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174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docx

第二学期潍坊北三县期末考试题一

高一期末考前拉练语文试题

命题人:

高一一部语文组审核:

孟令江日期:

2013/6/21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第Ⅱ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脸颊(jiá)觇(chān)视犄(jī)角命途多舛(chuǎn)

B.媲(pì)美缱(qiǎn)绻迷惘(mǎng)永垂不朽(xiǔ)

C.愧怍(zuò)跛(pǒ)脚攻讦(jié)茕茕(qióng)孑立

D.濒(bīn)临红绡(xiāo)筵(yàn)席逸兴遄(chuán)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滞笨云翳慷慨层峦迭嶂

B.抒祸社稷烹饪不容置疑

C.苍莽暮蔼布署好高骛远

D.涟漪抽搐勖勉残羹冷炙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日本今年举办的世博会上,张宁与小学同学不期而遇,二十年后萍水相逢,两位老同学激动万分。

B.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C.齐白石画展在开幕后,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为了确保神舟九号的顺利发射,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任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大运会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潭微排大厦亮相德州,综合运用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万吨,节电660万度。

C.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D.2013年3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京的城墙无疑地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

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

B.这怀念是痛苦又是幸福。

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

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C.那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D.“你要做靴子吗?

”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

“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而《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这两本书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雷雨》是由曹禺所创作的四幕话剧,它通过鲁、周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故事以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C.《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它与《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等,都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D.宋词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峰,按艺术风格分,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秦观、李清照、姜夔等都属于婉约派,而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典型代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

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

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

“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

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义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

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

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

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

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

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

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

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

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

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

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

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

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

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27日)

7.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份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D.网络恶搞和微博结合后,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实际上变成了一场智力、技艺和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8.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D.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D.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

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

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

”太夫人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

”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

少与辙皆师先君。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

尝谓辙曰:

“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

”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

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

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

既成三书,抚之叹曰:

“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

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

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属:

写作

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       杜:

关闭

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发:

发展

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恨:

遗憾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

①比冠,学通经史 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

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⑥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发奋学习。

B.谪居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此前的苏轼,才高而自负;此后的苏轼,潜心读书,学贯儒佛道三家。

C.苏轼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了《易传》、《论语说》和《书传》。

苏轼担心这三本书在当世无人能够理解。

D.苏轼晚年特别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把陶渊明的诗几乎追和了一遍。

书法造诣也很高,可与唐代书法名家比肩。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分)

(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5.名句默写(任选3个小题)(6分)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风云因而变色。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光凝而暮山紫。

(4)玉不琢,____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16.指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4分)

①10月16日,上海世博会单日入园观博客流达到103.27万人次,创造了160年世博史上最高单日客流。

②对于单日出现的百万客流,世博会组织方已提前建立了相应预案,做好了相应的安排。

③有关方面综合世博会客流规律以及团队预约等因素,预计10月23日园区客流将再次超过70万左右人次。

④世博会组织者提醒广大游客错峰参观,年老体弱者量力而行。

⑤组织者希望游客能安排合理参观时间,尽量避开周末大客流。

序号修改

序号修改

序号修改

序号修改

17.作品中人物的经典语录,往往令读者印象深刻,引发读者深思。

阅读下表,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要求:

(1)符合作品内容和人物思想性格;

(2)点评句式相近。

(4分)

作者或作品人物

经典语录

点评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忠心护主瞋目项王;

生食彘肩何惧之有。

马丁·路德.金

冲破藩篱争取平等;

呼唤自由和平斗争。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的清的。

 

18.某市教委把周杰伦的《蜗牛》收入中学教材,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正方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适宜收入中学教材”,反方的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不适宜收入中学教材”。

请你以正方或反方的身份简要陈述理由。

(不少于70字)(4分)

