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9152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0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推荐.docx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推荐

溪流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4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4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5

第三节历史沿革10

第二章生态环境及森林景观资源1

第一节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1

第二节森林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11

第三章环境容量估算及游客预测12

第一节环境容量估算12

第二节游客规模预测16

第四章森林公园发展条件分析18

第一节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与劣势19

第二节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

第五章总则21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21

第二节规划原则22

第三节规划依据22

第四节规划分期23

第六章总体布局23

第一节森林公园性质与范围23

第二节森林公园形象定位24

第三节总体布局结构26

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27

第七章植被与景观系统规划28

第一节规划原则28

第二节植被规划29

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30

第八章生态文化建设规划32

第一节规划原则32

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32

第三节生态文化基础设施规划32

第三节解说系统规划32

第九章森林游憩规划32

第一节森林公园游憩产品设计32

第二节游憩项目策划33

第三节游憩设施规划34

第四节游览组织规划35

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43

第一节交通系统规划43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4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46

第四节供热工程规划46

第五节电信、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工程规划46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49

第七节旅游厕所建设规划49

第八节医疗救护规划50

第十一章保护保育工程规划50

第一节规划原则50

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50

第三节景点保护规划52

第十二章 防灾及预警系统规划52

第一节灾害历史52

第二节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规划52

第十三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3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53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53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54

第十四章居名点调控规划56

第一节居民点分布现状分析56

第二节居民点调控原则57

第三节居民点调控规划58

第十五章投资估算59

第一节估算依据59

第二节投资估算60

第三节项目效益分析61

第十六章效益分析64

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64

第二节生态效益分析64

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64

第十七章分期建设规划65

第一节近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65

第二节远期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66

第十八章实施保障措施66

第一节建立完善的旅游开发管理体制66

第二节加大旅游政策扶持力度67

第三节旅游人力资源开发67

第四节加大宣传力度68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从化街口城区北35km,距广州市区93km。

公园东部与吕田镇毗邻,南与中心镇良口镇相连,西与黄龙带森林公园相接,北与东明镇接壤。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土壤条件

公园地处九连山脉派生出来的南昆山和青云山支脉的结合部,公园主体属中低山山地地貌,东南高西北低。

公园境内山峦起伏,山体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一般15°~35°,有些局部陡峭至80°左右。

公园东南部为中山地貌,最高峰鸡枕山海拔1146.7m,五指山的群峰海拔多在1000m以上;西北部为水库区和低山、丘陵,最低处为黄竹塱,海拔180m,丘陵山地海拔一般为200~420m。

2、气候水文条件

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回归线边缘,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较分明,春暖多云雾,夏温热多雨,秋云高气爽,冬寒有冰雪。

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

流溪河地区与广州主城区相比,降水多(约多220mm)、气温低(约低4-6℃)。

气候特征值:

①气温:

森林公园年平均气温为20.3℃,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7.4°C;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1.5°C;平均最高气温31.0℃,平均最低气温11.8℃。

②降水: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2104.7mm,全年各月均有降水,但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夏季多、秋冬季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多雨年达2866.5mm,少雨年仅1280.7mm;年降水日数155.4d。

③空气相对湿度:

年平均79%,1月最大84%,11月最小69%。

④风向风速:

以静风频率最大,达20%,年平均风速0.92.0m/s,平均最大风速6.3m/s。

⑤年日照时数1447.8h,年雾日11.1d。

3、森林动植物条件

流溪河森林公园现有林地面积7547.63公顷,森林覆盖率(不含水体)为88.55%,森林覆盖率(含水体)为75.59%。

其中,常绿阔叶林面积3960.13公顷,占42.43%;针阔叶混交林面积170.8公顷,占1.83%;针叶林1817.4公顷,占19.47%;竹林面积851.7公顷,占9.12%;灌木林面积42.8公顷,占0.46%;人工经济林212.4公顷,占2.28%;其它面积为492.4公顷,占5.27%。

流溪河森林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交汇,具有向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征,对研究植被区划有重要意义。

植物区系作为华夏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科的地理成分广泛、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多样性的特点,是进一步研究华夏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地区。

森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6类植被型,其中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是广州市为数不多、最有保护价值的原生植被。

