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妙联赏析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0511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古今妙联赏析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今妙联赏析1.docx

《古今妙联赏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妙联赏析1.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今妙联赏析1.docx

古今妙联赏析1

对联集锦

古今妙联赏析

清朱应镐《楹联新话》言,清时有人与其友合作五十岁生日,撰联云:

与我同庚,忝居三日长;

得君知己,共作百年人。

同庚,即同年所生。

忝,谦词。

三日长,即比其友大三天。

末句既可理解为两人合起来庆贺一百岁,也可理解为两人都要活到一百岁。

魏寅《魏源楹联辑注》云,清代魏源幼时,见当地一举人喜抄人诗作对以为炫耀,颇憎恶之,时或予以揭穿。

一日举人指着手提的烛灯出联要魏源对。

联曰: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对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心中有火”与“眼里无珠”均语带双关。

“烛,烛”、“心,心”与“笼,笼”、“眼,眼”为连珠。

《评释古今巧对》云,秦观与苏小妹成婚之夜,苏小妹不知何故,决定不理秦观,并用如下一联表意: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秦会意,并对下联:

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联语主要用双关法。

月朗星稀者,无云也。

无云加不雨,即不会云雨也。

不雨亦谐不语。

成霜,犹言成双。

《解人颐》云,明代解缙七岁时,随父出,见一女吹箫。

父出句命对,曰: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出玉笋;

解缙应对道:

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枯竹,箫也。

玉笋,歌女之手也。

乃比喻。

金莲,乃脚之代称。

两联极具形象。

景常春《近现代历史事件对联辑注》载有挽黄花岗烈士温生才等人联,曰:

生径白刃头方贵,

死葬黄花骨亦香。

上联极具豪侠气。

下联之“黄花”既指黄花岗,又批菊花,语带双关,且隐喻烈士精神不朽。

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

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

除夕之日,光坡以让如下一联呈与皇上: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康熙见后,大为赞赏。

七十二加二十八,正好一百,是以一副代百副也,可谓巧于用数。

“贤,贤”与“宿,宿”为连珠。

“贤贤”、“宿宿”为叠词。

七十二大贤,指孔子特别优秀的弟子。

易色,有多解,按颜师古的说法为不重容貌。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

联曰: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河南于万杰对道: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联语为析字对。

“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联中皆凡两见。

相传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甚多,老板总不满意。

其时郭沫若还很年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于是题到: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误认此联是“无情对”,其实一酒一菜,意思十分连贯。

上联嵌商标名和酒名,下联嵌时间名和菜名。

《解人颐》云,唐伯虎见张灵,常在一起喝酒。

一日唐曰:

贾岛醉来非假倒,

张对曰: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唐代诗人。

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曾蓍《酒德颂》。

此联用了两种手法。

“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音同字异,是为“混异”;“假倒”与“留零”为动宾词组,又可视为“贾岛”与“刘伶”的谐音拆字。

《对联话》载,民国初年,《长沙报》有龙龚二君任主笔,时人撰一谐联刊于《大公报》云:

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龙龚二主笔,均未详。

马宾王,即马周,唐初人,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

骆宾王,亦唐初人,“唐初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曾作《讨武瞾檄》。

联语的手法主要为析字,亦有重言和嵌名等。

《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云,明代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联曰: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

显祖久而无对。

后见新娘穿的绣花鞋,遂得句云:

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因蜡烛上的龙同是蜡烛做的,燃烧时同时烧掉,故言“由火里去”。

因凤绣在穿于双脚的鞋上,故言“向地边来”。

联话以矛盾统一见趣。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像。

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云: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下句。

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风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翁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用数。

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等变言之。

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纪晓岚外传》云,乾隆游泰山,至玉皇顶,见东岳庙北有弥高岩,出对要纪昀对: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纪对道: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联为用典。

