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296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docx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doc

 

地震烈度及烈度表

地震烈度概念的提IHlAYjiS余年历史。

曲地震匸程发展初期,地震烈度衣的编制是地震丁程研究的前沿领域;地丧烈度评定曾对描述地爲震害和地族作用、实施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发挥了作用。

然仏伴随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愈发深刻认识到烈度所蕴含的概念矛厉及苴应用的局限性。

地震烈度是对地更引起的地震动及It对人、人工结构、广I然坏

境影响的强弱程度的描述,不是一个物理彊:

它百接由地震造成的影响评定,但也间接反映了地震动本身的强烈程度。

一次地震只冇一个灵度地震人小的震级,但一次地黑的不同地点令不同的烈度值。

地震烈度受震级、距离、

深度、地质构造.场地条件等衣种内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卜•,震源附近的爲屮地区烈度最鳥,称为震中烈度:

震屮烈度随震级增加而増人,衆级相同时则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人。

距震源越远烈度越低。

1.1.1烈度的起源和烈度表由J••缺乏观测仪器,人类早期对地震的考察只能釆用宏观调查方法。

1564年意大利地图绘制者伽斯塔尔第(J.Gastaldi)在地图上用各种颜色标注滨海阿尔卑斯(MaritimeAlps)地農影响和破坏程度不同的地区,送是地丧烈度概念和烈度分如图的雏形。

后人借鉴并改进了他的作法,规定了评定烈度的宏观破坏现象及烈度评定方法、称Z为地ft烈度表〉

17世纪和18世纪烈度曾以四度划分,1810年出现了按照十度划分的烈度Xo1874年意人利人罗曲(M.S.deRossi)编制J'第一张有实用价值的地震烈度表,1881年瑞士人佛瑞尔(F.A.Forel)也独立捉出内容相似的烈度表,两人在1883年联名发农了Rossi-Forel(RF)烈度花将烈度从微震到人灾分为10度,并用简明语言规定了评定烈度的宏观现象与相应的标占这种做法彼广泛认同和采用o1904年总人利人坎卡尼(A・Cancani)将麦卡利烈度表的10度细分为12度.试图根据烈度确定爲中:

他参考了米尔恩(J.Milne)和人森房吉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对应各烈度的加速度值,编制了麦K•利■坎K尼(Mczlli-Cancani)烈度农。

1912年徳国人西贝尔格(A.Sieberg)综介分析前人匸作■对Mercalli-Cancani烈度表加以改进,至1923年形成了麦匸利•坎K尼•西贝尔格(MCS)(Mercalli-Cancani-Sicbcig)烈度及该衷补充了更多的宏观现彖和标志,注意到房屋结构强弱的区别.但也人人增加了烈度表的篇幅.但使用不便。

世界各国人都根据木国实际对烈度衣进行适当简化和修改o1931年美国人伍徳(H.O.Wood)和纽曼(F.Newman)针对美国等实际情况,归纳了少起的典型宏观现象.简化了描述.提出了修止的麦K利烈度农,即ModifiedMeiralli(MM)烈度农:

他们认为规定对应不同烈度的地匪动物理帚还不成熟,并去抻了HI关内容。

这个烈度表经过修改.而后在美国等国家广泛应用,只有较人影响。

1952年苏联麦徳维捷夫(S.V.Medvegev)対MCS烈度表进行了改进,并采用弹性球而摆的最人相对位移作为烈度参考指标编制烈度衣,该烈度衣J:

1953年采用。

1964年麦徳维捷夫又和徳国人斯彭怀尔(W.Sponhcuw),捷克人卡尼克(V.Kamik)共同编制了麦徳维捷夫•斯彭卜;」;・k尼克(MSK)(Medvegev-Sponhcuer・Kamik)烈度表,采用12度划分,给出『対丿烈度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该烈度表为欧洲地靈委员会推荐使用。

1998年欧洲地震委员会发布欧洲地震烈度表。

该烈度表认为地衣破坏现象和影响内素复杂•与烈度对应关系不明确,不采用地农破坏现彖作为烈度评定指标•但仍给出了不同地表破坏现象町能对川的烈度范I乩该烈度农将各种结构类型的房屛依工易损性模糊地分为A、B、C、D、E共六类(考世了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对房丿呈易损性的影响)•乂将砌体房屋和RC框架结构房屋的破坏程度各划分为五个等级。

