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143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 3.docx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3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第5课时:

用“万”或“亿”作单位

主备教师:

邵明亮课时编号:

017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1日

教学内容:

P39例8和试一试、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3840000=()万34900000000=()亿

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

位的数的?

2、导入:

(1)出示下面各句:

A、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千米

B、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00000千米。

C、我国自然保区总面积约615560000平方米。

D、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000米。

(2)让学生读。

(3)问:

读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二、探究新知

(一)把A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让学生试做

2、汇报,说说是怎么想的?

3、把B中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小结:

你觉得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要注意什么?

(二)教学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猜一猜:

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把B中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三、实际运用

想一想:

C、D改写成用什么单位的数比较好?

(再让学生改写)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有哪些体会?

 

第6课时:

求小数的近似数

主备教师:

邵明亮课时编号:

018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2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的例九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理解近似数的精确程度。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的教学。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例9

出示问题

(1)

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思考:

要保留几位小数?

怎样确定近似数?

出示问题

(2)

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思考:

要保留几位小数?

怎样确定近似数?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2、比较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

3、试一试。

4、总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方法:

A、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B、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C、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三、综合练习

1、练一练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求出各小数的近似数。

2、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先按要求做练习,再让学生读一读。

3、学生完成练习七的4—8题。

四、全课小结

 

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

主备教师:

邵明亮课时编号:

019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2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的回顾与整理及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理清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

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和训练习题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提问: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小组讨论:

A、 举例说一说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B、  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C、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两点:

第一,小数是特殊的分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可以写成一位、两位、三位……的小数。

第二,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小数表示?

第一个小数与另两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题

观察数轴每一大段表示几,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小段表示几?

带领学生填写第一个数,让学生看清其它空格分别在哪两个小数之间?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3题

学生独立看图写出相应的小数,并读一读。

说说通过填写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4题

指名学生读出各小数,并说说各小数是几位小数?

说说各小数中的“5”在哪个数位上?

表示多少?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5题

回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及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在书上填写完整。

三、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

主备教师:

邵明亮课时编号:

020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2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45页“练习与应用”第6---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实践、自我评价,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和训练习题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小数比较大小

1、完成练习与应用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概括说说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在比较是应该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题

先观察这五个小数,有什么特点?

怎样比较更方便?

在比较一些小数大小时应注意些什么?

二、整理复习小数的改写

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

1、指名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大数目,说一说怎么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改写后的结果是多少?

2、比较改写后的数与原来的数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3、根据要求写出改写后的小数的近似数,说一说近似数与原来的数相比有变化吗?

4、概括说说改写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三、探索与实践

教师指导方法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主备教师:

顾青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5日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4、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5、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7课时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

主备教师:

顾青课时编号:

021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5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8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八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建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说出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的情境图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

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

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

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

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算式中都有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

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

(1)问。

谈话:

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

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同时指名板演)

讨论:

你是怎样计算的?

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

(2)问。

谈话: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请同学们试着计算“3.75-3.4”这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

这里还有两道计算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

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然后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第2课时:

小数加、减法

主备教师:

顾青课时编号:

021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5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的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85.75

+6.2+3.19

8.63—2.572.08—0.53

说说自己的想法。

2、导入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一些知识,在计算中还会出现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攻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知识。

二、新知探究

1、例2教学。

(1)出示例2的情景图

师问:

有哪些文具?

每一种各是什么价格?

要求一本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远?

你会算吗?

学生尝试练习,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师追问:

差的百分位上的5是怎么得到的?

是把上面的5亿下来的吗?

3.4的百分位上为什么可以看作“0”?

百分位上看作“0”,会不会改变3.4的大小?

为什么?

(2)归纳小结

在计算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时,可以把被减数小数部分的末尾看作0再计算。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列式计算。

8—6.25

和例题的计算比又有什么不同?

你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4—6题

注意:

指导完成第6题时,师问:

怎样求长颈鹿比大猩猩高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主备教师:

顾青课时编号:

022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5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二、练习八部分习题。

1、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独立写出得数。

师生核对。

2、练习八的第8题。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3、练习八的第9题。

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

“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

“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八的第10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

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5、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

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三、拓展练习。

四、布置作业。

 

第4课时: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主备教师:

顾青课时编号:

023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6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页例3、“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

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

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

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

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3、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第5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主备教师:

顾青课时编号:

024

备课时间:

2007年9月16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4和“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九第6—9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

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

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揭示课题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

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

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

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

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5、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6、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7、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

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

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3、完成练习九的第9题。

四、布置作业。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生和老师相互交流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

说明:

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