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4644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docx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研

第一章总论3

1.1项目摘要3

1.2研究范围5

1.3编制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5

1.3编制依据6

第二章必要性及可行性8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基本条件12

3.1项目选址12

3.2项目区基础条件12

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14

4.1生活污水处理14

4.2排水管网设计15

4.3垃圾收运系统17

第五章项目建设主要内容19

5.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9

5.2布局规划19

5.3高程设计20

第六章建设规模及目标21

6.1建设规模21

6.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22

6.2生活污水处理目标22

6.3生活垃圾处理目标23

6.4考核指标23

第七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26

7.1建设期限26

7.2实施进度规划26

第八章环境保护27

8.1设计依据27

8.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27

第九章安全生产、消防和节能30

9.1安全生产30

9.2消防31

9.3节能31

第十章项目管理32

10.1项目管理机构32

10.2组织管理措施32

10.3运行管理33

10.4技术保障措施34

第十一章招标方案35

11.1设计依据35

11.2招标方案35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6

12.1投资估算依据36

12.2投资估算36

12.3资金筹措37

第十三章工程效益分析38

13.1环境效益38

13.2社会效益38

13.3经济效益38

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40

14.1结论40

14.2建议40

附录

1、项目投资估算表

2、项目地理位置图

3、小园村规划总平面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

**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1.2建设单位

**县长集镇人民政府。

1.1.3建设地点

**县**镇**村。

1.1.4建设周期

一年(12个月)。

1.1.5项目背景及由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并不断采取政策措施,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明确提出支持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支持靠近城镇、交通便利的村庄,主要支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的农村垃圾处理。

**县**镇**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长集镇老镇区北部,310省道以北,是一座经过统一规划后的新农村小区,由约40栋住宅楼及配套公建组成,现有843户,2700余人。

通过建设本项目,完善村内的雨污管网及垃圾收运系统,以改善小园村环境卫生,为其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村等打下良好基础。

1.1.6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雨水、污水管网各3000米,建设化粪池6座,预处理后生活污水接入长集镇市政污水管网,并进入**县长集镇农产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建设垃圾转运站一座、垃圾收集点3座,配置室外垃圾桶、人力垃圾收集车、垃圾转运车等设施,将村内垃圾集中收集并转运至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1.1.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191.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166.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00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

资金筹措:

拟申请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40.00万元,**镇**村自筹151.00万元。

1.1.8综合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小园村实现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并实现年达标处理污水立方米,年消减CODcr77吨。

通过本项目建设,小园村垃圾收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并可实现每年清运生活垃圾986吨,大大改善农村环境风貌。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居民垃圾实现95%清运,生活污水实现100%无害化处理,并达标排放。

一方面,大大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对项目区的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群众的精神风貌,对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1.9结论与建议

(1)本项目充分体现国家及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政策。

(2)项目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本项目规划选址合理,建设内容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简单易实施,建设周期短,能很快达到预期效益。

(4)本项目建设周期短,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

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的实施进度,尽早发挥项目的预期效益。

1.2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论述**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并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条件、主要内容、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选择、项目目标、项目管理和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效益、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项目实施的有关建议。

1.3编制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突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以试点示范为先导,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主要的编制原则如下:

(1)突出污染防治,完善环保基础设施

针对项目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优先解决当地突出的生活垃圾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重点保障项目区开展污染防治必需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

(3)坚持科技先行,多方筹措资金

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低成本、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选择满足要求并适合当地条件、管理简单、运行可靠、节约能耗、运行费用低的工艺方案,建立保障“行动计划”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1.3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

(2)《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

(3)《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4)《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

(5)《村庄集中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7)《安徽省生态村建设标准》

(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0)《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1)《**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12)《**镇**村新农村规划》

(13)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及国家现行规范标准

第二章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农村环境也遭受了巨大的污染。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内容。

1、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土壤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生产物资的不合理使用。

有数据显示,农药直接作用于作物和害虫的仅占5%左右,而80%左右的农药残留进入环境。

土壤污染除了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低劣外,就是土壤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导致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聚集到农作物中,引发人或牲畜食后中毒。