烈度评虹综合茜虑房屋易损性的六个分类和五个破坏等级进行.烈度表条文的表述相当繁琐;烈度综合评定还要考虑在上述分类卜破坏现象的相对数吊〃并给出了相互交叠的“很少”、“多数”和“大多数”等模糊昴词的百分比衣述。

但这种修订尚缺乏足够的震害经验作为依据;」1将本來模糊的评定指标进一步繁琐化使现场调査者难以学握使用。

1885年II本人关谷消景开始编制烈度表,后经人森房占和河角广等人的研究改进.以木结构房屋、石墓碑.石灯笼翻倒等现彖评疋烈度,据此制定了口木气彖厅地震烈度表。

该烈叽、从无感到激震划分为8个等级,无感为0度,瑕高为VII度.该表筋次修订、亦被我国台湾采用。

1995年阪神地震后,研究者认为8档烈度不足以分辨破坏程度差别,故将V度分细为V度弱和v度强.将w度细分为vi度弱和vi度强.实际匕改为io度分档;并増加了高烈度卜•基础设施破坏的宏观现彖。

该烈度表丁1996年1月使用。

中国地爲烈度表的研究始r20纪五十年代,李善邦曾按照中国房斥类型修改了MCS烈度表°1957年谢毓寿根据中国的房屋类型和農害特点,参照苏联麦徳维捷夫烈度衷・T《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并被采用。

该表以V~X度为币[点,将宏观现象归纳为房屋、结构物、地农和H他现彖四类,房曜按照抗離性能分为二类•破坏程度也力4并対破坏数

帚适当杲化,増加了牌坊、砖石塔、城墙等中国特冇结构作为评定烈度的标准。

1980年刘恢先*总结1966年邢台地压、1970年通海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976年唐山地震的震害和烈度计定实际经验,修改提出了《中国地震烈度表H1980)o该表简化了宏观现象评估标志的描述,便J•记忆和现场操作:

引入震害指数作为衡吊型筑物破坏的彊化参考指标:

给出了对应不同烈度的加速度、速度蜂值等地震动参数作为评定烈度的参考。

该烈度表以后又儿经修订。

表《罗西■弗瑞尔烈度表》(1883)

烈度条文(简缩版)

I微鳶。

有些地震仪可测到,有经验者有感。

II极弱靈•不同类熨地倉仪可测到.少数静止的人冇感.

【II颇弱瓠许多静止者仃感.可感知振动持续対间和方向。

IV谢震。

行动的人有感•可动Z物、门窗摇动.天花板作响。

V较强寵.一般人冇感.家几及床等物件移动.冇些钟『1鸣・

VI颇强鼠It着的人普遍惊醍,钟自鸣•吊灯捲晃,时钟停摆.树木摇晃可见.有些人惊逃户外.

vn强馬。

可移动物体翻倒.抹灰危落.教堂钟门鸣•泮遍惊慌•房屋无损伤.

\m颇强震。

烟囱鳶落,墙休开裂。

IX极强鳶.有些房屋部分或全部毁坏.

X大灾.功屋成废墟.地貌改观.地而开裂•山石Ml落.

表1丄1・2《中国台湾烈度表》

-mFt

oxS

1微鳶人在靜止時可以感受微小搖晃

2輕连大多数人可感受搖晃.睡眠中的人冇部分会廉来.屋内电灯等悬挂物会冇小搖晃.屋外

汽车則冇輕微搖见.類似匸片〔纯過•但历时很短

3谢震儿乎所右的人都会感觉搖晃.仃的人会仃恐惧感•启屋也会仃振动.碗盘及门宙也会發

出声音,靜止的汽車会有明显搖动•电线略有搖晃

1中鳶会冇相當程度的恐惧感.部分人会寻求躲避的地方•睡眠中的人儿乎都会惊醍•房屋会仃強烈搖动,底瘁不祖的物品会的倒.较巫•家具会移动•町能灯轻微灾痒汽车驾驶人也会有感觉,畫线出現明显搖晃.步行中的人也会感到搖晃

5弥蕊大多数人会感到惊感恐慌.部分躺唯產生裂痕.匝家几可能胡倒.汽車陽!

