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84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2006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报告简介:

-2-

报告亮点-2-

一、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银行业现状与特点-3-

(一)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特点-3-

1、法律环境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3-

2、行政干预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

(二)中国投资银行的现状-5-

1、资本、资产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弱-6-

2、业务范围窄-7-

3、专业人才缺乏-7-

二主要国家发展概况-7-

(一)全球银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7-

1、全球银行业总体尚属稳定,美欧大银行实力依然突出。

-7-

2、国际大银行资本、资产上升,业绩有所收缩。

-8-

3、发展中国家差异明显,金融资源趋向集中。

-9-

4、跨境融资转向萎缩,融资结构有所调整。

-9-

5、银行稳定支撑信心,信心增强支持经济。

-10-

三中国投资银行同国外同行的差距-10-

四全球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11-

(一)全球银行业发展脉络-11-

(二)全球银行业发展保障-12-

(三)中国银行业深度改革与快速发展的紧迫性-13-

五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与竞争行为-13-

(一)中外银行间的竞争将首先在重点区域展开-14-

(二)中资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不得不提速-14-

(三)中外商业银行需要互补优势-14-

(四)残酷的同业竞争将让大家学会如何去联手-14-

(五)金融业全方位服务将是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乃至其它金融机构必须适应这一市场要求-14-

(六)中间业务产品和交叉产品是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的天堂,但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却布满了陷阱和障碍-15-

(七)信息技术应对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经营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发挥积极作用-15-

六中国银行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开始提升-16-

(一)战略转型-16-

(二)公司治理-16-

1、股东性质视角-16-

2、股权集中度视角-18-

(三)组织和流程再造-19-

(四)产品和服务-21-

(五)信息技术-21-

(六)人力资源-22-

1、人力资源的结构-23-

2、激励机制-23-

七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24-

1、在银行机构上-24-

2、在组织架构上-24-

3、在管理结构上-25-

4、在银行形态上-25-

5、在经营形式上-25-

6、在金融产品上-25-

7、在盈利空间上-26-

8、在金融安全上-26-

10、在客户经理制的内涵上-26-

报告简介:

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和改革势头。

银行盈利能力持续稳步提高,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电子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混业经营的发展等都为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存款准备率的提高,监管力度的加强,法规的健全等一系列措施使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降低;目前中国整个银行业正在加快推进银行改革和上市,资本市场日益完善,宏观调控力度逐步加强,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仍然存在市场结构失衡,规模不经济,产权结构不合理,盈利能力偏低,业务范围狭窄,监管不力,法规不健全,整个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为此,推出了《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行业分析报告》,本报告将纵观2005和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银行业和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态势,把握全球经济形势,深度分析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剖析中国银行业的重点企业,总结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中国银行业的投资机会与价值,为银行、金融服务企业和投资机构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报告亮点

  1、通过对银行重要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改革及法律法规,从多个视角揭示了中国银行业目前的产业结构与竞争格局,使客户全面了解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态势。

  2、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综合评价国有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竞争力、市场发展,使客户准确把握中国银行市场的主体状况。

3、通过银行业投资价值评价指标研究,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需求和投资规模,使客户准确把握中国银行业的投资机会。

正文

一、2006年第一季度全球银行业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特点

如果严格按照罗伯特·库恩对投资银行的定义来理解的化,在中国现有的投资银行里,能够勉强成为投资银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性投资银行。

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的发展造就了将近100家投资银行机构与将近300家证券经营机构,这些机构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同欧美等国家投资银行的发展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

1、法律环境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中国证券市场与投资银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一直是制约中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1984年飞乐音响股份成立开始,关于证券方面的立法就一直没有能够跟上市场的节拍,更不要说去引导市场了。

在证券交易所运行将近3年后,1993年4月22日,《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才正式颁布实施。

1998年12月29日,酝酿5年多的《证券法》终于获得人大常委会的通过。

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此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快10岁了。

由于立法工作的相对滞后,中国证券市场与投资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法律、制度的不配套,造成许多在国际上通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国无法开展,致使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在中国还处于朦胧阶段,连在世界上已经十分成熟的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普通业务在中国还是空白,《破产法》、《公司法》等法律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因为它们的约束造成投资银行在兼并收购工作中步履为艰;其次,由于法律制度对投资银行、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违纪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处罚,从而导致了投资银行、上市公司联合造假、虚假上市、内幕交易等一系列违规行为的泛滥,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红光、郑州百文的用虚假信息骗取上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次,法制环境的滞后,没有司法的介入,导致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缺乏强有力的保证,对于证券交易和证券发行方面的违规现象的处理和处罚缺乏力度,甚至还可能出现处罚的暗箱操作,从而纵容了投资银行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的投机作风,几度在中国证券市场掀起风波。

