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0252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docx

课件蔬菜栽培技术

蔬菜栽培技术

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也是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副食品,近年来生产发展比较迅速,蔬菜产品已由短缺转向相对过剩,蔬菜门类由大众菜向名特优、时鲜嫩及无公害方向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种植高效蔬菜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同时也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但是蔬菜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比较高,又涉及资金、劳动力、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种类、品种、供应季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必须是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既要有新鲜可口的蔬菜,又必须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蔬菜生产、蔬菜种植技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我就蔬菜的分类、蔬菜的生长发育、蔬菜轮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一些大众化的问题,给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一、蔬菜的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法根据植物自然进化系统按照科、目、属、种变种等进行分类。

(二)食用器官分类法按照蔬菜供食用的器官形态进行分类。

可分为一下五种:

1、根菜类。

分直根类、块根类。

比如白萝卜、胡萝卜、根用芥菜等是直根类,甘薯就属于块根类。

2、茎菜类。

分为肥茎类(莴笋、茭白)、嫩茎类(竹笋、石石刁柏等)、块茎类(马铃薯、山药等)、根茎类(生姜、莲藕等)、球茎类(荸荠、芋头等)、鳞茎类(葱头、大蒜等)六种。

3、叶菜类。

分普通叶菜类(小白菜、菠菜等)、结球叶菜类(结球甘蓝、大白菜等)、香辛叶菜类(大葱、韭菜、芹菜、茴香菜等)三种。

4、花菜类。

比如金针菜、花椰菜等。

5、果菜类。

瓜果、番茄、茄子、辣椒、豆角等。

(三)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把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基本相似作为分类依据,比较适合蔬菜生产要求。

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共把蔬菜分为十类:

1、白菜类包括白菜、芥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2、根菜类包括十字花科的萝卜、芜菁、根用芥菜、伞形科的胡萝卜,藜科的甜菜等。

3、绿叶菜类包括菠菜、叶用甜菜、芹菜、茼蒿等。

4、葱蒜类包括洋葱、大蒜、韭菜等。

5、茄果类包括番茄、茄子、辣椒等属茄科作物。

6、瓜类包括黄瓜、甜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西葫芦、西瓜等。

7、豆类包括菜豆、豌豆、蚕豆、毛豆、扁豆豇豆等豆科作物。

8、薯芋类包括土豆(茄科)、生姜(姜科)、山药(薯芋科)、芋头(天南星科)等。

9、水生蔬菜莲菜、荸荠、水芹菜等。

10、多年生蔬菜包括竹笋、金针菜等。

二、蔬菜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及其调控

1、温度

2、水分

3、光照

4、土壤营养

5、气体条件

这个我不仔细讲,因为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你比如说耐寒性和耐热性蔬菜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不同;水生蔬菜与耐干旱性蔬菜对水分的要求不同等。

只是大家要知道,你不管种植哪种蔬菜都要考虑这些环境条件,想办法来调控和满足你种植的蔬菜所要求的这五项环境条件。

我重点说一说下面的这些常见性、基础性的问题,对我们搞蔬菜种植会有些帮助。

三、蔬菜轮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任何作物常年连作都不利于生产。

包括大田作物也是一样。

就咱们地区常年种植小麦,这些年的小麦病虫害在逐年加重,特别是全蚀病这些土传性病害。

常年连作给病菌创造了安全适合的生长环境,所以说对病虫害非常有利。

就像人一样我们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就会感到很适应,如果说今天搬这里明天搬哪里来回搬家,那你肯定感觉非常不舒服。

其实每一种作物都忌讳连作,只不过有的表现明显有的表现不明显而已。

像西瓜、生姜等作物就很忌讳连作。

实行轮作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病虫赖以生存的适宜环境,让他早不到合适的寄主,无法生存。

另一方面常年连作同一种作物对培肥地力也很不利,很容易使土壤中营养元素不平衡,有些过剩有些缺乏,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所以,我们搞蔬菜种植时,一定要注意在同一块地上按照一定年限轮换栽培几种性质不同的蔬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改善蔬菜品质、从而来提高生产效益。

