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104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docx

坑头幼儿园学年第一学期中一班备课1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3日

活动名称

《数数有几个》

涉及领域

数学

执教老师

黄丽萍

活动目标

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能按老师的要求操作,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水果卡片,贴在黑板上

重点及难点

能按老师的要求操作,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过程:

一、水果卡片捉迷藏

1、教师:

黑板上藏着许多水果卡片,请小朋友猜猜有哪些水果?

带领幼儿玩“猜水果”游戏,激发活动兴趣。

2、教师:

你们猜得对吗?

谁来摸一张?

摸出一张就说说“我摸了一张××卡片”。

引导幼儿一一摸出布后的水果卡片,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二、点数卡片上水果的数量

——教师:

每张卡片上的水果有多少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请小朋友伸出食指,跟着老师一个一个地数,并说说一共有几个××。

带领幼儿分别点数卡片上水果的数量。

三、水果卡片排排队

1、教师:

现在水果卡片想排队了,谁能把水果卡片按照数量多少的顺序在标记图上排队呢?

想一想,哪一张应该排在最前面?

引导幼儿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水果卡片排队。

2、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排的,从小红旗处开始从前往后地读一读。

为什么1个××排在最前面?

师生共同检查卡片是否按要求排列。

幼儿个别操作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本节数学活动基本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还学习了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3日

活动名称

新同伴

涉及领域

社会

执教老师

黄丽萍

活动目标

1、体察新同伴的需求,关心新来的小朋友。

2、通过帮助小朋友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做好送给新来小朋友的礼物。

重点及难点

体察新同伴的需求。

活动过程:

导入:

请幼儿在活动室随意走走,观察中班活动室和小班活动室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二、活动过程:

1、认识新朋友。

教师:

“升中班以后,我们班又来了几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关心新朋友。

教师:

“小朋友还记得你们刚入园时的情景吗?

新来的小朋友也像你们刚入园时一样,有很多不会做的事,也想他们的爸爸妈妈。

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三、结束活动

每个幼儿送给新同伴一件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并说一句关心的话。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体察新同伴的需求,知道了怎样去关心新来的小朋友,并且愿意帮助新来的小朋友,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3日

活动名称

《黑猫警长》

涉及领域

体育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学习手脚着地向前爬的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

练习一路纵队跑。

活动准备

垫子、拱门、正方形海绵垫

重点及难点

学习手脚着地向前爬的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

✧教师与幼儿扮演黑猫警长,在场地中分散站开。

✧教师与幼儿边说儿歌边做伸展、扩胸、弯腰、抬脚和蹦蹦跳等动作。

二、玩游戏“黑猫警长学本领”,学习手脚着地向前爬的动作。

✧教师:

黑猫警长要想抓住老鼠,需要学习许多本领,今天我们学一学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爬的时候动作要轻,这样才不容易被老鼠发现。

教师向幼儿出示垫子、正方形海绵垫等活动材料。

✧教师趴在垫子或海绵垫上示范手脚着地向前的动作,并提示动作要领:

双脚小稍屈膝,臀部下压,抬头。

✧幼儿利用摆放在场地四周的垫子或海绵垫练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教师观察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请动作要领掌握较好的幼儿做动作示范,幼儿做示范时,教师用语言提示动作要领。

✧全班幼儿利用摆放在场地四周的垫子或海绵垫反复练习。

三、进行综合动作的练习。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能掌握了手脚着地向前爬的动作,并发展身体协调性。

幼儿在练习一路纵队跑时不是好理想,还需要加强。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4日

活动名称

《长高了》

涉及领域

语言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

2、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成长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小花帽、小裤子若干。

重点及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成长的自豪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花帽、小裤子,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戴一戴、穿一穿,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念儿歌。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各自身体有什么变化、以前穿过的衣服有什么变化等。

教师:

“为什么儿歌中说“花帽子,变小了,花裤子,变短了”?

教师:

“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变化呢?

3、引导幼儿尝试模仿儿歌的格式,仿编儿歌的前两句。

三、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仿照儿歌,找出替换词语,进行儿歌仿编。

 

活动反思:

幼儿能很快地理解儿歌内容,感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

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成长的自豪感。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4日

活动名称

《快乐花》

涉及领域

健康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能感受和发展身边快乐的事情。

愿意与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好向幼儿介绍的高兴事;幼儿用书

重点及难点

愿意与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自己的一件高兴事,引导幼儿理解快乐的含义。

1、教师用欢快的语言和表情,向幼儿介绍自己最近的高兴事,如过生日时全家人在一起切蛋糕、许愿的情景;新学期以后,看到班上的许多小朋友学会做值日等。

2、教师:

老师是怎么发现这些高兴事的?

