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74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docx

黄冈中学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化学氧化(铬酸做氧化剂)的方法使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产生美丽的颜色。

B.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纳米铜”的还原性比铜片更强

C.直馏汽油、裂化汽油、植物油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能力强的淡紫色光,常做路灯

【答案】A

【解析】分析:

综合考察化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

A中主要考察氧化铝不与弱酸反应性质;B中主要考察同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C中主要考察裂化汽油、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键性质,直馏汽油不含碳碳双键;D焰色反应属于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

经过化学或电化学抛光后的铝及铝合金制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后,可得到光洁、光亮、透明度较高的氧化膜层,再经染色,可得到各种色彩鲜艳夺目的表面,A正确;“纳米铜”和铜片是同一种物质,还原性相同,由于纳米铜颗粒较小,反应速率较快,B错误;直馏汽油属于饱和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裂化汽油、植物油中均含有不饱和键(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高压钠灯能发出透雾能力强的黄色光,D错误;正确答案:

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SiO2含有2NA个Si-O键

B.标况下,将9.2g甲苯加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C.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Na+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庚烷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NA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知识进行了考察。

A中考察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SiO2含有4NA个Si-O键;B中考察甲苯中的甲基被氧化为羧基,根据化合价法则,判断出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计算反应电子转移的数目;C中考察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规律;D中考察只有气体在标况下,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详解:

1mol金刚石中含有2NA个C-C键,1molSiO2含有4NA个Si-O键,A错误;由甲苯变为苯甲酸,碳元素化合价变化7×(-2/7+8/7)=6;9.2g甲苯(即为0.1mol)被氧化为苯甲酸,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B正确;Na2CO3溶液中会有少量CO32-发生水解,因此在含CO32-总数为NA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总量大于1mol,所以Na+总数大于2NA,C错误;标准状况下,庚烷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错误;正确选项B。

3.下列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BrCH2CHBrCH2Br的名称为三溴丙烷

B.萘环上的一个H原子被-C4H9取代后的产物共有8种

C.对甲基苯乙烯中最多有17个原子共面

D.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它们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对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原子共面、水解产物等基础知识进行考察。

A中要标出溴原子在碳链上的位置,再进行命名;B中萘环上核磁共振氢谱中氢原子种数为2,烃基-C4H9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4,然后进行组合判断共为8种;C中考察甲基、苯环、乙烯基中原子共面问题;D中考察多糖水解的规律。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

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的问题,依据是乙烯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结构、甲烷的正面体结构、苯环的平面结构进行分析,比如有机物甲基苯乙烯能够共面的原子最多有17个,最少有8个。

4.工业上常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蒸馏装置如图)从植物组织中获取挥发性成分。

这些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统称精油,大都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

从柠檬、橙子和柚子等水果的果皮中提取的精油90%以上是柠檬烯(柠檬烯

)。

提取柠檬烯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将1~2个橙子皮剪成细碎的碎片,投入乙装置中,加入约30mL水

(2)松开活塞K。

加热水蒸气发生器至水沸腾,活塞K的支管口有大量水蒸气冒出时旋紧,打开冷凝水,水蒸气蒸馏即开始进行,可观察到在馏出液的水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油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说明蒸馏完成

B.蒸馏结束后,为防止倒吸,立即停止加热

C.长玻管作安全管,平衡气压,防止由于导管堵塞引起爆炸

D.要得到纯精油,还需要用到以下分离提纯方法:

萃取、分液、蒸馏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为有机综合实验题,考察了实验中安全问题、分离、提纯等基本操作方法。

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能同水蒸气一同蒸馏,故可以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蒸从植物组织中获取精油,然后在进行萃取、分液操作,进行分离。

详解:

柠檬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因此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说明蒸馏完成,A正确;蒸馏结束后,先把乙中的导气管从溶液中移出,再停止加热,B错误;长玻管与大气相通,能够起到平衡气压,防止由于导管堵塞引起爆炸,C正确;得到的精油中含有其它成分,要想的得到柠檬烯,要进行萃取、分液、蒸馏操作才能实现目的,D正确;正确选项B。

5.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W

Z

 

A.氢化物的沸点:

Y<Z

B.原子半径大小:

Z>W>Y>X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W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来制取W

D.X的一种氢化物可以和Z的单质反应生成大量白烟

【答案】D

【解析】分析:

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涉及氢化物的沸点大小比较,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物质之间反应规律等;根据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满足20的条件,再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通过分析可推测出W为镁元素,X为氮元素,Y为O元素,Z为Cl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

水分子间存在有氢键,所以氢化物的沸点:

Y>Z,A错误;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大小:

Mg>Cl>N>O,B错误;氧化镁熔点高,浪费能源,因此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备金属镁,C错误;氨气和氯气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有白烟产生,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

工业上制备金属镁:

电解熔融的氯化镁而不是氧化镁,因为氧化镁熔点高;制备金属铝: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而不是氯化铝,因为氯化铝不导电。

6.某化学兴趣小组学生对塑料饭盒废弃物的水解液进行电渗析处理,同时得到对苯二甲酸。

原理如图所示(H2A表示对苯二甲酸,A2-表示对苯二甲酸根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a为阴极,电极b产生氧气

B.通电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pH升高

C.A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

D.对200ml的8.3g/L对苯二甲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到0.1mol/L,阴极产生气体体积4.48L

【答案】C

【解析】分析:

A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中生成H2A,说明b电极上阳离子放电,剩余A2-,阳离子在阴极放电,b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进行问题的解答。

7.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mL0.1mol·L-1Na2CO3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0.1mol·L-1盐酸中,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c(Na+)>c(Cl-)>c(HCO3-)>c(CO32-)

B.NH4HCO3溶液中存在:

C(NH4+)=C(HCO3-)+C(CO32-)+C(H2CO3)

C.常温下,测得某纯CaSO3与水形成的浊液pH为9,已知Ka1(H2SO3)=1.8×10-2,Ka2(H2SO3)=6.0×10-9,忽略SO32-的第二步水解,则Ksp(CaSO3)=3.6×10-10

D.若两种盐溶液的浓度相同且pH(NaX)>pH(NaY),则c(X-)+c(OH-)<c(Y-)+c(OH-)

【答案】D

【解析】分析:

A中考察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中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B中主要考察水解的盐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规律,注意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均能发生水解;C中先计算出亚硫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再计算出溶液中钙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浓度,然后根据Ksp(CaSO3)进行近似计算;D根据两种盐的水解程度不同,水解能力强的,溶液的碱性强,氢离子浓度小,然后利用电荷守恒规律进行解析。

详解:

10mL0.1mol·L-1Na2CO3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0.1mol·L-1盐酸中,开始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滴加完毕后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过量,所以得到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所以离子浓度大小为:

c(Na+)>c(Cl-)>c(CO32-)>c(HCO3-),A错误;由于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均发生水解,因此根据物料守恒规律可知;c(NH3∙H2O)+c(NH4+)=c(HCO3-)+c(CO32-)+c(H2CO3),B错误;常温下,测得某纯CaSO3与水形成的浊液pH为9,由CaSO3(s)

Ca2+(aq)+SO32-(aq),且SO32-+H2O

HSO3-+OH-,得c(HSO3-)=c(OH-)=1×10-5mol·L-1,Ka2(H2SO3)=6.0×10-9,可知SO32-+H2O

HSO3-+OH-的水解常数Kh=10-14/6.0×10-9=1.67×10-6,以此计算c(SO32-)=(1×10-5)2/1.67×10-6=6×10-5mol·L-1,溶液中c(Ca2+)≈c(SO32-)+c(HSO3-)=7×10-5mol·L-1 ,Ksp(CaSO3)=c(Ca2+)·c(SO32-)=7×10-5×6×10-5=4.2×10-9,C错误;若两种盐溶液的浓度相同且pH(NaX)>pH(NaY),说明NaX水解能力强于NaY,碱性:

NaX>NaY,所以NaX溶液中c(H+)小于NaY溶液中c(H+),根据电荷守恒关系:

c(X-)+c(OH-)=c(H+)+c(Na+),c(Y-)+c(OH-)=c(H+)+c(Na+)可知,两溶液中c(Na+)相等,所以c(X-)+c(OH-)<c(Y-)+c(OH-),D正确;正确选项D。

