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6769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docx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南昌市新建二中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四

南昌市新建二中2014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试卷(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P:

31Cl:

35.5Br:

80I:

127Na:

23Mg:

24Al:

27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有物质的用途或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可做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鉴别苯、植物油和四氯化碳

③棉花、蚕丝、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④加酶洗衣粉中含有使蛋白质水解的蛋白酶,为了提高它的活性洗衣服时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⑤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等都可以中和酸,故都可以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⑥明矾常用作净水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⑦乙醇、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⑧甘氨酸与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

A.①②⑤B.①②⑥C.②④⑧D.全都正确

8.BHT(ButylatedHydroxyToluene)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BHT互为同系物B.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BHT能与Na2CO3溶液反应D.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

9.某碳酸二元酯的分子式为C7H14O3,其结构为R1OCOOR2(R1、R2为烃基)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该碳酸二元酯的结构共有

A.10种B.15种C.18种D.24种

10.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

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

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

学方程式不变

11.甲、乙、丙、丁为中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为单质,丙为氧化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为金属单质,乙为非金属单质,则甲只能是Mg

B.若甲、乙均为金属单质,则丁所属的物质类别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若甲、乙元素是同主族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此时乙单质可能是Si

D.若甲、乙元素是同周期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

2F2+2H2O=4HF+O2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MgCO3的Ksp=6.82×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32-),且c(Mg2+)·c(CO32-)=6.82×10-6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C.常温下,在0.10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弱,溶液的pH减小

D.室温时,M(OH)2(s)

M2+(aq)+2OH-(aq)Ksp=ac(M2+)=bmol·L-1时,溶液的pH等于14+

1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B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石灰水中有白色浑浊形成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为单选题,第19-21题为多选题。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6.(14分)(Ⅰ)碳和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

(1)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CO的中毒是由于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部分反应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CO+Hb·O2O2+Hb·CO。

实验表明,c(Hb·CO)即使只有c(Hb·O2)的1/50,也可造成人的智力损伤。

已知t℃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00,吸入肺部O2的浓度约为1.0×10-2mol·L-1,若使c(Hb·CO)小于c(Hb·O2)的1/50,则吸入肺部CO的浓度不能超过

mol·L-1。

(3)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

已知:

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①在830℃发生上述反应,以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选填A、B、C、D)。

A

B

C

D

n(CO2)

3

1

0

1

n(H2)

2

1

0

1

n(CO)

1

2

3

0.5

n(H2O)

5

2

3

2

②25℃时,将amolNH4NO3溶于水,向该溶液中加入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所加氨水的浓度为_________mol·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b=2×10-5)

(4)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CH3OCH3(g)+3H2O(g)

已知一定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见下表:

投料比[n(H2)/n(CO2)]

500K

600K

700K

800K

1.5

45%

33%

20%

12%

2.0

60%

43%

28%

15%

3.0

83%

62%

37%

22%

①该反应的焓变△H0,熵变△S___0(填>、<或=)。

②用甲醚作为燃料电池原料,在碱性介质中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若以4.48L·min-1(标准状况)的速率向该电池中通入甲醚(沸点为-24.9℃),用该电池电解100mL2mol·L-1CuSO4溶液,通电0.5min后,理论上可析出金属铜g。

27.(15分)明矾石的主要成分是K2SO4·Al2(SO4)3·2Al2O3·6H2O,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杂质。

利用明矾石来制备Al2O3、K2FeO4和H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SO4)3+3S

 2Al2O3+9SO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若生成102gAl2O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写出化学式:

沉淀Ⅰ是,沉淀Ⅱ是。

(3)熟料溶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溶液经加硫酸调节pH后,过滤、洗涤,可得沉淀Ⅰ,证明沉淀Ⅰ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5)写出Cl2将沉淀Ⅱ氧化为K2FeO4的化学方程式:

(6)K2FeO4也可以铁为电极,通过电解浓的KOH溶液来制取,写出电解法制取K2FeO4的阳极反应式:

(二)探究绿矾(FeSO4·7H2O)热分解的产物

已知SO3的熔点是16.8°C,沸点是44.8°C,在加热条件下SO3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

该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一定量绿矾固体置于A中,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

的空气,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

③观察到A中固体逐渐变红棕色,B中试管收集到无色液体,C中溶液褪色;

④待A中反应完全并冷却至室温后,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硫酸溶解,取少量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⑤往B装置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溶液变浑浊。

(4)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1:

B中收集到的液体是;

结论2:

C中溶液褪色,可推知产物中有;

结论3: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③和④可推知固体产物一定有Fe2O3。

【实验反思】

(5)请指出该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的明显不足:

