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597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docx

人大附中学年度高三化学复习质量检测试题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记载:

“绿矾五斤,硝(硝酸钾)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

之一,将二味同研细,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

五金入强水皆化、惟黄金不化强水中,加盐则化。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 水”主 要 成 分 是 硝酸

B.“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是指绿矾脱水

C.“锅下起火,取气冷定”描述了蒸馏的过程

D.“五金入强水皆化”过程产生的气体都是H2

2.(2019·昆明市高三复习诊断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13分)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SO2和NO,某科研小组研究SO2和NO的吸收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SO2(g)+O3(g)SO3(g)+O2(g)

ΔH1=-241.6kJ·mol-1

NO(g)+O3(g)NO2(g)+O2(g)

ΔH2=-199.8kJ·mol-1

则反应SO3(g)+NO(g)SO2(g)+NO2(g)的ΔH=________kJ·mol-1。

(2)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O和1molO3发生反应NO(g)+O3(g)NO2(g)+O2(g),2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①若测得2min内v(NO)=0.21mol·L-1·min-1,则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________α1(填“>”“<”或“=”)。

②保持温度不变,向2min后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3molNO2和0.04molNO,此时平衡将向________(填“正”或“逆”)方向移动。

③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在t1、t3、t5时刻均达到平衡状态。

t2、t6时刻都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则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t6时刻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t4时刻改变条件后v正________v逆(填“>”“<”或“=”)。

(3)处理烟气中SO2也可采用碱液吸收法。

已知25℃时,K(NH3·H2O)=1.8×10-5;H2SO3的Ka1=1.5×10-2,Ka2=1.0×10-7;Ksp(CaSO4)=7.1×10-5。

第1步:

用过量的浓氨水吸收SO2,并在空气中氧化;

第2步:

加入石灰水,发生反应Ca2++2OH-+2NH

+SO

CaSO4↓+2NH3·H2O。

①25℃时,0.1mol·L-1(NH4)2SO3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②计算第2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3.反应N2(g)+3H2(g)

2NH3(g)△H<0,若在恒压绝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

c(H2):

c(NH3)=1:

3:

2

4.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21H

42He

O2

Mg2+

A

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电荷数

B

质量数

质子数

原子数

电荷数

C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数

电子数

D

质量数

质子数

分子数

电荷数

 

A.AB.BC.CD.D

5.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

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Z与T形成的Z2T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

Y<Z

B.Y的单质易与R、T的氢化物反应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T<R

D.由X、R、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6.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NH3

B.干燥NH3

C.称量NaOH固体

D.石油的分馏

7.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

8.NH3—O2碱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极每产生1molN2,约有6×6.02×1023个OH-迁移至b极

B.a极的电极反应为:

2NH3-6e-=N2+6H+

C.b极的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

D.该电池总反应为:

4NH3+3O2=2N2+6H2O

9.为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定0.1mol·L—1醋酸溶液的pH

B.测定0.1mol·L—1CH3COONa溶液的酸碱性

C.比较浓度均为0.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

D.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时消耗两溶液的体积

10.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制环形搅拌器搅拌,所测中和热的数值

B.中和滴定测定盐酸浓度,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某物质,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所称药品的质量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11.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

Br

C.CH2F2的电子式:

D.CO2的比例模型:

12.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征

B.《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金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是金属硫化物

C.《本草纲目》中记载:

“此即地霜也。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文中对硝酸钾的提取涉及溶解、蒸发、结晶操作

D.《清嘉录》中记载:

“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其中的雄黄是As4S4

13.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①微粒半径:

K+>Al3+>S2->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

S2->Cl->Br->I-

④氧化性:

Cl2>S>Se>Te

⑤酸性:

H2SO4>H3PO4>H2CO3>HClO4

⑥非金属性:

O>N>P>Si

⑦金属性:

Be

A.只有①B.①③⑤C.②④⑤⑥⑦D.②④⑥

【答案】B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D

2.H

解析:

 

