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7310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docx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

新课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

新改高一数学教学总结

 

我省使用新教材已有7个年头了,我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这次新改的洗礼中成长,同时也对新改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和同行们聊一聊新程理念下的高一数学教学这一话题,仅供参考。

 

一、教学情境设计要有效

 

德国一位学者有一句精辟的比喻:

将1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数学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做到&ldqu;入口浅、寓意深&rdqu;,使学生能在丰富的、与他们的经验紧密联系的情境中感悟数学问题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最终目的。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平台,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才能突破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整合,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理解与生成。

例如&ldqu;集合&rdqu;可创设&ldqu;军训&rdqu;情境,函数单调性可创设&ldqu;初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中随着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rdqu;情境等。

函数概念引入教材创设的三个问题情境很有效,而指数函数的引入教材创设的&ldqu;碳14&rdqu;情境,学生很难理解,我认为没有效,可改为&ldqu;折纸&rdqu;等情境。

 

二、用好两书,弱化资料

 

我在教学时,非常重视用好&ldqu;教师用书&rdqu;与&ldqu;教材&rdqu;,通过学习&ldqu;教师用书&rdqu;我们能清楚编者的构思与意图,做到与编者对话,与编者的思维同步。

教师用书上的教学设计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典范,对我们在新程之下的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包含每一节时的划分等)。

当我们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后,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举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中的累加法。

 

高一时间紧、任务重,资料要少而精,现在市面上买的没有一本适合的,要发挥备组的作用,对一本资料进行集体备。

学校这方面弱,单打独斗的多。

 

三、在知识的螺旋上升中把握本质

 

新程特别关注知识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多次接触,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不搞一步到位,应做三年规划。

如&ldqu;函数&rdqu;这个高中数学大户,教材安排:

初中函数的定义、分类、特殊函数的图像及性质→集合、对应刻画的函数概念、分类及性质(特殊到一般)→特殊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般到特殊)→函数的应用(把握本质:

函数教学的本质是形成用函数处理问题的意识(如大部分学生遇到此类题:

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没有函数意识)→三角函数(丰富函数的内涵:

周期性、对称性、图像变换与解析式变化的对应)→数列(离散函数的代表)→导数(函数如微的研究)。

在高一不要深讲&ldqu;抽象函数&rdqu;,只要讲清楚函数的自变量代换就可以了。

数形结合思想伴随知识的螺旋上升而上升。

特别提醒考试说明的每一个知识都有讲到(如2013年安徽理科的立体几何重点考查公理的记忆与应用找截面;江西理科考查了随机数表的选号等),若遗忘将是罪人,死都交代不掉。

 

四、数学堂教学的放与收

 

新程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力求师生双边思维共鸣。

因此,对问题的探索理应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好探索的角度和方向,最后经过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引导再回到教学目标上,即有放有收才能驾驭学生的思维动向。

当前堂教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ldqu;放&rdqu;不到位;二是&ldqu;收&rdqu;不回。

堂教学提倡学生积极探索,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性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方式仍是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堂教学中哪些地方以讲为主,哪些地方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取决于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

举例函数奇偶性教学。

 

1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画图探究,归纳,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意义,会对一些具体函数的奇偶性做出判断,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美,激发探究数学的激情,提升数学素养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奇函数,偶函数的意义及具体函数的奇偶性判断

 

难点:

偶函数的导入及奇、偶函数对定义域的要求

 

3教学过程

 

导入新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规律特征引入并研究了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单调性,并研究了它的一个应用‐求最值,那么以上两个函数的图像有无别的规律特征呢?

同学们愿意与我一起探讨吗?

请进入本节的学习

 

学生探出&ldqu;一次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rdqu;后板书题

 

推动新

 

师生共画函数的图像,并从数的特征描述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并推广到一般得出偶函数的概念:

(学生领读)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函数就叫做偶函数

 

学生做出函数的图像并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奇函数的概念:

(学生领读)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函数就叫做奇函数

 

再让学生交流奇、偶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处理教材的思考并交流,共识如下:

 

图像特征:

偶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应用举例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2;3

 

学生先做并交流,教师评价

 

学生很快就得出答案:

1奇函数;2偶函数;3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一位女生说:

此题虽简单,但有发展性同学观察3个结果完美吗?

若不完美差什么结果,能把差的这个结果的函数找出吗?

 

一位男生说: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利用且得到,即关于原点对称

 

例2若函数在上是奇函数,求的值

 

学生做,师评析:

所以

 

练习

 

教材练习(学生演板)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奇、偶函数的意义及具体函数的奇偶性判断,特别注意它的定义域要关于原点对称,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体验研究函数性质的乐趣

 

作业

 

教材组6,B组3

 

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忽视奇、偶函数的定义域的对称性

 

五、注重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造成了数学难学。

若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将是雪上加霜,教师应多给予学生更多的学法指导。

 

1记笔记

 

教会学生记好笔记:

把一堂中重要的东西记下了。

 

2听

 

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多思考,感发言。

 

3后反思

 

每天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后,消化掌握。

 

4作业

 

独立完成,解题规范,有错题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