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9036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docx

组织解剖教案每节课后有作业和思考题

邯郸学院

讲稿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

生物科学系

教研室:

动物教研室

课程名称: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授课班级:

2009级生物科学本科

2011级生物科学专接本

主讲教师:

叶嘉杨明建

职称:

教授助教

使用教材: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邯郸学院制

邯郸学院

教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

生物科学系

教研室:

动物教研室

课程名称: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授课班级:

2009级生物科学本科

2011级生物科学专接本

主讲教师:

叶嘉杨明建

职称:

教授助教

使用教材: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邯郸学院制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课程编号

英文:

HumanHistologyandAnatomy

学分

4

授课教师

叶嘉杨明建

职称

教授助教

课程性质

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和班级: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专接本班共02个班

课程学时

64学时

周学时

4学时

起止周

3—17

学时分配

理论讲授:

38学时;实验:

26学时;上机:

学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段相林、郭炳然、辜清主编(第四版)2006.5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辜清、郭炳然、段相林主编(第四版)2006.10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

资料及指定参考书

《组织学与胚胎学》刘斌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1版2003.1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04.4

《组织胚胎学图谱》韩秋生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期刊杂志:

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解剖科学进展、动物学报、动物学杂志、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等。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讲次

1 

日期

2011.9.12

节次

1-2节

授课内容

绪论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1.掌握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及分科。

2.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3.了解学习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4.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组织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5.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教学重点

1.掌握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3.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教学难点

1.掌握学习和研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2.掌握常用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轴与面 

教具和

媒体使用

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程简介及要求(10分钟)

一、人体组织解剖学研究内容、任务、意义及分科(20分钟)

1、研究内容:

组织学(Histology):

镜下观察人体的微细结构。

解剖学(Anatomy):

本意是用刀剪剖开人体进行肉眼观察大体形态结构。

人体组织解剖学:

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学习任务:

在学过动物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位置机能的相互关系的知识。

3、意义:

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为胜任生物课的教学及科研打下基础,为防止疾病、保护健康、增强体质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4、分科:

 细胞学

组织学普通组织学

器官组织学

微视解剖学

胚胎学

    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10分钟)

细胞——人体内最小的形态功能的基本单位(1800万亿个)

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的细胞和间质构成。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一定形态的较大功能单位。

系统——完成一种特定生理功能的相联系的器官。

三、发展简史(15分钟)

(一)外国部分

第一阶段:

创史阶段,公元前。

古希腊医生: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对头骨作了描述,但把神经、肌腱混为一谈,动脉里含有空气。

古希腊哲学家、博物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公元前384-322),通过解剖动物,把神经和肌腱分开,指出心脏是循环的中枢。

第二阶段:

停止阶段,公元——文艺复兴。

宗教在西方国家统治一切,禁止尸体解剖。

古罗马医生:

盖伦(Galenus,公元130-200)。

指出动脉里是血液不是空气,脑神经七对,肝五叶。

第三阶段:

发展阶段,文艺复兴之后,15-16世纪。

比利时医生:

安德列,维扎里(AndreasVesalius1514-1564年),第一次对人体进行解剖。

著有《人体的结构》一书共七卷,近代解剖的创绐人。

哈维(W.Harvey,1578-1657),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指出血液是在闭塞的血管里运行。

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现,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解剖学,使之有了很大的发展。

19世纪初由于显微镜和切片技术的改进,德国学者施来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schwann,1818-1882年)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创立了细胞学说,推动了细胞学的发展,使之从解部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祖国部分:

历史悠久,公元前已有文字记载。

秦汉战国时(公元前6世纪)的《黄帝内经》已有有关人体的论述,其中《灵枢》的“经水篇”中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瘘论》中有“心主全身之血脉”等等。

汉代时期的名医,外科大师华佗,已能麻醉进行外科手术。

《齐民要术》(贾思勰,公元533—544年)是一部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杰出著作,其中就有对家畜的外部形态、内部脏器的结构与机能关系的描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宋代的王维一(1026年)铸铜人,分脏腑十三经,将人体的穴位在铜人模型上表示出来,是我国人体模型制作的创始者。

明代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是一部举世之作,其中对许多动物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描述。

清代的王清任解剖了大量的童尸,对人的骨骼有了全面的描述,著有《医林改错》一书。

“灵机记性于脑”

四、研究方法(15分钟)

尸体研究:

剖查法、腐蚀法、透明法、冰冻切片法。

(一)解剖学研究方法活体研究:

X射线检查法、活体测量法、仪器探测法。

动物实验:

(二)组织学研究方法

1、一般光镜术:

切片法(新组织用石蜡包埋)、非切片法(血涂片)。

2、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

是利用化学的呈色反应原理显示组织切片或细胞内某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及其与功能相关的研究。

例如:

糖经过碘酸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

多醛与无色的Schiff试剂(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反应。

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3、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是应用抗原与抗体特异结合的免疫学原理,检测细胞内多肽、

 

蛋白质及膜表面抗原和受体等大分子物质存在于分布的技术。

4、放射自显影术:

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物质注入动物体内,经过一定时间被细胞吸收后,取某部组织织成切片,如涂以感光乳胶。

放射线作用于感光乳胶,经显影、定影后,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的的地方出现银粒,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5、电镜技术:

是利用电子发射器代替光镜的光源,电子流代替光镜的光线。

(1)投射电镜术:

是以电子束穿透样品后,使带有样品信息的电子束经聚焦放大而成像的电镜。

(2)冷冻电镜:

是用透射电镜观察组织或细胞断裂面的金属复型模技术。

(3)扫描电镜:

(SEM)是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立体结构的电镜。

6、组织培养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活的组织或细胞放入盛有营养液的培养瓶中,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在体外生长。

对培养的细胞或组织可附加各种条件,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它们对细胞的分裂、分化、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可用显微电影记录下细胞的活动。

五、常用术语(15分钟)

(一)解剖学姿势

(二)方位术语

1、上、下、前、后(前为腹侧,后为背侧)

2、浅与深

3、内与外,内侧与外侧

4、近端与远端

(三)基本切面

1、矢状切面(纵切面)2、正中矢状切面

3、冠状面(额状面)4、水平面(横断面)

(四)轴

1、垂直轴2、冠状轴3、矢状轴

六、基本观点(5分钟)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形态与机能对立统一的观点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七、标线与分区(10分钟)

(一)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2、胸骨线:

3、锁骨中线:

4、胸骨旁线:

是在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做的一条垂直线。

5、腋前线:

是沿腋前襞向下所做的垂直线。

6、腋后线:

是沿腋后襞向下所做的垂直线。

7、腋中线:

是位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的连线中点所做的垂直线。

8、肩胛线:

9、后正中线:

(二)腹部分区

9分法和4分法两种。

1、9分法:

(1)上横线:

两侧肋弓最低点所做连线。

(2)下横线:

通过左右两侧髂结节的连线。

(3)垂线:

经由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所做的2个垂直线。

上述四条线将腹部分为9个区,即:

腹上区、左、右季肋区、脐区、左、右外侧区、腹下区、左、右髂区。

2、4分法:

过脐分别作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4个区。

本节课小结(5分钟)

 

思考与作业题

1、名词解释:

组织、器官、系统、分辨率

2、问答题:

(1)简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发展阶段

(2)列表说明解剖学的分科

(3)简述石蜡切片法的制作过程。

3、课外操作:

结合自身演练人体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面等术语。

 

讲次

2 

日期

2011.9.14

节次

3-4节

授课内容

第1章人体基本组织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胞间连接、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细胞间的连接结构、上皮组织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征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挂图、课件、模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基本组织(Basictissue)

第1节概述(20分钟)

一、细胞连接(celljuntion)是细胞相邻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成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相互沟通。

(一)紧密连接(tightjuntion):

分布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

是两排镶嵌蛋白颗粒形成的紧密粘着。

(二)中间连接(intermediatejuntion):

常见于上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间,为长短不等的带状连接。

在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间,常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三)桥粒(desmosome):

为大小不等的点状连接。

多见于上皮细胞、心肌闰盘处。

细胞间有宽约20—30nm的细胞间隙,内含低密度的丝状物。

附着版:

在构成桥粒的两个相邻细胞膜的胞质面附有电子密度较高的盘状结构,称为附着版。

(四)缝隙连接(gapjunction)又称通讯连接。

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

分布:

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如:

上皮细胞、肌细胞间、骨细胞间、神经细胞间。

结构:

处于两细胞间的区域狭窄,仅有2—3nm。

在连接处有众多连接点,在每个连接点的两个细胞膜中各镶嵌着6个亚单位。

功能:

1、供细胞间离子交换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功能。

2、在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间经此连接传递电冲动。

3、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二、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20分钟)

