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269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docx

整理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

?

避雷针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避雷针应牢固安装在支架上,无松动现象。

避雷针必须通过截面积大于35mm2的多股铜芯线直接接入地网

设计单位:

5馈线应尽量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通过□未通过

?

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正确、清晰、齐全

集成费小计1*?

%   0.00

WLAN建设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建设单位名称:

   

5馈线应尽量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通过□未通过

施工单位名称:

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

 

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分析

我国有将近10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城市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纵观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可以说现状已经非常危急,必须采取断然措施进行彻底治理。

我国广大农村环境整体可以概括为:

局部好转不多见,环境整体持续恶化,前景令人十分担忧!

从污染源角度来看,农村面源污染普遍没有有效治理,点源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和城市等污染源相互叠加加剧了农村环境危急的形势。

20xx年《中国环境公报》对此有客观的评价:

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新老污染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威胁,突出表现为生活污染加剧,面源污染加重,工矿污染凸显,饮水存在安全隐患,生态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农村环境危急,主要表现在:

(1)养殖业废弃物成为农村环境恶化重要污染源

现在养殖业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重要的污染源。

在传统的养殖业中,一家一户作为养殖的主体,牲畜的粪便尿液等用来积肥,直接回田,既增加了土壤的肥力,牲畜的废弃物也得到了有效处理,可以说是典型的初级循环农业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养殖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养殖业逐步集中,农民也很少使用农家肥,养殖污染物日益突出。

养殖厂臭气袭人,污水横流,污染了河流,导致环境的恶化。

据估计,目前全国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基本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之中。

据初步估计,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污物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

养殖业成为农村重要的环境污染源。

(2)种植业成为污染水体的重要源

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污染来源之一。

特别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促进种植业效益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新的威胁。

由于劳动强度和劳动力的影响,农用肥很少施用,为了追求高产和高效益,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形成面源污染和土地污染。

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形成环境污染,对土壤、水、生物、大气及人体健康产生污染危害。

农业生产中使用塑料薄膜也给农村带来了“白色污染”。

我国农药生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位,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余下的直接进入土壤和空气,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3)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据估计,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而任意排放。

建设部20xx年对9省74个村的105项调查显示,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设施。

这些污水让农村环境变得“脏乱差”,在雨季,他们以径流的方式进入水体,成为水体的重要污染源。

(4)农村安全用水的保障程度较低

目前,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有关部门曾对京、津、唐地区69个乡镇地下水和饮用水取样,分析表明,硝酸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的占一半以上。

农村安全用水,关系到身体健康,也与他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5)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

多年来,城镇产生的大量垃圾,都运往农村进行填埋处理,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特别是许多城市的郊区,被垃圾场所包围,垃圾到处乱飞,产生的垃圾液对水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城市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由于水资源短缺,成为灌溉的水源,不仅污染了土地,也不同程度地对食物安全带来隐患。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环境,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保护。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xx年环保总局等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0xx和2018年农村环境主要目标:

到20xx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国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均提高1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

 

,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到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事求是地说,实现这样的目标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农村环境保护目前应该特别关注的方面包括:

(1)环境保护重点逐步转移,由城市为重点转化为城市与农村并重,进而转化为以农村为重点

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一直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农村环境保护相当薄弱,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了空白。

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以城市点源治理为中心的环境治理模式相对弱化,面源治理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面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甚至个别流域达到80%左右。

可以说,即便城市的环境完全得到治理,水环境的改善也不会那么理想。

城市环境保护不能放松,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首先将农村环境治理与城市环境保护并重,在个别地区以农村为重点,最终将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境治理模式逐步向农村转移,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环境治理战略,促进城乡环境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

(2)将农村环保设施作为重要的公共设施加以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有限,环境保护设施极端薄弱,甚至个别地区为零。

为了农村环境保护迅速推进,必须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将农村环保措施作为重要的公共设施加以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为此,国家应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在国家预算中,特别重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编制,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自己的预算,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与农村环境保护相适应。

(3)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体系

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体系与城市环境保护体系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从保护的区域来看,农村地域广阔、类型多样,涉及的领域极其宽泛,农村环境保护不能只局限于农村本身,需要更广泛的技术来支撑。

如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5%左右,为了提高农产品的数量,生产者常常投入更多的化肥。

一些学者建议减少化肥的投入量,但化肥投入量的减少可能引发减产,如何寻找可替代的技术,既能减少化肥的投入同时不导致产量的减少,是目前还没有攻克的难题。

现在农民们的居住状况比较分散,不可能像城市那样建立大量的污水处理厂来处理生活污水,需要简易、高效、运行成本低(甚至无运行成本)的处理技术。

养殖业粪尿的处理同样也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撑。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环境保护技术迫在眉睫。

**市地处浙东沿海,在百强市中名列前茅,然而,**认为,**有87万农村人口,占户籍人口的85%,65万亩耕地中54万亩是农户承包耕地,发展现代农业功在千秋,土地流转工作则是基础工程,要抓早抓好。

建立中介组织全市20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89个有承包土地的村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基本形成了自下而上、覆盖全市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是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以规划引领流转,以流转促进布局,使土地流转真正做到有目标流转、分阶段推进、按规划实施,确保了作物功能区块的实现,特别是确保了粮食功能区的稳定。