(1)+41.8 

(2)①84% = ②逆 ③升高温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 

(3)①碱性 ②

解析 

(1)已知①SO2(g)+O3(g)SO3(g)+O2(g)ΔH1=-241.6kJ·mol-1

②NO(g)+O3(g)NO2(g)+O2(g) ΔH2=-199.8kJ·mol-1

②-①得,反应SO3(g)+NO(g)SO2(g)+NO2(g) ΔH=-199.8kJ·mol-1+241.6kJ·mol-1=+41.8kJ·mol-1。

(2)①   NO(g)+O3(g)NO2(g)+O2(g)

起始(mol)1100

转化(mol)xxxx

平衡(mol)1-x1-xxx

v(NO)=

÷2min=0.21mol·L-1·min-1,所以x=0.84mol,则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1=0.84mol÷1mol×100%=84%;NO(g)+O3(g)NO2(g)+O2(g),由于这个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不移动,则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α1。

②      NO(g)+O3(g)NO2(g)+O2(g)

0.160.160.840.84

保持温度不变,向2min后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3molNO2和0.04molNO,根据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可知,平衡应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t2时刻v逆增大,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t6时刻平衡不移动,NO(g)+O3(g)NO2(g)+O2(g),由于这个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故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压强;由图像可知,t4时刻v逆减小,则v正>v逆。

(3)①由题可知25℃时,K(NH3·H2O)=1.8×10-5;H2SO3的Ka1=1.5×10-2,Ka2=1.0×10-7,因为H2SO3的Ka2=1.0×10-7比NH3·H2O的K(NH3·H2O)=1.8×10-5小,所以SO

水解程度比NH

的水解程度大,故25℃时,0.1mol·L-1(NH4)2SO3溶液呈碱性。

②第2步:

加入石灰水,发生反应Ca2++2OH-+2NH

+SO

CaSO4↓+2NH3·H2O,由于Ksp(CaSO4)=c(Ca2+)·c(SO

)=7.1×10-5,K(NH3·H2O)=

=1.8×10-5,把它们带入表达式,平衡常数

K=

(二)选考题

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绝热容器,温度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该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压强始终不变,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表示的都是正反应,且不满足计量数关系,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

c(H2):

c(NH3)=1:

3:

2,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用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平衡时,一定要遵守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要存在正逆反应速率,且相等才是平衡状态。

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21H、42He、O2、Mg2+的“2”的含义分别是质量数、质子数、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B正确;

答案选B。

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结合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可知,Z的原子半径最大,X的原子半径和原子序数均最小,则X为H元素;由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R为第二周期的C元素;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则Z为Na元素,Y为O元素,Z与T形成的Z2T 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T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R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Na元素,T为S元素。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为Y<Z,而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Y>Z,故A错误;

B.Y的单质为氧气,与C的氢化物能够发生燃烧反应,与S的氢化物能够反应生成S和水,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T>R,故C错误;

D.由H、C、O、Na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仅仅为NaHCO3,可能为有机盐且含有羧基,溶液不一定为碱性,可能为酸性,如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

答案选B。

6.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A.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故A正确;B.NH3能够与浓硫酸反应生成(NH4)2SO4,故B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故C错误;D.石油的分馏时温度计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考查了化学实验装置

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7.B

解析:

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Zn+2OH--2e-="ZnO"+H2↑,锌是活泼金属,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而Ag2O+H2O+2e-="2Ag+"2OH-,由化合价可知,电极反应中银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为正极,得电子被还原,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

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原电池两极上的变化以及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即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Ag2O,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燃料电池

【详解】A.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OH-迁移至a极,故A错误;

B.a极通入燃料为负极,负极上是燃料氨气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负极反应为2NH3-6e-+6OH-=N2+6H2O,故B错误;

C.b极通入氧气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故C错误;

D.燃料电池中负极反应为2NH3-6e-+6OH-=N2+6H2O,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则电池总反应为:

4NH3+3O2=2N2+6H2O,故D正确。

故选D。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D

10.无

11.B

12.无

13.C

解析:

①中微粒半径应为S2->Cl->K+>Al3+;③中离子还原性应为S2->I->Br->Cl-;⑤中非金属性Cl>S>P>C,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为:

HClO4>H2SO4>H3PO4>H2CO3;①③⑤错,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