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59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原因和表现,认识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知道“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的概念,能够正确评价这两种现象。

3.知道“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与以往相比的不同,能正确评价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4.了解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5.总结归纳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能够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情景导学]

 1960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就是通过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效率、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10年内增长一倍的社会发展方案。

思考:

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干预经济发展。

[教材导学]

1.背景

(1)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

(2)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表现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评价

(1)积极:

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消极:

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易错易混] 经济计划≠计划经济

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手段之一是制定经济计划,但并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计划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指导经济发展。

[图解识记] 

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情景导学]

思考:

汤姆成为真正的老板了吗?

提示:

没有。

企业的决定权仍然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教材导学]

1.“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

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3)作用:

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4)实质:

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

(1)原因: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2)含义:

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师点拨] 股票分散化,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已经不再掌握企业权力了。

因为股份制的发展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决定权。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情景导学]

 思考:

由于行业不景气,公司开始裁员,汤姆失业了,但他似乎并没有特别失落,为什么?

提示:

西方国家推行福利制度。

[教材导学]

1.建立:

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的是英国。

2.资金组成:

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

3.特点

(1)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英国等福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4.实质:

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作用

(1)积极作用:

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影响:

使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6.70年代新变化

(1)原因:

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2)表现

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②凯恩斯主义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图解识记] 

[名师点拨] 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承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因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探究点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

材料二 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②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③英国……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等国有化……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当代史》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美英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采取了什么策略。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

[信息解读] 

(1)根据材料一①国家的投资和②国家通过补贴开拓国外市场概括美国的特点。

根据材料三③“国有化方案”得出英国是实行国有化。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提示] 

(1)美国: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

英国: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2)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干预。

“二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

③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经济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的“救世主”。

④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⑤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2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完善。

[题型突破]

 二战后法国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立法;密特朗上台后,又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

这说明法国(  )

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国有制为主体D.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解析] 根据材料“社会保障立法”和“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可知,是国家在分配和生产领域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故A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国家干预,故B项错误;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是私有制以外的一种经济形式,逐渐形成了“混合经济”,而非国有制为主体,故C项错误;材料“在工业、金融等领域对大型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不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故D项错误。

[答案] A

[针对训练1] 1981年里根在总统就职时说:

“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下列政策与其主旨一致的是(  )

A.广泛补贴出口产品B.实行工业国有化政策

C.降低利率放宽信贷D.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

[解析] 广泛补贴出口产品是罗斯福新政及二战后到70年代末的措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A项错误;实行工业国有化政策是二战后到70年代末的措施,70年代国家的过度干预造成经济“滞胀”现象,故B项错误;降低利率依然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C项错误;80年代开始减少国家干预,采用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观点,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即是表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探究点二 福利国家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

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

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国家

的平均值

22.0

2.6

注:

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

北欧模式探源》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

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

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

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

(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

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

(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

[信息解读] 

(1)根据图表分析,注意理解“穷人”指的是福利高,而“富人”则是指征税多。

(2)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驳斥此观点。

(3)注意选取观点,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提示]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

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的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的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反对的理由,例如:

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建立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2)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3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还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4福利制度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题型突破]

 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

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

A.开发“新经济”B.发展第三产业

C.建立福利国家D.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解析] “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材料中“三驾马车”不符,故A项错误;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与材料中“三驾马车”不符,故B项错误;“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是福利国家的内容,故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中“三驾马车”侧重点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 C

[针对训练2] 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970年到l980年的10年间,增长了5.6个百分点。

而在经济较快发展的1980年到1995年间只增长了5.8个百分点。

材料表明英国政府(  )

A.经济计划获得重大成功

B.对民生问题未加以重视

C.在控制国家福利的规模

D.加大了经济干预的力度

[解析] 经济计划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1973年经济“滞涨”后,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干预,福利增长放缓也是干预减少的表现,而非经济计划的成功,故A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材料“1980年到1995年间只增长了5.8个百分点”,是对国家与民生权衡的产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80年到1995年间只增长了5.8个百分点”,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出现,引发了众多问题,放缓福利增长速度,是1973年经济“滞胀”后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对国家与民生的权衡,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1973年经济“滞胀”后,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答案] C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把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2.所有制关系的变化:

出现了资本的股份化、社会化发展趋势。

3.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

企业管理体制日益社会化与现代化。

4.分配关系的变化:

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福利国家开始出现。

5.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

积极扶植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6.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变化:

建立世界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体制。

课堂归纳小结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增加,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3)为了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这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存在弊端。

课时跟踪训练(十六)