公园最高峰鸡枕山海拔1146.7m,最低处黄竹塱180m,相对高差900多米。

植被在五指山、鸡枕山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现象。

园内的植被垂直带谱从低至高海拔分布依次为:

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或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山顶灌草丛。

园内生物资源丰富,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182科、737属、1252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科8属10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的野生植物10科10属10种。

生物资源景观丰富多样,包括:

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草丛、人工植被等9类森林景观,以及湿地植被、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和奇花异木等4类植物景观资源。

其中以森林景观资源最为丰富多样,尤以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原生的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景观最具地带性特色、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

其次为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景观,目前正处于向地带性植被方向演替。

竹林景观面积也较大、分布较集中,群落处于较稳定阶段。

人工植被景观中以梅林的分布面积最大、最有特色,为岭南较为罕有的赏梅景观。

流溪河森林公园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保存有溪流、湖泊、农地、果林、森林、灌草等丰富多样的生境,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地。

园内生存有野生脊椎动物4纲26目72科177种,其中,两栖纲2目6科18种,爬行纲3目11科33种,鸟纲14目36科85种,哺乳纲7目19科41种。

公园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

蟒蛇、白颈长尾雉、金钱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0种:

虎纹蛙、三线闭壳龟、山瑞鳖、大壁虎、雀鹰、赤腹鹰、蛇雕、燕隼、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领鸺鹠、斑头鸺鹠、领角鸮、穿山甲、水獭、斑林狸、小灵猫、水鹿、鬣羚。

野生动物资源可划分为:

哺乳动物景观、鸟类景观资源、两栖动物景观、爬行动物景观、昆虫景观等,其中以鸟类景观资源的可见性、普及性和观赏性较高,常见的湿地鸟类有:

鹭科的白鹭、池鹭、牛背鹭、夜鹭,翠鸟科的普通翠鸟、斑鱼狗、白胸翡翠,以及金眶鸻、白骨顶、小鸊鷉、针尾鸭、绿翅鸭等等。

农田、果林、森林鸟类易见度和可见度较高的有红嘴相思鸟、红嘴蓝鹊、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黑鹎、白头鹎、棕背伯劳、黑卷尾、黑领椋鸟、大山雀、棕颈钩嘴鹛、画眉、珠颈斑鸠、暗绿绣眼鸟等。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流溪河国营林场的全部辖区,公园总面积为9333.33公顷,其中现有林业用地面积7547.63公顷,农业用地面积44.2公顷。

林场的主要任务是以营造、保护水源林为主。

1人口与就业

工区与农业管理区构成:

公园下属林场划分为黄竹塱、三棵松、新群、红岭4个工区,为全民所有制经济,以经营山林为主。

东星、谷星、温塘肚3个农业管理区,以经营毛竹林和其它经济果木林为主。

现状人口较多:

流溪河公园现有总人口5782人,共2157户。

其中:

城镇居民4062人,主要为林场职工及其家属,集中在流溪河林场场部周边及4个工区居住;农村居民1720人,主要为周边村委村民,集中在3个农业管理区(村委)居住。

表2-1广东流溪河林场人口分布表(2010年)

流溪河

居委

黄竹塱

工区

三棵松

工区

新群

工区

红岭

工区

谷星

村委

东星

村委

温塘肚

村委

总计

户数

264

785

213

269

99

132

334

61

2157

人口

563

2108

488

647

256

389

1107

224

5782

就业压力大:

由于建场历史较长,林场职工数量较多,主要为林业工人和管理人员。

同时,作为广州市安置水库移民的社会公益型生态林场,林场还要解决水库移民就业和生活问题。

林场停止经营性采伐后,职工、移民大量下岗待业,生活困难,就业问题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个农业管理区目前还有部分农户从事农业,主要从事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但大多数青壮劳动力已外出打工,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由于退耕还林等原因,林场农业正处于萎缩中。

一些村庄,如谷星、树下坪、红岭等位于山林深处或被过境交通切割,长期缺乏基础设施,村内老龄化严重、部分农田荒废、房舍残破。

林场与森林公园经济情况

林场经营面临困境,经济转型需求迫切:

