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207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地方环保大道与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项目概况2

二、建设必要性分析3

三、项目区域概况4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规划4

2、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规划6

四、交通量分析及预测8

1、历史交通量调查及分析8

2、交通量预测结果及分析9

五、技术标准9

1、公路等级9

2、设计速度9

3、路基横断面9

六、建设方案10

1、工程概况10

2、建设规模14

3、实施安排15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5

1、投资估算15

2、资金筹措16

八、问题与建议16

一、项目概况

为引导全省地方路网连接公路健康、有序建设,进一步提升路网整体服务水平,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地方路网连接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管理》(苏交计[2012]135号)及《江苏地方集疏散和扶贫连接公路“十三五”建设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结合“十三五”综合运输发展规划,在高速公路网、国省道网、农村公路网规划基础上,增加连接路网规划,丰富规划层级,完善路网。

项目路是《盐城市亭湖区县道公路网规划研究》(2014-2020)中新增县道。

同时是连接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的重要连接公路,连接环保产业园至228国道。

具有“上承国省干线、下接乡村公路”的交通功能、策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开发功能,以及完善县域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体系的社会功能。

项目路起于环保大道与226省道交叉处,路线向东至228国道(临海高等级公路),路线全长约15.65公里。

环保大道

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二、建设必要性分析

1、是策应沿海开发战略,促进环保产业园发展的需要(不需要)

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位于苏北盐城沿海高速东侧,是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在江苏沿海地区重点规划布局的唯一环保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环保产业基地,是中国规划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是江苏沿海经济带上濒海最近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

它紧邻江苏两大世界级生态湿地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26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6平方公里。

园区将重点围绕环保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集环保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为投资环保产业项目搭建重要平台。

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需要完善的运输体系支撑,而公路建设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先导和带动作用,使生产力的布局趋向合理,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得协调。

本项目是响应沿海开发的基础交通设施之一,连接228国道,主要服务于环保产业园的对外出行,带动沿线产业节点的发展,策应沿海开发战略。

2、是完善路网层次,提升区域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的需要(现状目的)

县道公路网作为农村公路的主骨架,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上承国省干线、下接乡村公路”的交通功能、策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开发功能,以及完善县域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体系的社会功能。

连接公路是在高速公路网、国省道网、农村公路网规划基础上,增加连接路网,丰富规划层级,进一步提升路网整体服务水平。

项目路是《盐城市亭湖区县道公路网规划研究》(2014-2020)中新增县道。

同时是连接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的重要连接公路,是对国省干线公路的补充,其建设完善路网层次,增加路网密度,完善县域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体系。

3、是突破高速公路屏障,提高横向交通运行质量的需要(不需要)

盐城北接连云港,南承南通,是江苏沿海经济开发中“三极”的中间一极,不仅是连云港、南通另外“两极”之间的联系通道,形成了传统的南北向交通过境走廊,也是沿海经济向苏中、安徽腹地辐射的起源之地。

从盐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区位来看,市域内的主要交通流向很明显地呈现南北及东西两个主导方向,在与经济产业及城镇布局的不断磨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的倒“丄”型交通格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未来苏北沿海与苏中腹地的联系将更为紧密,盐城将抓住沿海开发的契机,对于市域横向路网的技术水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亭湖区目前横线干线公路仅旧331省道,项目路的建设将增加横向道路路网密度,提高横向交通运行质量,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项目区域概况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规划

(1)盐城市

盐城,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部,江苏省中东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

市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

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28万人,常住人口722.85万人,城镇化率60.1%。

下辖亭湖区、盐都区、大丰区3个区,东台1个县级市,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个县。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2.5亿元,可比增长10.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2.3:

45.7:

42,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8299元(按2015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9100美元),比上年增长10.5%。

“十三五”时期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城乡居民收入“两个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保持全省最好,建成国家生态市。

(2)亭湖区

区域位置:

亭湖区地处中国江苏东北部、黄海之滨,是盐城市的中心城区,南与大丰市接壤,西与盐都区毗邻,北与建湖县、射阳县交界,区域面积732平方公里。

下辖7个市区街道办事处(文峰街道、先锋街道、毓龙街道、大洋街道、五星街道、新洋街道、新城街道)和5个镇(南洋镇、新兴镇、便仓镇、盐东镇、黄尖镇)。

截至2014年底,全区年末常住人口70.10万人,户籍人口71.05万人。

经济社会:

2014年亭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82亿元,可比年增长11.0%。

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0.1:

41.3:

48.6调整为9.2:

39.5:

51.3,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7105元。

地形地貌:

亭湖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为冲积平原地貌,地势低平,区内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m,最大相对高度不足8m。