你种出来的菜品质好了、产量高了你才能买个好价钱,才能提高收入。

实行蔬菜合理轮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不同蔬菜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我前面说了蔬菜的分类,大家对每一种蔬菜都知道他属于哪一类型。

为了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不同蔬菜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如青菜、菠菜等叶菜类需要氮肥较多,瓜类、番茄、辣椒等茄果菜类蔬菜需要磷肥较多,马铃薯、山药等根茎类蔬菜需要钾肥较多。

把需氮较多的,需磷较多的和需钾较多的蔬菜轮作,就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各种养分。

所以说,一般需氮较多的叶菜类蔬菜后茬最好安排需磷较多的茄果类。

吸肥快的黄瓜、芹菜、菠菜,后茬最好种次年对有机肥反应较好的番茄、茄子、辣椒等,因为有机肥施肥养分比较缓慢。

  

2、注意不同蔬菜的根系深浅不同。

安排深根性的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除黄瓜外)与浅根性的叶菜类、葱蒜类进行轮作,则土壤中不同层次的肥料都能得到利用。

3、注意不同蔬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

种豆科蔬菜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而长期种需氮较多的速生叶菜类,会使土壤中营养元素失去平衡,土壤肥力下降,导致一些蔬菜发生营养贫乏症。

因此要把生长期长与生长期短的、需肥多与需肥少的蔬菜合理搭配种植。

  

4、注意不同蔬菜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

种马铃薯、甘蓝等会增加土壤酸度,而种玉米、南瓜等会降低土壤酸度,所以种玉米、南瓜后再种对酸度敏感的葱类可获高产,种马铃薯、甘蓝后再种对酸度敏感的葱类则减产。

 

5、注意不同环境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

同科蔬菜有同样的病虫害发生。

不同科蔬菜轮作,可使病菌失去寄主或改变起生活环境,达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如黄瓜枯萎病、蚜虫等,同样可侵染其他瓜类蔬菜,若改种非葫芦科蔬菜,会起到减少或消灭病虫的效果;如葱、蒜采收后种大白菜,可使大白菜软腐病明显减轻;实行粮菜轮作、水旱轮作,对控制土壤传染性病害效果显著。

  

6、注意不同蔬菜对杂草的抑制作用不同。

一些生长迅速或栽培密度大、生育期长、叶片对地面覆盖度大的蔬菜,如瓜类、甘蓝、豆类、马铃薯等,对杂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胡萝卜、芹菜、洋葱等发苗慢、叶小的蔬菜,易滋生杂草。

将这些菜轮换种植,可明显减轻草害。

四、如何防治菜园土壤老化菜园土是人工培育的肥沃土壤,优良的菜园土耕作层和熟化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

菜园经多年耕作,易出现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菜园土壤养分平衡及比例严重失调,耕作层变浅,团粒结构受破坏,土壤酸化,土壤肥力逐步下降,严重影响蔬菜生产。

菜园土壤老化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治:

 

 1、科学施肥。

要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生育特性、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状况以及肥料的种类与养分含量,科学地计算施肥量,并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以及土壤、水分等条件灵活掌握。

应大力推广菜田配方施肥技术和测土施肥技术。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基肥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追肥要根据蔬菜不同生育阶段及对肥料的需要量大小分次追肥,注重在产品器官形成的盛期如根茎、块茎膨大期、结球期、开花结果期重施追肥。

基肥要深施、分层施或沟施。

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

推广叶面施肥技术。

 

 2、科学地使用化肥。

要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尤其要减少氮素化肥的用量。

杜绝盲目施肥、滥施化肥、偏施氮肥的情况。

选用肥料既要考虑养分含量,又要选用杂质尤其是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含量少、纯度高的肥料,还要根据土壤情况尽可能选用不致使土壤酸化的肥料。

要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杜绝偏施氮肥的现象。

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推广氮、磷、钾复合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

  