(6)分解后的固体中可能含有少量FeO,取上述实验④中硫酸溶解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若只选用一种试剂鉴别,该试剂最合适的是(填选项字母)。

a.氯水和KSCN溶液b.酸性KMnO4溶液c.H2O2d.NaOH溶液

(7)该兴趣小组的某同学认为,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没有FeO,他的理由是。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

36.[化学——选修2:

化学与技术](15分)

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Al(OH)3

开始沉淀

2.3

7.5

3.4

完全沉淀

3.2

9.7

4.4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废铁屑的目的是。

(2)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调节pH,使溶液中的________(选填“Fe3+”、“Fe2+”或“Al3+”)沉淀。

该工艺流程中“搅拌”的作用是。

(3)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Ⅱ常同时通入O2以减少NaNO2的用量,O2与NaNO2在反应中均作。

若参与反应的O2有11.2L(标准状况),则相当于节约NaNO2的物质的量为。

(4)碱式硫酸铁溶于水后产生的Fe(OH)2+离子,可部分水解生成Fe2(OH)42+聚合离子。

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

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

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

A.氯水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6)将11.9gMg、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2.7g。

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6.72L(标准状况下)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恰好使Mg2+、Al3+、Fe3+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质量为。

A.22.1gB.27.2gC.30gD.无法确定

37.[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B、C、D都是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A原子、C原子的L能层中,都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C、D同主族.E、F都是第四周期元素,E原子核外有4个未成对电子,F原子除最外能层只有1个电子外,其余各能层均为全充满。

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基态D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2)E2+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F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3)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结构式为,其中心原子采取的轨道杂化方式为,B的气态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

(4)配合物甲的焰色反应呈紫色,其内界由中心离子E3+与配位体AB-构成,配位数为6。

甲的水溶液可以用于实验室中E2+离子的定性检验,检验E2+离子的离子方程式为。

(5)某种化合物由D、E、F三种元素组成,其晶胞如下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

该晶胞上下底面为正方形,侧面与底面垂直,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

d=g/cm3

38.[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Ⅰ.已知:

R-CH=CH-O-R′

R-CH2CHO+R′OH

(烃基烯基醚)

烃基烯基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分子中碳氢原子数目比为3∶4。

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链烃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多24,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其结构简式是。

Ⅱ.由E转化为对甲基苯乙炔(

)的一条路线如下:

⑷①反应中所加试剂是;③的反应类型是。

⑸写出G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写出两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属于芳香醛;②苯环上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新建二中2014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卷(四)

化学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B

D

C

C

D

26.(14分)

(1)-890.3kJ/mol(2分)

(2)1.0×10-6(2分)

(3)①B、C(2分)②a/200b(2分)

(4)①<(1分),<(1分)

②CH3OCH3-12e-+16OH-=2CO32-+11H2O(2分)12.8(2分)

27.(15分)

(1)2∶1(1分)6

(1分)

(2)Al(OH)3(1分)Fe(OH)3(1分)

(3)Al2O3+2OH-=2AlO2-+H2O(2分)

(4)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涤干净。

(2分)

(5)2Fe(OH)3+3Cl2+10KOH===2K2FeO4+6KCl+8H2O(2分)

(6)Fe+8OH--6e-=FeO42-+4H2O (2分)

(7)SO3(g)+H2O(l)=H2SO4(l) △H3=-130kJ•mol-1(2分)

(8)H2SO4(1分)

28.(14分)

(1)除油污(2分)

(2)应该铁屑过量(或反应后溶液中必须有铁剩余),否则溶液中可能有Fe3+存在(2分)

(3)用冰水洗涤可降低洗涤过程中FeSO4·7H2O的损耗(2分)

(4)H2SO4(硫酸)溶液(2分)、SO2(二氧化硫)(1分)

(5)在C装置后缺少一套尾气处理装置(2分)

(6)b(1分)

(7)FeO有还原性,SO3有氧化性,二者受热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2分)

36.[化学——选修2:

化学与技术](15分)

(1)使硫酸充分反应掉、提高硫酸利用率或使Fe3+尽可能转化为Fe2+(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Al3+ (1分)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物充分接触)(1分,意思相近均给分)

(3)Fe2++NO2-+2H+=Fe3++NO↑+H2O(2分)氧化剂(1分);2mol(1分)

(4)2Fe(OH)2++2H2O

Fe2(OH)

+2H+(2分,写成等号扣1分;未配平扣1分)

(5)D(2分,多选0分)

(6)B(3分)

37.[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M(1分)9(1分)

(2)

(2分)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分)

(3)

(1分)sp2(1分)四面体(1分)

(4)3Fe2++2Fe(CN)63-=Fe3[Fe(CN)6]2↓(2分)

(5)CuFeS2(2分)

(2分,列式1分,计算结果1分)

38.[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C12H16O,正丙醇或1—丙醇(1分)

(2)

(3)(CH3)2C=C(CH3)2

(4)H2和催化剂(1分);加成反应(1分)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