附《蜗牛》歌词片段: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茶王

梁凌

清风镇的人,都知道老萧有两只奇特的手。

他的手,大,粗糙,结着厚厚的茧,两手摊开来,像两只焦焦黄黄,粘满土的耙子。

当他的手抚摸孩子细嫩的皮肤时,孩子会“哇”地一声吓跑开去。

清风镇的地形,高低错落,老萧的家,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远看,像老鹰伸出的长长的脖子。

没事的时候,老萧就在鹰脖子上练功。

弯着腰,摊开蒲扇似的手,手指撑开又合拢,提起,同时,胳膊和腰也扭来扭去,行云流水,腾挪跌抱,像打太极,却又速度极快。

他到底练的什么功,谁也看不懂。

老萧不是清风镇的人,他搬来清风镇,算来,有七个年头。

他爱喝茶,镇上的茶叶店,是他常光顾的地方。

老萧最爱品的茶,是龙井。

镇上有五家开茶店的,每年新龙井茶下来,老萧会一家家过去喝,喝来喝去,却只是摇头。

“老萧,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九五茶行”的老赵,看见老萧,一把拉进自家店里,神秘兮兮地:

“我这里,昨天刚进来一批新龙井,只进了一点点,太贵,那味道,嘿!

你肯定没喝过,尝尝?

老萧闻了闻,看了看,叹一声:

“可惜了!

老赵问,可惜什么?

老萧不语。

老赵在杯中注入烧好的水,倒入多半杯,只见杯中嫩叶成朵,一旗一枪,交错相应,亭亭玉立。

老萧端起茶,先深吸一口,又呷一口,喉结微动,徐徐下咽。

只见他双眸轻合,半晌,睁开眼道:

“可惜了这份好茶,茶是好茶,只是炒茶时炒坏了!

机器炒的茶,形千叶一律,味道吧,也大同小异,没灵气,没个性啊!

最好的茶,还是用手炒出来的。

老赵说:

“你说的极是,但现在手炒的茶,很难喝到了,炒茶又苦又累,据说炒茶的人,已没有多少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炒茶,后继无人。

连那个茶王,也洗手不干了,不知道去了哪里,茶界上有传说,谁有福喝上他炒的一杯茶,一辈子都忘不掉,也不知道那是怎么个好法。

我也开了半辈子茶行了,传说中那种极品的茶,竟是没有喝过,算是白活了!

老萧说,老赵,如果你后天有空,我请你去我家小坐如何?

第三天上午,老赵早早就往鹰脖子上走,刚过清明,路边的柳枝,已绿得透亮,杨树的叶子,也渐渐舒展,伸着毛茸茸的小巴掌,早上的天气,还有些薄凉,细风吹着,甚是清爽。

老赵刚走到老萧家院墙外,就闻到一股香。

那香气袅袅的,随着风向,一会儿浓,一会儿淡,老赵禁不住深吸一口气,这一吸,顿觉胸部如生了云雾一般,荡气回肠。

老赵一进门就傻眼了。

只见后屋门前,支了一口锅,老萧正穿着围裙,在锅边“打太极”。

他比平时打得更卖力,头,腰臂,不停地扭来扭去。

一锅绿油油的叶子,被老焦的两只大手压着,如团团绿云,在锅里快速旋转,旋转,又被那双大手抓起,粒粒抖落,看得老赵眼花缭乱,一股清香味,就在这一抓一抖中飘散出来。

“炒茶!

老萧,你会炒茶?

”老赵惊叫起来。

老萧也不搭话,只沉浸在自己的舞蹈里。

当青绿渐渐变暗,老萧戴上白手套,把手摊开在锅底,按压,挪动。

然后,把半成形的茶,倒进竹质的簸箕上摊凉。

茶倒出来,老萧才抬起头,望着老赵笑。

说,我今天给你炒个茶尝尝,好多年不炒了,手有些生,鼻子也不灵了。

坐了半时,老萧往锅里滴了两滴油。

“茶油,”老萧说,“这炒茶,得有一口光光的锅,你等着,我做做形,马上,你就可以尝了。

”老萧重又戴上手套,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在锅底做S形磨动。

最后,老萧把茶倒在竹簸箕上,说,好了!