驶人明显感觉

地鳶.部分牌坊、烟囱会惋倒

6烈寵人会肉剧烈搖晃站立闲难.部分建筑物会受损.屋内会发生重家具翻倒及门謝扭曲变形.

汽车駕驶人則出现开车闲难.地衣也会冇啖沙.喷泥惜形・

7剧霊人会因搖见剧烈无法依总志行动.部分建筑物受损严巫或倒塌.屋内几乎所仃家具郁大

幅移位或挥倒地面.屋外則会出現山削地裂、铁轨穹曲、地卜•管线破裂悄形

a111-3<中国地H烈度«>(1980)

烈度

人的感觉

英他现彖

参考物理指标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平均

農害指数

加速度

(cm/sy)

速度(cni/s)

I

无感

II

室内个别静止的人感觉

III

宅内少数胖【上的人感觉

门、窗轻微作响

悬林:

物微动

31(22-44)

IV

室内多数人感觉.宅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惊醒

门、谢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63(45-89)

V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惊駅

门窗、屋顶、屋架颐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不稳的器物倾倒

125(90-177)

3(24)

VI

惊慌失措,仓皇逃出

损坏一个别砖瓦抑落.墙体微细裂缝

0-0.1

河岸和松散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出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裂缝掉头

250(178-353)

6(5-9)

VU

人多数人仓皇逃岀

轻度破坏一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

0.11-030

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散土上地裂縫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500(354-707)

13(10-18)

VI

摇晃顚簸,行走困难

中等破坏一结构受损,需耍修理

031-0.50

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闵严重破坏

1000(708-1414)

25(19-35)

IX

坐立不稳,行动

的人可能摔跤

严取破坏一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變困难

O.5I-O.7O

干便土上有许多裂缝。

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

滑坡塌方常见。

砖烟囱出现倒塌

50(36-71)

X

骑自1T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处几尺远,冇抛起感

倒塌一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0.71-0.90

山朋和地旋断裂出现。

基岩上的拱桥破坏。

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塌

100(72-141)

XI

毁火

0.91-1.0

地定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拱桥毁坏

XH

地向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说明:

1.I—V度以人的悠觉为上:

VI—X度以龙屋谡害为主,人的祖觉仅作参XI、M度以方屋破坏

和地衣现彖为主。

2、一般房屋包括用木构架和土、仃、砖墙构造的III式房屋和瑕层或多层的新式砖房。

对丁质嵐特别垦的和特别好功屋.可根据几休惜况.对农列并烈度的忘害程度和赛憲指数了以捉高或降低。

3、点吿指数以:

“完好”为0,“全毁”为],中间按表列鳶害程度分级。

平均碗害指数指所有房屋的鳶害指数总平均值而言.可以用帮査或抽査方法确定之.

4、使用本表时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作出临时的补充規定。

5、在农村以门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以分区进彳j•烈度的评定,但血枳以1¥方公里左右为宜。

6、烟囱指工业或収暖用的锅炉房烟囱・

7、表中数虽词的说明:

个别:

10%以下:

少数:

10-50%:

多数:

50-70%:

大多数:

70-90%:

曹遍:

90%以上。

烈度条文—

II安挣的人或楼上的人有感

III帀物摆动或轻微扳动

IV振动犹如巫型卡车通过,门謝、碗礫作响,挣止的«车摇动

V户外的人有感•睡觉者振醉・小物体坠落、镜椎移动

VI人人冇感.家具移位,玻璃破碎.架上物坠落,房屋抹灰层开裂

\1|彳亍进的汽车仃感.站立者失稳,教堂钟鸣.烟囱与建筑装饰开裂.抹灰层脱落.仃墙普遍开裂,土坯房有倒塌

训彳亍进的汽车难以駕驶•树枝断落.饱和土开裂.高架水塔、纪念塔和十•坏房毁坏.砖结构、

未打荃础锚固的":

