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6485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docx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四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

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

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

“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

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

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

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

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

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

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

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

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

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

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

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C.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

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

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

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

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

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

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

“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

“巡按谁也?

”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

言:

“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

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

”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逮下狱,当徙。

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贼平,班师。

诏留来、珤镇抚。

寻命来兼巡抚贵州。

奏言:

“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

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

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

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

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

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

来归。

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

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

业则还之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

业则还之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

业则还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

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

中书省、门

下省、尚书省。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

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

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

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

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

宗复辟被罢官。

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5分)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

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8.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5分)

9.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

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谁没有个背景

金 兰

三叔把自家的鸡鸭挑到城里卖,在菜市场找了个地儿,挨着一个熟菜摊。

老板是个猴子一样瘦的年轻人。

买卖还没开张,三叔就跟瘦猴发生了争执。

瘦猴埋怨三叔的鸡鸭太臭,想来买菜的顾客都到别处去了。

他命令三叔马上搬迁,否则就不客气了。

三叔不服气,和瘦猴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瘦猴气冲冲地威胁他:

“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

你等着,我保证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说完,他再也不屑于跟三叔争吵下去,冷笑着走了。

三叔心中一凛,当下就有些后悔。

他想:

我一个乡下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犯不着为一点儿小事和人家吵架。

三叔主动把价格降下来,打算快点出手回家。

旁边卖辣椒的女人压低声音对他说:

“你怎么跟他吵架呢?

全市场这么多人,你和谁吵不行,为什么偏偏要跟他吵?

你知道他是谁吗?

三叔的心一阵乱跳。

他把价格降到最低,很快,鸡鸭就卖光了。

他飞快地收拾好东西,匆匆离开。

走到肉行时,一个屠夫招手喊住他,严肃地问:

“你刚才跟那个人吵架了吗?

三叔点点头。

屠夫说:

“你怎么偏偏跟他吵架呢?

你知道他舅舅是谁吗?

三叔当然不知道,懵懂地问:

“我该怎么办?

”屠夫同情地叹了口气,冲他连连摇手:

“我帮不了你。

三叔感到脑袋“轰”地一下,嗡嗡作响。

他后悔极了,垂头丧气地走出菜市场,迎面碰见一个工商人员。

他拉住三叔,上下打量:

“你就是那个吵架的人吗?

你知道他舅舅是干什么的?

你为什么要惹他呢?

这里这么多人,你惹谁不好,为什么偏偏要惹他?

三叔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真想给自己两巴掌。

他想:

我真浑,为什么要和那个“瘦猴”吵架?

回去后三个月,三叔一直不敢再进城。

一天,三叔觉得风头已过去,再次把鸡鸭挑到城里去,在菜市场找了个非常偏僻的地方。

尽管这样,他还是被熟菜摊儿的瘦猴发现了。

他的心一下提了上来。

过了半天,买卖做得很顺利,没有人来找麻烦,三叔的心又渐渐放下来。

一直到卖完鸡鸭,什么意外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三叔忽然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一个卖熟菜的人能有什么来头?

能有多大背景?

那些人只不过是吓唬自己罢了。

收拾好东西,三叔突然感到尿急。

他找了好久,也没看见一个厕所。

向人一打听,终于找到一个小公厕,门口摆着张小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收费的老头儿。

三叔放了五角钱到桌子上,就想冲进去方便。

老头突然拉住他,用威严的目光紧紧盯着他,说:

“等等!

你就是那个卖鸡卖鸭的人?

三个月前,你在这里和人吵过架?

三叔大吃一惊,说是的。

老头儿马上斩钉截铁地说:

“对不起,你不能进!

三叔倒吸了一口凉气:

“为什么?

“为什么?

”老头儿威风凛凛地一拍桌子,“你知道和你吵架的人是谁吗?

他是我亲外甥。

哼哼,这个厕所我说了算,不让进就是不让进,我憋死你!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三叔在菜市场的遭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

B.“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

你等着,我保证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这段底气十足的恐吓三叔的话语表明瘦猴无赖霸道、缺乏教养的性格特点。

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菜市场上卖辣椒的女人惧怕瘦猴,正是通过她“压低声音”对三叔说话这一细节表达出来。

D.“工商人员”拉住三叔,接二连三责问,在他看来,三叔得罪瘦猴,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对菜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会打破原来的安宁,自己有必要出来批评三叔。

E.小说中老头儿的形象主要通过层层对比和语言神态描写刻画出来,文中用词准确,形象生动,比如“威严”、“紧紧”、“斩钉截铁”、“威风凛凛”等,活画出老头儿的性格特点。

(2)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老头儿”的形象。

(6分)

(3)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6分)

(4)这篇小说以“谁没有个背景”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25分)

卢鹤绂: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

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

“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

”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

l936年9月,卢鹤绂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

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位物理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时会说:

“如果卢鹤绂当年留在美国的话,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

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一边讲课,一边还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

他于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卢鹤绂预言“浓厚之能源”的“特殊之用途”得到应验。

1947年,他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做了介绍。

此文一出,被美国文献和专著广泛采用,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中国核能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到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任教。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

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

在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如果卢鹤绂也到核弹基地,将来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

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l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

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

“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

”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说:

“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

”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l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科学院在2002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对京剧的痴迷源于年幼时在舞台下的耳濡目染,入门完全是无师自通,唱功、演技都是听来的、看会的。

他曾自豪地说,他不用任何准备即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

“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种‘醒脑剂’。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

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其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

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

“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选自2014年7月《新民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卢鹤绂是一名全球闻名的物理大师,他在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基础学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在核能方面颇有建树,被称为“中国核能之父”。

B.本文既叙述了卢鹤绂的家庭出身、求学以及事业成就,同时也写出了他在自己人生经历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C.本文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在上海科学会堂作报告的话,介绍卢鹤绂任教的培训班的成员,都从侧面展现了卢鹤绂的人物形象。

D.“546培训班”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如果卢鹤绂不回到复旦大学继续当老师而是也到核弹基地,就不会成为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E.卢鹤绂酷爱京剧,可登台上演40出谭派戏。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京剧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其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请简要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6分)

(3)卢鹤绂说:

“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这句话意蕴丰富,手法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

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

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

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自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

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

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

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1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

,,。

,,

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②⑥①③⑤④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D.⑤②③④⑥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①,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

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

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

或许,②,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③,镌刻进历史。

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1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两则新闻。

要求:

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25字。

(5分)

(1)2013年5月,苏州一公交车上一名大四女生正低头复习准备去参加毕业考试,这时,站在一旁的一位老人,先是破口大骂,女生也解释了两句,但没想到老人竟连打带踹。

(2)河北有位老人,每次遇到给他让座的年轻人,就送上一个感谢卡,十几年下来送了几万张。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