3、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

有机肥料不仅养分全,肥效持久、平稳,缓冲性大;而且富含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菜田土壤环境的污染小。

要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要多用充分腐熟经过堆积发酵等处理的优质畜禽粪等厩肥。

应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菜田种植绿肥技术,既增加肥源又可改良土壤。

  

4、重视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科学轮作,比如瓜菜轮作等,前面我们已经说的很多了,不再多说了。

5、减少有毒物质污染菜田。

浇水时一定要注意水源,千万不要使用垃圾和污水灌溉。

五、蔬菜常见病害及用农药时的主要事项

(一)常见病害

蔬菜上发生的病害多达几百种,但从病原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五大类:

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生理病害。

我把这几大类病害田间简单诊断方法介绍给大家,你发现你种植的蔬菜生病了,首先判断它是那类病害,然后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防止乱用药不治病。

1、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是严重危害蔬菜正常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

细菌由蔬菜植株表面上的伤口、裂口和叶缘水孔处侵入后生长、繁殖,受此病危害的蔬菜植株会出现腐烂、斑点、枯萎、溃疡(热水浸状)、畸形等病变症状,但没有明显附着物,而且腐烂症状有腥臭味。

另一个特征是发病后期发病部位往往有黄色菌脓,这是其他病害所没有的现象。

番茄髓部坏死病,甜(辣)椒、番茄、茄子青枯病、软腐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缘枯病、斑点病等等都属于细菌性病害。

此病危害大、蔓延快、损失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当蔬菜发生细菌性病害后,可亩用72%的农用链霉素,或50%代森铵50~75克,或井岗霉素60—70克,加水50~75公斤,每隔7天喷雾一次,连喷3-4次,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有病斑且病斑较大,尤其在发病中后期的病斑上病症(包括轮纹状斑、黑色斑、霉层、粉状物、黑点等)形成十分明显。

如黄瓜霜霉病、辣椒炭疽病等。

 对真菌性病害防治:

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实行2年以上轮作。

选用无病种子, 40~45℃温水浸种(鳞茎)1.5小时,发病初期用甲霜灵·锰锌、易保、扑海因、多抗霉素等药剂喷施。

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预防。

对发病田块如霜霉病,可用72%普力克800-1200倍液或杜帮克露7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500倍液防治;疫病可用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天用1次,连续防治2-3次。

3、病毒性病害

症状:

病毒靠昆虫传播或接触磨擦传播,几乎所有的蔬菜都可感染病毒病害。

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防治上十分困难。

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

病毒病发病症状,没有脓溢、穿孔、破溃等现象,这是田间鉴别病毒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发病特点

蚜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者。

有的种类只传播一种病毒,也有的可传播多种病毒;还有某一种病毒由多种蚜虫传播的。

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通过摩擦、打杈、邦架等作业时接蛹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消灭蚜虫。

药剂:

治病灵、病毒挫、病毒A等

4、根结线虫病线虫侵入后,细根及粗根各部位产生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瘤状物,即根结,其初为黄白色,外表光滑,后呈褐色并破碎腐烂。

线虫寄生后根系功能受到破坏,使植株地上部生长衰弱、变黄,影响产量。

可造成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地下部分膨大异常,似肿瘤状。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

选用无病土育苗。

(2)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9厘米表土层,深翻可减少为害。

(3)在播种或定植时,穴施10%粒满库颗粒剂,每亩5公斤,或5%粒满库颗粒剂,每亩10公斤;蔬菜生长期间发生线虫,应加强田间管理,彻底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与此同时,合理施肥或灌水以增强寄主抵抗力。

不要用污水浇菜,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用生物农药2.0%的阿维菌素4000~6000倍液灌根即可。

5、生理性病害 是指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如水分、温度、营养元素、光照、有害物质和农药使用等。

这些因素可引起作物的萎蔫、烂根、灼伤、冷害、营养不良和药害等病害。

但因这些病害没有传染过程,在植株间不会相互传染,故称为“生理性病害”。

上面说的四种病理性病害,病源是指以作物为寄生对象的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理性病害,能在植株间相互传染。

