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011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docx

高三历史综合模拟能力提升测试题13

1.秦朝的《行书律》规定:

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答案 B

2.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

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

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

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

由材料可知(  )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

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析 南宋时期,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收租六十四万斛”可知,当时的地租形式为实物地租,故B项正确;明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 B

3.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

这一现象表明(  )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解析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官员“丁忧”符合儒家伦理纲常,古代法制也深受其影响,故选B项。

答案 B

4.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

”“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

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

解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这与材料中“在五四运动之后……局限于政治斗争了”相符,故选C项。

答案 C

5.《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

“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

”这在一定程度上(  )

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

解析 关税提高,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从而保护了民族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答案 C

6.《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

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

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解析 据材料中“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可知,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选D项。

答案 D

7.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

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解析 材料中的宣传画和标语主要是为发展经济而造势,并非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猪羊肥大赛黄牛”和“蛇口标语”都与实现现代化相符,故B项正确;C、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 B

8.美国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华盛顿说:

“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

A.立法决策更加审慎严谨B.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C.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解析 根据材料参议院“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说明美国立法非常审慎,双重把关,故选A项。

答案 A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解析 伽利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意大利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发生于17世纪后期经典力学构建之后,故B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于19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量子论是20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

“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材料从根本上反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解析 据材料“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是愚蠢之至”可知,斯大林统治时期,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发展自己,故选D项。

答案 D

11.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罗斯福新政(  )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

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说明新政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故选C项。

答案 C

12.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速。

从1980年到1989年,国际贸易总额由19966亿美元增加到30165亿美元,增长了51.l%,而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由481亿美元增加到1903亿美元,增长了3倍。

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提升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C.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西方国家资本国际化加速发展

 

解析 材料中“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速”表明西方国家资本国际化加速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13.(2018·东北名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商业被列为“九职”之一,目的是通四方之珍异,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

市场上主要商品不外是奴隶、牛马、珍宝等。

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规定体现贵族地位等级和权威力量的礼器和兵器不准入市;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人等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免有失身份。

市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有:

分区管理、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稽查盗贼的“司稽”,验证“质剂”(契约)、并管理度量衡的“质人”,征收商税的“廛人”。

《周礼》一书中对此有详尽的记载。

……这套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仿行,影响久远。

——摘引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这航海法制定的时候,英、荷两国虽实际上没有战争,然两国间的仇恨,已达极点。

这仇恨在制定这法律的长期议会统治时期已经开始,不久在克伦威尔王朝及查理二世王朝的荷兰战争中爆发了出来。

所以,说这个有名法令的有几个条目是从民族仇恨出发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航海法对国外贸易,即对因国外贸易而增加的财富,是不利的。

一国对外国的通商关系,像个别商人对他所交易的人的关系一样,以贱买贵卖为有利。

但是,在贸易完全自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最可能有贱买的机会,因为贸易完全自由,鼓励一切国家,把它所需的物品,运到它那边来。

……由于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所以,在英国各种通商条例中,航海法也许是最明智的一种。

——摘引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王朝对市场管理的举措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制定航海法的背景条件,并说明亚当·斯密的写作意图。

答案 

(1)举措:

对进入市场的人员和商品有严格的限定;设“司市”等专职官吏进行管理。

意义:

促进交易规范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更好地满足统治阶级对奴隶、牛马和珍宝的需求;防止偷抢欺诈等状况的发生,维护了度量衡的公平、质量规格的统一,维护了市场秩序,维持物价的稳定;对后世影响久远。

(2)条件: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卷入殖民争霸和贸易竞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英国革命后,资产阶级开始掌权,资本主义经济和海军实力迅速发展;英荷两国在殖民、贸易等方面的“民族仇恨”。

意图:

以史实说明重商主义不利于经济交流与发展,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希望通过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2018·江苏无锡高三调研)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西方人士却说:

“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 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 

(1)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的原因: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西方人士觉得“是痛击我们的”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2)背景:

爆发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解决危机。

罗斯福通过法律形式,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干预。

(列举新政内容也可以)

(3)转变:

由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理论的变革,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4)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

15.(2018·广东肇庆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

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

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形成的经济体制。

(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

背景: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答金融危机不给分);②政治危机(或法西斯威胁;社会动荡;政府信誉下降);③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决危机;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

(2)探索:

列宁: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评价:

积极:

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巩固了政权、经济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等。

消极:

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如权力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等。

(3)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

国际: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国内:

“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或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或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6.(2018·湖南张家界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干预经济活动,存在一些国家垄断资本形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动员和集中力量支持战争,它们纷纷设立战时经济管制机构,对各重要部门的生产、原料分配、劳动力调度、运输工具的使用、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分配以及贸易、金融、物价、工资等实行国家直接控制和强制性的调节。

政府增加税收,增发通货和公债,并通过军事订货、给予津贴和政府贷款等方式资助私人垄断组织。

1929~1933年爆发了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宣布停止金本位制,采用管理通货制度,运用财政、货币杠杆,并颁发各种经济法令,设立各种经济管制机构,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进行调节。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罗斯福政府的“新政”和德、意、日的法西斯式统制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虽然物价、工资管制、物资配给等一些战时经济统制措施被逐步取消,部分战时国家投资兴建的国营企业转卖给私人,但是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加强经济实力,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削弱,而是进一步发展起来。

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材料二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于是,中国大陆便开始了改革开放。

改革,其实质就是改变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适应性;开放的实质则是改革原来封闭的系统,使封闭系统转变为开放系统。

……而开放的目的,就是让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这个大系统中,使各个子系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共同进步。

当然,这种开放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只能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开放,是一种有计划、有节制、有步骤的开放,否则,大门洞开,30年前还处于弱势的中国大陆企业必将受制于人。

为了适应开放的大环境,我们必须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大陆企业经过改制强大起来,在全球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

于是,计划经济体制便向市场经济演绎。

——上述材料均摘自XX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分析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用史实说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逐步推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演绎”。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1)阶段:

一战前萌芽;罗斯福新政开创;二战后进一步发展。

因素: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呼唤;战后重建新需要;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等。

(2)背景: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发展经济的需要;农村的贫困,农民生产实践的创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等。

说明:

①对内改革逐渐深入: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3年农村撤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理论框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②对外开放逐步推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在开放城市中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3)原则: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政策的制定要正确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及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