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160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学年七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sǒu)黄晕(yūn)酝酿呼朋引拌

B.贮蓄(chǔ)莅临(lì)烂漫翻来复去

C.吝啬(lìng)菜畦(qí)决别咄咄逼人

D.分歧(qí)草垛(duò)絮叨淅淅沥沥

2.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面对这让人()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

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A.瞠目结舌波澜壮阔蔚然成风B.触目惊心来势汹汹风起云涌

C.骇人听闻声势浩大家喻户晓D.触目惊心声势浩大蔚然成风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B.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受“厄尔厄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是()

A.“干什么呀!

”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D.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买到《世说新语》这本书?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①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

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

史学家钱穆和张其昀谈到炎黄血战的原因时,都认为这场战争实因食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占略物资而起。

②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

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

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

③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

舜帝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

④春秋战国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

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⑤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

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

这些重要的产盐国,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

⑥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

“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

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真可谓“得盐者得天下”。

⑦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

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

⑧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

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

⑨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

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

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

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

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

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

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

5.下列选项中对“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B.盐进一步促进了国家与民族的整合。

C.历代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这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

D.历朝历代对食盐非常重视,禁止私人售盐。

6.对“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重要的产盐国,因盐而积聚财富,使得国家军事力量大增。

B.觊觎池盐的国家为夺取盐池而发动战争,通过大规模产盐来为下步的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C.春秋战国时期,“盐政”概念定型,出现了“盐业官营”。

D.国库空虚时,朝廷实行盐的国家买卖政策,采取种种措施保证了战争军费。

7.下列能体现“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的一项是()

A.尧、舜、禹先后成为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都城。

B.唐朝中叶,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

C.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国为盐而暴富。

D.明清时共用,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但售卖私盐的现象仍屡禁不止。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

买袋面包给母亲

叶倾城

那天是周末,春日的黄昏有新榨橙汁的颜色与气息。

老早就说好了要和朋友们去逛夜市,母亲却在下班的时候打来了电话,声音里是小女孩一般的欢欣雀跃:

“明天我们单位组织去春游,你下班时帮我到威风糕饼店买一袋椰蓉面包,我带着中午吃。

“春游?

”我大吃一惊,“啊,你们还春游?

”想都不想,我一口回绝,“妈,我跟朋友约好了要出去,我没时间。

跟母亲讨价还价了半天,她一直说:

“只买一袋面包,快得很,不会耽误你……”最后她都有点生气了,我才老大不情愿地答应下来。

一心想着速战速决,刚下班我就飞奔前往。

但是远远看到了那家糕饼店,我的心便一沉——店里竟是人山人海,排队的长龙一直蜿蜒到了店外,我忍不住暗自叫声苦。

随着长龙缓慢地移动,我频频看表,又不时踮起脚向前面张望,足足站了快20分钟,才进到店里。

我站得头重脚轻、饿得眼冒金星,想起朋友们肯定都在等我,更是急得直跺脚。

春天独有的暖柔轻风绕满我周身,而在新出炉面包熏人欲醉的芳香里,却裹着我将一触即发的火气。

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双休日不在家休息,还要去春游,身体吃得消吗?

而且还是单位组织,一群半老太太们在一起,有什么好玩的?

春游,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嘛,妈都什么年纪了,还去春游?

前面的人为了排队次序爆出了激烈的争吵,便有人热心地站出来,统计每个人买的数量和品种,给大家排顺序。

算下来我是第三炉的最后一个,多少有点盼头,我松口气,换只脚接着站。

就在这时,背后有人轻轻叫一声:

“小姐。

”我转过头去,是个不认识的中年妇人,我没好气:

“干什么?

”她的笑容几乎是谦卑的:

“小姐,我们打个商量好吗?

你看,我只在你后面一个人,就得再等一炉。

我这是给儿子买,他明天春游,我待会还得赶回去做饭,晚上还得送他去补习班。

如果你不急的话,我想,嗯……”她的神情里有说不出的请求,“请问你是给谁买”。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

“给我妈买,她明天也春游。

真不明白,当我回答时,整个店怎么会在刹那间突然有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所有的眼光同时投向我。

有人大声地问我:

“你说你买给谁?