 生理性病害一般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均匀发生,发病程度由轻到重,且通常表现为全株性发病。

 首先从整个大田观察,出现的症状是成块成块的发生,不是像病毒、细菌、真菌侵染发病和线虫危害的那样是个别或局部发病,而是先出现发病中心,再向四周扩散蔓延。

(二)用药注意事项

1、要正确把握蔬菜体内农药残留量与最后一次施药距离采收时间的长短关系。

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如一般生物农药为3-5天;菊酯类农药一般为5-7天;有机磷农药为7-10天;少数14天以上杀菌剂除百菌清、多菌灵要求14天以上外,其余多为7-10天。

2、要根据病虫消长规律,讲究防治策略,准确把握防治时期,准确选用适宜的农药。

如防治红蜘蛛要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夜蛾类害虫的防治应在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他才出来活动。

豆类、瓜类的病毒病的防治要在苗期防治蚜虫,因为蚜虫是病毒传播的媒介,如果苗期蚜虫防治的好,病毒病的发生率就会明显降低。

3、要适量交替科学用药。

因为长期使用一种药物,病虫害容易对药物会产生抗药性。

因此要选用适宜的农药品种,同时要掌握好剂量,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增强药效,抵制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六、蔬菜如何合理使用植物激素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除了受遗传因素和栽培条件影响外,还受各类植物激素的控制,它在促进生根、防止植株徒长、矮化株形、防止落花落果形成无籽果实、控制花性别转化、增加产量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各类植物激素一般可较快分解,对环境污染不严重,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在反季节早熟栽培的蔬菜上,植物激素的使用更为普遍.但由于使用方法、使用时机掌握不当,加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往往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使用植物激素时,除按说明书操作外,还要正确选择使用方法,并随时调整使用技术,才能收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在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植物激素。

 

1、移栽生根选用吲哚乙酸和萘乙酸的化合物均可,浓度在1000--2000PPM,主要对甘蓝(包菜)、大白菜等移栽蘸根和番茄、空心菜等蔬菜扦插浸条,蘸根的快速蘸用,浸条一般15分钟。

  

2、促长增产选用赤霉素。

因作物不同而浓度有别,菠菜在4--6叶时用20PPM溶液喷洒全株促叶肥大;芹菜在收获前15--20天用50--100PPM喷茎叶2次,每次相隔10天,促茎嫩纤维质少;瓜类在瓜长到11cm左右用20--60PPM溶液喷幼瓜,促瓜体加速膨大。

 

3、保花保果选用2,4--D防落素。

主要在棚中应用广泛。

浓度为:

番茄15--25PPM,西葫芦、茄子、辣椒为20--30PPM。

操作中,药液的浓度配得要准,液中要加红色素(带颜色的东西),保证蘸花不重不漏;温度低时用高限浓度,温度高时用低限浓度,因为温度低不利于吸收。

番茄摸花时要注意:

当每穗花序开够4朵花时,再用15--25PPM的2.4—D药液,蘸花柄或花蕊,或用丰产剂2号(每支兑水600-900克),或座果灵(每片兑水5-6千克),或保果宁1号(每小包兑水1千克)药液喷花蕊或蘸花柄,促进幼果迅速膨大。

为防止灰霉病发生,在蘸花药液内需加入0.15%速克灵或0.15%扑海因。

蘸花要在上午8-10时之间进行,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蘸花时不可对开放的单花进行蘸花,应同时处理2-3朵花,以免座果后,果实大小不均匀。

4、抑旺促壮选用矮壮素。

育苗用矮壮素250--300PPM作苗床土壤处理,每100平方米15公斤溶液,苗期用600--1000PPM的矮壮素溶液每亩50公斤喷洒全株。

  

5、诱雌(增加雌花)催熟选用乙烯利。

黄瓜在2--4片真叶时用20--50PPM乙烯利溶液喷洒全株,诱导雌花增加;番茄在着色初期用2000--3000PPM溶液浸泡青熟果1小时,提前5--7天红熟,有利远距离运输销售。

