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237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普洱市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普洱市2018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历史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个国家确立的形式有所不同。

下列说法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法国代议制特点的是(  )

A.强调国家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

B.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临朝不理政”

C.议会掌握立法,须得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D.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2.“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3.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道: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

A.纠正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B.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

C.罗斯福权力欲较强,要求授予他极大的权力

D.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

4.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5.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7.“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

”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  )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

”梭伦十年不回的主要原因是他(  )

A.认为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想漫游外国考察政治

C.对雅典社会已彻底失望D.无法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9.1959年12月,毛泽东和工作人员一起过66岁生日,生日宴会实行“三不主义”:

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席间他说:

“现在全国遭灾,有些地方死人呀,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到底好不好?

群众有什么意见?

正确情况搞不到”。

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毛泽东反对祝寿,因此材料真实性不足

B.造成“全国遭灾”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毛泽东认识到自己的“左倾”错误,并立即纠正

D.为解决物资匮乏,采用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

10.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B.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

C.“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

D.“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

11.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了一组“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的金银纪念币,“贝多芬”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款以音乐家为表现对象的纪念银币。

对于金银币收藏者,这是第一款币面流动着音符节奏的银币。

下列是收藏者对贝多芬的评论,其中有误的是(  )

A.他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作品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和对民主精神的向往

C.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D.音乐中可以领略到一种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

12.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

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

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

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

“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

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

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

……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

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

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4(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

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两大势力结盟,卷入相互对峙的局面。

关苏两大阵营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使全球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

为了不被强行纳入大国集团体系,那些在二战后赢得民族独立的前殖民国家纷纷投身于不结盟运动中。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冷战支配了战后的重建活动。

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冷战,以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宣传战为特征,但在某些地区,冷战也会变热,如1950—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冷战也有升级为比第二班世界大战更具破坏力的战争的危险。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1945年以来,人类前所未有地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进展,但是,成果的分配却并不公平,西方工业大国从中获取绝大部分财富。

于是,世界政治的冲突不再是东西方之间,而是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等《图说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冷战”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2)材料三中“南北区域”之间的冲突指什么?

导致“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就是人类早期用政治手段对市场的矫正。

当时雅典的贫富分化严重,大量自由人不得不卖身为奴,乃至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和原有的奴隶加起来在数量上远远超出自由公民。

如果不改变这种市场契约所形成的结果,他们很容易颠覆雅典的政治体制,富人也面临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结局。

梭伦改革免除了这些卖身为奴的自由人的债务,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者的“私有财产”。

这是对市场的侵犯,也是对市场的保护。

——2010年9月11日《盖茨和巴菲特不是来办“慈善晚宴”的》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

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

第三项重大措施是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

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

——人教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参考资料

(1)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中有关《解负令》的叙述,你认为“一个身为奴隶的人因此而获得了自由”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的第二项措施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应怎样计算其财产收入?

为什么?

(3)梭伦改革对雅典的发展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为什么?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

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对世界秩序的应战和挑战是日本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政府决心缔造一个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强国。

政府和私营企业家从西方引进产业资本主义制度和近代生产技术,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产业结构变化正充分展开。

1889年,明治天皇举行仪式,告知其祖先授予《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出于“人类事业的进步趋势以及和文明进展保持一致的考虑”。

19世纪90年代,战胜中国以及与西方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在日本掀起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

——摘编自[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1600-2000)》

材料二1940年7月,日本《基本国策要纲》指出:

“应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巩固日满华之结合,以作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根本。

”《南方施策要纲》中说:

“为了应付欧战后的世界新格局,加强东亚诸国政治经济提携,驱逐欧美势力……”

——摘编自李玉骆静山主编《太平洋战争新论》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人比以往更有赖于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

美国的支持为日本赢得了进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机会。

人力资源的更新和最优秀的头脑进入生产行业,使日本能够开采美国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的巨大宝库。

政府对技术领先的工业进行关税保护,直到它们能够在国际上进行竞争。

70年代,世界把日本看成是一个“干得不错的小国家”。

9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日本人自问:

我们该怎么办?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日本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缔造“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国家的主要举措。

参考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简要评价明治政府的上述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政府提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背景,并指出这一秩序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日本人“依赖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方式发生的主要变化。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勃兴的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经济、政治问题各一。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

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

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中的原因。

(2)基于上述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来看,总统权力非常大,不体现“分权与制衡”,故A项错误;当时的法国没有国王,故B、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故D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口少,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指城邦公民均有机会参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指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大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故D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美国长期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且自由经济得到法律的保障,罗斯福新政必须通过重新立法才能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罗斯福所谓广泛的行政权实际值得是宪法赋予总统非常时期的非常权力,包括立法,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谓的“宣战”,“敌人入侵”是比喻,不是真正的含义,故B项错误;美国三权分立原则下,行政权受立法和司法权的制约,任何权力都不能膨胀,故C项错误;材料的确反映了国会制约总统的权力,但并未指向广泛行政权的含义,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①是新民主主义理论,诞生于抗战时期;②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③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④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诞生于1957年。

故选C。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心之所发便是意”“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可知该哲学家强调理在心中、心外无物,B最符合要求。

A主要描写自然环境清幽,C主要表达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D主要表达诗人夜雨候客的闲定心理,都与材料观点不符。

6.【答案】B

【解析】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这符合庄子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7.【答案】C