屋构架、灌溉工程好堤坝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IX饱和粉砂出现砂坑,滑坡、地裂,无筋砖结构毁坏,不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好地卜•管道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X淸坡与地基损坏秤遍•桥梁、隧道好一些钢筋混凝上结构毁坏.许多功屋、坝和铁轨发生不同程度破坏

XI产生永久地变形

XB几乎全毁

表1.1.1-5常用烈度表刮度对应关系

烈度表

中国III

IIIIVVVIXUVII

ixxxivn

MMIII

inwvvixnvn

ixxxivn

欧洲III

ini\rvvixnvn

IXXXI\u

R-FIII

IIIIVV-VIXUVIIIX

X

口本0I

IIIIIIVv・V+VI-

vi*vn

1.1.2烈度表的特点经过氏期研究和应用,并国的烈度表的格式与内容渐趋-致,只是针对本国情况的条文存在差别。

所右•烈度表都将烈度分为整数等级,烈度越高表示破坏越吧大多数烈度表按照12分。

规定以人的感觉、器物反应・房屋为主的I】程结构破坏、地表破坏等四类宏观现象评定烈度,并対不同烈度对应的各类影响和破坏强弱程度给出宏观文字描述。

在12度的烈度划分屮,I~V度结构某本无破坏.主要根据人的感觉和器物反丿应评定:

VNX度主耍用房屋破坏现彖评定,房屋从开裂到倒谢破坏逐级加巫,烈度也逐级增加:

XI~xn度房斥毁坏、山削地裂,以断层人规模出露是主要标志.为历史罕见。

値得注意的是,上述四类破坏现彖的发生机理是有差异的。

就抗農防灾而言,V1~X度最有意义,I対为更低烈度卜无结构破坏、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更高的烈度则超出人类口前的抗御能力。

房座彊人而广,其破坏程度宜作为烈度评定的标准。

但房屋破坏程度受结构类型的影响,因此在烈度表中都规定主耍以何种类型房屋评定烈度.既耍采用普遍存在的房屋类型。

在没仃地震观测仪器和地震观测普遍丿「展Z前,人们描述震害人小和地震动强弱,只能凭借宏观观察:

烈度概念的建工Z初•它就被赋予黑害人小和地震动强弱的双匝内涵。

然而,地震动强弱仅肚影响居宙的因素之「两者z间并不〃在简见明确的物理关系,至少,在相同地震动作用卜•.抗思能力不同的房屋将产牛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一点即使是初期的烈度研究者也注意到了。

烈度内涵的双巫性决定了它不是-•个严格科学的物理概念、并JI•仃以卜特点。

地震烈度的模糊性。

仅凭広观观察不町能对n然现彖做出精确的描述,地震烈度评表对人的感觉、器物响应、建筑破坏和地面破坏等指标的描述都是定性和模糊的。

例如.《屮国地震烈度农》(1980)将房座区分为-般房屋、质届特别差的房屋和质彳待别好的房凰二者Z间并无严格的界限。

在描述不冋破坏(影响)现象的数员时,使用个别、少数、多数、人幺数、普遍等模糊词语。

在描述房刖破坏程度时使川的微细裂缝、局部破坏、结构受损、

墙体龟裂.周部倒塌,以及不妨碍使用.盂耍修理.修复用堆和不堪修复等词语也不能以泄帚方法判断。

模糊性是地爲烈度的币:

耍特点.它决定了烈度评定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也决定了烈度的用途及其用于科学分析的局限性。

1地震烈度的综介性。

地震烈度类似丁•风的分级顺序排列,但又不似风级以风速作为单一指标;地震烈度评定原则上耍综合考虑人的感觉、器物反应、建筑破坏和地面破坏等四类宏观现象。

在《中国地理烈度表》(1980)屮,人的感觉描述见诸烈度I~X,器物反应描述见诸烈度II1-V,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描述见诸烈度V~XI,地1丽破坏描述见诸烈度VI〜XDo上述四类现彖的交叉仃时会造成烈度评定的不同结果。

实践中,烈度【~V通常以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为主评定:

烈度VI~X^以建筑破坏区分:

烈度XI和刈的标,忐是房屋毁坏和人规模地而破坏。

在缺乏单一评定指标的情况卜人们仃理由怀疑,用不同指标评定的烈度是否能顺序排列反映地震动或震害的单调变化。

2烈度评定的平均性。

宙丁•烈度评定指标的不确定性,烈度•般不能宙某种现彖的」次出现进行判断,例如,不能凭借一栋龙斥的破坏程度评定烈度而必须考虔一定地域范围内房屋群体的平均破坏状态。

地域范围大小的界定在烈度表屮并无严格规定,原则上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城市则应分区评定,面积以1平方公里为宜。

在破坏性人地震的烈度评定中,满足上述耍求是极其困难的,城市烈度的分区评定尤其难以拗■另外,在地广人稀缺少建筑物的地区,在评定烈度VI~X时,上述平均性则难以体现。

烈度评泄的主观性。

既然烈度评定以広观观察为依据,烈度表人砒使用模糊词语,则烈度评疋很丿讯度上是一种经验行为•评定结果必然包括因评定者经验多寡和JEi灵所引起的主观性。

即使是©业技术人员,也很难在罕遇的多次人地震屮枳累刈各类宏观震害现彖的丰富经验: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房用建筑急剧更新的情况卜•,成熟经验的枳累并非易爭:

何况,地震烈度评定也很难山少数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1.2地1!

烈度评定地展烈度是按照地震烈度表评定的。

烈度评泄的某本方法是现场宏观考察:

也可利用通信方法了解震害情况,作为评定烈度的辅助手段.烈度评定的最终结果是绘制地震的等震线图。

1等廉线图等處线图又称烈度分布图.即某次地黒的烈度等值线图。

通过现场考察,町确定地爲区各烈度调査点的烈度值.而后,川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根据各调金点的烈度值,勾画不同烈度分布区域的界限,绘制等震线图。

等心决似*形图中的等高线,是依舷高低顺序勾画的;与等高线不同的是.在相邻两条等震线之间区域的烈度只有单一值,再无高低Z差。

场地条件对震害付影响,但烈度并不区分场地条件评定。

各调件点得出的烈度值通常是凌乱的,并不均匀连续,少数低烈度点常被人彊高烈度点包围,反之亦然。

因此,绘制等震线图一般并不要求某个烈度区内的所冇调竇点均为同一烈度•可以忽略相差不超过1度的少杲烈度异常点,且冬..L适当平滑。

由此可见,笞朋戈图的绘制包含很多主观因索,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人往往绘出很不相同的等震线图。

等震线图难言精度.故在分析和利用等震线时应注恵这一事实。

当若干烈度异常点密集成区时,可勾画为烈度异常区。

烈度界常区的勾画不能仅由个别烈度界常点决泄,其范閘应足够人、跨越一个或数个乡氛、英或一个县。

烈度异常现彖往往是场地影响的结果•例如山间软土盆地、滨海软土区.占河道、占湖沼泽地等场地的震害相对较朿,形成高烈度异常区;而台地或人片坚駛场地则町能形成低烈度界常区。

如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出现许多烈度异常区,包括宁河-汉沽(IX度

高烈度异常区人大津(VII度高烈图1.2-11976年唐山地理(及余菸)等丧线图

度界常区)、玉HI(VI度低烈度异常区):

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8级)时,玉田地区也是佼周国農害较轻的低烈度异曲区。

2震害指数法采用房斥破坏程度的统计指标评定地匪烈度的方法.是胡琵贤教授及其调査组成员在通海地震震害考察中提出的,旨在降低评定烈度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震害指数是表示一座房屋破坏程度的数,取值范閑为0~1,農害指数0.0表示房斥完好无损.贯害指数1・0表示房屋毁坏:

其间的数值表示不同的破坏程度。

使用该法进行烈度讦定时.首先将房斥分类.并划分族类房屋的破坏程度等级及相应的

震害指数。

例如,将中国木构架土墙房屋分成卑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晅破坏、局部倒塌、毀坏六级,这六个破坏等级的破坏现象分别是阜木完好、墙体裂缝、局部墙倒、墙倒架正、墙倒架歪、全部倒平;对这六级震害分别賦以0.0,0.2,0.4,060.8,1.0的破坏指数。