二是大气污染,主要是农村焚烧的垃圾以及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

大气污染不仅严重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农村植物的生长,降低农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三是水污染,主要是乡镇工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

目前,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

水环境的破坏极易导致疾病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污水的灌溉和养殖对我国农业会造成巨大破坏,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是惨重的。

2、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由于我国之前一直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致使高污染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成为农村环境问题的历史性原因。

而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又往往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引进重污染企业进驻农村。

二是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

一方面,政府过去长期“重经济、轻环境”、“重城市、轻农村”,在政策、制度等方面都向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倾斜,造成对农村环境的忽视和农村环保宣传的不足。

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差。

目前,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是农村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相比,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缺乏规划和环保监督力量;另一方面,环保指标没有被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问责制为核心的监管机制也尚未建立。

四是农村环境治理资金不充足。

目前,大多数农村仍然没有专项环保配套资金,农村环保中只有一些示范试点和创建活动有少量的资金投入,乡镇环境治理经费主要还是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

3、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意义

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实施农村环境治理是努力实现“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不仅要发展好本地农村经济,而且要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创造干净、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第二,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村经济社会要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注重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

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

第三,是政府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我国政府职能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四大方面,而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方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本辖区的环境。

小园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虽然已经过统一规划建设,但若环境治理设施不完善,环境保护不到位,仍然会使村内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居民身心健康,为农村经济发展拖后腿。

若建设好小园村环境整治项目,并以此为示范,逐步推广,将大大有利于长集镇及周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

村(小区)内、村外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也会带动居民集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建设**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必要的。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并通过“以奖代补”等措施,扶持了全国一大批的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2.2.2成熟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家已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明确规定了项目基本原则及支持内容,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

另外国家先后制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村庄集中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等一系列村庄环境治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2.2.3小园村基础条件较好

**镇**村是经统一规划建设的村庄,住宅布置整齐,污水管线、垃圾站等设施可以合理布置,按需布置。

可实现环境综合治理投资的经济合理、效益明显。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基本条件

3.1项目选址

本项目位于**县**镇**村。

3.2项目区基础条件

3.2.1**县概况

**县辖22个镇、13个乡。

总面积3774平方公里,总人口176万。

(1)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

115°50′至116°32′北纬:

31°44′至32°36′,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东邻六安、寿县,西与河南省固始县毗邻,南与金寨接壤,北与颍上、阜南隔淮河相望。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低岗丘陵地区,北部为平地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

(2)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3)自然资源

邱面积3493.16平方公里,物华天宝、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盛产粮、油、棉、是国家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和省的棉、油、猪、山羊、禽蛋、荻柳等生产重点县;有古为贡品的沣虾银鱼;有近20种具有理想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其中磁铁矿贮量居全国第6位,被列为国家大型矿石基地,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水资源:

**境内常年平均水资源量超过11亿立方米,全县平均有效蓄水量4.29亿立方米,本县有沣河、找母河、牛角河、窖湾河、高塘河、汲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龙河、淮河、淠河、史河、湖泊有城东湖和城西湖。

矿产资源:

**铁矿位于**县西北部的周集至众兴集一带,矿区北邻淮河,东距城西湖5公里,西南紧靠四十里长山与河南毗邻,整个矿区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5公里,由九个铁矿床、十五个磁异常点组成,已探明储量16.5亿吨,在全国居第五位,铁矿床均赋存于上太古代**群变质岩系中,属鞍山式铁矿,呈似层状,规律清楚,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可选性能好、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等优点。

经选矿实验,金属收得率86%,精矿品位达65%,深选后精矿品位达到72.19%,化学成份单一,硫、磷含量低。

3.2.2长集镇概况

长集地处**县中部,位于310省道与105国道及阜六高速交汇处,霍众路、长河路、长花路穿境交织,交通十分便捷。

长集镇辖17个行政村,1个街道,82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

长集镇面积75.4平方公里。

全镇4万亩耕地,人口3.5万人。

集镇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

长集镇是安徽省中心建制镇,被誉为蓼中明珠。

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齐全,基础较好。

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

4.1生活污水处理

本项目拟通过建设污水管网收集居民生活污水,并通过在住宅小区内建设化粪池,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然后进入长集镇农产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最终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工艺流程具体如下:

 

图4-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4.2排水管网设计

4.2.1排水管网设计原则

⑴排水体制按雨污分流制。

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进行管道定线,尽量减小管道埋深,降低工程投资。

⑶排水干管一般沿村区道路敷设,且敷设在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下。

⑷排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避免提升,且尽量减少与河道、公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

4.2.2管网设计

⑴排水管道计算公式及设计参数

a.污水管道计算公式

V=R2/3×i1/2/n

其中:

V—流速

R—水力半径

i—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

b.设计最大流速为5m/s,最小设计流速在设计充满度(0.65)下为0.6m/s,

c.室外排水管道最小管径:

雨水d200,污水d300。

d.管道起点埋深及覆土深度

排水支管起点埋深一般不小于0.6m,管道最大覆土深度一般不超过2.0m。

管道设计坡度:

表4-1管径及坡度表

管径

最小坡度

D200

0.003

D300

0.002

D500-1000

0.0015

e.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总按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选用。

⑵管网设计

本工程污水管网设计系在总体规划—排水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道路的现状进行设计。

⑶管道材质、基础、接口及施工方法

管材:

UPVC双壁波纹管。

管道基础及接口:

a.管道基础

采用碎石和砾石基础。

b.管道接口

采用橡胶圈接口。

c.施工方法

本工程管道施工主要采用开槽施工,局部地段可采用顶管施工;排水管具体施工方法待初步设计阶段,在仔细调研的基础上再行确定。

4.2.3化粪池设计

根据规划小区平面布置,每450户左右设一座75立方米化粪池,小区内共设置6座化粪池,均设在绿化带区内,距离建筑外墙不小于5米。

化粪池选择参照国标图集《砖砌化粪池》02S701,选用Z12-75F型,池容75立方米,有覆土,L=13320mm,B=3880mm,H=3200mm。

4.3垃圾收运系统

4.3.1垃圾收模式

村(小区)内垃圾运按照“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的模式进行规划。

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系统处置模式。

垃圾收集及转运工艺流程:

村民垃圾→垃圾桶集中→人力车收集→收集点→垃圾转运车→镇/县垃圾场统一处理。

4.3.2规划布局

小园村设置一座垃圾转运站、三座垃圾收集点:

垃圾转运站设于小区北侧,位于道路边,便于垃圾车运输作业。

垃圾收集点位于小区内的三个分区内,且设在道路边,便于垃圾车运输作业。

垃圾桶每2栋楼设置一个240L大规格带滚轮塑料垃圾桶,另预备垃圾桶10个,共计约30个。

垃圾转运车、人力垃圾车均存放在垃圾转运站内,每日根据作业需要进行统一调配。

第五章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5.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表5-1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内容

序号

建设内容

规模

(数量)

单位

备注

土建工程

 

 

1

雨水管网(d200-d500)

3000

UPVC双壁波纹管

2

污水管网(d300-d400)

3000

UPVC双壁波纹管

3

化粪池1

75

立方米

砖砌

4

化粪池2

75

立方米

砖砌

5

化粪池3

75

立方米

砖砌

6

化粪池4

75

立方米

砖砌

7

化粪池5

75

立方米

砖砌

8

化粪池6

75

立方米

砖砌

9

垃圾转运站

100

平方米

砖混

10

垃圾收集点1

20

平方米

砖混

11

垃圾收集点2

20

平方米

砖混

12

垃圾收集点3

20

平方米

砖混

仪器设备购置

 

 

1

垃圾桶(240L)