”我还来不及回答,售货小姐已经笑了:

“哇,今天卖了好几百袋,你可是第一个买给妈妈的。

我一惊,环顾四周才发现,排在队伍里的,几乎都是女人,从白发苍苍到绮年少妇,每个人的大包小包,都注解着她们主妇和母亲的身份。

“那你们呢?

“当然是买给我们小皇帝的。

”不知是谁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后那位妇女连声说:

“对不起,我没想到,我真没想到。

这家店人这么多,你都肯等,真不简单。

我本来都不想来的,是儿子一定要。

一年只有一次的事,我也愿意让他吃好玩好。

我们小时候春游,还不就是挂着个吃?

她脸上忽然浮现出的神往表情,使她整个人都温柔起来,我问:

“你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春游的事啊?

她笑了,“怎么不记得?

现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哪怕只在草坪上坐一坐晒晒太阳也好,到底是春天。

可是总没时间。

”她轻轻叹口气,“大概,我也只有等到孩子长大到你这种年纪的时候,才有机会吧。

原来是这样,春游并不是母亲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内心深处一个已经埋藏了几十年的心愿。

而我怎么会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亲的女儿啊。

她手里的塑胶袋里,全是饮料、雪饼、果冻等小孩子爱吃的东西。

沉甸甸地,坠得身体微微倾斜,她也不肯放下来歇一歇,她向我解释:

“都是不能碰、不能压的。

”她就这样,背负着她那不能碰、不能压的责任,吃力地、坚持地等待着。

我说:

“你太辛苦了。

她的笑容平静里有着喟叹:

“谁叫我是当妈的?

熬吧,到孩子懂得给我买东西的时候就好了,”她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声音里充满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远了。

只因为我的存在,便给了她这么大的信心吗?

我却在瞬间想起我对母亲的推三搪四,我的心,开始狠狠地疼痛。

这时,新的一炉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像是原子弹一样地炸开,我前面那位妇女转过身来:

“我们换一下位置,你先买吧。

我一愣,连忙谦让:

“不用了,你等了那么久。

她已经走到了我的背后,已略显苍老的脸上明显有着生活折磨的痕迹,声调却是只有母亲才会有的温煦和决断:

“但是你妈已经等了二十几年了。

她前面的一位老太太微笑着让开了,更前面的一位回身看了她一眼,也默默地退开去。

我看见,她们就这样,安静地、从容地、一个接一个地,在我的面前,铺开了一条小径,一直通向柜台。

我站在小径的顶端,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

“快点啊,”有人催我,“你妈还在家里等你哪。

我怔忡地对着她们每一个人看了过去,她们微笑地回看我,目光里有岁月的重量,也有对未来的信心,更多的,是无限的温柔。

刹那间,我明白地知道,在这一瞬间,她们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们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女。

是不是所有母亲都已经习惯了不提辛苦,也不说要求,唯一的、小小的梦想,只是盼望有一天,儿女们会在下班的路上为自己提回一袋面包吧。

通往柜台的路一下子变得很长很长,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亲的情怀里,就好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从不谙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心。

8.“面包”贯穿文章始终,你觉得文章标题“买袋面包给母亲”的含义应该如何理解?

9.“原来是这样,并不是母亲心血来潮,只是内心深处一个已经埋藏了几十年的心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过的情感?

10.买面包的长长的队伍由开始的激烈争吵到最后的集体让路,你觉得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写法有何好处?

11.文章开头“我”对母亲的请求推三阻四,最后幡然醒悟到自己的自私,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吗?

