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59205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共3页)1300字.docx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那场雨那颗心那生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本诗大约作于第二次被贬时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系送别老朋友辛渐时而作。

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描写了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哀愁,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心上,此生难了的情愫有谁能懂?

有谁能解?

  那场透凉的雨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寒雨连江夜入吴”,虽是寂寂寒江,可刚才还是明月照高楼,现在江雨悄然而来,莫非这秋雨也因离愁而生。

诗人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

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来透凉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萧瑟秋意,黯淡离别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连江的雨势连绵入吴,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啊。

虽是寒雨透凉,但清爽,如同冰洁的心。

作者听着雨声,看那雨景,始终有一种离愁萦绕心头,与老朋友相对无言,默默地平明来临。

那场透凉的雨呀!

请把离愁全部带走。

  那颗冰洁的心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渐即将登舟北归。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客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看楚山,心潮起伏,问楚山:

你孤独吗?

你的心像我一样冰洁吗?

作者与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怜。

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逝去流水。

作者与楚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被透凉的寒雨淋透,那样冰清玉洁。

因孤独无人相识,也无人相知,更无人相诉,看着眼前的浩瀚而又洁白无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壶”,千言万语只化作临别叮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真切袒露了坦荡的胸怀和坚贞的品格。

“玉壶”已是因清澈见底而让人一览无余;“冰”更是因晶莹透明而让人表里皆悉。

一颗如冰一般永远表里如一、高洁清白的心盛入玉壶,还有什么见不得人、见不得事的呢?

吴地本也如“玉壶”一样,是洁净之地,毫无污染。

而一颗冰洁的心毫无瑕疵,多么清正廉洁、积极进取,高风亮节,冰清玉洁,此乃“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那生难了的情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

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这捎去的不是给洛阳亲友平安竹报的口信,也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对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信念的告慰,对蔑视谤议的自誉。

凄寒孤寂中,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诗人在凄凄寒雨中,谁能理解一颗冰洁的心,此生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