引导幼儿理解: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快乐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寻找,就会发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二、快乐发布会:

体验、分享快乐的情绪。

1、请几个幼儿对全班小朋友讲一件最近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画在幼儿用书上,画完后,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

2、每个幼儿讲述后,教师帮助分析快乐的原因。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带来快乐。

3、每个幼儿拿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宝宝笑口常开”记录表,将记在上面的话,讲给本组小朋友听。

三、绘画活动:

快乐花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本节健康活动的教导,幼儿都能感受和发展身边快乐的事情,并且能完整的说出自己的快乐事情来。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4日

活动名称

《玩水》

涉及领域

科学

执教老师

黄丽萍

活动目标

体验水可以流动和蒸发的简单想象;

注意玩水时不把自己和同伴的衣服弄湿。

活动准备

空矿泉水瓶子幼儿每人1个,瓶盖上戳一个小洞;幼儿用书

重点及难点

注意玩水时不把自己和同伴的衣服弄湿。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玩水的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

小朋友有没有玩过水?

2、教师:

玩水的时候,你发现过哪些有趣的现象。

3、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4、教师: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玩过这种游戏吗?

5、教师:

你想不想试一试用水画画、写字呢?

二、带领幼儿到户外尝试用水写写、画画。

——教师:

你想用水画什么?

试试看你能不能画出来。

幼儿自由发挥。

三、幼儿交流自己用水绘画的经验。

1、教师:

用水画画和用笔花湖有什么不一样吗?

2、教师:

你们用水画了什么?

3、教师:

用水画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四、讨论地上的水迹“失踪”的原因。

1、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发现刚才的绘画没有了。

2、教师:

你们的作品怎么不见了?

地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鼓励幼儿回家以后继续实验,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在本节科学活动中体验水可以流动和蒸发的简单想象。

注意玩水时不把自己和同伴的衣服弄湿。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5日

活动名称

数数有几个

涉及领域

数学

执教老师

黄丽萍

活动目标

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能按老师的要求操作,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水果卡片,贴在黑板上

重点及难点

能按老师的要求操作,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过程:

四、水果卡片捉迷藏

3、教师:

黑板上藏着许多水果卡片,请小朋友猜猜有哪些水果?

带领幼儿玩“猜水果”游戏,激发活动兴趣。

4、教师:

你们猜得对吗?

谁来摸一张?

摸出一张就说说“我摸了一张××卡片”。

引导幼儿一一摸出布后的水果卡片,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五、点数卡片上水果的数量

——教师:

每张卡片上的水果有多少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请小朋友伸出食指,跟着老师一个一个地数,并说说一共有几个××。

带领幼儿分别点数卡片上水果的数量。

六、水果卡片排排队

3、教师:

现在水果卡片想排队了,谁能把水果卡片按照数量多少的顺序在标记图上排队呢?

想一想,哪一张应该排在最前面?

引导幼儿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水果卡片排队。

4、教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是怎么排的,从小红旗处开始从前往后地读一读。

为什么1个××排在最前面?

师生共同检查卡片是否按要求排列。

幼儿个别操作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数学活动中幼儿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学习了手口一致地点数物体,和说出总数。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5日

活动名称

新同伴

涉及领域

社会

执教老师

黄丽萍

活动目标

1、体察新同伴的需求,关心新来的小朋友。

2、通过帮助小朋友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做好送给新来小朋友的礼物。

重点及难点

体察新同伴的需求。

活动过程:

导入:

请幼儿在活动室随意走走,观察中班活动室和小班活动室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二、活动过程:

1、认识新朋友。

教师:

“升中班以后,我们班又来了几位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关心新朋友。

教师:

“小朋友还记得你们刚入园时的情景吗?

新来的小朋友也像你们刚入园时一样,有很多不会做的事,也想他们的爸爸妈妈。

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样帮助他们呢?

三、结束活动

每个幼儿送给新同伴一件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并说一句关心的话。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后,让幼儿多点关心新来的小朋友。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5日

活动名称

《大鼓》

涉及领域

音乐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1、感知大鼓、小鼓声音的不同,尝试用歌声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大小和声音区别明显的大鼓、小鼓各一面。

重点及难点

尝试用歌声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比较大鼓、小鼓声音的不同,激发幼儿对鼓的兴趣。

教师:

“大鼓和小鼓的声音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

请你学一学大鼓(小鼓)的声音。

二、活动过程:

1、节奏练习,引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2、学唱歌曲《大鼓》。

3、表演歌曲。

教师:

“什么时候会敲鼓?

过节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唱这首歌?

三、结束活动:

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后,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唱大鼓,一组唱小鼓。

 

活动反思:

幼儿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地参与到里面,学习兴趣很高。

用歌声的强弱变化歌曲时,他们都掌握得很好。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6日

活动名称

长高了

涉及领域

语言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表现出成长的自豪感。

2、在讨论身体外部特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仿编1—2句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小花帽、小裤子若干。

重点及难点

在讨论身体外部特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仿编1—2句儿歌内容。

活动过程:

四、导入:

教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花帽、小裤子,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戴一戴、穿一穿,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活动过程:

4、引导幼儿学念儿歌。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各自身体有什么变化、以前穿过的衣服有什么变化等。

教师:

“为什么儿歌中说“花帽子,变小了,花裤子,变短了”?

