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121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docx

历史新学案同步必修一人教版讲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及其特点与影响。

(重点)

2.分析十月革命后颁布的法令和建立的政体,认识苏俄开创的社会主义政权的特色。

(难点)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经济状况: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社会状况: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一战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易错提醒]

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它的革命任务。

以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无论由哪个阶级领导,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1.“四月提纲”

(1)背景:

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内容

①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

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十月革命

(1)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2)攻占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武装起义胜利。

(3)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成功。

[图解历史]

十月革命的历程

三、伟大的开端

1.建新政权: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1)颁布法令

①《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③《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2)选举政府: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2.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图解历史]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内容

主题一 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史料一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史料二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多个小时,但工资低微。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史料三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俄国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思考 

(1)据史料一,指出俄国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史料二,分析俄国爆发革命的有利条件。

(3)据史料三,这场战争指什么?

对俄国有何影响?

答案 

(1)特点:

俄国和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原因:

农奴制的残余阻碍了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使俄国社会出现了很多的矛盾。

(2)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严重,革命性较强。

(3)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影响:

对俄国造成了严重影响,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主题二 十月革命的进程

探究点1 二月革命

史料 1917年3月,即俄历二月,彼得格勒的女工高呼“打倒战争!

”“要面包!

”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伍。

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

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

起义工人得到了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

代表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

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15日宣布退位。

思考 

(1)史料中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根据史料判断它的性质是什么?

(2)该事件之后俄国政坛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案 

(1)历史事件:

二月革命。

性质: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探究点2 “四月提纲”

史料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

思考 

(1)史料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革命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

“革命第二阶段”又是如何完成的?

(3)“四月提纲”的发表有何意义?

答案 

(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革命第一阶段”是通过二月革命完成的。

“革命第二阶段”是通过十月革命完成的。

(3)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项目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

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力量

资产阶级参加并起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的

联系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从革命的道路看:

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3)从革命的性质看: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

(4)从革命的方式看: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1.下面两幅图片是俄国十月革命前不同阶层人们生活状况的显著对比。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上流社会举办的豪华酒宴 下层民众的贫苦生活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战争使广大人民饱受苦难

D.俄国经济的落后性

答案 B

解析 对比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俄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

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

2.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实际掌握俄国国家政权的是(  )

A.沙皇B.布尔什维克

C.工兵代表苏维埃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而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项。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着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的发生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特殊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事件的发生。

4.有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

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说明十月革命(  )

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说明俄国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故B项正确。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

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

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它和“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答案 

(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且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

不同:

“四月提纲”希望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而此时主张“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导致的。

解析 第

(1)题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来理解;第

(2)题联系七月事件即可得出结论。

[对点练]

知识点1 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1.杨会军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提到:

“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场“起义”(  )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一战”

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迫使沙皇退位”,故A项正确。

2.《历史性的转折:

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

“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

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说明地方革命非常顺利,表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

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俄国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权

答案 B

解析 二月革命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使俄国从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知识点2 “四月提纲”

4.“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是因为它(  )

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

答案 B

解析 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指方向,即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正确。

5.“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答案 C

解析 “四月提纲”确立的行动纲领是和平夺权,所以B项错误,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是在七月事件后的十月革命。

D项是在十月革命后,不是“四月提纲”后。

A项是革命行动或纲领的作用,不是革命纲领的内容,故答案选C项。

知识点3 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

6.“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解析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

A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B项是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排除;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项错误。

7.观察下列图片: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 列宁接见农民代表后颁布

发布《土地法令》

以上图片说明(  )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就实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 A

解析 苏联的公有制1936年才确立,十月革命后仍然是私有制,排除B项;十月革命后,苏俄虽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随之而来的是三年国内战争,排除C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在1927年实行的,不是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排除D项。

知识点4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8.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哪些方面证明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①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途径 ③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 ④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取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夺取中心城市是取得政权的唯一道路”这种说法不正确,这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也不是对其理论的发展。

9.十月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B.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C.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它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最终变为现实。

A项与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社会现实不相吻合;B项是指马克思主义诞生;C项是指巴黎公社。

10.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

“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

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

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十月革命的理解。

“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两项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道路,D项错。

答案选C项。

[能力练]

11.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答案 C

解析 表中体现不出两个政权并存与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有关,故A项排除;此时布尔什维克主张和平夺权,故B项错误;表格中临时政府更换频繁说明当时政府执政不力,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是在俄历十月,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2.1917年,普列汉诺夫指出:

“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号召工农推翻资本主义去夺取政权是荒谬的。

”这说明他(  )

A.坚持无产阶级参与二月革命

B.反对列宁“四月提纲”的主张

C.主张建立俄国民主联合政府

D.充分认清了俄国当时革命形势

答案 B

解析 1917年4月列宁“四月提纲”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据材料“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号召工农推翻资本主义去夺取政权是荒谬的”可知普列汉诺夫认为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反对推翻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

13.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

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C

解析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14.沈志华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

A.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

B.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C.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D.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可知,临时政府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故D项正确。

15.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

“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

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

”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 B

解析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是“暴力方式夺权”,“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故B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

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

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

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

俄国人民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

(3)根据材料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突出特点: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俄国人民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和平、土地、面包没有得到解决。

十月革命。

(3)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解析 第

(1)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1914~1917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

(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接下来发生的是十月革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3)题结合材料三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