【解析】梭伦改革建立公民陪审法庭,而不是“克利斯提尼”,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建立四百人议事会,而不是“克利斯提尼”,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故C项正确;伯利克里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平民对梭伦完成的宪法的不满,不能体现法律体系的完备,故A项错误;材料说到梭伦“以经商和游览”为目的,不是考察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梭伦的“彻底失望”,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主要是打击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相对扩大平民的政治权利,但是受立场和时代所限,不能完全达到双方的满意,矛盾依然存在,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毛泽东反对铺张祝寿,不是反对祝寿,故A项错误;由题干“1959年”、“现在全国遭灾”可以判断,当时的困难时左倾错误导致的,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毛泽东严格要求自己和困难中的群众一样,并不代表这毛泽东真正认识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故C项错误;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材料中看不出了,故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ABC都是与京剧有关,与元杂剧不符;D符合题意,“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转而从事戏曲创作,因此选D。

11.【答案】D

【解析】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作品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属于浪漫主义音乐。

D项属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点。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是在198世纪末,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1927年,属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故A、C、D与材料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符,

13.【答案】

(1)变化:

19世纪中期前:

争取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19世纪中期后:

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和争霸的工具。

原因: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2)目标:

独立、富强。

(3)同意第一种观点:

民族主义已失去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

同意第二种观点:

民族主义仍发挥正义作用。

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世界上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之间发展的特性和差异;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

(1)第一小问梳理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词,理清材料观点及其转折;第二小问变化原因,一方面梳理材料内在的逻辑,另一方面结合此时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关联分析,再予以概括表述即可。

(2)从材料二“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过上小康的生活”,提炼表述即可。

(3)首先准确提炼材料中的中心词、关键词,简要明确的摆出观点,然后多角度多层面的,史论结合的对观点进行细致的论证说明。

14.【答案】

(1)原因: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

影响:

使国际形势紧张,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冲突:

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3)应对:

深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分歧更加突兀,很快“冷战”局面彤成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影响根据课本知识从积极与局限性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从材料“南北区域之间、贫富差距之间的冲突”可以判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冲突;第二小问“世界政治的冲突”发生变化是因为经济上贫富差距造成政治上冲突,因此从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以及两极格局解体角度回答。

(3)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因此从经济上深入改革开放,政治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来回答。

15.【答案】

(1)观点:

梭伦改革是利用政权对市场经济的矫正。

判断:

不正确。

理由:

《解负令》只是废除债务奴役制;梭伦改革只是调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并非废除奴隶制。

(2)计算:

包括土地财产的收入、经营工商业所得的收入等全部收入。

原因:

雅典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者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3)影响:

将雅典引上了政治民主化道路。

原因:

国家机构的改革进一步使权力下移;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则为政治民主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阶级基础。

【解析】解答本题需注意立足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组织答案,无需面面俱到将所学知识罗列。

16.【答案】

(1)举措:

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政治制度;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政府扶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争取民族独立与对外殖民侵略。

简评:

日本的举措顺应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促使本国走向现代化;但它的侵略扩张给邻国带来灾难;这些举措既有文明的一面也有野蛮的一面。

(2)背景:

征服东亚是日本长期以来的侵略目标(或写“战略地位重要的东南亚地区是日本重要的物资补给来源”);日军已经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德国在欧洲西线的侵略频频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欧洲战事正酣创造了有利时机。

实质:

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殖民霸权。

(3)变化:

从军事扩张转变为和平贸易。

经验: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重视人才培养与使用;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外交基轴(或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问题:

出现“泡沫经济”,经济持续低迷;军事力量膨胀引起周边国家担忧和疑虑。

【解析】

(1)第一小问,“政府和私营企业家从西方引进……”可以看出,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政府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明治天皇举行仪式,告知……”说明日本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19世纪90年代,战胜中国以及……民族主义浪潮”说明日本通过对外侵略强大自己最终实现本民族的独立;第二小问可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帝国主义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等进行评价。

(2)第一小问,结合史实应该注意到日本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政策的制定早就有了,材料中提到的行为不过是其长期政策的最新执行方案;日本对亚洲国家的扩张侵略也有现实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因为亚洲国家有丰富的可供其发展的资源;从材料中所给的时间“1940年”和“巩固日满华之结合”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已经在中国取得巨大的占领区,因而他们想着进一步在亚洲其它地区扩张;联系二战欧洲战场的具体史实,德国的成功、以及对英法等欧洲传统殖民强国的牵制,都促成了日本在亚洲对英法等传统殖民强国的殖民区发动进攻;第二小问,虽然日本打出了很好听的旗号,但很难掩饰其企图掠夺亚洲国家以强大自己的野心,故其实质应该是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殖民霸权。

(3)第一小问变化从最后两则材料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二战前日本靠军事扩张,二战后靠和平贸易;第二小问经验可从材料三中“美国的支持日本进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可以看出日本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从“人力资源的更新和最优秀的头脑进入生产行业”可以看出日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美国支持日本加入相关国际组织”和“日本能够开采美国的技术宝库”再结合二战后日美关系,可以得出良好的日美关系对日本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政府对技术领先的工业进行关税保护”可以看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主导;第三小问,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面临的问题,政治方面的主要是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问题;经济方面主要是如何克服泡沫经济。

17.【答案】

(1)拿破仑:

①拿破仑推行的国内政策和领导的对外战争为其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

②欧洲有较长的中世纪封建社会,专制王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在拿破仑的时代仍然存在。

③拿破仑的小贵族出身、军人职业、个人性格特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人权力欲的膨胀。

华盛顿:

①华盛顿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

②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

③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

(2)(从个人、形势和传统等多角度综合思考)个人品质、具体国情、时代形势、历史传统等。

【解析】考查对拿破仑和华盛顿的评价。

从当时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以及两人个人经历思想出发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