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7786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第Ⅰ卷 客观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将表面已完全氧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硝酸B.稀盐酸C.硝酸铜D.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已完全氧化的铝条的表面是氧化铝,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A.稀硝酸属于强酸,能与氧化铝反应,A项错误;B.稀盐酸属于强酸,盐酸能与氧化铝反应,B项错误;C.硝酸铜与氧化铝不反应,C项正确;D,NaOH是强碱,氧化铝能与强碱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氧化铝的性质。

2.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硫酸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碳化

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

D.浓H2SO4可做H2、O2等气体的干燥剂表现其脱水性

【答案】C

【考点定位】浓硫酸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强酸性是解题关键,注意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

①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发生钝化反应;②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其脱水性;③依据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④浓硫酸具有吸收性,能作干燥剂。

3.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

C.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硝酸无论浓与稀都具有氧化性,A项正确;B.硝酸无论浓与稀和金属反应均不产生氢气,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B项错误;C.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发生钝化,所以铁质、铝质容器能盛放浓硝酸,钝化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硝酸盐体现硝酸的酸性,生成氮的氧化物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主要是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硝酸具有易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在常温下能使铝、铁钝化等性质。

4.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

A.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B.铝性质不活泼

C.铝表面能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铝耐酸耐碱

【答案】C

考点:

考查铝的性质。

5.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A.铝跟NaOH溶液B.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

C.Al2O3和热水D.Al2(SO4)3溶液跟过量的氨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Al跟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A项错误;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得不到氢氧化铝,B项错误;C.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C项错误;D.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A12(SO4)3和过量的NH3•H2O反应得到氢氧化铝,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氢氧化铝的制备。

6.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紫色的一定含有()

A.钾原子B.钾离子C.钾元素D.钾的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所以火焰呈紫色的一定含有钾元素,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焰色反应的本质。

7.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

2:

3B.6:

3:

2C.3:

1:

1D.1:

1:

1

【答案】C

考点:

考查钠、镁、铝的化学性质。

8.把4.6g钠放入200mL0.1mol/L的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l-的浓度几乎不变B.溶液呈浑浊

C.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2Na+2H2O=2NaOH+H2↑,反应生成NaOH为0.2mol,n(Al3+)=0.02mol,Al3++4OH-=AlO2—+2H2O,OH-过量,Al元素以AlO2—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Cl-没有发生反应,所以Cl-的浓度几乎不变,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所以A、C、D正确;B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金属Na、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偏铝酸根离子(AlO2-)是阴离子,含有金属元素,A项错误;B.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也可以升高,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碳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B项错误;C.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由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即有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C项错误;D.被还原,说明金属阳离子化合价降低,但是不一定降到0价,例如Fe3+生成Fe2+,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10.常温下,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

X+2Y3+===2Y2++X2+。

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还原性;④Y2+是氧化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Y3+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

A.②④⑥B.①③④C.①③⑤⑥D.②⑤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由X+2Y3+=2Y2++X2+可知,X的化合价升高,Y的化合价降低,则X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X2+是氧化产物;Y3+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再结合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

11.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反应结束后滤出固体物质,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

①只有Fe2+②Fe2+和Fe3+③Fe2+和Cu2+④Cu2+和Fe3+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Fe3+能氧化Fe、Cu,充分反应后滤去固体物质,固体为Cu或Fe、Cu,所以滤液中一定无Fe3+,可排除②④,固体物质存在两种可能:

1、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Fe3+、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Fe2+和Cu,反应方程式为:

2FeCl3+Fe=3FeCl2、CuCl2+Fe=Cu+FeCl2,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一定含有Fe2+,①正确

2、当固体为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Fe2+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Cu2+,一定含有Fe2+;综上可知:

滤液中一定含有Fe2+,③正确。

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Fe3+、Cu2+的氧化能力大小比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Fe3+、Cu2+的氧化能力大小比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能正确判断固体的成分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固体的成分了解反应的先后顺序,从而确定溶液的成分。

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为Fe+2FeCl3=3FeCl2、Fe+CuCl2=FeCl2+Cu,Cu+2FeCl3=2FeCl2+CuCl2。

有固体剩余,若固体只有铜,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无Fe3+存在,一定存在Fe2+;可能含有Cu2+;若有铁剩余,一定有铜生成,Fe3+、Cu2+无剩余,据此进行判断。