简要说说你阅读本文时受到的启发。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曾子衣弊衣①以耕,鲁君使人往致②封邑③焉,曰:

“请以此修衣④。

”曾子不受。

反,

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⑤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⑥人者骄人。

纵⑦君有赐,不我骄⑧也,我能不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

言,足以全其节⑨也。

注释:

①弊衣:

破旧衣服。

②致;送。

③邑:

原指县,这里指封邑、封地。

④修衣:

添置衣物。

⑤奚:

什么,疑问词。

⑥予:

给予。

⑦纵:

纵使。

⑧不我骄:

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

⑨节:

气节。

12.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衣敝衣以耕衣:

衣服B.曾子不受受:

接受

C.反,复往反:

同“返”,返回D.足以全其节也全:

保全

13.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A.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B.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C.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D.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生活贫困,所以鲁君亲自前往送封地给曾子。

B.鲁君赏赐的封地,曾子几次都拒绝了。

C.曾子觉得纵然鲁君赠送他封地,并且没有对他表现出骄横,但他仍然会怕鲁君。

D.孔子对曾子的行为非常赞赏。

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四、句子默写

16.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

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星汉”指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⑶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五、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9月11日——9月17日是全国第20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7.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18.为了更好地在校园内推广普通话,请你提供三条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

六、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语言,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

A黄晕(yùn),呼朋引伴。

B贮蓄(zhù),翻来覆去。

C吝啬(lìn),诀别。

2.D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瞠目结舌”是指让人说不说来,但没有突出的所见事物“严重性”这一点,而“骇人听闻”是指让人害怕,意思过重,所以根据语境,排除AC两项,第二空,“来势汹汹”有不怀好意的意思,有贬义,不符合语意,故选D。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B

【解析】试题分析:

A残缺宾语。

句末加“乐章”等。

C残缺主语。

去掉“随着”或“使”。

D成分赘余。

去掉“大约”或“左右”。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4.D

【解析】试题分析:

将“却不知到何处才能买到《世说新语》这本书?

”中的问号改为句号,这是个陈述句,不是疑问句。

5.D

6.C

7.A

【解析】

5.试题分析:

D项“历朝历代对食盐非常重视,禁止私人售盐”不是“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的因素。

6.试题分析:

⑤段“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而选项C说春秋战国时期,“盐政”概念定型,出现了“盐业官营”的情况是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这之前。

7.试题分析:

盐“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跟建都城的位置有关,也就是选择在盐池附近建都。

而BCD项都没有谈及这一点。

所以选A。

8.文章标题表面含义是为母亲买袋面包,而其内在的深刻含义是呼吁天下所有的儿女能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

9.在儿女看来是心血来潮的一个平常事件,其实是母亲多年的心愿,而导致母亲多年心愿未了的原因在于儿女的拖累牵挂。

这句话集中表达了“我”对推阻母亲要求的后悔及对母爱的领悟。

10.买面包的人由为了排队次序而争吵到一个个为我让路,这种变化的原因在每一位母亲的情怀里,都寄托着对儿女和自己美好未来的希望,希望有一天儿女能够象“我”一样来回报自己。

这种前后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我”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对一群母亲的影响,渲染了母爱的伟大情怀。

11.示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了母亲对我们无私的奉献,还经常顶撞母亲,很少想到去回报母爱,读到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应该响应作者的号召,对母爱不能只顾索取,不讲回报,应该常存感恩之心,让母亲感到欣慰。

【解析】

8.试题分析:

考查标题的含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此题表面含义是为母亲买袋面包,深刻含义是呼吁天下所有的儿女回报母亲。

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9.试题分析:

考查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此题要答出“心愿”在女儿和母亲两人心中的不同分量。

对女儿来说是心血来潮的一个平常事件,而对母亲来讲却是多年的心愿。

明白这一点后,人物的思想活动就不难把握了,即感受到母爱和表现出内疚的心情。

10.试题分析:

考查重要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突然变化是因为“哇,今天卖了好几百袋,你可是第一个买给妈妈的”这句话。

这就是一个个为我让路的直接原因,进而突出了“我”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对一群母亲的影响。

答作用时还要答出文章的中心。

答此题最重要的是看懂上文的情节。

11.试题分析:

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母爱”的含义,并能联系实际写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之处及由此而得到的启发即可。

12.A

13.B

14.A

15.先生你没有请求别人,别人就献上物品给你,为什么你不收受呢

【解析】

【分析】

12.试题分析:

A项“曾子衣敝衣以耕衣:

衣服”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衣:

穿。

13.试题分析:

ACD改为“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翻译: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14.试题分析:

A项“曾子生活贫困,所以鲁君亲自前往送封地给曾子”错。

“鲁君亲自前往”明显错误。

原文是“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翻译为:

“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

15.试题分析:

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

“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

“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

”曾子说: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那么,国君赏赐了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

“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16.

(1)银河

(2)杨花落尽子规啼(3)海日生残夜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的是“星汉”的词义。

考查的是知识的积累。

“星汉”是指横贯长空的银河。

(2)(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17.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普通话——您出行的第一张名片。

普通话——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和交流工具。

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你我都讲普通话,情如手足胜一家。

推广普及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大力普及普通话,架设人间交际桥。

18.倡议书、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手抄报)、诵读经典比赛等形式

【解析】

17.试题分析:

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推广普通话”的主题。

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18.试题分析:

建议的针对性要强,一般建议的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

建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

提出自己希望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广普通话保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广普通话倡议书,可以组织可以以学校或班级、小组、个人为单位,开展广普通话等一系列的活动。

19.晒出我的光芒  

阳光透过窗,倾斜45度,折射出美丽的光线!

  

年少无知时,爱追逐太阳。

  

犹如雏鹰待哺于巢穴,爱搏击长空,在蓝天中自由飞翔,犹如骏马休憩于马厩,爱驰骋天下,在草原上自由奔跑。

少年不知愁滋味,努力地追逐着太阳奔跑,为自己的梦而挥洒着汗水。

让太阳,用强烈的光,把汗水晒干!

成长时,把命放在阳光下,晒在学习中!

  

考场犹如千军万马、遍地烽火,谁能在乱箭之中潇洒?

我血染盔甲,却只能挥泪杀,那满课室的卷子,究竟是谁的天下,考场之上,狼烟风沙,分数只不过是狠狠的一刀,在心上留下难忘的疤!

心里的雨不停地下,汗水已被雨水淹没在过去的时间中。

  

血,从心里流下,雨,从眼睛里飘出。

用幼稚的双手拿起生活的笔,大出完美的答案。

等,等太阳出来,把我的血与泪晒干!

留下难忘的印记。

晒,雨过了,我站在电线杆旁,等阳光把我吹干!

  

成熟时,活在现实中,晒出自己的光芒!

  

沉默,并不代表无语,而是有太多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只能藏在心里,默默承受,流泪,并不象征哭泣,而是想把一切的情绪都发泄掉,留给自己的,或许只有唯美的寂静。

再也没有了千军万马、遍地烽火的战场,只剩下无声胜有声的现实。

或许我们早已习惯了45度抬头仰望窗外的天空,再放下90度的寂寞。

但人是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无语却晒出我们的个性,寂静却走出我们的道路!

  

年老时,躺在屋内,晒一晒!

享受着灿烂的阳光!

感激曾经追逐太阳,挥洒下汗水,哪怕已被晒干,感激曾经把命晒在学习中,奋力作战,哪怕血与泪已被晒干,感激曾经活在现实中,晒出风采,哪怕寂静。

  

敢于晒,让我懂得活在生活中!

【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标题“晒出我的”。

首先,半命题作文补全标题很重要,所填内容应该是一个名词性质的词语或短语。

然后咱们看看里边的关键词——“晒”,“晒”可以理解为展示、公开、分享,而且是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是自己值得去“炫耀”的东西。

可以写晒出我的幸福,晒出我的感悟,晒出我的珍藏,晒出我的糗事等。

如横线上可填“幸福”“家人”“闺蜜”“生活”……也可以再发挥一下,比如可填“梦想”“范儿”“哲学……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

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