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0235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docx

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解析版

2020届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

12

(考试时间:

5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Cl35.5Mo96I127Ba137

一、选择题:

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一种胶体粒子

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可制作化学精密仪器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A.气象报告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cm)的颗粒物,它不一定是胶体粒子,A不正确;B.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B不正确;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铁置换铜的反应,C正确;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正确。

本题选C。

8.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

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4.1时,Ⅰ中为Na2SO3溶液

B.Na2S2O5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和SO2作漂白剂时,均表现还原性

C.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得到NaHSO3过饱和溶液

D.葡萄酒中Na2S2O5用作食品的漂白剂

【答案】C

【解析】A.向I中通入SO2使溶液pH变为4.1,说明溶液显酸性。

Na2CO3溶液显碱性,Na2SO3溶液显碱性,NaHCO3溶液显碱性,而NaHSO3显酸性,说明反应产生了NaHSO3,I中的溶液应为NaHSO3溶液,A错误;

B.Na2S2O5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是Na2S2O5起还原剂的作用,而SO2作漂白剂是由于SO2能够与有色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无色物质,表现漂白性,不是表现还原性,B错误;

C.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考虑到后续操作步骤是结晶脱水制取Na2S2O5,发生这一步需要过饱和的NaHSO3溶液,由此判断,再通入SO2的目的应为:

增大NaHSO3浓度,形成过饱和溶液,C正确;

D.葡萄酒中Na2S2O5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防止葡萄酒变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 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Y单质能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发生置换反应

B.X、Z、M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C.X、Y、Z、M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化合物

的熔点高于化合物YM的熔点

【答案】A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X为C,Y为Mg,Z为Si,M为S元素。

A.金属Mg与二氧化碳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和C,选项A正确;

B.非金属性Si<C<S,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X<M,选项B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Mg>Si>S>C,选项C错误;

D.XM2为CS2,YM为MgS,二硫化碳为分子晶体,MgS为离子晶体,则熔点:

CS2<MgS,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OCH2CH=CHCOOH能发生酯化、加聚、水解等反应

B.石油分馏产品经过裂解、加成反应可制得乙醇

C.丁烷的一氯代物有5种

D.油脂、淀粉、蛋白质均是可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HOCH2CH=CHCOOH中含有羟基、碳碳双键和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加聚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B.石油分馏产品经过裂解可制得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乙醇,故B正确;C.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CH3CH2CH2CH3和CH(CH3)3,CH3CH2CH2CH3的一氯代物有2种,CH(CH3)3的一氯代物有2种,所以丁烷的一氯代物有4种,故C错误;D.淀粉、蛋白质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油脂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B。

11.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高铁酸钾用ClO−做还原剂

B.制备高铁酸钾时1molFe(OH)3得到3mol电子

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7

D.用高铁酸钾处理水时,其还原产物能水解产生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胶体

【答案】D

【解析】A、反应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则KClO为氧化剂,Fe(OH)3为还原剂,故A错误;

B、因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则1molFe(OH)3失去3mol电子,故B错误;

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6价,故C错误;

D、用高铁酸钾处理水时,+6价铁表现出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为铁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故D正确;答案选D。

12.科学工作者研发了一种SUNCAT的系统,借助锂循环可持续,合成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得到的Li3N的电子式为

B.过程Ⅱ生成W的反应为Li3N+3H2O=3LiOH+NH3↑

C.过程Ⅲ涉及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

D.过程I、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Li3N是离子化合物,Li+与N3-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电子式为

,A正确;

B.Li3N与水发生反应产生LiOH、NH3,反应方程式为:

Li3N+3H2O=3LiOH+NH3↑,B正确;

C.在过程Ⅲ中OH-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C正确;

D.过程Ⅱ的反应为盐的水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3.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原理类似于氨。

常温下,向乙二胺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随离子浓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b2[H2NCH2CH2NH2]的数量级为10-8

B.曲线G代表pH与

的变化关系

C.H3NCH2CH2NH2Cl溶液中c(H+)>c(OH-)

