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59906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docx

河北省中考物理复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课件

光现象--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答案:

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

【解答】解: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平面镜越近,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答案:

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所以选项BCD说法错误,选项A正确.

故选A.

3、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答案:

B【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1)蜡烛A与B大小相同,B又与A的像大小相同,所以像与物大小相同,这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3)要掌握虚像的概念,知道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

物像等大.

【解答】解:

A、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

D、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蜡烛A远离平面镜时,在平

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

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

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5、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

21    B.21:

10    C.10:

51    D.12:

01

答案:

C【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中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规律,可以通过对称性由像做出物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因此实际时间为:

10.51,故C正确.也可以利用对称性规律,从像的背面去直接读取.

故选C.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得出白纸能接收平面镜所成的像

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

答案:

C【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①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

②两只蜡烛大小相同;

③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④玻璃板要竖直放置.

【解答】解:

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

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成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这样能够准确确定像的位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答案:

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0夹角.一只小球S沿桌面向左滚动,则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运动方向是                            (   ).

 A.水平向左   B.竖直向下

 C.水平向右   D.竖直向上

答案:

B

9、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6m       B.变大,5m       C.不变,8m       D.不变,6m

答案:

D

1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案:

C【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直线传播的应用;镜面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正立等大的虚像;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光污染主要是由镜面反射引起的;

(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光在密度不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A错误.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B错误.

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1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2mB.1.4mC.0.6mD.2.6m

答案:

C【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6m.

12、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杯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玻璃板不竖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所以怎么移动都不会与另一蜡烛重合.

【解答】解:

如图所示,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的特点,作出蜡烛A的烛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

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缩小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等大的虚像

答案:

D

1、填空题

14、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

(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

(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故答案为:

4;不变;衣领.

15、在2016年中国G20峰会上的文艺演出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美丽杭州展示在各国领导人面前。

如图所示,屏幕上逐渐展开的“中国伞”与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水中的倒影是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虚像

1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  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

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

(2)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根据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可知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解答】解:

(1)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更容易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

(2)实验时选择

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通过测量可知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

茶色玻璃板;大小

关系;相等.

17、小夏站在平面镜前,当她平行于平面镜左右移动时,以小夏为参照物,她的像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当她匀速靠近平面镜时,她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静止   不变

18、盐湖城风景区有一座桥,其下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湖水上涨了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倒影”是    像(填“虚”或“实”),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3 5  虚  不变

2、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图甲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

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为了研究物到镜的距离与像到镜的距离,还需要的器材是  .

(2)棋子F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3)如图乙,为了让坐在右侧D处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4)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乙图中画出坐在D处的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

(5)他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  种情形.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

方案.

【分析】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

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运用了替代法.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首先知道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D点的反射光线只有一条,因此反射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其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因此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E的像点,本题作图就可以完成.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

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解: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利用直尺可方便比较物体与像距离关系;所以为了研究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棋子E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E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镜中的棋子E的像不移动.

(4)作出发光点E在平面镜中的像点E′,连接E′D交与平面镜于点O,连接E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D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5)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只有B正确.

故答案为: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

(2)相等;(3)不会;(4)见解答图;(5)B.

2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

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

【解答】解:

(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

是便于测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

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答案为:

(1)刻度尺;位置;

(2)前;等效替代

法;(3)虚;(4)不变.

四、作图题

2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考

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

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22、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

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3、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做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24、如图12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

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