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8992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班级:

四年级姓名:

组别:

主备人:

王文娟总课时:

2分课时:

1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学习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预习任务:

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

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达标:

1、比一比,再组词。

闲()厌()亭()

闭()庆()亨()

2、默写《独坐敬亭山》。

3、

4、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诗得前两句烘托了诗人心灵________________。

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喜爱。

(2)《独坐敬亭山》题目中的“独”,不仅写山,也是写作者。

这首诗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也表现出孤独的意思。

知识延伸: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洞庭》。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

学习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

知识链接:

《望洞庭》这首诗是刘禹锡所作。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

故名为“望洞庭”。

预习任务:

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

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大意。

5、吟读,体会诗人的描写方法。

说说从哪些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达标:

1、比一比,再组词。

未()摇()庭()

末()遥()挺()

2、默写《望洞庭》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望洞庭》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___________;第二句以___________作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_____;第三句写_________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这一首诗“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_________,“青螺”指的是_________,这句诗形象写出了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延伸:

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班级:

四年级姓名:

组别:

主备人:

王文娟总课时:

2分课时:

2

第二课时

忆江南

学习目标:

1、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默写《忆江南》。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对江南景色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

学习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知识链接:

《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词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预习任务:

1、释题,简介背景。

2、学会重点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结合插图,根据注解逐句说说诗意。

4、吟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释题,简介背景。

 

2、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

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大意。

 

5、吟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达标:

1、默写《忆江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诗句,解释字意,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忆江南》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

“忆江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众鸟飞尽

古云独自闲孤单寂寞

人山相对

《王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青螺

 

《亿江南》

人↘

情→珍惜——怎能不亿?

景↗

教学反思

 

知识延伸:

课外收集另外两首《忆江南》。

 

2.《桂林山水》

班级:

四年级姓名:

组别:

主备人:

王文娟总课时:

2分课时:

1

学习目标:

1、会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

3、会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4、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链接:

1、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7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2000米。

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

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

后来进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

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植物生长。

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2、词语解释。

波澜壮阔:

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

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

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

危,高;兀立,直立。

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

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内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重点词语。

(2)围绕课题给课文划分段落。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

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新认识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达标: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xiápāndēngtūwùluòtuopíngzhàng

()()()()()

二、多音字组词。

______()______()

似卷

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大海()的翡翠()的泰山()的西湖()的竹笋()的画卷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波澜()阔水平()镜()地而起峰()雄伟危峰()立奇峰()列色彩()丽连()不断

知识延伸:

收集积累有关桂林山水的名诗句。

附:

课前预习导学案

1、通过自学,我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会主要内容)

2、我会拼读生字。

(我会给生字注音)

3、我找出了文中的一类新词。

(我会一类新词)

4、我会给生字组成新词。

(我会生字组词)

5、我找出了文中的多音字,并会组词。

(我会多音字组词)

6、我找出了文中的近、反义词。

(我会近、反义词)

7、我理解了几个新词的意思。

(我理解了词语意思)

8、我了解了本文的作者。

(我了解作者)

9、我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

(我喜欢的句子)

10、我会理清课文的层次。

(我会理清层次)

11、我会背文中精彩的句子。

(我会背的好句子)

12、我为生字找到了识记方法。

(我会识记生字)

13、我认为有生字书写时应该引起注意。

(我会书写生字)

14、我认为课文中有些字词容易读错。

(易读错的字词)

15、我会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的好句子。

(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好句)

16、我们小组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段落。

(分角色朗读)

……

备注:

每一条的前一句是学生在初读时进行交流的内容举例,括号里是给孩子在初读自学结的果实起的名字。

 

附:

智慧树

2、《桂林山水》

班级:

四年级姓名:

组别:

主备人:

王文娟总课时:

2分课时:

2

学习目标:

1、品味桂林山水的奇秀之美。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体会漓江水“静、绿、清”和桂林山水“奇、秀、险”的特点。

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及清晰的结构布局。

知识链接:

从桂林市区南行,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头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的“大象”,现在一般称它为象山、象鼻山。

课文中说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只是举例说明桂林的山形态各异。

实际上,在漓江两岸,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葫芦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2、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总起:

甲天下

水清

绿

分述

山秀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班级:

四年级姓名:

组别:

主备人:

王文娟总课时:

2分课时:

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

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

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内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重点词语。

(2)给课文划分段落。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

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达标:

一、看拼写词语。

héshìhūnànguānshǎngkǒngxì

()()()()

míngyàndùjuānéjiǎojíshǐ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_

知识延伸: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我会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

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

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2、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3、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品读课文。

领悟写作顺序,了解洞内外的特点。

3、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2、品赏路上的见闻。

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游览外洞和内洞。

(1)外洞有什么特点?

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2)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4、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并会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5、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闯关达标: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

2、“孔隙”的特点__________。

表现在:

(1)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乘船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孔隙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写了_______的特点。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

 

洞口孔隙

(宽)外洞内洞

(大)(窄矮险)(黑奇大)

(山色水声)

入山

金华罗店出洞

教学反思

 

知识延伸: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4、《七月的天山》

班级:

四年级姓名:

组别:

主备人:

王文娟总课时:

1分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链接:

天山:

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预习任务:

1、请参照“课前预习导学案”进行预习。

2、请将预习内容呈现在智慧树上。

3、预习展示:

(1)展示学会的词语。

(2)给课文划分段落。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戈壁,沙漠,牛羊,草原,高山,荒芜

2.在文中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作者浏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3.我要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

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