一、选择题

1.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

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最重要的一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迎来了黄金时代,主要原因在于推行凯恩斯主义,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故A项正确;B、D项不是最主要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故B、D项错;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主要是德日战败国,不是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

[答案] A

2.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

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  )

A.“经营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

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

[解析] 惠普公司的这种状况,实际指公司的股票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是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故选B项。

[答案] B

3.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233亿美元上升到10634亿美元,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  )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D.计划经济评论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是凯恩斯主义,故C项正确。

[答案] C

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计划与前苏联的经济计划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

A.指令性B.干预性

C.指导性D.计划性

[解析] 指令性是前苏联计划经济的特征,故A项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借鉴前苏联计划经济,对经济进行一定干预,故B项是二者共同点,故B项错误;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进行指导,减少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延缓经济危机的到来,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指令性不同,故C项正确;二者都对经济有计划性,区别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执行计划时具有指导性,而计划经济则是用行政命令手段强制执行计划,故D项错误。

[答案] C

5.号称西方福利国家“橱窗”的北欧诸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政策的目的是(  )

A.推进国有化进程B.干预经济缓和社会矛盾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根本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解析] 根据材料“从摇篮到坟墓”可知,材料反映了战后西方国家大力实行福利制度,并未涉及国有化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从摇篮到坟墓”可知,增加福利开支,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使其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从摇篮到坟墓”,增加社会福利,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甚至造成政府的财政赤字,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从摇篮到坟墓”实行高福利,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会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 B

6.据下图推断,漫画作者认为欧洲福利制度的推行(  )

A.实现了社会公平B.助长了好逸恶劳

C.抑制了贫富分化D.激发了就业热情

[解析]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主要受益者是低收入阶层,是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方式,并未实现社会公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漫画可以看出社会福利容易导致一部分人滋生好逸恶劳的思想,故B项正确;福利制度并未能抑制贫富分化,故C项错误;漫画中体现的福利制度使人们产生消极思想,并不是激发了人们的就业热情,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这一国家是(  )

A.中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解析] 50年代的中国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市场调节,故A项错误;二战后的美国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主要是以市场调节为主,故B项错误;德国确立的是把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的原则结合起来而以自由原则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二战后,日本确立了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

8.英国的国营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70年代末为16%,到80年代末下降到5%,政府将国企这个烫手的山芋,拱手出让,西欧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说明(  )

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B.欧洲国家逐渐推行私有化

C.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

D.欧洲国家正在走向联合

[解析]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1933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80年代末国营企业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凯恩斯主义失灵,主要的欧洲国家开始推行私有化,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了美国,故C项错误;题目中只提到了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并未提到其他欧洲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 B

9.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木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

因为人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

以下主张与材料不一致的是(  )

A.实行自由放任主义

B.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

C.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

D.政府不能只充当经济的“守夜人”

[解析] 从材料中“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可以判断为自由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由主义主张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的运行,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由主义主张完全靠市场运行、调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由主义主张市场是完美无缺的,政府只当“守夜人”的角色,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10.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进入继70年代初经济危机之后的滞涨危机阶段,有学者认为,这种滞涨危机本质上就是“凯恩斯危机”。

1981年里根总统向国会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以应对这场滞涨危机,你认为他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B.增加福利投入,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C.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民众消费能力,拉动内需

D.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 “凯恩斯危机”表明70年代依靠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正常发展失效,故解决方案应当要减少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增加福利投入是凯恩斯主义实践的表现,故B项错误;增加货币供应量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故C项错误;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

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

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A.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解析] 大规模减税政策是80年代里根上台后实行的,故A项错误;90年代,克林顿执政期间,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B项正确;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是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直到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才放弃,故C项错误;赤字财政政策是美国在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时推行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调整”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放弃凯恩斯理论

[解析] 依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根据所学,“滞胀”出现的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所以,解决的措施是减少干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应对危机的自我调整,故A项正确;国家的干预减少不意味着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故B项错误;减少干预的表现之一是降低福利,故C项错误;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

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

提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

寻找到英国关于福利的法律条文为证据

查阅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

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

查阅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第一手史料

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根据“步骤比较合理”排除A、B两项,因为甲、乙是从观点到证据;丙仅从“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就得出福利国家的观点,材料不充分,论证不够严谨,C项错误;丁从英国“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出“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较为严谨,故选D项。

[答案] D

14.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

A.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不断发展,干预规模越来越大

B.二战后现代福利国家得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所减弱

C.二战后“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D.经营管理人员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

首先明确题干中的要求“表述错误的”,然后回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利用史实支撑法验证各备选项。

根据所学,B、C、D都是正确反映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正确表述;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20世纪50~70年代较大规模地使用,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逐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A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