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9380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docx

大班第二学期第二周综合备课

周一:

科学:

会发光的物体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4、幼儿用书:

《萤火虫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

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

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

(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教师:

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

(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

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

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

可以怎样分呢?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

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健康:

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目标:

1、认识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者果仁,知道果仁对大脑的发育特别有益。

2、学习吃硬壳食物的方法,能够注意环境卫生。

3、积极参见用果壳制作工艺品的活动。

准备:

1、准备硬壳类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松子、瓜子、花生、杏仁等。

2、提供一些食物的轮廓图片(详见幼儿用书)

3、幼儿用书:

《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过程:

1、教师和幼儿玩“猜谜”游戏,了解硬壳类食物的名称。

●教师和幼儿玩“猜谜”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谜面: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

谜底:

花生。

谜面:

有个黑宝宝,从来不开口,要是一开口,没准掉舌头。

谜底:

西瓜子。

谜面:

壳儿硬,壳儿脆,四个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的一床疙瘩被。

谜底:

核桃。

●教师启发幼儿猜出谜语的谜底,并出示相应的实物。

2、幼儿学习吃硬壳类食物,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环境卫生。

●教师和幼儿共同品尝食物。

●教师启发幼儿说说这食物的吃法,如用手剥开、用牙磕开等办法,并请进食方法正确的幼儿给大家示范,同时在环境整洁方面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知道他们都是植物的果实、都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食物也有硬硬的壳,香香的肉。

●教师和幼儿讨论:

你喜欢吃这些硬壳类的食物吗?

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用硬果类食物的果壳制作实物艺术品。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果壳,学习利用果壳制作小小的工艺品。

●教师参照幼儿用书,为幼儿提供物体的轮廓图,如花瓶、花篮等,引动幼儿用瓜子壳、花生壳、松子壳等再上面进行装饰。

●教师何有一起欣赏制作完成的工艺品,鼓励幼儿相互交流iji的看法。

 

语言游戏:

我是大班的小朋友

活动目标:

1.对诗歌内容感兴趣,激发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初步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问题:

⑴.暑假你们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请小朋友一一举手回答.)

⑵.哦,你们真棒,经过一个暑假的锻炼,我们小朋友又张大了,成为了一名大班的小朋友了.

2.帮助幼儿欣赏并熟悉诗歌内容.

⑴.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提问:

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

听了这首诗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⑵.请幼儿带着问题再欣赏一遍.

提问:

诗歌里的 小朋友帮助别人做了那些事?

你们最喜欢哪一句?

3.借助挂图,再看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⑴.提问:

诗歌里大班小朋友帮助弟弟妹妹做什么?

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

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了什么

⑵.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暗示下练习念诗歌.

4.引导幼儿学习有表情的看图朗诵,激发幼儿产生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⑴.提问:

你们喜欢诗歌里的打扮小朋友吗?

为什么?

你们想怎样朗诵这首诗歌呢?

(启发幼儿带着自豪感朗诵诗歌.)

⑵.提问:

你们现在也是打扮的小朋友了.你们还可以问别人做写什么呢?

 

周二

语言:

福气糕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含义以及红包的祝福意义,开心地讲述故事中祝福的语言。

2、结合生活经验,表演并讲述各种有关新年祝福的语言。

3、体验祝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猫手偶一个。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猫手偶,引出故事。

教师:

小朋友,看看这是谁?

这是一只不同寻常的猫,它的名字叫“福气猫”。

教师引导幼儿和“福气猫”问好。

教师:

“福气猫”会做些什么呢?

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福气猫》。

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

过年的时候,“福气猫”会做什么?

红包里有什么呢?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汉字“恭喜恭喜,新年福气”,并带领幼儿一起学说。

  教师:

大年夜,“福气猫”送红包给人们,它送的红包里装着一句什么话?

(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教师:

“福气猫”的红包送完了,它是怎么做的?

年糕师傅的年糕是怎么变成福气糕的?

3、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并围绕故事内容讨论。

教师带领幼儿边翻阅幼儿用书,边讲述画面内容。

教师

“福气猫”为什么觉得年糕师傅应该得到最多的福气呢?

教师:

买了福气糕的人为什么要给年糕师傅送红包?

幼儿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4、围绕祝福,尝试讲述各种祝福的语言。

教师:

“福气猫”没有红包了,它是怎样做的?

教师带领幼儿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拳外面,一边拱手一边学说:

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教师:

过年了,大家见面都会说一些祝福的话,你会说哪些祝福的话呢?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各种祝福的语言,例如:

恭喜恭喜,新年健康!