例如,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由于工作人员作弊,私留抽签表,造成股民游行请愿,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中,有部分股份是不能上市流通的,包括转配股,但是1995年长虹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竟然将长虹转配红股私自上市流通,后来的处理只是长虹股票停牌。

法律的空白使得投机者无所畏惧,这些违规事件只是中国证券发展中违规现象的冰山一角而已。

2、行政干预在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法律与制度的相对滞后,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的发展过程主要是靠国家的行政指令来引导的,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有一只无形的手”牢牢控制着市场节奏,这只“手”不是市场调节,也不是法律规范,而是行政干预。

在中国,市场与法律在证券市场上的地位远远不如行政命令有效,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特色。

曾经经历了5000年封建统治的洗礼的中国,人治思想深入人心,几十年计划经济又使中国经济充满了行政色彩,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行政干预的影子仍随处可见,在证券市场的表现更为明显。

行政干预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在中国这样一个证券市场发育不很完全的国家,行政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维护了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

但由于行政干预具有浓郁的人治特征,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规范与完善,行政干预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首先,过度的行政干预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

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制度基础,但行政干预的随意性很难造就稳定的市场环境,反而会使证券市场动荡加剧。

一方面,受人为因素的左右,某些行政管理机关为了追求本部门的利益或业绩,常常会作出一些不合理的干预。

另一方面,投资银行、企业要争取业务和融资机会,必须经过各级行政机关的层层审批,既影响了效率又增加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例如康赛集团在上市过程中,通过“内部职工股”的交易就将两名部长级干部拉下了马,大批地方干部栽在这一家上市公司手中。

《证券法》出台后,中国加大了对证券犯罪的调查力度,许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纷纷“落马”,多数都是因为重权在握,在从事证券管理的时候以权谋私。

另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企业争取上市呈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许多地方政府也将本地企业上市数量作为其主要业绩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又是上市审批权的掌握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造成了投资银行业务竞争的不公平。

特别使政府为了其重点企业能够上市,参与或默许了企业和投资银行机构的作假行为,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证券监管更加困难。

例如在最近被暴光的郑州百文虚假上市和虚假财务报表一案中,政府是难逃其责的。

(二)中国投资银行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

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

在这些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到2003年6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则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

[2]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6月底,已占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6%。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

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

[4]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许多银行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资产情况仍十分严重。

据银监会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合计为2.4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5.19%。

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9万亿元,不良率达16.86%;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有1540亿元,不良率为6.50%。

[5]而且上述不良率的水平,已经包含了近几年各银行贷款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稀释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的资产充足率普遍较低。

中国银行在内部管理、资信评估能力和授信体制、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还有很多缺陷,员工队伍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有待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也还远未完善。

而且,中国银行在信贷工作中还往往受到种种外在压力和行政干扰,授信决策并不完全建立在资信因素上。

扶持地方经济、帮助国营企业脱困、发展重点产业等等还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和人员队伍过于庞大,造成经营上的巨大压力,在管理运营上也还失于低效迟缓。

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仍受到控制。

在存款方面,除了保险公司五年及3亿元以上的存款允许由双方自主决定利率外,其余各项人民币存款利率均由人行统一规定。

在贷款方面,人行也规定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浮动。

这两方面就决定了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的利差收中国银行所面对的许多企业客户的经营不够规范,财务报告不够健全可信,有关个人客户的资信信息也相当匮乏,使得银行很难准确地衡量贷款人的资信水平和还贷能力。

这就导致中国贷款市场缺乏层次感:

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财务报告上的问题,银行难以准确地评估其资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管制,银行也无法根据客户的资信水平充分调整利率。

所以,银行业务往往集中在少量优质企业上,争夺这些客户的竞争十分激烈。

1、资本、资产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弱

中国投资银行资本实力与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截止1998年,在中国92家投资银行中,注册资本金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为17家,注册资本金有1亿-5亿元人民币的有36家,资本金在1亿元以下的有39家。

股本金达到或接近10亿元的仅10家左右,若平均计算,则每家投资银行的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

近几年,为了和国际接轨,大批中国投资银行进行增资扩股,如国信证券公司经过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达到22亿元,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实行业内重组后,注册资本金达37.2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达300余亿元,但与境外著名投资银行数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中国投资银行业仍然还是小学生。