2010年,森林公园经营总收入为3691万元。

以森林公园为主的旅游产业仍不能填补林场收入的空缺。

职工人数多(待岗人数多),离退休职工多,是林场的一个主要的经济负担。

历史上,林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林业采伐、水力发电。

近年,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经营性林业采伐逐步被禁止,小型水电站的发展也基本停滞,林场经济面临困境。

因此,必须发展新的产业,以填补原有空缺,解决职工就业问题。

旅游产业优势有待进一步扩大:

流溪河林场现状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以旅游业为主的“复合型”产业结构。

目前,第二产业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经济结构中仍然占1/4以上的份额,并且其中相当一大部分是水力发电收入,由于对水源保护区有一定环境影响,规划远期应控制、限制其发展。

因此,远期林场经济结构调整还应进一步扩大旅游、服务业优势,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远期向“单一型”结构的风景区发展,仅允许第一产业的适度发展,缩小和限制第二产业发展,有限制地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核心、主体,发展林场经济。

森林公园经营欠佳,资源优化整合势在必行:

森林公园主要收入来源为游客门票、停车、住宿、餐饮、旅游商品等。

由于设施陈旧、景点与旅游路线组织不畅、服务水平较低等原因,资源利用不充分,森林公园未能实现其应有的旅游效益。

105国道开通后,森林公园交通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周边旅游活动非常活跃,先后建成一批星级酒店;而森林公园内部设施陈旧简陋,服务水平不高,且服务成本很高,对游客吸引力较差,公园客房、餐饮收入严重缩减。

虽然,公园近年也开发了不少有竞争力的新项目,如赏梅、溪谷探险、猴岛等,但由于旅游服务水平落后、园内旅游线路组织不畅、周边旅游地相似旅游项目竞争、景点过于分散、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等原因,游客人数、门票收入也没有很好的提高。

公园经营面临难题,资源重整、优化迫在眉睫,必须充分利用与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改善内部软、硬件条件。

2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建设现状情况

公园内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较齐全,部分建筑有特色,主要集中在夏湾半岛东南部;沿105国道的白天鹅培训中心和湖光山庄,为3星级以上酒店。

另外,工区职工住宅区居住环境较好,原水库移民住宅区和村民住宅区居住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黄竹塱工区是最大的居民点;东侧靠近场部办公区域,建筑质量较好,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多为5-6层建筑;西侧建设较落后,建筑质量较差,1-2层平房与5-6层楼房混杂。

新群工区部分为工区住宅,是3层框架结构楼房,建筑质量较好。

各管理区内现状自然村及新群工区、三棵松工区的水库移民住宅区等多为单层土坯平房,建筑质量差,外观较凌乱破旧,有些甚至是危房。

红岭工区、温塘肚农业管理区被105国道从中穿过,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2)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自成一体,由公园内部有关部门管理,未纳入城市管网。

供水现状——流溪河水库作为广州的水源地之一,水质优良,各单位就近取用湖水或山溪水,主要有南山瀑布、南山湾等若干个供水点,温塘肚、红岭等局部区域供水不足。

排水现状——公园尚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周边水体或用于农业灌溉;没有形成雨水排放系统,不能有计划地排除地表水,山体排洪依靠自然排放,经常造成局部山体塌方,造成一些公路、游道受到阻塞。

供电现状——公园现有流溪河电厂和红岭、中炉仔、三棵松、南山、谷星等6座小型水电站,通过流溪河林场变电站调配并输入国家大电网。

现状虽然电力资源丰富,但缺乏统一的线网规划,各单位随意拉线取电,“蜘蛛网”随处可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流溪河的景观环境。

(3)旅游现状

流溪河森林公园成立较早,是全国首批十个森林公园之一。

1986年8月开始接待游客,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以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保护绿色屏障、挖掘森林旅游内涵、维护生态平衡为主导,已基本发展成为集食、住、玩、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较大型旅游景区。

至今游客量达24多万人次/年,2010年全园总营业收入为3691万元。

森林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以湖光山色、自然风光为主的生态旅游风景区。

现开发有夏湾半岛核心区、南山湾南线的梅花观赏区、三桠塘幽谷游览区、五指山登山游览、东星村的采摘园等景区,建立流溪香雪、三桠塘幽谷探胜、翡翠群岛、流溪红叶、五指云海、生态果园农庄等20多个自然生态景观。