恭喜恭喜,新年快乐恭喜恭喜,新年进步!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的语言,并带领幼儿边阅读文字边表演。

5、幼儿祝福表演。

让幼儿自主地结对,相互拱手问候,讲述祝福的语言。

提醒幼儿讲述祝福的话时,一定要用目光注视对方,声音要响亮、热情。

音乐:

金蛇狂舞

一、活动目标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

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二、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

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

一二三,来敲锣。

三二一,来打鼓。

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金蛇狂舞》。

师:

老师这儿有一首曲子,叫《金蛇狂舞》,你们可以跟着这首曲子的节奏念儿歌。

你们仔细听一听,找一找,可以在哪里跟念?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师:

你们念的怎么样?

这次,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一下一下拍腿的方式为儿歌打节奏,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

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

谁愿意当绿队队长?

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

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

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

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

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

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体育游戏:

跳圈找颜色

活动目的:

1、幼儿能协调、灵活地跳圈。

2、幼儿能很好地分辨颜色。

活动准备:

小呼啦圈若干个(也可以画圈)、大纸箱一个、各种玩具若干、篮子两个

 玩法: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分别站在各自的起跑线上。

将玩具放入大纸箱,纸箱放在离起跑线十米的终点处。

将呼啦圈分成两部分,不规则的摆在两队起点到终点之间(间距不要过大)。

2、老师说“开始!

红色!

”两组的第一名幼儿手里拿着篮子开始跳圈跳向终点(可以单腿跳也可以双腿跳),然后在纸箱里选择带有老师指定颜色的玩具放到篮子里(玩具上只有有一种颜色符合就可以),带着篮子跑回起跑线。

最先回来并且带回指定玩具多的小组获胜。

3、第一名小朋友把篮子交给第二名小朋友,然后老师喊“开始!

绿色!

”第二名小朋友跳向终点后,把篮子里的玩具先倒进大纸箱,然后选择带有老师指定颜色的玩具放进篮子,重复上述过程。

注意:

1、老师要注意幼儿可能会抢同一件玩具。

2、幼儿必须每一圈都要跳到。

 

周三

数学活动:

我喜欢的吉祥物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调查的基础上,统计、记录喜爱每种新年吉祥物的人数。

2、巩固分类记录的方法,会用自己选择的符号记录调查的结果。

3、能与组内的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大的统计表格,黑板,笔。

2、幼儿人手1张白纸,每组一张统计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1、组织幼儿谈话,说说过年的时候家里都有什么吉祥物啊?

2、集体讨论、确定表现吉祥物的形式,并请个别幼儿画出相应的标记。

3、请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用标记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几种吉祥物。

4、幼儿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

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请在上面记录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的人数。

2、引导幼儿讨论。

师:

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又怎样记录呢?

(引导:

如在相应的空格中画短线,点等。

3、请幼儿与同伴商量,将小组里每个人喜欢的吉祥物统计在1张记录单上。

4、教师引导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统计、记录小组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人数。

5、展示幼儿用不同方式记录的记录单,并请相应的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统计记录集体观察、发现其中统计、记录的不同方法。

6、指导幼儿统计出本小组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做记号。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结果:

1、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

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3、教师与幼儿一起在统计表格中记录每组幼儿的统计结果,统计喜欢每种吉祥物的总人数,发现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音乐游戏:

小松鼠采果子

活动目标:

1、游戏,幼儿学唱歌曲,按节奏做动作。

2、体验小松鼠采松果的情趣。

 

活动准备:

松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松果

活动过程:

1、老师示范歌曲

2、幼儿学唱歌曲

3、师介绍玩法

全班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手放背后,另请幼儿(四个)戴头饰扮小松鼠,在圈中围成一个小圆圈,面向圆心蹲下,大圈上幼儿两脚原地起踵头向两边摆动.小松鼠起立转身,用松鼠跳步寻找松果,当开始唱“刺溜“时,小松鼠两脚跳;当唱到“我是小松鼠”时,小公鼠要站在大圆圈上,一个幼儿面前做跑跳步;当唱到最后一句时,原地站立,双手向前摊开向对面幼儿要松果。

4、幼儿游戏,师指导

师分松果时,小松鼠不许回头偷看,大圈上幼儿的双手要放在背后,直到音乐结束。

5、幼儿游戏二至三遍

 

社会:

过大年

目标:

1、知道春节时我国最重要的节日。

2、了解一些过年的习俗、基本的习惯和待人接物的礼仪。

3、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新年活动,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春联、年画、门贴和红包。

2、有关各地过春节的风俗的图片。

3、幼儿用书:

《过大年》。

过程:

1、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在寒假中过年的情景。

幼儿分组交流。

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2、幼儿听故事,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各地过春节的风俗。

教师小结:

中国人过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大家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新春,互相祝福。

3、欣赏各种春节用品。

幼儿欣赏、讨论、交流。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

过年时人人们喜欢张贴红色的春联、门贴、年画、喜气洋洋过新年。

4、引导幼儿构想明年过年的情景。

引导幼儿用绘画表现自己的设想。

周四

美术:

有趣的家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不同地区人们居住的房子,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室外居住环境和房屋特点。

2、对各种民居感兴趣,在欣赏中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各地的民居图片。

2、画笔、各种演练等绘画工具。

3、幼儿用书:

《各种各样的民居》。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

你家住在哪儿?