30

塑料

2

人力垃圾车

6

3

垃圾转运车

1

5.2布局规划

5.2.1布局规划原则

⑴要求满足人流、物流的安全性、独立性和合理性。

⑵要求化粪池和垃圾转运站的环境风格及周边整体环境风格的协调统一。

⑶本着节省投资、布置紧凑、工艺流畅、便于建设实施的原则,按功能区分区布置,一次规划用地,充分考虑到远期发展的需要。

5.2.2总体布局

垃圾转运站及化粪池设施应根据村民组分布情况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高差分散布置。

结合新农村规划进行垃圾箱和垃圾箱房布点,污水、雨水管网结合新农村规划合理布局。

5.3高程设计

村内污水管网的铺设应根据现有地形特征,尽量减少管道埋深,并保证污水管道埋深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人行道下不低于0.6米,遇到给水管线应尽量避让,需要交叉通过时应使污水管埋设在给水管下方。

按照工艺及相关专业对高程设置的要求,站区竖向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特征,以达到减少土方、降低费用的目的。

道路设计高程基本低于设计地面高程0.15米,以保证各建筑物周围排水的通畅,使雨雪水能顺利排出。

同时,充分考虑到污水管道的出口标高及最终出路来确定构筑物的高程设计。

第六章建设规模及目标

6.1建设规模

6.1.1污水设计流量:

根据用水定额,小园村人均日用水量设计为300L/人·d,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90%计,即人均生活污水量为270L/人·d。

小园村共计约2700人,每日生活污水共计约729m3/d。

6.1.2雨污水管网

小园村设计为雨污分流制,根据村内道路系统,共需建设雨水管网及污水管网各3000m。

6.1.3化粪池

化粪池根据实际使用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0.70,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排出,污泥清掏周期=180天,单个池服务总人数N=315人,每人每天生活污水量=270升/人天,污水在化粪池停留12小时,每人每天污泥量0.7L/人天等数据计算得单个化粪池容积为75立方米,小园村共需建设6座同等规格的化粪池。

6.1.4设计垃圾收集量

垃圾产生标准为1.0kg/人·d,则:

小园村共计约2700人,每日生活垃圾量共计约2.7t/d。

6.1.5收运设备

垃圾桶30个,平时使用20个,可满足村内垃圾收集。

垃圾转运车为5立方米箱体容量,可满足每日垃圾清运一次。

6.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本项目实施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各项政策,围**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针对其面临的主要环境卫生问题,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妥善处理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大力弘扬生态文明,通过倡导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引导当地农民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速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6.2生活污水处理目标

6.2.1污水水质

污水来源于居民住宅中的洗漱、洗衣、洗菜等生活污水,根据实际工程调查数据,本项目中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水质基本确定如下:

CODcr≤350mg/l

BOD5≤200mg/l

SS≤150mg/l

氨氮≤30mg/l

磷酸盐≤2.0mg/l。

6.2.2排放标准

综合考虑地表水环境的功能区划、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处理后排放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即:

CODcr≤60mg/l

BOD5≤20mg/l

SS≤20mg/l

氨氮≤8mg/l

总磷≤1mg/l

6.2.3污染物消减指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实现年达标处理污水立方米,年消减COD77吨,年消减氨氮6吨。

6.3生活垃圾处理目标

通过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的建设,小园村居民生活垃圾将得到合理处置,居民的生活环境将有极大的改善,村庄的整体形象将有根本改变,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符合安徽省生态村的指标要求。

表6-1垃圾处理指标

项目

指标

垃圾收集率

≥95%

人均垃圾量

1.0kg/d

小园村共计约2700人,可实现年收运生活垃圾量共计约986吨。

6.4考核指标

**镇**村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村内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生活垃圾合理处置,村容村貌将会得到较大的改观,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意识将有较大的提高,可实现安徽生态村的各项指标。

表6-2安徽生态村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

序号

考核指标

指标值

农村社会

经济发展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高于地方(县、市、区)

平均水平15%

2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0%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4

清洁能源普及率

≥80%

农村环

境质量

5

改水改厕改圈普及率

≥90%

6

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

≥70%

7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

≥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