夏湾半岛核心区即公园管理处所在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水上游乐、与猴同乐、彩弹野战、瑶族风情表演、孔雀园、观鹿园、乘船游湖等10个游乐项目。

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公园中设有陶陶别墅和鸟径别墅两座山庄别墅、中西式高档客房四座约300个床位、餐位500个、大小会议室5个和歌舞厅、商店、泳场等设施。

在森林公园内的105国道沿线还分布有湖光度假山庄、白天鹅培训中心两个高档次的宾馆和散布在黄竹塱、新群、三棵松工区的餐饮服务等。

目前公园景点虽然得到一定的开发,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但开发深度不够,可供游客游览的范围仅占公园总面积的10%左右,未来开发潜力巨大。

表2-42006—2010年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人数统计

年度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游客(人次)

169700

239200

223767

241380

247544

年增长率(%)

——

41.0

-6.5

7.9

2.6

注:

年平均增长率为11.25%。

(4)土地利用概况

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9333.33公顷。

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

流溪河森林公园现状土地利用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

其中,林地总面积约7547.63公顷,占公园总用地的80.87%;水域主要包括流溪河水库,总面积约1466.00公顷,占公园总用地的15.71%;农业用地面积约44.2公顷,占公园总用地0.47%;道路交通用地面积约86.2公顷,占公园总用地的0.89%;建设用地(居住和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合共约192.3公顷,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2.06%,公园陆地面积的2.41%。

土地利用现状及功能分区现状详见表2-5和表2-6。

建设用地分散

105国道北侧的黄竹塱工区、新群工区局部、公园东南侧的东星农业管理区建设用地较为集中,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建筑质量较好;温塘肚农业管理区、谷星农业管理区、新群工区部分区域、三棵松工区和红岭工区建设用地较为分散,规模小,现状建设零散,建筑质量差。

居住用地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水源涵养地,区内居住建筑主要为林场职工住宅和村民住宅。

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山水景观独特,但由于远离市区,除黄竹塱工区和新群工区局部地段外,居民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都相当不完善。

到目前为止,区内没有大型居住区或商业住宅区。

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区内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空间上呈集中分布。

黄竹塱作为林场场部的所在地,集中了大部分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院、养老院、中小学、派出所、邮局、市场、商业设施等。

其他各个工区和农业管理区基本空白。

现状公园内部旅游接待设施较为齐全,包括住宿、餐饮、环境卫生设施及办公管理等,系统较完善,但设施陈旧落后,制约其发展。

湖光山庄、白天鹅培训中心等沿105国道新建的酒店,占据了流溪河水库最优的景观线,对公园景观造成一定影响。

黄竹塱东侧靠近公园入口,沿内街建筑底层往往设置商铺,经营小餐馆或是经营各类土特产和日常生活用品。

村镇建设用地

规划区范围内分布着谷星、东星和温塘肚三个农业管理区,分别在森林公园的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主要以种植果林、茶叶。

表1-5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公顷

流溪河

林业用地

非林业用地

总面积

小计

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毛竹林

灌木林

经济

果木林

其它

小计

水域水体

农业

用地

居住

用地

道路交通用地

其它建设用地

9333.33

7547.63

3960.13

170.8

1817.4

851.7

42.8

212.4

492.4

1785.7

1466.0

44.2

86.2

83.2

106.1

100%

80.87

42.43

1.83

19.47

9.12

0.46

2.28

5.27

19.13

15.71

0.47

0.92

0.89

1.14

说明:

1、本表数据由广州市流溪河林场(流溪河森林公园管理局)提供。

2、流溪河森林公园全园(含流溪河水库)的森林覆盖率75.59%,流溪河森林公园陆地森林覆盖率88.55%。

3、林业用地中的其它用地主要包括山石裸岩、林中溪流等用地类型。

4、非林业用地中的水域水体为流溪湖常水位面积。

5、非林业用地中的农业用地为农田面积。

6、非林业用地中的居住用地为公园范围内城镇居民(林场职工)和农村居民居住建设用地,其中:

黄竹塱工区36.2公顷、新群工区3.2公顷、三棵松工区12.0公顷、东星农业管理区23.6公顷、红岭工区3.2公顷、温塘肚农业管理区1.8公顷、谷星农业管理区6.2公顷。