你家的房子什么样的?

你见过什么样的房屋?

2、教师出示不同地域特色的民居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

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房顶是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门上什么样的?

像什么?

上面有什么颜色?

你觉得哪个房子最特别?

为什么?

3、师幼一起讨论。

教师:

为什么这些人住的房子都不一样呢?

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

这些房子是用什么建成的?

这些房子除了能住人,还有其他的用处吗?

教师小结:

这些房子都是各地方的人们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生活习惯设计的,它们的外形不同、颜色不同、门传不同,修建时用的材料也不同,都很有特色。

4、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民居。

结合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别人不同的房屋。

5、展示幼儿作品并互相交流。

教师:

你设计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音乐:

不再麻烦好妈妈

一、活动过程

1、学习歌曲,能按节拍唱出××O×︳节奏中休止符后的歌词部分。

2、探索歌曲前后两部分不同的表现手法,学习为歌曲增编新词。

3、看指挥进行领唱、齐唱,注意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同伴相协调。

二、活动准备

1、结合“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教育。

2、了解幼儿在家里自我服务的情况。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在家里做事的情况。

师:

你们在家里那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还要妈妈替你做?

教师根据幼儿的谈话内容进行小结,表扬幼儿已经长大,不再有什么事都麻烦妈妈,是爱妈妈的好孩子。

2、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教师范唱两遍。

唱完后请幼儿按照顺序说说歌词里提到了哪些事情。

教师将幼儿说的事情用歌词加以重复。

幼儿跟着教师随音乐节奏学念歌词。

在念的时候,教师注意提示幼儿念出××O×︳部分的歌词。

师:

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说说歌词。

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地学唱。

教师提示幼儿注意倾听自己是怎样唱××O×︳中休止符后的歌词的,并让幼儿单独练习这一部分。

师:

仔细地听一听我是怎样唱“你歇会吧”和“我会做了”这两句歌词的。

我们一起来练习。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2~3遍。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歌曲前后两部分不同的表现手法。

教师启发幼儿分析这首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共同讨论怎样唱这首歌。

师:

你们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自己的事,心里感到怎样?

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情绪来唱这部分歌词?

(自豪、欢快地)

师:

最后两句是说你们不愿意再麻烦妈妈,而且表示了对妈妈的爱。

想一想,应该用什么唱法来唱这两句歌词?

(连贯、抒情地)

教师让幼儿尝试用讨论后确定的情绪来唱这首歌。

先集体唱,再请几名幼儿唱,然后进行评价。

师:

说说他们什么地方唱得好?

我们大家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合唱这首歌,好吗?

4、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领唱、齐唱。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领唱、齐唱,共同选择集中合适的唱法。

师:

你们觉得是你么地方适合领唱,什么地方适合大家一起唱?

教师指挥幼儿用选定的方法一一进行练唱。

师:

下面我们把刚才大家想出的领唱、齐唱的方法都试一试。

5、教师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师启发幼儿想想自己还会做哪些事情。

请每位幼儿说出一件事情,四位幼儿分别说出四件事情,并请他们到前面进行领唱。

师:

刚才这四位小朋友说出了四件事情,唱到这部分歌词的时候,请这四位小朋友唱,其他地方请全班小朋友一起唱。

体育游戏:

电羊

活动目标:

1、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动作较灵活的四散追逐跑。

2、通过游戏,提高四散追逐跑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要安全用电。

3、在活动中注意安全,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大灰狼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

玩法:

1.开始部分:

动物模仿操,能听音乐跟着老师做操。

2.基本部分

(1)新授“电羊”的游戏。

交代游戏名称,介绍游戏玩法、规则、边讲边示范。

教师请小朋友扮小山羊,这当中有老师事先指定的几名“电羊”。

小羊在场地上一边玩耍,一边念儿歌:

“头上两只角,身上长白毛。

爱吃青青草,咩!

我是小山羊。

”另选一幼儿扮大灰狼,背对“羊群”站立。

儿歌念完,“大灰狼”转身喊:

“我来吃羊啦!