教师:

“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变化呢?

6、引导幼儿尝试模仿儿歌的格式,仿编儿歌的前两句。

六、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仿照儿歌,找出替换词语,进行儿歌仿编。

 

活动反思:

幼儿能很快地理解儿歌内容,感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6日

活动名称

丢手绢

涉及领域

体育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活动准备

丢手绢歌曲、手绢一条

重点及难点

刺激幼儿对体育课的感兴趣。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站好队形,先围成一个圆圈做好。

2.引出游戏

(1)小朋友还记得那首丢手绢的歌吗?

(2)老师幼儿齐唱《丢手绢》。

3.教师讲解游戏方法法及游戏规则

(1)开始幼儿,游戏可进行10-20遍结束。

(2)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老师开始丢手绢,丢到谁的后面,那个人就开始抓人,抓到后出局,没抓到表演节目一个。

4.教师小结本次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活动课中利用音乐这个环节引入课堂,让幼儿对体育课的感兴趣。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6日

活动名称

《快乐帽》

涉及领域

美术

执教老师

黄丽萍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剪、贴等方法制作不同款式的帽子,并能用花纹和色彩装饰帽子。

活动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棒若干。

重点及难点

学习用折、剪、贴等方法制作不同款式的帽子。

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出示帽子范例,引出活动。

教师:

“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帽子的款式及色彩,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二、活动过程:

1、讨论帽子的制作方法,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

“你知道这些帽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它们与生活中的帽子有什么不同?

2、教师讲解并指导幼儿参与制作活动。

3、幼儿相互欣赏制作好的快乐帽

三、结束活动:

将制作好的快乐帽摆放在“帽子超市”里。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次的美劳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幼儿也愿意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7日

活动名称

玩水

涉及领域

科学

执教老师

黄丽萍

活动目标

体验水可以流动和蒸发的简单想象;

活动准备

空矿泉水瓶子幼儿每人1个,瓶盖上戳一个小洞;幼儿用书

重点及难点

注意玩水时不把自己和同伴的衣服弄湿。

活动过程:

五、幼儿交流玩水的经验,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

小朋友有没有玩过水?

2教师:

玩水的时候,你发现过哪些有趣的现象。

3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4教师: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玩过这种游戏吗?

5教师:

你想不想试一试用水画画、写字呢?

六、带领幼儿到户外尝试用水写写、画画。

——教师:

你想用水画什么?

试试看你能不能画出来。

幼儿自由发挥。

七、幼儿交流自己用水绘画的经验。

6教师:

用水画画和用笔花湖有什么不一样吗?

4、教师:

你们用水画了什么?

5、教师:

用水画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八、讨论地上的水迹“失踪”的原因。

9组织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发现刚才的绘画没有了。

10教师:

你们的作品怎么不见了?

地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鼓励幼儿回家以后继续实验,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在本节科学活动中体验水可以流动和蒸发的简单想象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7日

活动名称

《会动的房子》

(一)

涉及领域

早期阅读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初步感知人物的动作和背景的变化,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借助提问,阅读画面并大胆猜测小松鼠的房子的位置变化,讲述自己喜欢的画面。

活动准备

实物展示仪1台。

重点及难点

阅读画面并大胆猜测小松鼠的房子的位置变化,讲述自己喜欢的画面。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

“有一只小松鼠在树上待久了,想换一个地方,住到地上去,你想知道他把房子造在什么地方了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

“画面上有谁?

他住在哪里?

他在做什么?

2、教师:

“小松鼠在新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小松鼠醒来一看,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请小朋友看一看,是什么事情呢?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画面上的人物动作和背景的变化,也让幼儿大胆地表达故事里的基本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表

第一周2012年9月7日

活动名称

大鼓

涉及领域

音乐

执教老师

陈思霓

活动目标

1、感知大鼓、小鼓声音的不同,尝试用歌声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大小和声音区别明显的大鼓、小鼓各一面。

重点及难点

尝试用歌声的强弱变化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比较大鼓、小鼓声音的不同,激发幼儿对鼓的兴趣。

教师:

“大鼓和小鼓的声音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

请你学一学大鼓(小鼓)的声音。

二、活动过程:

1、节奏练习,引导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2、学唱歌曲《大鼓》。

3、表演歌曲。

教师:

“什么时候会敲鼓?

过节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唱这首歌?

三、结束活动:

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后,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唱大鼓,一组唱小鼓。

 

活动反思:

幼儿在本次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地参与到里面,学习兴趣很高。

用歌声的强弱变化歌曲时,他们都掌握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