,(诗句、对联、美称)引入月亮的世界。

让学生感受到对月亮的向往是人类一贯的追求。

从而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展示目标检查预习

多媒体显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一上来对学点什么,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有个清晰的认识。

检查预习,掌握字形字音,对容易出现的错误给予强调,加深记忆。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音频感悟文章大意。

2、速读课文(指导速读方法,①集中注意力,默读。

②不回视,不逐字阅

读。

③抓住关键点阅读)

要求:

画出与登月全过程有关的文字。

(学生可以就登月过程提出疑问,然后班级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你说我说大家说)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a、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b、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的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展示、介绍。

(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看登月的影视资料。

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去感受太空的奥妙。

尤其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一刹那,意味着人类迈出了宇宙探索史上的一大步。

学生看过以后会如临其境、思绪万千,感触很深。

这些影音画面,将大大增强语文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2)说说看到人类登月这一场景的感受。

通过谈感受,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3)“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登月活动重大意义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像的人,才是会构思创作的人。

”下面设计一篇想像作文,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

如果你是月球开发公司总经理,你将计划怎样开发月球?

(作业)练习册基础题必做,拓展题选做(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概括登月事件

评说登月全过程:

起飞----进军----登月----返航

强调意义

(板书设计系统概括了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