D.0.01mol·L-1H2NCH2CH2NH2电离度约为10%

【答案】C

【解析】

多元弱碱的第一级电离大于第二级电离,故曲线T代表pH与

的变化关系,曲线G代表pH与

的变化关系,由曲线所示关系和电离平衡常数相关知识分析可得结论。

A.Kb2[H2NCH2CH2NH2]=

,当

=0时,即c(H2NCH2CH2NH3+)=c(H3NCH2CH2NH32+),Kb2[H2NCH2CH2NH2]=C(OH-)=

=10-7.15,故A叙述正确;

B.因多元弱碱的第一级电离大于第二级电离,则曲线G代表pH与

的变化关系,故B说法正确;

C.在H3NCH2CH2NH2Cl溶液中,既有H2NCH2CH2NH3+的电离,又有H2NCH2CH2NH3+的水解,由图中T曲线可得H2NCH2CH2NH3+的水解平衡常数Kh=c(H+)=10-9.93,而Kb2[H2NCH2CH2NH2]=10-7.15,由此可知在H3NCH2CH2NH2Cl溶液中,H2NCH2CH2NH3+的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碱性,故C说法错误;

D.设0.01mol·L-1H2NCH2CH2NH2电离度为a,则有Kb1[H2NCH2CH2NH2]=

=10-4.07,解得a≈0.1,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

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3分。

26.(14分)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金属腐蚀抑制剂。

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制备钼酸钠的两种途径如图所示:

(1)途径I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II氧化时还有Na2SO4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途径I的钼酸钠溶液中c(MoO42-)=0.40mol/L,c(CO32-)=0.10mol/L。

由钼酸钠溶液制备钼酸钠晶体时,需加入Ba(OH)2固体以除去CO32-。

当BaMoO4开始沉淀时,CO32-的去除率是____________[已知Ksp(BaCO3)=1×10-9、Ksp(BaMoO4)=4.0×10-8,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4)分析纯的钼酸钠常用钼酸铵[(NH4)2MoO4]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取,若将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与途径I所产生的气体一起通入水中,得到正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碳素钢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缓释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L-1,则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M=206g/mo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6)二硫化钼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时接受Li+的嵌入,锂和二硫化钼形成的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

xLi+nMoS2

Lix(MoS2)n。

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oO3+Na2CO3=Na2MoO4+CO2↑(2分)

(2)MoS2+9ClO-+6OH-=MoO42-+9Cl-+2SO42-+3H2O(2分)

(3)90%(2分)

(4)(NH4)2CO3和(NH4)2SO3(2分)

(5)①常温下浓硫酸会使铁钝化(2分)②7.28×10-4mol/L(2分)

(6)nMoS2+xLi++xe-=Lix(MoS2)n(2分)

【解析】

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MoS2)制备钼酸钠有两种途径:

途径Ⅰ是先在空气中灼烧生成MnO3,同时得到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SO2,然后再用纯碱溶液溶解MnO3,即可得到钼酸钠溶液,最后结晶得到钼酸钠晶体;途径Ⅱ是直接用NaClO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氧化钼精矿得到钼酸钠溶液,结晶后得到钼酸钠晶体。

(1)根据题给流程图分析途径I碱浸时,MoO3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2Mo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oO3+Na2CO3=Na2MoO4+CO2↑;

(2)途径Ⅱ氧化时MoS2与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MoO4和硫酸钠,利用化合价升降法结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S2+9ClO-+6OH-====MoO42-+9Cl-+3H2O;

(3)BaMoO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钡离子的浓度为:

c(Ba2+)=

=1×10-7mol/L,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为:

c(SO42-)=

=1×10-2mol/L,所以碳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为:

1

=1-10%=90%;故CO32-的去除率是90%;

(4)钼酸铵[(NH4)2MoO4]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钼酸钠和氨气,将氨气与途径I所产生的尾气CO2、SO2一起通入水中,得到正盐的化学式是(NH4)2CO3、(NH4)2SO3;