(一)细胞衣(cellcoat):

是由组成细胞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

结构:

电镜下,为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高电子致密层。

如:

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向外突出形成的微绒毛处的细胞衣最明显——绒毛状结构。

功能:

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和识别。

(二)微绒毛(microvillus):

为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直径为0.1um,是电镜下结构。

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微绒毛较发达,如:

小肠的吸收细胞、肾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刷状缘。

(三)纤毛(cilium)是由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细长突起。

结构:

表面为细胞膜,内部的细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由纤毛基部直达顶部。

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管,中央有2条单独的微管。

功能:

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

(四)质膜内褶(plasmamembraneinfolding):

是由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褶入所形成。

内褶间胞质内含有许多纵行的线粒体。

功能:

扩大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三、基膜(basementmembrane)(5分钟)

分布:

上皮组织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肌纤维与结缔组织间。

化学成分:

主要为糖蛋白。

功能:

1、对细胞起支持、连接和固着等作用。

2、具有选择通透性。

第2节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55分钟)

1、组织:

(tissue)是指结构相似、功能相关或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2分钟)

2、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

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3分钟)

(1)分布:

机体表面、体内各种有腔器官的腔面。

(2)结构特点:

①细胞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②具有极性。

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3)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4)类型:

①按细胞层数分:

单层和复层;

②按功能分:

被覆和腺上皮;

③按细胞形态分:

扁平、柱状、立方。

一、被覆上皮(coveringepithelium)(25分钟)

(一)单层上皮(simpleepithelium)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squamousepithelium)

内皮:

分布在血管、心脏、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

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

 

1、被覆上皮2、腺上皮

 

 

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cuboidalepithelium)

形态结构特征:

细胞近似立方形,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有的立方细胞基底面形成质膜内褶;细胞侧面形成侧突而成指状嵌合。

分布: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

功能:

分泌、吸收。

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columnarepithelium)

形态结构特征:

由棱柱状细胞组成,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

分布:

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的腔面。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ciliatedcolumnarepithelium)

由一层柱状、杯形、梭形和锥形等不同形态细胞构成,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细胞形态、胞核位置和细胞高矮不一,但细胞在同一基底面。

5、变移上皮(transtionalepithelium)

分布: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特点:

厚度、形态、细胞层数随器官的收缩或扩张而变化。

功能:

防止尿液侵蚀。

二、复层上皮(stratifiedepithelium)

1、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squamousepithelium)

分布:

皮肤的表皮、口腔、会厌、声带、食管、阴道、鼻前庭的腔面。

结构:

由深至浅分为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和表层细胞。

类型:

非角化复层扁平细胞、角化复层扁平细胞。

2、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columnarepithelium)由两层以上细胞组成。

二、腺上皮和腺(15分钟)

(一)腺的分类: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二)外分泌腺的分类和结构

1、根据腺细胞数量分:

①单细胞腺;②多细胞腺

2、根据导管部和分泌部的形状分类

①单管状腺:

单直管状腺;单曲管状腺;单分支管状腺。

②单分支泡状腺

③复管状腺:

分泌部为弯曲的管状。

④复泡状腺或复管泡状腺:

⑤复囊状腺

3、根据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质分

①浆液腺

②黏液腺

③混合腺

4、根据腺细胞的分泌方式分类

①全质分泌腺:

细胞在分泌前胞质中堆积大量的分泌物,胞核固缩,细胞器消失,细胞解体并随分泌物一同排出。

 

②顶质分泌腺:

指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聚集在细胞顶部,连同于顶部胞质一同释放脱落。

如:

乳腺、大汗腺、耵聍腺等。

③局质分泌腺:

是指腺细胞的分泌颗粒,以胞吐方式排出分泌物。

如:

胰腺外分泌细胞、腺垂体细胞等。

三、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上皮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和更新能力。

在生理状态下,上皮细胞不断地衰老、死亡和脱落,并由新生细胞不断地补充更新。

如:

小肠上皮细胞2——5天更新一次,而表皮细胞约1——2个月更新一次。

本节课小结(5分钟)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2、细胞连接的种类、分布特点。

讲次

3 

日期

2011.9.19

节次

1-2节

授课内容

实验一上皮组织显微结构观察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蟾蜍的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蟾蜍的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及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布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显微镜、青蛙或蟾蜍、解剖器、载波片、气管切片、AgNO3