只见茶叶片片扁平光滑,挺直匀齐,如兰花瓣,如初春柳芽。

老萧泡了一杯,递给老赵,只见汤色清沏,芽芽挺直,齐乎乎地向上,一股幽香,徐徐地,荡荡而走。

老赵刚呷一口,就直了眼,半晌不语。

一字一咬道:

“茶----茶王!

你是茶王!

老赵那天,直喝到月上柳稍,喝醉了茶,晕晕而走,一路走,一路自语:

“茶王!

茶王!

老萧送老赵走后,独自站在鹰脖子上,望着一弯月牙,发呆。

他拍拍他的那双大手,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双大手,也将跟着自己一样消失,世间,再也难觅这么粗糙的手,他的子孙,没有人愿意磨出这么焦黄的手。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5期,有删节)

19.小说开篇写“老萧有两只奇特的手”,有什么作用?

(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4分)

(1)一锅绿油油的叶子,被老焦的两只大手压着,如团团绿云,在锅里快速旋转,旋转,又被那双大手抓起,粒粒抖落。

(2分)

 

(2)老萧送老赵走后,独自站在鹰脖子上,望着一弯月牙,发呆。

(2分)

 

21.小说后面写老萧就是传说中的茶王,前文已有伏笔,请简要概述。

(4分)

 

22.茶王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从两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痛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

“对不起,踩着您了。

”不料男士笑了笑:

“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

”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

这美丽的宽容给这位女士和全车厢的乘客留下了一个永远难忘的美好印象。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叙事性文章,要求:

突出描写,抒发真实感情。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期末考前拉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A(B惘wǎngC跛bǒD筵yán)

2.D(A迭——叠B抒——纾C蔼——霭,布——部)

3.B(A.“萍水相逢”指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D“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4.D(A项语序不当,应为“科学规划、精心施工”。

B项,成份残缺,“光伏并网发电”后应加上宾语“技术”。

C项,“提升”与“基础”搭配不当。

5.C(A“中国的颈环”和“世界的颈环”两词都应加引号;B“风物”后用分号;D“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6.选C《战争与和平》不是雨果的代表作品。

二、

7.C(第四段中有“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句,此项以偏概全)

8.D(A项,“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评价是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的观点,不是文本的观点。

B项,从“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来看,是作者的猜测,不是铁定事实。

C项,从第五段“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来看,说“突出的特色”就与原文矛盾。

9.A(作者认为:

不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

10.C(发:

发掘,发现)

11.B(②句突出治学态度,③句为苏轼学习中的感受,⑥句赞美苏轼的人品)

12.C(苏洵只要求苏轼完成《易传》,后两本书,是苏轼自己主动完成的,并非父亲遗志。

13.

(1)译:

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

(“川”“瞠然”各1分,整句流畅1分。

(2)译: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3)译:

我写这篇序文,既是为了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把它用来勉励读这本书的人们。

14.

(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

(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

(3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2分)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分)。

15.

(1)草木为之含悲;舍我其谁也

(2)相逢何必曾相识;昨夜西风凋碧树

(3)杨柳岸,晓风残月;潦水尽而寒潭清

(4)不成器;侣鱼虾而友麋鹿

16.①成分残缺,“创造了160年……客流”应改为“创造了160年世博史上最高单日客流的记录”。

②搭配不当,“建立”应改为“设计”或“制订”。

③重复赘余,去掉“左右”。

⑤语序不当,“游客……时间”应改为“游客能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17.答案:

①樊哙(1分)

②自由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或者答“我有一个梦想”)1分

③曾经痴情满腹辛酸,认清现实坚强自爱。

(2分)

18.

A.以正方的身份简要陈述,理由:

这首歌的歌词对学生有挣脱压力,鼓励向上的作用,思想内容十分上进,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教育效果来看,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教育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