丁〔次,依上述标准逐栋调查房屋■评定破坏指数并计算平均產害指数。

在一个调茂点(自然村)中调査的第j类房屋总间数为Nj,第j类房屋中发生k级破坏的间数为円匕,相应的破坏指数为k,则第j类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匚为:

Tj=Y.iknjk/Nj

1

K

再者,取某类震害经验丰富的房屋W为康准,以各调件点该类房屛•'卜均農害指数为横坐标,其他类房斥的半均震害指数为纵坐标,用回川分析或简单平均方法,得到图示的基准房讯与它类房斥震害指数的换算关系(如图中曲线),记Ej类龙屋与兀准W类房屋廉害指数的换算系数为a”.。

若调査点(如自然村)所冇被调杳的房屋总间数为匸口,则该点的平均爲害指数为

辽M4.2-2

上式仟义是在k算的基础上对各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作加权平均。

最后,町依卜表由平均震害拆数确定烈度。

表1.2-1平均丧害指数与烈度的对应关系

烈度

VI

VD

VI

IX

XXI

0-0.1

0」1〜0・3

0.31〜0.5

0.51〜0.7

0.71〜0.9

0.91〜1.0

I:

述方法的实施需耍逐栋调件房屋黑害,II儒以牯占%验丨⑺的桌类房斥作为换算震害指数的基准,这并不总是可以实现的。

在当前城镇地区人量拆除老旧房屋、兴建抗震建筑的情况卜•,烈度评定可能遇到的闲难是抗震设计房屋農害经验的缺乏•H.在调杳点中乂没付数量足够的震害经验丰富的房屋作为评定烈度的基准。

13烈

1.3.1”烈度应用烈度应用已有百年历史,主要体现于以卜各方面。

1地震烈度玄观简明地反映了地震影响及破坏的程度、范阳和分布,是喪后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急切关心的信息;烈度评定结果何助r迅速学握灾悄•开展应急救灾的部署和行动。

例如,地震烈度VD度地区,•般将发生房屋损环,应及时进行灾民的安置,稳定社会秩序:

地農烈度VIII度以上地区,将出现房屋严匝破坏■倒塌和人员伤亡,应尽速开展斥埋人员的搜救;地賞烈度达到X度,在居民和建筑稠密地区将造成巫人灾难,应紧急调动全社会力最开展救灾和恢复贡建。

2屮国仃数T•年的历史地震记杭绝人多数是対震害的宏观描述,这些描述对用來佔计历史地爲的烈度分布,进一步通过震中烈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推测历史地爲的靈级,从而了解和研究各地的地震活动性,广泛用J:

地震活动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长期预报和苴他地震学相关的研究。

震屮烈度人与霍级M的经验关系有若干硏究结果,如:

9

M=-/0+1(古登堡-里希特•1956)1.3.1-1

屮国历史地靈震级与震中烈度关系见卜壊。

表1.3.1-1历史地產產级与產中烈度对照表(李善邦.I960)徒级<4.754.75-5.255.5-5.756-6.56.75〜7~~7.25-7.75~~8-8.5>8.5

(3)根据等震线的长轴方向,可以判断发爲断层的走向或断层破裂传播方向。

通过烈度分如的形状和震屮烈度区而积,町以推测震源深度,在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发震机制和地震动模拟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如:

/-/0=61g^r+l1.3.1-2

式中:

为震中烈度;A为烈度/对应的等震线与震中的距离,km;h为震源深度,

knio

表13.1-2

理中烈度与靈级、

理源深度关系(

据谢毓寿,1977)

馬源深度

鳶级

h=5千米

h=10千米

h=15千米

h=20千米

h=25千米

2

3.5

2.5

2

1.5

1

3

5

4

3.5

3

2.5

4

6.5

5.5

5

4.5

4

5

8

7

6.5

6

5.5

6

9.5

8.5

8

7.5

7

7

11

10

9.5

9

8.5

8

12

11.5

11

10.5

10

④我国长期以來缺乏足够的强地震动观测资料,在这种情况卜只能借助烈度衡駅地震动强弱。

故前期地馬区划图的编制均以基本烈度作为指标,抗震设计则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防烈度・并规定了不同设防烈度対用的地霍动加速度蜂值和应于采取的抗爲措施。

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