境内以通榆河为界,河东属沿海淤积平原,即沿海垦区;河西属古泻湖平原,即里下河平原水网区。

水文水系:

亭湖区境河网众横交错。

串场河以西的河流属于里下河水系,串场河以东的河流属于串场河水系。

2、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规划

(1)亭湖区交通运输现状

公路:

亭湖区南北向交通主要通过沈海高速、G204、G228和S226,东西向交通主要通过S349(S234、老S331)等骨架干线公路,形成亭湖区域南通北畅、东进西出的对外交通快速通道。

铁路:

新长铁路盐城站是亭湖境内目前正在运营的唯一的铁路客货站,目前为单线内燃铁路,时速120公里/小时,对外运输的服务能力有限,主要为煤炭、粮食等物资运输,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

连盐铁路是以客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铁路通道,设计时速200公里。

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县,南至盐城北站,线路全长234公里。

盐城市境内约105公里,其中亭湖区境内约9.7公里,在亭湖区新洋经济区境内设立盐城北站,于2014年开工建设。

水运:

至2014年年底,亭湖区拥有内河航道里程374.39公里,其中等级航道163.39公里,可全年通航。

境内现有码头52个,主要从事境内建材、粮食、熟料等货物的装卸运输,年货物吞吐量约680万吨。

航空:

盐城南洋机场位于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境内,距市中心8.3公里。

2000年3月29日加入中国民航。

2015年全年旅客吞吐量85万人次。

(2)亭湖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公路:

“十三五”期间,公路建设仍将是亭湖交通发展的重点。

以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公路主骨架;努力提高县乡公路等级,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注重重要节点连接线规划项目的靠前实施,着重完善干线路网和县乡路网。

铁路:

“十三五”期间,续建连盐高铁亭湖段,徐宿淮盐高铁亭湖段开工建设,盐城至海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同步建设连盐铁路盐城北站客货运枢纽工程。

争取“十三五”期末盐泰锡宜铁路开工建设。

 

 

图5亭湖区铁路网规划

图4亭湖区公路网规划

水运:

通榆河按三级航道标准整治,串场河航道疏浚,斗龙港航道提升为五级。

按照现有港口布局规划,有重点地进行开发利用,以亭湖新兴作业区为龙头,南洋作业区、盐东作业区、便仓作业区等为补充,提高码头泊位靠泊能力和装卸专业化程度,充分发挥港口在内河航运上的现代服务功能。

航空:

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发改委初步同意在亭湖区黄尖镇境内规划建设A类通用机场。

“十三五”期间完成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

 

图6亭湖区航道网规划

图7亭湖区航空规划

 

四、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1、历史交通量调查及分析

为分析项目区域交通流量的发展趋势和分布特征,选取了与本项目相关的国、省道主干线公路共6条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

经过对数据的整理看出,项目区域内2008~2014年干线公路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4.36%,其中客车增长率为4.67%,货车年均增长-2.34%。

客货车比例由2008年的67:

33变化到2014年的75:

25,客车比例有明显增加。

从交通分布来看,南北向交通量大于东西向。

 

图8项目区域内客、货车交通量发展趋势图

客车中,小客车所占比例较大,远远高于其他车种,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小客车比例由2008年的58%升至2014年70%;货车中,整体比例下降,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货运将向规模化、集运化方向发展,大型货车交通流量部分转移到了高速公路,所以在普通公路中流量占的比逐年减少。

 

2、交通量预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规定,本项目交通量的预测年限定为项目通车后15年。

根据本项目工期安排,预测特征年设定为2018年、2020年、2025年、2030年、2023年。

根据远景年流量分配情况,结合各特征年流量增长率,推算未来各特征年本项目各段交通量见下表。

表1本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表(pcu/d)

路段/特征年

2018

2020

2025

2030

2033

路段平均交通量

4945

5687

7543

9243

10365

年均增长

-

7.24%

5.81%

4.15%

3.89%

环保大道东延至临海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工程远景年预测交通量为10365pcu/d,设计期内年均增长5.06%。

主要承担环保产业园及沿线乡镇对外出行。

五、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从交通量预测结果看,本项目远景年路段交通量为10365pcu/d,属于二级公路适应交通量的范围。

从本项目功能看,本项目为集散公路,服务的是沿线经济发展,结合亭湖区交通规划,推荐本项目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2、设计速度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作为干线的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可采用40km/h。

本项目是亭湖区县道公路网重要组成,是重要连接公路,属于地方干线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80km/h。

同时区域地势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对速度选用的制约影响小,适宜选用较高的设计速度。

因此,推荐项目采用80km/h的设计速度。

3、路基横断面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设计速度80km/h的二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采用12m标准形式,其中行车道2×3.75m,硬路肩2×1.5m,土路肩2×0.75m。