教学方法

实验法

一、复习旧课知识(5分钟)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2、显微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二、讲解SFC—182型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要求(10分钟)

三、蟾蜍的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和观察(10分钟)

1、蟾蜍肠系膜的制作过程

断头处死蟾蜍剪开腹腔,取出肠系膜置于洁净、干燥的载玻片上展平,加1—2dAgNO3溶液日光下3—5min或日光灯下10—30min标本呈浅褐色蒸馏水冲洗加1—2d甘油

加盖玻片观察

2、蟾蜍肠系膜平铺片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玻片洁净;铺片平整;染色均匀;观察细致

四、蟾蜍肠系膜平铺片的观察:

学生每人一组,分组实验(30分钟)

五、各种上皮组织成片观察:

学生每人一组,分组实验(40分钟)

1小肠切片;2、气管切片;3、甲状腺切片;4、食管切片;5、膀胱切片

六、本次实验小结及布置作业(5分钟)

思考题

作业

 

1、什么是上皮、内皮及间皮?

2、举例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性。

讲次

4

日期

2011.9.21

节次

3-4节

授课内容

第1章基本组织第3节结缔组织

授课学时

2

教学目的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骨的组织结构

教学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血细胞的结构

教学难点

 骨的组织结构

教具和

媒体使用

挂图、课件、模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第3节结缔组织(connectivetissue)

一、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tissueproper)(30分钟)

(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connectivetissue)又称蜂窝组织。

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及细胞之间。

具有连接、营养、防御、保护、支持、修复功能。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fibrolast):

为疏松结地主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也可合成和分泌基质的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成分。

纤维细胞:

机能静止时的成纤维细胞。

特征:

成纤维细胞有趋化性,即在趋化因子(如:

淋巴因子、补体等)的吸引下,能缓慢定向移动。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细胞星形或梭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含有很多吞噬体或吞饮小泡,胞核卵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深。

功能:

①趋化性和定向运动。

②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能识别异物、细菌、衰老变性细胞或可溶性物质。

③合成和分泌:

巨噬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

溶菌体、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1等,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④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3)浆细胞(plasmacell):

细胞卵圆形和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胞核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分泌小泡。

功能:

合成、贮存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体液免疫。

(4)肥大细胞(mastcell):

常分布于身体易接触外界抗原的部位(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常沿着小血管、小淋巴管分布。

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

(5)脂肪细胞(fatcell):

常见单泡脂肪细胞,多沿血管单个或成群分布。

功能:

合成、贮存脂肪,参与能量代谢。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mesenchymalcell):

常分布于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周围。

形态同成纤维细胞,在炎症或创伤修复过程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可增值、分化成为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

2、纤维:

有三种,即胶原纤维(collagenousfiber)、弹性纤维(elasticfiber)、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

(1)胶原纤维(collagenousfiber):

新鲜时呈白色。

H-E染色呈粉红色,纤维粗细不等,呈波纹状走行,成有分支相互交织成网。

胶原纤维由胶原原纤维黏合而成,电镜下胶原原纤维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胶原蛋白分子聚合组成。

(2)弹性纤维(elasticfiber):

由弹性蛋白组成,新鲜时呈黄色。

纤维细而少,有分支相互交织,粗细不等。

电镜下的弹性纤维是由核心部均质状的弹性蛋白和包绕其周围的微原纤维组成。

特性:

沸水中不易溶解,比胶原纤维抗酸、抗碱性强,在稀酸中不易膨胀。

分布:

主要在项韧带中。

(3)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

较细、有分支、交织成网。

H-E染色不易着色,用银染法呈黑色,也称嗜银纤维。

网状纤维的嗜银性是由于纤维表面被覆有蛋白多糖、糖蛋白所致。

3、基质(groundsubstance):

无定形胶状物,构成基质的生物大分子为蛋白多糖(粘多糖)和糖蛋白。

(1)蛋白多糖(proteoglycan)为蛋白质和多糖合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功能:

允许小分子物质(水、激素、气体、水溶性营养物)通过,对大于空隙的物质起屏障作用。

(2)糖蛋白(glycoprotein)以蛋白质为主要成附有多糖大分子。

功能:

参与基质分子筛的构成;通过分子筛的介导作用,使细胞间和细胞间质间的不同成分相互黏附,并对细胞识别、迁移、增殖和伤口愈合等起作用。

(3)组织液(tissuefluid):

毛细血管动脉端的血浆中的电解质等物质渗入组织中形成。

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