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437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docx

高考化学优秀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

专题14化学实验基础(实验基本操作)

1.【广西玉林高级中学2018高三化学模拟试题

(二)】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所选玻璃仪器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海带提碘

将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加稀硫酸和H2O2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漏斗

C

测定饱和NaClO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值

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在pH试纸上,颜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玻璃棒、玻璃片

D

配制480ml0.5mol/LCuSO4溶液

将称量好的62.5gCuSO4·5H2O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烧杯、玻璃棒、量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过滤时还需要用漏斗,该实验中没有漏斗,选项A错误;B.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实验中,先将海带灼烧成海带灰,然后在灼烧后的海带灰中加入蒸馏水,煮沸2~3min,再过滤,得到滤液,煮沸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碘化物在水中的溶解,以使灰烬中的碘离子尽可能多的进入溶液,然后加氧化剂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再萃取、分液得到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最后蒸馏得到碘,题中方案及使用仪器均不合理,选项B错误;C.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的pH,则不能确定pH大小,不能比较饱和NaClO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值,选项C错误;D.没有480mL规格的容量瓶,应配制500mL0.2mol/LCuSO4溶液,计算后将称量好的62.5gCuSO4·5H2O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可完成配溶液的实验,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溶液配制、有机物的性质及检验、实验技能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最后压轴模拟】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CO2B.乙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

C.丙用于模拟生铁的电化学腐蚀D.丁用于蒸干A1Cl3溶液制备无水AlC13

【答案】C

3.【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测试】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乙丙丁

A.用装置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B.用装置乙制取CO2气体

C.用装置丙蒸发CH3COONa溶液得CH3COONa晶体

D.用装置丁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

【答案】C

【解析】分析:

A.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B.纯碱易溶于水;

C.醋酸钠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钠难挥发;

D.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4.【徐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装置甲液面读数为12.20mLB.装置乙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C.装置丙可检验乙烯的生成D.装置丁可验证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答案】B

点睛: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滴定管读数、吸氧腐蚀、气体的制备和检验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方案的严密性,难度中等。

5.【吉林省白城市通渭县三校2018届高三最后模拟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完毕后,先停止通冷凝水,再停止加热

B.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C.从海带中提取碘应在烧杯中灼烧海带并用玻璃棒搅拌

D.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试剂瓶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蒸馏原理解答;

B、根据氨气极易溶于水分析;

C、固体灼烧在坩埚中进行;

D、根据液溴易挥发解答。

详解:

A、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烧瓶中溶液冷却后,再停止通冷凝水,因为在停止加热之后体系内温度依然很高,还会有少量蒸气溢出,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B错误;

C、灼烧海带应使用坩埚,C错误;

D、液溴易挥发,一般采用水封的办法以减少挥发,D正确;答案选D。

6.【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Ⅰ可制取NH3

B.用装置Ⅱ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C.用装置Ⅲ除去Cl2中的HCI和H2O

D.用装置Ⅳ提取溴水中的Br2

【答案】A

7.【天津市南开区2018届高三三模】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C项,用湿润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c(OH-)偏小,pH测定值偏小;D项,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

详解:

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根据公式cB=

,所配溶液浓度偏大,A项错误;B项,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终点读数偏小,所测体积偏小,B项正确;C项,用湿润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c(OH-)偏小,pH测定值偏小,C项正确;D项,测定中和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散失热量较多,所测温度值偏小,D项正确;答案选A。

8.【南开区2018届高三三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后倒入蒸馏水

C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D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A.AB.BC.CD.D

【答案】D

【解析】分析:

A项,NaOH具有强腐蚀性,应用玻璃器皿称量NaOH固体;B项,稀释浓硫酸时应“酸入水中”;C项,盐酸具有强酸性,用盐酸浸没铁钉验证铁的析氢腐蚀;D项,检验NH4+的原理是NH4++OH-

NH3↑+H2O,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9.【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胶体遇强电解质聚沉

B

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C

将灼烧至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

铜丝由黑变红

乙醇被还原

D

向氯化铝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

产生白色沉淀后溶解

Al(OH)3与碱反应

A.AB.BC.CD.D

【答案】A

10.【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中盛装的是浓硫酸

B.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

C.此反应中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D.该装置不完善,其中应改进的一项是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

【答案】C

【解析】本题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a装置制取氯气,b装置除去氯气中的HCl,c装置干燥氯气,d装置发生制备AlCl3的反应,e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A.c中盛装的是浓硫酸干燥氯气,A正确;B.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可以充分利用氯气,B正确;C.此反应中的尾气,除氯气外还有CO等,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C错误;D.为防止e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d,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故D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本题易错B选项,空气不影响该实验,不必先制氯气排空气,为了充分利用氯气,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酒精灯,再点燃a处酒精灯,使反应顺利进行。

11.【湖北省2018届高三五月冲刺】氯化锌易潮解,实验室依次采用除水(氯化氢气体“置换”)、升华相结合的方法,从市售的氯化锌[含Zn(OH)Cl]制备无水氯化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恒压滴液漏斗、倒置漏斗的作用分别是平衡气压、防止倒吸