六、建设方案

1、工程概况

(1)路线方案

路线走廊带选择

路线总体走向的确定,主要考虑如何实现项目的功能定位,以及做好与路网规划及其他各项规划的衔接。

本项目主要连接226省道和临海高等级公路(228国道),确定路线走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证项目全线线形符合县道网规划精神,道路总体线形顺畅短捷;

②处理好项目线位与环保产业园布局及盐东镇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避免对规划用地造成较大切割,从而与区域规划产生矛盾。

③处理好与沿线相交的道路、河流、架空线的关系,尽量减少对其造成影响,减少协调工作量。

根据以上考虑,确定项目总体走向为东西走向,道路从环保大道与226省道交叉开始,沿利民河南侧向东延伸,直至临海高等级公路(228国道)。

路线方案比选

本次设计路线走向主要根据与盐东镇镇区规划的关系,分为北线(B线)、南线(C线)及中线(K线)三个方案。

①B线方案:

道路沿规划线位出环保产业园用地后,向北偏接盐东镇南环路,利用南环路线位向东延伸,避开东南新社区,然后与228国道相接。

②C线方案:

道路沿规划线位出环保产业园用地后,向南偏接现状正洋港路,利用正洋港路线位向东延伸,直至与228国道相接。

③K线方案:

道路沿规划线位出环保产业园用地后,向北略偏,沿利民河南侧向东,直至与228国道相接。

三个路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见下表

指标名称

单位

K线

B线

C线

指标

起讫桩号

/

K0+000

K15+651.613

BK0+000

BK15+986.243

CK0+000

CK16+399.159

里程长度

km

15.652

15.986

16.399

最小平曲线半径

m

4500

1000

1000

最小直线长度

m

529.32

401.637

1543.912

每公里交点个数

个/km

0.256

0.250

0.183

平曲线比例

%

21.55

33.05

20.86

比选结论

/

推荐

比选

比选

因此,从道路的功能定位、技术指标等因素分析,本次推荐K线方案,路线全长15.651km。

图11路线走向图

(2)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在满足该地区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所处地区的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分布情况,结合我省该地区高等级路面设计经验及施工要求,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设计依据为部颁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以及相应的施工、验收规范。

设计年限:

沥青混凝土15年。

根据对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材料来源和现有道路施工、使用情况的调查,分别对路面结构方案的面层、基层、底基层进行了比较。

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前者变形协调性和行车舒适性优于后者,且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运营阶段的维修养护方便。

因此,根据两种路面类型的特性,并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本项目推荐全线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结构组合:

4cmAC-13C改性沥青砼

6cmAC-20C沥青砼

沥青下封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

30cm水泥石灰稳定土

(3)桥涵设计

桥梁设计原则: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选用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适度、施工方便可行、结构安全耐久的桥型方案,充分体现"经济适用、安全耐久、环境友好"的原则。

经济适用:

根据桥墩高度、桥梁长度,选用经济的、合理的上下部构造型式和跨度,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选用结构整体性好,高速行车安全性好,承载潜力大,后期维护工作量少,费用低的桥型方案。

安全耐久:

在创新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成熟的结构型式和施工工艺,保证桥梁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及营运中的养护安全性。

环境友好:

在造价适中的情况下,尽量选用结构新颖美观与环境协调的桥型方案。

桥涵布设应结合地形,力求对周边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恢复",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桥梁设计应达到的目标如下:

①一般中小桥桥位平面线形服从于路线总体布设需要,做到桥位处平面线形与道路线形协调一致,平顺流畅。

②本着安全、耐久、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结合本项目桥梁总规模较大的特点,选择受力明确、施工方便、综合养护管理费用低的桥型方案。

③桥梁结构体系的选定应注意使用技术先进、受力合理的结构,做到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并结合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施工工艺和使用效果及其耐久性等多方面因素,以便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施工工业化。

实现分段集中预制,以便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

④桥梁上部结构应尽量选用结构荷载较小的预应力砼结构,以便降低下部结构造价。

⑤在满足被交叉路的净空标准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建筑高度较小的上部结构型式,以降低桥梁整体长度,减少工程投资。

⑥根据桥位处地质条件所确定的桥头填土高度,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方便施工的原则。

⑦为改善交通行车条件,保证高速、安全,中小桥采用桥面连续简支结构。

桥梁设置:

根据沿线水系网现状及规划,对桥涵进行布跨。

本项目共设桥梁21座,桥梁总长333m。

20m以下跨径桥梁均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先简支后桥面连续。

下部采用桩柱式墩、柱式台和桩基础。

涵洞设计原则:

①涵洞布设以原有沟渠为基础,以尽量不改变现有排灌系统,水网现状,以及沿线群众生活用水为原则,兼顾地方有关水利规划、水产养殖的需要。

②非人工沟、渠的涵洞,按照地形,综合排水、汇水面积而设置。

③涵洞依其使用性质、泄洪流量、路基填土高度、地基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和箱涵。

涵洞设置:

涵洞的设置是以不破坏现有农田水系,保证沿线排灌通畅为原则,并需满足部分地区防洪、排涝以及公路自身排水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

通过与沿线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的现场调查和协商,结合地方水利规划和水系调整,对部分沟渠进行合理的归并、取舍和调整,最终确定涵洞的设置方案。

对于一般沟渠采用圆管涵,对于过水量较大的沟渠则采用箱涵。

本项目共设置涵洞41道。

(4)平面交叉设计

设计原则

平面交叉的设置是以满足沿线群众日常劳动、生活及出行需要为原则。

通过与业主到现场踏勘,充分协商,并结合路网规划,最终确定平面交叉的设置方案。

本次平面交叉设计,参照了我省交通厅关于平面交叉研究的最新成果,其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正确分配主次道路设置相应的“路权分配”措施。

②尽量设置左右转弯车道。

视条件,在进入交叉口前尽量将转弯的交通流与直行的交通流分开。

③尽量缩小交叉口通过距离。

尽量缩小从停车线到交叉口对方出口间的距离,将停车线尽可能前移

④平面交叉设置间距应尽量的大,以提高通行能力,保证行车安全,但考虑到作为地方道路,应为地方服务,因此平面交叉的距离适当减少。

2、建设规模

本项目推荐线全线的主要工程数量表如下表所示:

序号

工程项目

单位

工程数量

1

路线长度

Km

15.652

2

新征用地

517

3

路基土方

1000m3

361

4

防护与排水

1000m3

85

5

特殊路基处理

Km

10

6

路面

1000m2

165

7

桥梁

m/座

333/21

8

涵洞

41

9

平交

8

3、实施安排(需要问)

(1)前期工作计划

2016年5月~8月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6年8月~9月完成初测、勘及初步设计

2016年9月~11月完成定测、详勘、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2)施工工期的安排

结合区域路网通行状况及本项目建设条件,建议本项目2016年12月底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底完工,工期48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推荐方案投资估算计量总里程15.652km,全线估算总造价为25206.69万元;其中建安费12829.60万元,平均每公里建安费819.67万元。

投资估算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一、路线

1.1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1.2

设计速速

km/h

80

1.3

路基宽度

m

12

1.4

路线长度

km

15.652

1.5

征地

517

1.6

拆迁房屋

m2

11485

二、桥梁涵洞

2.1

中、小桥

m/座

333/21

2.2

涵洞

41

三、交通安全设施

3.1

交安设施

km

15.652

四、投资估算

4.1

建安费

万元

12829.60

4.2

每公里建安费

万元

819.67

4.3

总造价

万元

25206.69

2、资金筹措

拟建项目资金来源由“省补资金方和地方自筹资金”两部分组成。

省补资金:

根据江苏省政府及省直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江苏省苏北地区的公路、客货运及物流建设项目补助标准为:

县道二、三级公路补助标标准为70万元/公里;县道中桥补助标准为1500元/平米,小桥补助标准为1200元/平米。

本项目路线长度15.652km,其中道路长度:

15.319km,中桥长度:

141m,小桥长度:

192m。

本项目可争取到的省补资金估算详见下表:

项目名称

道路长度

(km)

中桥长度

(m)

中桥面积

(m2)

小桥长度

(m)

小桥面积

(m2)

里程合计

(km)

数量

15.319

141

1692

192

3773

15.652

补贴金额

(万元)

1072.33

/

253.80

/

452.76

/

合计

(万元)

1072.33

253.80

452.76

1778.89

经计算:

项目全线省补助的资本金为1778.89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八、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研究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以评价项目投资行为的经济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经济内部收益率

13.27%

经济费用比

1.57

经济净现值

11165.95

经济回收期

12.80

国民经济评价分析表明,本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8%,说明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看,本项目是可行的。

九、问题与建议

1、路基横断面城镇段

项目起点接环保大道,环保大道横断面布置为城市主干路布置(路基总宽68.5米),根据环保科技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环保大道东延线在环保科技城用地范围内横断面布置与环保大道一致,为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基总宽68.5米),考虑环保科技城的发展需求,建议项目路在环保科技城内路段在实施阶段预留环保大道断面建设条件,避免道路反复施工(城市主干路设计与二级公路设计标准不同),并在下阶段对路基横断面进行深化研究。

2、做好软基处理的前期研究工作

本项目所经区域水网密布、沟塘众多,软土分布范围较广,建议下阶段认真做好地质勘查工作以及软土处理方案的研究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