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212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1.掌握铁制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知道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春秋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齐桓公首先称霸等史实。

2.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让学生懂得春秋争霸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学习,认识到国家强大需要改革,需要人才,需要奋发图强的精神;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难点: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东周时期。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材料一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材料二 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材料三 铁犁牛耕,这是指耕种的方式,而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中大多数的形式,犁衡左右各一轭,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

春秋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重大变革。

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铁制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

铁制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作用: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推动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成为春秋大变革的经济基础。

2.请同学们概括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

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东周天子日子却并不好过,这是为什么呢?

二.王室衰微

1.阅读课本P28,归纳概括东周王室衰微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管辖的土地面积大为缩小;

(2)直接管辖的军事力量日益缩小,逐步丧失兵权;

(3)周王室财政拮据,财力、物力、人口减少,不得不仰赖诸侯国的资助。

2.材料研读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二 王曾派人向鲁国“求傅”(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

材料三 公元前707年,周王率军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

思考:

(1)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势力大减,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各自为政。

诸侯国不再定期纳贡,天子反而在政治、经济上需要依赖强大的诸侯。

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日渐衰微。

(2)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那么国家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必然导致诸侯间的争霸战争,国家处于混乱状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此社会进入了动荡时期。

春秋时期140多个诸侯国中比较强大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争夺霸主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为什么春秋时期会出现诸侯争霸局面?

王室衰微;诸侯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配权。

2.为什么春秋时期各霸主在开展争霸活动中,一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

挟天子以令诸侯;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

3.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4.齐桓公为什么在春秋时期能首先成就霸业?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国富兵强。

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于是齐桓公便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5.《孟子•尽心下》云:

“春秋无义战”,认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约有170多个诸侯国,而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

第二幅是春秋晚期的诸侯国图,大约只有三十个诸侯国了。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

一方面确是无义战,灭国杀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另一方面:

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它既使诸侯国数量减少,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又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社会经济得到大发展;同时春秋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引起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虽然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

【板书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及其作用

2.农业、手工业及商品交换的发展

二.王室衰微:

1.分封制的瓦解

2.周王室衰微

三.诸侯争霸:

1.诸侯争霸的背景

2.春秋霸主:

3.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发展;分封制的瓦解,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争霸战争;争霸战争与民族交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称霸原因的探究,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难点:

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公元前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的前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被称为春秋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

化,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又如何呢?

(二)、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教师:

同学们,你知道春秋时期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哪些进步吗?

有几位同学做了这样一些春秋场景再现,请大家说说它们是真还是假?

活动一:

真假大考验

A.同学:

我要播种一块土地,不过我已经不觉得很辛苦,因为有我心爱的老牛每天帮助我耕种。

我们的国君还为我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我的作物都能幸福的生长

B.同学:

我是个聪明的播种者,在劳动中牛耕和铁制的农具帮助我深耕细作,所以我能有很好的收成

C.同学:

我是一名手工业者,我能够制造青铜器、铁器、漆器,同时我还会纺织和煮盐

D.同学:

我是个勤劳的人,我制作了很多漂亮的漆器,可是我的国君不允许买卖,所以这些东西我只能用来自己欣赏。

同学们,这些春秋场景的再现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

你知道吗?

学生:

A、B、C同学再现的场景是正确的,D同学再现的场景是错误的。

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已经能使用牛耕和铁制农具,在农业上能够精耕细作,很多国君注意修建水利工程来灌溉农田.青铜制造、治铁业、漆器制作都有发展,商业能在规定的区域进行。

教师: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

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的重要标志。

教师给出材料: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

试诸壤土。

(美金:

指青铜,恶金:

指铁)-----《国语·齐语》

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

说明春秋时期齐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教师:

正确。

不仅如此,我们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出土了一批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时期铁器在我国已经开始应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多媒体展示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我们从文字和文物等方面都证实了春秋时期劳动工具的进步。

虽然铁器的使用在春秋时期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却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铁犁

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牛耕耕地。

而属货币的流通也为我们证实了当时商业活动的活跃。

[设计意图:

通过真假大考验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找寻答要免枯燥乏味的讲读,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重证的句

史学习观。

]

教师过渡:

春秋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进步,这说明经济上,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在向前发展。

可是在政治上,周王室的统治却日渐衰落。

二、王室衰微

活动二:

分组合作探究,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教师启发:

与西周早期分封制作对比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分封逐步遭到瓦解。

周王室管辖的区域仅为洛邑,名为天下“共主”

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向天子定期纳贡。

周天子在财务上上甚至要依赖诸侯的支持。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同学们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了周天子操纵国家政权,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学生:

诸侯纷纷争霸,群雄并起,必然使国家战乱不断

教师小结:

西周分封制: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天子依附诸侯-----诸侯,争霸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总结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

三、诸侯争霸

教师:

周王室的势力下降,可是大的诸侯却日渐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控制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活动,春秋故事会。

活动三:

春秋故事会。

(学生讲述春秋故事,展示讲故事资料)

主持人: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挑战周王室权威,争夺霸主地位。

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家喻户晓的精彩故事。

同学1: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迅速齐国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者干涉其他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同学2: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国执政,重耳就是晋文公。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晋文公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同学3: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

“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

”庄王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同学4: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盐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同学5: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恒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或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

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同学6:

管仲拜相:

齐桓公即位后,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

鲍对齐桓公说:

“如果你想治理齐国,做守成之君,用我就行如果你想称霸诸侯,非用管仲不可”。

于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成就了一对明君和贤臣的美名。

主持人:

感谢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这些精彩的故事,经过争霸战争,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霸主

教师:

刚刚我们知道了很多春秋争霸的故事,同学们的精彩讲述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金戈铁马,既充满了智慧又弥漫着血腥的古战场。

这些护头甲胄和兵器就是那一段岁月最好

的见证吧。

(多媒体展示图片:

春秋护头铜胄、勾践剑和夫差矛)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春秋争霸,线乱纷争的时代特点。

]

教师过渡:

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不断的争霸战争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成为春秋霸主。

下面我们来探讨下,他们能够成为霸主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四:

小组合作探究春秋霸主成功的原因。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任用贤能,“尊王攘夷”等恰当的政策。

虚心纳谏,坚持不懈的个人品质等)

教师:

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那么这些春秋霸主成功的因素能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学生:

我们的国家要想强大也要重视人才,改革创新,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断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树立人生远大的目标和追求。

[设计意图:

知道大国间的较量实质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认识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

教师: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也。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那么,你如何看待春秋争霸战争呢?

春秋争霸战争有哪些影响呢?

活动五:

结合教材和教师给出的材料,小组合作探究,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教师多媒体展示春秋争霸战争的形势图和史实资料)

多媒体出示史实资料:

(一)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

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道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

-----一《史记·周本纪》

学生:

春秋争霸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同时也会使些小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土会扩大,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争霸战争中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教师补充讲解:

春秋争霸过程中,周王室衰微,战乱不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山东的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

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

春秋初期140多个国家逐渐王减少,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这就为实现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中原的华夏族在与周边的蛮、夷、狄、戎等少数民族交战中,接触频频繁。

民族交融存在加强,所以,存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诸候国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计意图;通过闭读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和图表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经济得到发展,周王室的地位逐渐衰落,诸侯并起,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灾难,但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统治的时代。

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将是另一个格局时代-----战国

(四)、课堂练习

L、公元前751年,齐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

加,表明(D)

A周天子非常敬重齐桓公B齐相公有很大的号召力

C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得到拥护D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被确认

2.下列对春秋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威B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秦穆公

C.楚国向中原扩张中的对手是晋国D.曾经问鼎中原的是楚庄王

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

说的是春秋五霸中的(B)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王赢政

4、下列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有(A)

①齐桓公②晋文公③楚庄王④周平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春秋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有(C)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②铁制农具的使用③牛耕技术的推广

④并田制的实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五)、板书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

出现铁器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

规模的,专业化程度高

商业:

商业活跃,金属货币流通

二、王室衰微:

分封制的瓦解

周王室地位下降

三、诸侯纷争:

春秋五霸

春秋争霸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春秋争霸

难点

春秋争霸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播放《周平王东迁》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师:

通关观看视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这节新课。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先用时间线索让学生清楚社会发展的概括,从夏——商——西周——东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2、农业

展示农耕全景图,引出农耕中使用到的工具,引出铁制农具和其他农具性能上的比较,铁制农具的优点:

铁制农具性能优越,更加锐利、耐用;成本低廉,便于广泛的使用。

思考: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点拨:

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带来的作用影响,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手工业、商业

师:

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展示各种行业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如各种用途的青铜器、冶铁制造过程图、煮盐制作过程图、货币的图案等等。

二、王室衰微

1、师: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应该是使社会得到前进的,为什么经济发展却会带来王室的衰微呢?

(点拨:

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制以外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诸侯视这些土地为私产,加上在井田上耕作的奴隶减少,都去帮诸侯开垦私田,周天子在井田制上所收的赋税减少,导致权威日趋下降,分封制就逐渐瓦解了)

2、展示《西周、东周变化的对照表》,从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变化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概括出周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归纳:

1、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益丧失。

3、诸侯不再听从天子、不再向天子纳贡)

三、诸侯争霸

1、春秋五霸

展示《春秋列国》示意图和代表人物的名称,同时也在地理位置上标注国名,方便学生辨别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师: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那么首先称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是谁?

2、展示齐桓公的相关信息

提问:

齐桓公能称为春秋首霸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概括

1.自然条件优越2.管仲改革3.打着“尊王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

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表明他已经得到了诸侯与周天子两方面的认可了,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3、展示各国相应的改革和战争的名称、相关的成语故事

如:

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楚庄王称霸——一鸣惊人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4、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示书本p30“相关史事”,提出问题:

你能从材料中看出春秋时期是一种怎样的局面?

教师归纳提炼关键词——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

师:

在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会逐步走向怎样的进程?

(统一)

与此同时,在同周边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如:

秦霸西戎)

四、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1)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这些兼并战争是否有积极作用?

为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本进行概括归纳

 

学生:

齐桓公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思考并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阅读课本

 

提高学生对历史线索的串连能力

 

通过图片和教材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变化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培养学生史实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结构。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春秋时期是上承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下启战国由分裂迈向统一,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特殊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原有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剧烈的变化,整个国家出现了割据纷争的局面。

总结提升

板书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商业

二、王室衰微

1、周天子权力下降

2、诸侯势力崛起

三、诸侯争霸

1、原因

2、代表:

齐、晋、楚、秦、吴越

3、影响: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和民族融合,但给人民带来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