B.实验中利用了浓硫酸的高沸点性、酸性和吸水性

C.在尾气吸收装置前应增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管式炉Ⅰ采取阶段式升温,实验结束时先撤去管式炉Ⅰ、再撤去管式炉Ⅱ

【答案】D

点睛:

氯化锌属于强酸弱碱盐,易发生水解,生成Zn(OH)Cl,因此在用氯气和锌反应制备氯化锌时,一定要提供一个干燥的环境,氯气必须干燥纯净,尾气处理之前,必须加装吸收水蒸气的装置,这是制备氯化锌时必须要进行的操作。

12.【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关于化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操作可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的气泡

B.图2装置课用作蒸馏时的接收装置

C.图3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D.图4装置可用于除去Cl2中的水蒸气

【答案】A

13.【重庆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

某研究小组探究废于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并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B.操作②为过滤,得到的滤液显碱性

C.操作③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

【答案】C

【解析】操作①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A错误;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NH4Cl、ZnCl2易溶于水,水解显酸性,MnO2难溶于水,操作②是把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过滤,得到的滤液显酸性,B错误;由图可知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角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C正确;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D错误;正确选项C。

14.【天津市红桥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前,应反复摇动后再开启

B.在实验室中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之下

C.实验室制取氢气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D.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答案】D

15.【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第九次调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有

①用10mL量筒准确量取稀硫酸溶液

②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③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溶液作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④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⑤将饱和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得

胶体;

⑥圆底烧瓶、锥形瓶、蒸发皿加热时都应垫在石棉网上;

⑦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

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⑧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⑨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A.3个B.4 个C.5个D.6个

【答案】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量筒精确度0.1mL,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仰小俯大”的分析方法,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坩埚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来加热氢氧化钠固体等,这些知识都是需要牢牢掌握。

16.【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SO3、SO2 ,应该先检验SO3

B.装置b中的试剂为Ba(NO3)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C.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D.装置d之后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A

【解析】硫酸亚铁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先把混合气体通过氯化钡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三氧化硫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分解的气体产物中应该先检验SO3,A正确;如果把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用硝酸钡溶液的问题是:

无法判断使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B错误;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检验混合气体中的SO2,如果溶液褪色,证明存在SO2;C错误;装置d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因此装置d之后无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

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三氧化硫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二氧化硫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二氧化硫与可溶性钡盐不一定不发生反应。

17.【南通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调研】下列有关硫酸的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C

18.【青岛市2018届高三5月第二次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图示及分析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图示

实验分析

A

实验室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摇瓶时,使溶液向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B

石油分馏时接收馏出物

为收集到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出物,需要不断更换锥形瓶。

C

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实验中,需测定的物理量是反应时间和生成氢气的体积。

D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充分振荡后静置,待溶液分层后,先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再让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A.AB.BC.CD.D

【答案】A

19.【郑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氧化铅( PbO)是黄色固体。

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

CO↑+CO2↑+H2O。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CO通入银氨溶液产生黑色银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②③⑤⑥中的试剂依次为氢氧化钠溶液、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

B.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等装置⑥中有明显现象且有连续气泡后再点燃④处酒精灯

C.实验完毕时,先熄灭①处酒精灯,再熄灭④处酒精灯

D.尾气处理装置可选用盛NaOH 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B

确认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A项错误;B项,为防止CO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的CO2和空气中少量CO2干扰CO氧化产物的检验,在CO与PbO加热反应前必须先通CO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实验时先点燃①处酒精灯,当观察到装置⑥中产生黑色固体颗粒且有连续气泡产生时表明装置中空气已经完全排尽,再点燃④处酒精灯,B项正确;C项,实验完毕,为防止产生倒吸,应先熄灭④处酒精灯,再熄灭①处酒精灯,C项错误;D项,由于CO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NaOH溶液不能吸收CO,尾气处理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与气体的制备有关的实验探究,理解各装置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按气流方向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为:

气体发生装置→气体除杂净化装置→与气体有关的主体实验(或气体的收集)→尾气处理。

本题要注意:

检验CO的氧化产物之前必须排除所有可能的干扰。

20.【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

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然后加热煮沸

B.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SO3(g):

将气体通入Ba(NO3)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C.提纯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

向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然后蒸馏

D.探究Cl2使含有NaOH的酚酞(C20H14O4)溶液褪色的原因:

向含有少量NaOH的酚酞溶液中通入Cl2至红色褪去,再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NaOH稀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CD

【解析】A、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胶状物,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出现红褐色沉淀,选项A错误;B、将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最终也能产生硫酸钡沉淀,无法检验二氧化硫中混有SO3(g),选项B错误;C、提纯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

向含有少量混酸和苯的硝基苯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然后蒸馏将苯和硝基苯分离,得到纯净的硝基苯,选项C正确;D.探究Cl2使含有NaOH的酚酞(C20H14O4)溶液褪色的原因:

向含有少量NaOH的酚酞溶液中通入Cl2至红色褪去,再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稍过量NaOH稀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若红色无法恢复,则褪色原因为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引起而不是生成的酸中和氢氧化钠引起,选项D正确。

答案选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