8.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与水反应产生高毒的PH3气体(熔点为-132℃,还原性强、易自燃),可用于粮食熏蒸杀虫。

卫生安全标准规定:

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低于0.05mg·kg-1时算合格。

可用以下方法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

【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C中盛100g原粮,D中盛有20.00mL1.12×10-4mol•L-1KMnO4溶(H2SO4酸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以磷化钙为例,写出磷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盛装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若没有B装置,则实验中测得PH3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4)D中PH3被氧化成磷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D中吸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取25.00mL于锥形瓶中,用5.0×10-5mol•L-1的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______mg•kg-1。

【答案】

(1).三颈烧瓶

(2).Ca3P2+6H2O===3Ca(OH)2+2PH3↑(3).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4).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5).吹出PH3,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6).偏低(7).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8).0.0085

【解析】分析:

本题为综合实验题。

主要考察磷化氢制备的原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高锰酸钾溶液为强氧化剂,因此装置中盛放该试剂的作用除去还原性气体;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利用空气把PH3全部带入到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吸收;最后根据反应的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样品中PH3含量。

详解:

(1)仪器C为反应的发生器,名称是三颈烧瓶;正确答案:

三颈烧瓶。

(2)磷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磷化氢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3P2+6H2O===3Ca(OH)2+2PH3↑;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方法:

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正确答案:

Ca3P2+6H2O===3Ca(OH)2+2PH3↑;关闭K1、打开K2用抽气泵缓慢抽气,若观察到A、B、D各装置中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或在D左边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闭、关闭K2用压差法;或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后对C加热法]。

(3)依据装置图进行分析判断,高锰酸钾溶液是强氧化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通入空气,吹出PH3,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减小实验误差;B中盛装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防止氧化装置C中生成的PH3,若没有B装置,PH3部分被氧气氧化,则实验中测得PH3含量将偏低;正确答案:

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吹出PH3,使其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偏低。

(4)PH3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磷酸,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得到离子方程式为:

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正确答案:

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

(5)根据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反应可知,25毫升溶液中剩余KMnO4的量为[5.0×10-5×11×10-3]×2/5mol,那么250毫升溶液中剩余KMnO4的量为5.0×10-5×11×10-3×10mol,由于D中盛有KMnO4的量为20×1.12×10-4×10-3mol,所以参加反应的KMnO4的量2.24×10-6-2.2×10-6=0.04×10-6mol,根据5PH3+8MnO4-+24H+==5H3PO4+8Mn2++12H2O反应关系可知,消耗PH3的量为[4×10-8]×5/8mol;C中盛100g原粮,含有PH3的量[4×10-8]×5/8mol,质量为85×10-8g,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0.0085mg•kg-1;正确答案:

0.0085。

点睛;本题在进行最后一问计算时,要根据反应关系计算出参与反应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量,但是要注意这是量取25毫升溶液中消耗高锰酸钾的量,计算总量时要注意是250毫升样品溶液,也就是得扩大10倍才能进行准确计算,否则误差相差太大。

9.ZnO在医药、石化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研究小组用某闪锌矿(主要成分ZnS,含有FeS、SiO2、MnCO3等杂质)制备氧化锌和硫单质,设计如下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化学式为_______,任写一种该物质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

(2)沉淀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转化Ⅱ”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Ksp(ZnCO3)=1.5×10﹣10,溶液中离子浓度≤1.0×10﹣5mol•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则欲使1Lc(Zn2+)=1.5mol•L﹣1溶液中Zn2+沉淀完全,需加入等体积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1(写出精确计算结果,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5)“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

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洗涤沉淀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iO2

(2).制玻璃、光导纤维(3).Fe(OH)3(4).MnO4﹣+3Fe2++7H2O=MnO2↓+3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5).1.5+3×10﹣5(6).烧杯、漏斗及玻璃棒(7).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解析】分析:

闪锌矿进行酸溶,只有二氧化硅不溶于酸,变为滤渣,碳酸锰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化锌、硫化亚铁与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滤液为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等;硫化氢被氧气氧化为硫;滤液1调节溶液的pH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最终铁离子变为氢氧化铁沉淀,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二氧化锰沉淀,同时高锰酸根离子与锰离子发归中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沉淀,滤液2中含有锌离子,加入碳酸钠后生成碳酸锌固体,煅烧后生成氧化锌。

据此答题。

详解:

(1)根据流程可知,闪锌矿中只有二氧化硅与硫酸不反应,所以滤渣1的化学式为SiO2;二氧化硅可以用来制玻璃、光导纤维等;正确答案:

SiO2;制玻璃、光导纤维。

(2)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使铁离子变为沉淀,高锰酸根离子还原为二氧化锰固体,沉淀X的化学式为Fe(OH)3;正确答案:

Fe(OH)3。

(3)亚铁离子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还原为二氧化锰,同时溶液中的锰离子与高锰酸根离子发生归中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固体,离子方程式为:

MnO4﹣+3Fe2++7H2O=MnO2↓+3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正确答案:

MnO4﹣+3Fe2++7H2O=MnO2↓+3Fe(OH)3↓+5H+,3Mn2++2MnO4-+2H2O=5MnO2↓+4H+。

(4)c(Zn2+)=1.0×10﹣5mol•L﹣1,Ksp(ZnCO3)=c(Zn2+)×c(CO32-)=1.5×10﹣10,带入数据,可得c(CO32-)=1.5×10﹣5mol•L﹣1,由于是等体积混合,所以原碳酸钠溶液中,CO32-的量为3×10﹣5mol,1L、c(Zn2+)=1.5mol•L﹣1溶液中,使CO32-发生沉淀,需要CO32-的量为1.5mol,所以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3×10﹣5+1.5)/1=1.5+3×10﹣5mol•L﹣1;正确答案:

1.5+3×10﹣5。

(5)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及玻璃棒;洗涤沉淀的操作为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正确答案:

烧杯、漏斗及玻璃棒;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10.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SO2、NO2、O3、CO等物质。

研究脱硝(除NOx)技术和脱硫(除SO2)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已知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H2可以将NO还原为N2。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H2还原NO生成N2和1mol水蒸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ΔH用E1、E2、E3表示) 

(2)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2NO2(g)的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某化学小组为研究该特殊现象的实质原因,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I.2NO(g)⇌N2O2(g)(快);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H1<0

II.N2O2(g)+O2(g)⇌2NO2(g)(慢);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H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

②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II,反应I的活化能E1与反应II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___E2(填“>”、“<”或“=”)。

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___。

A.k2正增大,c(N2O2)增大

B.k2正减小,c(N2O2)减小

C.k2正增大,c(N2O2)减小

D.k2正减小,c(N2O2)增大

③由实验数据得到v2正~c(O2)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____(填字母)。

(3)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

H2S+O2=H2O2+S↓。

已知甲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①装置中H+从__________移向__________(填“甲池”或“乙池”)。

②乙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H2(g)+2NO(g)=N2(g)+2H2O(g)ΔH=2(E1-E2)kJ·mol−1

(2).

(3).<(4).C(5).d(6).乙池(7).甲池(8).H2S+

=3I-+S↓+2H+

【解析】分析:

本题是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考察。

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正反应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的差值为反应热;利用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进行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图示可知,氧气变为过氧化氢,发生还原反应,该极为电解池的阴极,硫化氢变为单质硫,发生氧化反应,该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据此解答此题。

详解:

(1)正反应活化能为E3-E2,逆反应活化能为E3-E1;生成1mol水蒸气,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E3-E2)-(E3-E1)=(E1-E2)kJ·mol−1,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NO(g)=1/2N2(g)+H2O(g)ΔH=(E1-E2)kJ·mol−1或为2H2(g)+2NO(g)=N2(g)+2H2O(g)ΔH=2(E1-E2)kJ·mol−1;正确答案:

2H2(g)+2NO(g)=N2(g)+2H2O(g)ΔH=2(E1-E2)kJ·mol−1。

(2)①I.2NO(g)⇌N2O2(g)(快);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H1<0

II.N2O2(g)+O2(g)⇌2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