”即追逐“羊群”,“羊群”四散跑开。

如果大灰狼捉住了“小山羊”,就可把“小山羊”带出场外。

如果“大灰狼”抓住电羊,电羊就发出“的铃铃”的声音,“大灰狼”触电,站着不能动。

千万注意,不能让“大灰狼”和其它“小山羊”知道谁是电羊。

(2)让幼儿学念“小山羊”儿歌数遍。

(3)幼儿玩电羊游戏数遍后,教师鼓励小山羊不要被大灰狼抓住,表扬没被抓住的幼儿。

而“大灰狼”抓“小羊”越多越能干。

活动结束:

玩民间游戏“炒蚕豆、炒豌豆”数遍。

简单小结,表扬机智、勇敢的小朋友。

 

周五

 

数学活动:

踩高跷

活动目标:

1、正确比较5个以上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排序。

2、在比较、操作中,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3、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二)中脚踩高跷的贴绒娃娃5个。

2、师幼共同制作高矮不同的雪糕娃娃棒。

3、幼儿用书第3页的“雪糕娃娃棒图卡”、第25页《比较高矮》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贴绒娃娃,猜测娃娃的高矮。

1、猜猜谁最高、谁最矮。

2、比一比,找出正确的比较方法。

3、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序。

二、操作练习,巩固对高矮、长短的感知。

1、雪糕娃娃排队。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2、插红旗(幼儿用书第25页)。

师:

把最高的旗杆涂成红色,最矮的旗杆涂成绿色。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最高和最矮的旗杆呢?

3、救救小动物(幼儿用书第25页)。

师:

小动物被困在屋顶上了,请你想个办法救救小动物吧!

有什么好办法呢?

美术:

我爱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幼儿园的主要建筑物和景物的特征,尝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

2、注意表现画面的背景,初步学习有层次地表现画面。

3、发现幼儿园的美,喜爱幼儿园。

活动准备:

1、幼儿园不同场景的照片。

2、画纸、蜡笔等。

3、幼儿用书:

《我爱幼儿园》。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幼儿园不同场景的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

你能看出这是那里吗?

谁愿意来介绍我们的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哪些漂亮的建筑?

是什么样的?

我们幼儿园最有特点的建筑是什么?

2、教师与幼儿讨论绘画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

你想画幼儿园的什么地方?

怎样让画面表现得更丰富?

先画什么?

然后画什么?

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3、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上进行创作。

教师:

画的时候要注意有主有次,画面的背景和主要建筑物要由前后层次。

4、交流、评价幼儿作品。

教师:

你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幼儿园的什么地方?

你觉得那幅作品的内容表现得最丰富,层次最分明?

是怎么表现的?

用了什么方法?

智力游戏教案:

花样玩绳

活动目标

  1、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3、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请家长帮幼儿准备不同的绳子,丰富幼儿对绳子的感性经验,了解不同绳子的特点。

  教师准备:

提供各种绳子(跳绳、大绳、毛线绳、布绳、麻绳、草绳、钢丝绳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

绑人绑的紧,剪刀剪的断,粗粗细细有,长长短短有,请你猜一猜?

  

(二)扩散思维活动:

谈话,你见过的绳子?

  1、绳子有许多宝宝,你见过什么样的绳子?

这些绳子有什么用处?

(相互说、个别说)

  2、孩子们这么喜欢绳子宝宝,我们把这些绳子宝宝请到了我们班。

(依次出示不同的绳子)

  3、幼儿自由观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绳子。

  (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1、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绳宝宝,下面请孩子们说一说,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绳子?

(毛线绳、跳绳、草绳等)它有什么用处?

(绑东西、织毛衣、缝衣服、拖车等)用它可以做什么游戏?

(引导幼儿说出:

一人玩、两人玩或多人玩)

  2、孩子们想出了这么多玩法,下面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两人或多人来玩这些绳子,你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玩的玩法吗?

  (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体验玩绳的乐趣,在合作中创新绳子的玩法,感受绳子的奇妙。

比如:

翻绳、花样跳绳、套圈儿、跳格子、钓鱼、扎辫子、捆绑货物等)

  (四)展示花样玩绳,体验成功喜悦。

  1、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玩绳过程。

  2、找几组有代表性的展示玩绳过程,提示幼儿讲解说明。

  (五)概括总结、拓展知识。

  教师总结绳子的用途,说明绳子的种类多,用途也很多。

比如:

毛线可以编织;草绳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麻绳可以镎鞋底;艺术绳可以编中国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绳子,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它吧!

(六)激发幼儿在活动中团结合作,没有朋友会很孤单的。

  师:

孩子们和自己的同伴相互合作,用绳子做了许多游戏,真是让老师打开眼界。

在这高兴的时刻是谁在哭呀?

(出示被遗忘的大绳)我问它为什么?

它说——它没有朋友!

怎么办?

(孩子们一致表示要与大绳交朋友)

(七)活动结束:

  绳子哥哥找到了朋友很高兴,我们一起到院子里跳大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