在资产总额方面,差距也很明显。

目前中国投资银行资产总额为2200多亿元,同国际大券商相比,220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总额简单微不足道,如美林公司1996年资产总额为65000亿美元,为2200亿人民币的近300倍。

2、业务范围窄

在业务开拓方面,西方投资银行积极开发使用新金融品种及利率为基础的期货、期权、远期合约、掉期、互换交易、资产担保证券等。

投资银行拥有自身优势,设计出各不相同的金融品种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同时可获得较高收入。

而中国投资银行业务范围极其狭窄,目前中国投资银行机构大多只从事投资银行本源业务即证券承销和经纪,而对新型投资业务如基金发起、项目融资、外汇买卖并没有广泛开展,对国际上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业务如期权、调期、资产证券化、购并重组等几乎尚未涉足,少数国内所谓的大投资银行虽略有涉及,但因经验不足,实力不济,经营不规范等方面因素,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使得自身业务发展与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3、专业人才缺乏

投资银行是高智脑、高风险的行业。

它的业务技术复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均有很高的要求。

虽然中国投资银行机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学历层次高于一些行业,但专业人才欠缺,真正受过比较系统的投资银行方面教育、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数量很少,随着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中国能够开展新兴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少之又少,比如开发创新金融产品需要精通金融工程学的高级人才,然而这方面人才在我国还是空白。

投资基金的管理和操作人才更是风毛麟角。

这一状况严重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

以上是中国投资银行业现实状况的主要特点,另外中国投资银行业业内竞争混乱、管理水平低劣也同样制约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

二主要国家发展概况

(一)全球银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1、全球银行业总体尚属稳定,美欧大银行实力依然突出。

全球经济金融最为重要的载体是银行,2002年全球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动荡的金融市场相比,则处于平缓状态,受制于经济环境变化,谨慎操作与策略调整成为重要选择。

全球银行业的核心部分是国际大银行。

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大银行的资产总额持续上升,税前利润以及资本则随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变化有所起伏。

2000年至今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从4.86%下降到4.62%,接近1994年的状况,届时美国经济收缩与全球经济不景气凸现。

国际大银行整个90年代一级资本平均水平为4.51%,而2000-2002年分别为4.86%、4.67%和4.62%,均高于90年代平均水平,保持了趋强的态势。

尽管2001-2002年美国经济发生较大的变化与调整,但是美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中地位稳固,盈利水平较为稳定。

美国银行业整体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稳中趋升。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监管的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比率1997年为7.56%,1999年和2001年为7.79%。

2002年第一季度则为7.95%,远高于10年前的4-5%的水准。

据美国加州公司WeissRatingsInc.的统计,2002年第二季度的美国银行利润达到创记录的277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9.1%;另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显示,2002年美国银行净收入第三季度继续增长233.44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的173.65亿美元增长34.4%。

数据说明美国经济下降,银行利润也有所下降,但银行的资本、资产在增长,资本平均回报率依然达到22.6%,高于欧盟国家的资本回报率16.4%。

全球银行业依然突出美国影响,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受到美国银行业相对稳健与波动性的带动明显。

2、国际大银行资本、资产上升,业绩有所收缩。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了国际大银行的业绩。

其一,银行资产增加,规模效益依然是银行实力的重要体现。

据2002年英国《银行家》7月份的统计,2001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资产总额为39.63万亿美元,比上年37.9万亿美上升4.6%,而前两年的资产总额仅上升3%。

从头25家看,总资产为14.6万亿美元,所占比例为36.9%1;其二,巴塞尔协议作用强化,资本充足率上升。

2001年1000家头25家银行的一级资本为6276亿美元,占世界1000家银行18314亿美元资本总额的34.3%,相比较上年为30.4%,两年前为33.1%,这说明各大银行愈加重视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比例;其三,银行业绩萎缩,银行越大亏损越多。

2002年主要国家银行业绩有所变化,其中美国银行业出现连续3个季度盈利增长趋势,但第四季度大型投资银行业绩有所下降,如摩根士坦利等下降幅度较大。

3、发展中国家差异明显,金融资源趋向集中。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地位依然薄弱,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排列,拉美、中东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合起来也仅占9%、7%和11%,不过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也在发展。

在2002年7月份的《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中出现79家新银行,均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银行,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还有41家银行跃进排名100位之列。