二是确保了农民利益,规范流转程序和合同。

对流出土地的农户,都要求签订流转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大大减少了土地流转纠纷。

2002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例因中介委托流转引起的土地流转纠纷案件,农民都能按合同的规定按时拿到土地流转费。

三是统一流转期限和价格。

中介组织对统一区块土地流转时间、期限保持基本一致,流转价格相对稳定,从而加大农业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四是打破行政地域限制。

通过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打破队界、村界甚至镇界,形成规模基地,发包给大户,发展规模经营。

实施项目带动一是把土地整理项目作为土地流转的主战场。

**市优先选择已打破地域界限的区域实施流转,使土地整理、土地综合开发、土地围垦等项目成为推动土地流转的重点区块。

二是通过产业化项目拉动土地流转。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系。

目前,**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30多家,建成原料基地20万亩,农业龙头企业成了带动土地流转的生力军。

维护农民利益一是推进就业转移。

一方面,**市通过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

另一方面,以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完善创业就业政策,加大城乡统筹就业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让农民从容转业。

二是规范自发流转。

**市土地流转总量的一半是自发流转,保障自发流转农户的利益成为流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为了引导农民通过流转中介组织这个平台,市政府出台政策,把承包地委托给镇村土地流转组织流转的农户,都将享受政府土地规模经营补助政策。

三是土地互换。

对规划区域内不愿意流转的,则设立农户自种区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区,妥善解决个别承包地不愿流转和连片流转的矛盾。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综合产出率。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

如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

,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理念抓”三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科学统筹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新农村是当前各级政府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

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管理农业,就是要引进工业组织形式发展农村龙头企业,移植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及农业产品消费服务联为一体,把市场理念、质量理念、标准化理念、品牌理念等现代工业管理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

一要借鉴工业”项目带动”理念,推动农村主导产业不断升级。

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到终极产品上市。

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突出发展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是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借力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群,推进农村工业化。

突出做好项目的规划、包装、设计,把项目作为引资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把龙头企业与种养业紧密结合起来,捆绑发展,加强与农户的连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使企业和农户达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分配机制。

各地拟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区、市)扶持农产品加工的专项补助资金,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负,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

农业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

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帮助其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质。

二要借鉴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多途径开拓市场。

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

要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要完善农产品信息供求渠道,发展壮大购销组织,加快建设以龙头企业连锁直销为主要形式的营销网络,依托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领域。

大力扶持一批出口型加工企业发展,扩大农业的外向度,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要借鉴工业“减员增效”理念,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立足现有基础,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园区工业发展,扩大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重视对龙头企业职工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农业经营环境,落实财政扶持、税收减免政策。

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帮助农业经营大户排忧解难,促进其成长发育,尽快发展成为实力较强的农业企业。

四要借鉴工业“规模化生产”理念,着力把龙头企业培育成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主体。

逐步将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农产品基地建设,转变为在政府扶持引导下,由龙头企业组织农户实施。

政府在按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搞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承包、租赁、入股以及与农户联营等形式,因势利导实行土地流转,建立企业自己的生产基地。

有关职能部门帮助企业争取涉农项目,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积极探索将公益性农业项目交给民营企业实施的有效途径。

坚持以城镇的理念经营农村

如果说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是为过剩农产品找市场、为剩余劳动力找出路,那么用城镇理念经营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农民对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更高需求的问题,同时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载体和平台。

没有农村的城镇化,就没有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没有城镇体系的完善,农民奔小康、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农村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让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改变农村人口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首先,突出科学规划。

要本着规划超前、布局统一的原则,以重点建制镇为主体,坚持重点集中、突出特色、强化功能、促进发展、聚集人口为目标,通过对城镇综合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保障公共产品供给,为农民提供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农民可以“住得好”。

第二,突出城镇产业发展。

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集聚统筹发展,结合农产品加工小区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刺激人口向城镇和工业向园区集中。

第三,突

出抓好村庄的综合整治。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项目,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农网改造、林业生态、沼气能源等基础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坚持以品牌的理念经营农产品

质量是农产品立足市场的根本,品牌是农产品通向市场的“身份证”。

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农增收,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

在发展农业上,要像经营项目、经营企业一样,注重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建立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在生产

和流通领域全面建立起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认证等标准体系,以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同时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产品申报,发展品牌农业、精品农业。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农产品品牌。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工程。

要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基地扩建。

要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和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农资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质量保障赔偿机制。

实行农药、兽药专营和添加剂规范使用制度,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试点。

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和生产规范,通过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使农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

突出抓好养殖业的标准化生产,实现品种优良化、防疫制度化、饲料安全化。

二是以产业化促进标准化,着力把龙头企业培育成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

按照以产业化促标准化的思路,着重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以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带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根据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市场定位,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和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

帮助企业通过生产基地平台,指导和监督农户按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三是加大政府对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创建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壮大。

建立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的激励机制,对获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