12.把a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70%B.52.4%C.47.6%D.30%

【答案】A

考点:

考查化学计算。

13.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H2SO4及足量的CuO制成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①FeH2Cu ②CuOCuSO4Cu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①多B.②多C.相等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方案①中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需先通入一部分氢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还要通一会氢气,以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如果不考虑先通后停,相同质量的铁生成铜的质量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部分氢气被浪费,从而导致铁的质量被多消耗一部分,所以导致方案①对应的铜减少,方案②生成的铜多,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4.钛和钛的合金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尤其是钛合金与人体器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用来做保险丝B.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C.用来制造人造骨D.用于家庭装修,做钛合金装饰门

【答案】A

考点:

考查钛及其合金的用途。

15.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KMnO4酸性溶液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B.②③④C.除①以外D.全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利用澄清石灰水来区别SO2和CO2;错误;②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溶液氧化生成单质(有黄色沉淀生成),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H2S溶液区别SO2和CO2;正确;③SO2具有还原性,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KMnO4酸性溶液区别SO2和CO2,正确;④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水氧化(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KMnO4酸性溶液区别SO2和CO2,正确;⑤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此性质,所以能利用KMnO4酸性溶液区别SO2和CO2,正确;所以,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溶液有②③④⑤,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CO2、SO2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CO2、SO2的性质及区别。

S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相似,但SO2和CO2性质也有差异,根据SO2、CO2的差异可知,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及漂白性来区分SO2和CO2气体。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的能够漂白的物质及漂白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能够漂白的物质及漂白原理。

中学阶段常见的漂白剂总结如下:

(1)氯水(HClO)、NaClO、Ca(ClO)2、Na2O2、H2O2、O3,它们都是强氧化剂,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2)SO2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SO2不能漂白指示剂。

(3)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是吸附有色物质,是物理变化。

17.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碳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硝酸溶液;CaCO3溶液与硝酸溶液

D.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

【答案】D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18.标准状况下,将20LCO2和CO的混合气全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在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减少到16L,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为:

()

A.4LB.8LC.12LD.16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O与Na2O2反应不放出气体,CO2与Na2O2反应放出O2,化学反应为Na2O2+CO=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设CO2、CO体积分别为V1、V2,则有V1+V2=20,0.5V1+V2=16,解得:

V1=8,V2=12,答案选C。

考点:

考查Na2O2的性质,化学计算等知识。

第II卷 主观卷(共46分)

二、填空题(共46分)

19.(12分)

(1)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一满罐CO2,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可以发现易拉罐变瘪了;过了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来了。

请用离子方程式描述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硅是现代信息材料重要的物质,写出工业上制取粗硅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9、(12分)

(1)CO2+2OH-=CO32-+H2O、2Al+2OH-+2H2O=2AlO2-+3H2↑

(2)C+SiO2

2CO+Si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考点:

考查Al的化学性质,工业制硅和工业制漂白粉。

20.(17分)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

(1)生成的黑色(单质)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填名称),实验室经常用________溶液进行吸收,写出生成这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4)将实验

(2)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可以看到品红溶液________,加热后________。

(5)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

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17分)

(1)C

(2)二氧化硫NaOHC+2H2SO4

CO2↑+SO2↑+2H2O

(3)BCD(4)褪色、恢复红色(5)不能;品红、高猛酸钾溶液(溴水等)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SO2的漂白不稳定,加热后恢复红色。

(5)根据化学反应CO2+Ca(OH)2=CaCO3↓+H2O,SO2+Ca(OH)2=CaSO3↓+H2O,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生成沉淀,溶液变浑浊,不能鉴别两种气体,可以利用品红试液鉴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试液褪色,二氧化碳无此现象。

【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

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C发生反应生成CO2、SO2和水;②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为碳,体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用来干燥H2、SO2等气体;④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通入品红溶液中褪色,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都能变浑浊,不能用来鉴别;可以利用品红鉴别两种气体。

21.(17分)如图中A到F是化合物,且A、B、E、F均含钠元素,G是单质.

(1)写出A、B、E、F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7分)

(1)NaHCO3、Na2CO3、Na2O2、NaOH

(2)2NaHCO3

Na2CO3+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CO2+H2O+Na2CO3=2NaHCO3

考点:

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