名次上升最快的为伊朗工矿银行,其从上年的800位一越为304位。

2002年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比较突出。

俄罗斯入围1000家大银行的共计12家,有7家银行是第一次入围;东欧有21家银行上榜;拉美有所下降,从43家减少到41家;亚洲从155家减少到151家;而中东地区则从84家增加到86家;东欧地区从95家减少到90家。

从入围数量看略有变动,基本持平。

从入围数量看,发展中国家不均衡的差异依然明显,其中亚洲入围1000家的数量继续稳定在150余家,2000-2001年分别为155-151家;拉美为43-41家;中东为84-86家;东亚为95-90家;其他地区为22-25家;而非洲一家没有。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洲地区的银行比经济更加边缘化,难以与国际银行业接轨。

从资产上升中地区结构倾斜可以看出,全球银行业依然为发达国家大银行所主导。

而国际大银行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比例分配表明,金融资源向少数大银行集中突出。

如果三大经济体再加上亚洲(除日本外),则全球四大区域国际大银行的一级资本、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总额占同一指标全球总额的比例为84%、88%和82%。

4、跨境融资转向萎缩,融资结构有所调整。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随着利率下降和利息支出的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的净偿还额预计将可能从2001年的260亿美元下降到2002年不到110亿美元,并会在2003年进一步下降。

这主要由于外汇汇率波动,增加了各国境外商业银行贷款流入的汇率风险,而各国银行和企业纷纷转向用本币在国内融资,形成外汇贷款和为经常账户融资的需求不旺;加之引入新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国际大商业银行纷纷用收费业务代替贷款业务,导致商业银行在本币业务方面发挥作用增大,而在对外融资方面的作用有所下降

5、银行稳定支撑信心,信心增强支持经济。

近年来,美国经济波动下滑问题是信心问题,而支撑美国经济信心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银行业尚属稳健。

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开放过度,而银行体系支撑不了这种过度的开放与竞争,如银行资产质量不高,清偿能力低下等等,便造成了信心的崩溃,危机的发生。

三中国投资银行同国外同行的差距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发现中国投资银行与国际投资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发展管理模式的差距。

在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关系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形式: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分离型管理模式与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型管理模式。

然而7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国际资本的流动日趋活跃,各国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管制逐渐放宽。

1999年10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和其他一些有关法律中有关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跨界经营的条款,并允许金融机构间可以交叉开展业务,这说明随着各国金融监管手段的日趋完备,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国际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而中国仍在实行银证分离的管理模式。

(2)业务内容上的差距。

当前西方投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范围除传统的证券包销、零售、交易、以及经纪业务以外,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企业兼并收购、资产委托管理、投资咨询、基金管理、资金借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等广义的投资银行业务。

然而,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经纪、承销、自营三大传统业务领域,尚未形成适当分工,各投资银行的业务基本雷同。

对于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开展十分有限。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以外,主要是投资银行资本规模、创新能力、人才匮乏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致。

(3)经营层次上的差距。

尽管西方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金融市场,经营一切与证券有关的金融产品,但是并非每家投资银行都经营所有的投行业务,国外投资银行与其他行业一样,也存在着专业化分工。

以美国为例,投资银行业大致分为规模层次不同的各类投资银行。

80年代初期,随金融管制的放松,使投资银行在许多领域得到拓展,许多投资银行认为,只有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取得综合优势。

然而经过1987年的股市恐慌和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投资银行业务萎缩,行业利润下降,大批中小投资银行纷纷倒闭,一些大型投资银行纷纷实施兼并重组,而另一些小型的投资银行为了生存需要,开始收缩业务范围,开展特色服务,实施专业化经营,从而形成目前的投资银行格局。

中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比,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拿目前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银河证券公司,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相比较,仍显得势单力薄。

四全球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全球银行业发展脉络

展望21世纪初期,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特征:

发展方向——银行规模超强化,强强合并、以大购小、跨境购并,将继续是未来国际大银行追求的目标;组织架构多样化,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结合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倾向愈加明显;分业经营、混业监管与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共存,全球银行业规则与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健全;信贷融资全球化,跨国组合、工具多样、产品优化,将加大全球银行资金结构与业务的重组。

发展格局——美元金融区、欧元金融区是国际银行业形成区域规模优势竞争的依托,中期必然促进银行效益进一步扩大,而正在形成的亚洲金融区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银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长期有利于国际银行业公平、合理竞争格局的形成。

发展趋势——经营战略的综合化与专业化并存,产品服务的高级化与网络化并存,发展空间的集团化与区域化并存,从而推进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

因此,全球银行业未来发展将呈现竞争更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