(5)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使铁钝化。

故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腐蚀速率几乎为零;

②根据图示可知,当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浓度相等时,腐蚀速率最小,缓蚀效果最好,

所以钼酸钠的浓度为:

150mg•L-1,1L溶液中含有的钼酸钠物质的量为:

≈7.28×10-4mol,所以钼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28×l0-4mol•L-1,故答案为7.28×l0-4mol•L-1;(6)根据锂和二硫化钼形成的二次电池的总反应为:

xLi+nMoS2

Lix(MoS2)n,可知锂是还原剂,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

xLi-xe-=xLi+,是氧化剂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书写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为:

nMoS2+xLi++xe-=Lix(MoS2)n。

27.(17分)亚硝酰氯(NOCl,熔点:

-64.5℃,沸点:

-5.5℃)为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具有刺鼻恶臭味,遇水剧烈水解生成氮的两种氧化物与氯化氢,易溶于浓硫酸。

常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及中间体等。

实验室可由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合成。

其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其中III、IV中均为浓硫酸):

(1)用图甲中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原料气,补充下表中所缺少的药品。

装置Ⅰ

装置Ⅱ

烧瓶中

分液漏斗中

制备纯净Cl2

MnO2

浓盐酸

①___

制备纯净NO

Cu

稀硝酸

②___

(2)将制得的NO和Cl2通入图乙对应装置制备NOCl。

①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按气流自左向右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Ⅳ、Ⅴ除可进一步干燥NO、Cl2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有人认为可以将装置Ⅳ中浓硫酸合并到装置Ⅴ中,撤除装置Ⅳ,直接将NO、Cl2通入装置Ⅴ中,你同意此观点吗?

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开始的时候,先通入氯气,再通入NO,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多余的氯气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暂时储存后再利用,请选择可以用作氯气的储气的装置______;

(4)装置Ⅶ吸收尾气时,NO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装置Ⅶ中氢氧化钠溶液只能吸收氯气和NOCl,不能吸收NO,经过查阅资料发现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吸收NO气体,因此在装置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反应产生黑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制得的NOCl中可能含有少量N2O4杂质,为测定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1.6625g样品溶于50.00ml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足量硝酸酸化的0.40mol/LAgNO3溶液滴定至产生砖红色沉淀,消耗AgNO3溶液50.00ml。

①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②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Ksp(Ag2CrO4)=2×10-12,若在滴定终点时测得溶液中Cr2O42-的浓度是5.0×10-3mol/L,此时溶液中Cl-浓度是_________。

【答案】

(1)①饱和食盐水(1分)②H2O(1分)

(2)①a-e-f-c-b-d(e,f可互换)(2分)②通过观察气泡的多少调节两种气体的流速(1分)③不同意(1分)NO与Cl2反应生成的NOCl可溶于浓硫酸(1分)④用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NO与氧气反应(1分)

(3)Ⅰ(1分)

(4)NOCl+2NaOH=NaCl+NaNO2+H2O(2分)

(5)NO+MnO4-=NO3-+MnO2↓(2分)

(6)①78.8(2分)②9.0×10-6mol/L(2分)

【解析】

(1)用MnO2与浓盐酸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需要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装置Ⅱ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用Cu与稀硝酸制备纯净干燥的NO,需要除去NO中的NO2杂质,装置Ⅱ中的试剂是水;

(2)NOCl,熔点:

-64.5℃,沸点:

-5.5℃,用冰盐水冷凝;亚硝酰氯遇水剧烈水解生成氮的两种氧化物与氯化氢,易溶于浓硫酸,要防止亚硝酰氯水解,氯气、NO有毒,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连接顺序是a-e-f-c-b-d。

②通过观察装置Ⅳ、Ⅴ气泡的多少调节两种气体的流速;③氯气与一氧化氮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生成NOCl,NOCl溶于浓硫酸,所以不能直接将NO、Cl2通入装置Ⅴ中;④用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NO与氧气反应,所以实验开始的时候,先通入氯气,再通入NO;(3)装置Ⅰ中氯气进入下面的容器时,容器中的液体排入上面的容器,需要氯气时打开右侧活塞,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下面容器,将氯气排出,所以装置Ⅰ可以用作氯气的储气的装置。

