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576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双版纳说课稿范文Word下载.docx

因此,本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优势。

  2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4.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说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从区域的资源入手,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自然、人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得出该区域的总体特征,然后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资源环境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

  2.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四)教学难点:

分析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三、教法学法

  1、学生分析经过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思路,具有一定的使用地图及其他资源获取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基本可以将自己学习体会、看法表达出来并与别人交流。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学生们为之向往,充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2、教法分析: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的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平台,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新知,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最终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学法分析: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变“师讲生受”的学习方式为探究式的、参与式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从而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进而产生理性的升华。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篇:

以“西双版纳特色风光”视频导入,目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西双版纳区域特色的动机。

  

(二)探究篇: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大板块:

我们来感受——请你欣赏;

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我们来分析——合作交流。

  1、我们来感受——欣赏记忆这一板块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来感受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设计如下:

活动一:

欣赏图片。

  自动播放一组西双版纳的植物、动物和民族风情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欣赏西双版纳美的同时,感受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活动二:

欣赏视频。

  了解的泼水节。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版纳,感受傣家的泼水节,如同身临其境。

  2、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品读一:

气候图。

  展示西双版纳“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让学生同桌互助分析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并根据特征确定气候类型。

  品读二:

位置图。

  展示西双版纳位置图,并根据问题提纲自主完成西双版纳位置的学习。

  思维拓展:

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这一

  问题稍难,教师给学生提供“夏季风”图,让学生从图中得出结论。

  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分析实际问题。

  品读三:

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

  展示傣家竹楼、孔雀舞和竹筒饭等的文化景观图,让学生分析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3、我们来分析——合作交流活动一:

版纳访谈。

  谈谈你对“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理解。

  要求:

主持人采访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

  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五位同学,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的?

把脉诊断,出谋献策。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完成:

  

(1)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

  探究环节是这节课的中心内容,我以活动的方式设置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提供了必要的文字、示意图等学习资源,还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及具体的问题设置,以便学生在一定的方法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学习。

  (三)收获篇: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我”学到了什么?

(所学、所思、所感)。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归纳整合,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篇:

让学生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写一则宣传广告,课下办一张宣传板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效果预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引领学生收集大量的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掌握了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养了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做到了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调动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了直观性,增大了教学容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