 

6、贮藏保质选用2,4--D。

大白菜在收获前3--7天喷2,4--D防落素50PPM溶液,以外部叶片湿透为宜,防脱帮;甘蓝于收获前7天用100PPM2,4--D钠盐溶液喷洒可延长冷藏期90天不脱外叶,花椰菜(菜花)收获前3--5天喷100PPM2,4--D钠盐溶液于菜花外叶(不要喷到菜花上),延长外叶保护菜花新鲜的时间。

  

由于许多激素有着双重效应,应该掌握用药技术,合理使用。

要对症使选药,严格掌握使用浓度,适时使用,合理配制,合理混用,科学操作,以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七、蔬菜育苗中应注意的问题

1、苗床培养土的配制

培养土质量的好坏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关系很大,为了培养壮苗,要求培养土具备肥沃,疏松、呈微酸性或中性,保水排水性能良好,不带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条件。

要使培养土具备上述优良性状,必须经过科学配制、堆沤发酵、药剂消毒等过程。

培养土的配比及原料准备园土是配制培养土的主要成份,一般应占30~50%。

选用园土要注意防止土传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茄科的早疫病、绵疫病,瓜类的枯萎病、炭疽病的传人,一般不要使用同科蔬菜的园土。

栽培过茄果类、瓜类的土壤不宜用,以种过豆类、葱蒜类蔬菜的土壤为好。

因为豆类菜地中有根瘤菌,具有一定的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肥沃度;葱蒜类菜地中含大量大蒜素等硫化物,有利于抑制或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如以上园土确有困难,一定要铲除表土,挖取心土。

园土最好在8月高温时挖取,经充分烤晒后,打碎、过筛,筛好的园土应存贮于室内或用薄膜覆盖,保持干燥状态备用。

有机肥料,如人畜粪尿,其它栏粪或堆厩肥,食用菌下脚料,垃圾等,是主要的营养源,其含量应占培养土的20~30%。

这些有机肥应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吸附病菌较多,易侵害秧苗。

所以,猪粪渣等栏粪或其它堆厩肥,必须先堆置腐熟后方可使用。

或者将其与园土混合堆积起来,待完全腐熟后使用。

化学肥料,大约1000kg培养土中分别加入尿素1kg、氯化钾0.5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kg。

炭化谷壳或草木灰,能增加钾素;使土壤疏松、透气、颜色变深,多吸收太阳热能,提高土温,其含量可占培养土的20%~30%。

谷壳炭化时应掌握好适宜的程度,一般应使谷壳完全炭化,但仍基本保持原形为好。

如缺乏谷壳,也可用种植食用菌后的废棉籽屑代替,与园土、厩肥一同堆沤发酵。

培养土的堆沤发酵原料准备好后,应在播种育苗前的40~50d进行堆沤发酵。

一般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离育苗场所近的坪地上堆沤培养土,堆宽1~1.5m,堆长视培养土的量而定,堆呈长梯形。

具体作法:

先在地面上铺一层20cm厚的园土,然后用粪水浇透,再铺一层10~13cm厚的厩肥及其它土杂肥,又浇泼一层粪水。

以后再按上列顺序继续加高肥堆,一般至1.5m高,然后覆盖塑料薄膜防雨。

2、电热温床育苗的播种时期

播种时期依栽培方式、栽培目的及通电时间的多少而定。

大棚早春栽培,茄果类应10月中下旬播种,培育适龄大苗过冬,2月中旬定植于塑料棚内,黄瓜应在2月上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于塑料棚内。

露地栽培,茄果类在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播种,4月上旬定植于露地;黄瓜在3月上旬播种,4月上旬定植于露地。

另外,如果选用早熟品种,以早熟栽培为目的,可适当早播7~10d;选用中晚熟品种,以丰产栽培为目的,则可适当迟播7~10d。

育苗通电时间短,幼苗生长慢,可适当早播。

近年来,一些菜农探索出仅在出苗期通电,其它时期不通电,而将播种时期提早到11月中旬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