7、非林业用地中的道路交通用地为已建等级公路和交通设施用地,其中:

G105线33.7公顷、X871线9.3公顷、五指山景区公路6.5公顷、南山湾环湖公路9.2公顷、谷星公路24.5公顷。

8、非林业用地中的其它建设用地为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办公用地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地:

其中:

夏湾服务区22.1公顷、黄竹塱服务区36.4公顷、新群服务区25.3公顷、三桠溪服务区22.3公顷。

表1-6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用地现状分析表

名称

全园

森林生态保育区

景区

服务区

居住社区

面积(hm²)

9333.33

4920.43

4220.6

106.1

86.2

占比(%)

100

52.72

45.22

1.14

0.92

(6)交通状况

对外交通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郊,距广州市中心93km,交通便利。

105国道横穿公园中部,南至街口、广州,北至韶关、江西,是主要的对外交通联系。

目前,105国道整改工程已经完成,为双向四车道水泥路面,路况较好,贯穿全园12km。

乘车从广州到公园约1.5小时即可到达。

内部交通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内部交通方式主要为步行和公路交通,交通条件较好。

现主要有四条现状公路,连接各主要居民点和景区,包括:

谷星公路——从黄龙带水库经白鸡浪至谷星,为林4级公路,境内5.5km;

南良公路——从南山湾分路口经东星村至良口,为简易公路,公园境内5.5km,其中部分现状仍为土路,崎岖不平,给游客带来不便;

南三公路——从南山湾分路口至三桠塘,为简易公路,全长6km;

三五公路——从三桠塘经鹿湖田到五指山,为国家4级公路,水泥路面,与南三公路相接,现已完成了从三桠塘到鹿湖田段的建设,并完全通车。

但由于105国道将公园分成南、北两区,其交通连接必须穿越105国道,交通不够便利且安全性较差。

交通方式与设施

现状在黄竹塱设置有公交站点,提供公园-新温泉-街口的公共线路,可在街口换乘至广州及珠三角各城市的交通线路。

第三节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历史悠久,知名度高

自明清以来,从化流溪河、五指山的风光已被岭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留下了“何时分一掌,岭外恰相逢”、“玉笋凌空出,参差翠霭多,还承天上露,入夜涴星河”、“四时顶上插仙花,始信青山长不老”的诗句。

1959年流溪河林场建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毅、贺龙等先后到此参观游览;为流溪河水库,陈毅曾吟咏“洪坝拦洪水,阔海注清波。

评比岭南风物,景色此间多”,郭沫若曾赋诗道“丛山成列岛,一艇谷薰风。

静坐观投网,清歌助合笼。

库澄满面碧,树醉一身红。

突见群鱼跃,欢呼漾太空。

”,越共主席胡志明也曾留下身影。

至今流溪河森林公园保留有志明畅游、郭沫若题写的“造海生辉”“流溪河水库”等景点、风物。

作为全国首批10个森林公园之一,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是全国知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过去的荣耀和发展历史,就是今天发展所需要的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源;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在这一点上,也具备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保护水源是森林公园最重要的任务

195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兴建流溪河水库和发电厂;

1959年4月,成立流溪河林场。

林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抚育森林,其次才是采伐、经营;林场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护水库。

1983年,经林业部批准,林业部、广州市人民政府和流溪河林场三家合资,在流溪河林场开辟森林公园,把林场、旅游结合在一起。

1993年,林业部正式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命名。

根据当时“不登报宣传、不发消息”的政策要求,公园的发展仍然以接待、保护功能为主。

公园成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仍然是涵养水源,森林旅游,并解决一定的就业、经济问题。

第二章生态环境及森林景观资源

第一节生态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

1项目现状

公园内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较齐全,部分建筑有特色,主要集中在夏湾半岛东南部;沿105国道的白天鹅培训中心和湖光山庄,为3星级以上酒店。

另外,工区职工住宅区居住环境较好,原水库移民住宅区和村民住宅区居住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黄竹塱工区是最大的居民点;东侧靠近场部办公区域,建筑质量较好,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多为5-6层建筑;西侧建设较落后,建筑质量较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