(4)装置Ⅶ吸收尾气时,NOCl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是NOCl+2NaOH=NaCl+NaNO2+H2O;(5)装置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NO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黑色沉淀MnO2和硝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是NO+MnO4-=NO3-+MnO2↓;

(6)①设样品中NOCl的质量为xg,

NOCl

AgNO3

65.5g1mol

xg0.40mol/L×0.05mL

x=1.31g

样品的纯度为

78.8%。

②已知常温下,Ksp(Ag2CrO4)=2×10-12,滴定终点时,Cr2O42-的浓度是5.0×10-3mol/L,所以

2×10-5,根据Ksp(AgCl)=1.8×10-10,

9.0×10-6mol/L。

【点睛】

本题在注重对学生教材基础知识巩固和检验的基础上,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溶度积常数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8.(12分)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碘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碘化钾溶液并生成多碘离子,反应如下: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

温度升高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碘与钨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现准确称取0.508g碘和0.736g金属钨放置于50.0mL的密闭容器中,并加热使其反应。

如图是混合气体中的

蒸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其中曲线I(0~

时间段)的反应温度为450

,曲线II(从

时刻开始)的反应温度为530

①该反应的

__________(填“>”或“<”)0。

②反应从开始到

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__________。

③在450

时,该反应的平衡数

__________。

④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的浓度相等

B.单位时间内,金属钨消耗的物质的量与单质碘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发生变化

【答案】

(1)

(2分)减小(2分)

(2)①<(2分)②

(2分)③9(2分)④BC(2分)

【解析】

(1)已知反应②方程式为

,则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已知反应①的

,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

(2)①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时,

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

;由于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

③反应开始时,碘的物质的量

,反应达平衡时生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需要

碘参加反应,剩余

碘,所以平衡时,

,因为W是固体,所以

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A、反应达平衡时,

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反应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

B、单位时间内,金属钨消耗的物质的量与单质碘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达到平衡状态,选项B正确;

C、平衡时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再变化,选项C正确;

D、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压强始终不变,选项D错误。

答案选BC。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铬、钛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Cr基态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化铬(CrN)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由CrCl3·6H2O与尿素[(NH2)2CO]反应先得到配合物Cr[OC(NH2)2]6Cl3,然后在通有NH3和N2混合气体的反应炉内热分解制得。

尿素构成元素中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中心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Cr[OC(NH2)2]6Cl3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3)氮化铬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的相同,氮化铬熔点(1282℃)比氯化钠的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钙钛矿(CaTiO3)型的结构可看作氧化物超导相结构的基本单元。

①图A为立方钙钛矿(CaTiO3)结构的晶胞,晶胞边长为anm。

Ca处于晶胞的顶点,则Ti处于_________位置,O处于_________位置;与Ca紧邻的O个数为_________,Ti与O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nm。

②在图B中画出立方钙钛矿晶胞结构的另一种表示(要求:

Ti处于晶胞的顶点;

所代表的原子种类与图A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分)

(2)O>N>C>H(1分)sp2(1分)配位键、共价键、离子键(2分)

(3)氮化铬的离子电荷数较多,晶格能较大(2分)

(4)①体心(1分)棱心(1分)6(2分)

(2分)

(2分)

【解析】

(1)24号元素是铬,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则轨道表达式为:

(2)(NH2)2CO中含有N、H、O、C,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H,(NH2)2CO结构中碳原子上有二根单键、一个双键,则参加杂化轨道数为:

(2+1)(1是双键中一个单键),杂化类型为sp2。

(3)氮化铬的晶体与氯化钠晶体都是离子晶体,因为氮化铬的离子电荷数较多,晶格能较大,所以,氮化铬熔点比氯化钠的高。

(4)①由晶胞图分析,黑球为1个,白球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