3、苗床管理

苗床温度管理的一般规律是掌握好“三高三低”,即白天高,夜间低;晴天高,阴天低;出苗前、移栽后高,出苗后、移栽前低。

水分管理为播种前浇足底水,分苗前、移苗时、缓苗后浇透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4、分苗注意事项

分苗分苗又称假植或排苗。

它是为了防止幼苗拥挤徒长,扩大苗间距离,增加营养面积,满足秧苗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和营养条件,促使秧苗进一步生长发育,使幼苗茎粗壮,节间短,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是培育壮苗的根本措施。

苗床准备分苗床应早作准备,只能床等苗,不能苗等床。

一般应于分苗期半月作好准备,整好地,施足底肥,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床土干燥。

分苗时期分苗时期应根据气候状况和秧苗的形态指标来确定。

开春后,气候转暖,不出现大的起伏,就可开始分苗;从秧苗的形态指标来看,黄瓜以二子叶一心,茄果类以3~4片真叶为分苗适期。

分苗密度分苗密度依种类不同而异。

据试验,分苗密度与作物的前期产量关系极大,一般苗距加大,前期产量提高明显,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因此,在分苗床充足的情况下,适当稀分苗,有利于培育健壮秧苗,具体的分苗密度:

黄瓜、番茄10×10cm,茄子8×8cm,辣椒6.5×6.5cm。

分苗方法分苗应看准天气,选准“冷尾暖头”、睛朗无风的日子,抓紧在中午前后完成。

分苗前半天应浇水于苗床,以便掘苗,多带土,少伤根。

分苗时最好将大小苗分开栽,便于管理。

分苗宜浅,一般以子叶出土面1~2cm为准。

分苗后要把根部土壤培紧,并及时浇定根水。

除采用苗床分苗外,近年来,营养钵分苗在茄果类、瓜类蔬菜育苗中广泛采用。

营养钵育苗可以缩短秧苗定植到大田的缓苗期,定植后马上成活,加快植株的生长发育,是夺取果菜类早熟丰产的重要措施,常见的营养钵有塑料钵、纸钵、草钵等,其上口径9cm,下底直径7cm,高约9cm。

无论是苗床分苗还是营养钵分苗,分苗后均必须用塑料小拱棚覆盖防寒。

5、分苗床的管理

秧苗在分苗床的生长时间较长,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管理。

缓苗期分苗后,幼苗根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需要4~7D才能恢复,称缓苗期。

这段时期在管理上要维持较高床温,力求地温在18~22℃,气温白天25~30℃,夜间20℃。

同时要闷棚,基本不通风,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减少植株蒸腾,防止幼苗失水过多而严重萎蔫,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新根的发生。

旺盛生长期此期幼苗的生长量大,生长速度快,叶面积增长迅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

在管理上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强的光照,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并体现促中有控,促之稳健生长。

幼苗恢复生长后,控温指标应比缓苗期略低,一般气温降低4~5℃,地温降低2℃左右。

并要多通风见光,提高幼苗的光合效率,还要保证水分和养分的供应。

在正常的晴朗天气,2~3D浇水一次,阴雨天气4~5d浇水一次,严防床土“露白”。

浇水要结合追肥,可用0.2%的NPK复合肥和30%左右的腐熟人粪尿浇泼。

炼苗期为提高幼苗对定植后环境的适应能力,缩短定植后的缓苗时间,在定植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应进行秧苗锻炼。

具体措施有:

1)降低床温白天气温可降至18~20℃,夜间13~15℃。

2)控制水分炼苗期一般不再浇水,促使床土“露白”。

3)揭膜通风开始炼苗时,先揭去部分薄膜;随着炼苗时间延长,应逐步揭开,至最后全部揭开薄膜,使之完全适应露地环境。

 4)带药下大田定植前2-3天应打一次药,严防带病,带虫下大田。

 

文-汉语汉字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

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

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古今通论》

(1)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

"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

花纹;纹理。

(2)同本义[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

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

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