坚,深也。

上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道,语出《论语·子罕》。

此言泰山。

下联首二句本讲孔子之伟大,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此亦言泰山。

上下联首二句为自对,“之弥”与“乎其”为重言。

《评释古今巧对》云,唐伯虎幼时,一日随父外出,见一和尚带枷示众,与父言之,父出句曰:

削发又犯法,

伯虎对道:

出家却带枷。

“发”与“法”、“家”与“枷”音同而字异,是为混异。

削发出家,与犯法带枷,相映成趣。

《楹联丛话》载,北京宣武门外赵象庵家,菊花最盛。

一日刘金门等借园赏菊,主人求题新联。

问主何好,答曰:

“无他好,惟爱菊如性命耳。

”金门信手书云:

只以菊花为性命;

一时无对。

又问主人何姓,答曰姓赵,于是得下联:

本来松雪是神仙。

松雪,既为自然物与“菊花”相对,又为赵孟頫之号,是隐切赵姓无疑,对主人亦甚恭维。

清洪薛成《庸庵笔记》言,安庆有位十二岁的诸生叫孟昭暹,工诗文书法,尤善对。

曾以“盘庚”对“箕子”名噪一时。

适逢曾国藩驻兵安庆,闻其名而召见他。

问其家世,知其祖亦是诸生,遂口占四字命对,曰:

孙承祖志,

对曰:

孟受曾传。

孟,本指孟子,此借指自己。

曾,本指曾子,此借指曾国藩,无怪曾听后要“大加赞赏”了。

联语自对后又上下联相对,非常工整。

 

《古今谭概》载,关懈其貌不扬。

为推官时,一次过南徐(今镇江)。

见一穿大红衣服的客人伸开脚坐着,有些傲慢的样子。

关很有礼貌地上前相问。

回答说,他是:

太子洗马高乘鱼,

过了好久,高回过头来问关。

关答到,他是:

皇后骑牛低钓鳖。

高惊骇,问是何官。

关笑着说:

“不是什么官,不过是想与您的话对得真切罢了。

这种不管内容,只图对仗工稳的对联,乃无情对。

《名联谈趣》言,河南名酒“状元红”之代理商中庆公司和香港《商报》联合为状元红酒举行过一次征联。

出联是:

千载龙潭蒸琥珀;

得对一千五百多,获优异奖者共五联。

其一是:

深宵牛渚下丝纶。

状元红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此言“千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龙潭,在河南蔡县卧龙岗,状元红即以此泉水酿成。

状元红色泽红润晶莹,形似树脂化石琥珀,故此以“琥珀”喻代之。

下联“深”虽不是数词,但有深必有浅,其中隐含有数。

牛渚。

地名,在安徽当涂采石矶。

丝纶,既可解作钓丝,亦可解作皇帝的诏旨,此处喻指一种志向,即太公钓鱼,不在鱼而在社稷也。

此对句堪为姣姣者。

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

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

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

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

罗出对曰: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少逸对道: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指舜的朝廷。

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

十六字,指《书·大禹谟》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

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

联语用了用典和借代二法。

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

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

“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

某大学教师愤题如下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

”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

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

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当时未对出。

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

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联语对得很工。

两联先用嵌名,然后联珠(“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重言(修、正)。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

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

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

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

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

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

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摇,谐姚。

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

淋,谐林。

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

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

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

极为形象。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

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

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

“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

”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

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

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

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

法度,此指学观。

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

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

“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

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

“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

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有句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清末,聂伯毅换下其下句以言袁寒云曰: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黄金散尽为收书。

下联亦成句,只未详出自何人。

又梁羽生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或投一联云: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下联形象地反映了香港舞场情况。

揩油,借喻越轨行为。

 

《奇趣妙绝对联》云,旧时有一文人,因无钱贿赂而屡试不第,愤而弃文经商。

一日在店堂挂一联曰:

主考秉公,公子公孙公女婿同登金榜;

旁加小注,谓凡应试不第者对上下联,该店聘为二掌柜。

后有张生者,满腹诗书而名落孙山,返店时对出下联:

小生有怨,怨天怨地怨丈人不是朝官。

联语“公”字与“怨”字先连珠而后重言。

上下联前后呼应,浑然天成,无情地揭露官场的黑暗腐败。

 

《奇趣妙绝对联》介绍,明代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乃嘉靖年间状元。

一次与友人乘船到九江,遇一船夫出联请对:

一孤帆,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罗未对上。

一直到一九五七年,佛山市工人李戒翎找九江香木材,托八七五六号轮船自十里二日运到。

而一九四三年有人找此木材却整整一年才到货。

有感于此,遂得下联: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五六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坚瓠集》载,清代朱亦巢幼善作对,其家附近田中有一巨石名石牛,旁有僧庵曰石牛庵。

一日偶同父友某漫步至庵,某即出对曰:

石牛庵畔石牛眠,种得石田收几石?

亦巢对道:

金鸡墩上金鸡宿,衔来金弹值千金。

金鸡墩,亦当为附近地名。

弹,谐蛋,语带双关。

上下联皆嵌名,上联重“石”与“牛”,下联重言“金”与“鸡”。

相传旧时有位学生想试探先生才学,傍晚时分,装着前来问字。

时值先生关学堂门,学生出联云:

门内有才何闭户?

先生对曰:

寺边无日不逢时。

上联谓先生如果关门就是无才,下联言现在日已下山,本当关门了,学生你来得不是时候。

两句都是寓意双关。

而这种双关又是靠析字来实现的:

“门”中加个“才”字正好是“闭”字,“寺”字边加个“日”字便是“時”(时的繁体)字。

《对联话》载,清代有施粥厂,施粥以济饥民。

朱彝尊题一联云:

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

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联语以对比手法写,颇合哲理。

第二句之“饱者”与“饥者”、“得时”与“失时”为自对,“者”与“时”又为重言。

清曾衍东《小豆棚》云,王梅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但二十年穷愁潦倒,只能于上肖寺寄读。

一日外出,为一翁约至家中进食,见其女有怠慢之意,谓“人不患有司之明,当患吾学不成耳”,遂请女面试。

女出句令对曰:

“鸟惜春归,噙住落花啼不得。

”王无对,谓女以此相扼。

女谓王何不以此扼人。

王出对云:

芍药花开,红粉佳人做春梦;

女知其谤已,应声对道:

梧桐落叶,青皮光棍打秋风。

两联皆用比喻。

梧桐落叶之的,即成青皮光棍,在秋风中摇摆。

光棍,乃无家无室之人。

打秋风,旧指利用关系向人家取财物。

下联影射王梅,同上联一样,皆语带双关,而刻薄则有胜于上联。

清余得水《熙朝新语》云,浙江乾隆丙子科乡试,两主考,一姓庄一姓鞠。

庄氏糊涂,鞠氏不谨。

或嘲之云:

庄梦未知何日醒,

鞠花从此不须开。

试毕回京,鞠语人云:

“杭人欠通,`如何鞠可通菊?

”未答。

再问之,答曰:

“吾适思《月令》‘鞠(即菊)有黄花(即花)’耳。

”鞠大惭,不久死去,人以为谶语。

上联用庄周梦蝶故事,暗指庄氏。

下联出自杜甫《九日五言》诗,以“鞠”代“菊”,暗指鞠氏。

两联皆双关。

《坚瓠集》载,有两吏员候选典史,南者欲得北,北者欲得南,于是相争。

主持者命对曰:

吏典争南北,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

一吏对道:

相公要东西,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

强,胜也。

东西夷,指未开化地区。

“南北”与“南”、“北”,“东西”与“东”、“西”皆为总分。

“东西”用其物件之义又借其方向之义与“南北”相对,是为借对。

“方之强欤”、“夷之人也”又为重言。

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

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

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联语仿主考官的口吻来写,是为假称,又重言“论”、“用”。

“碰”、“摇”二字尤其使人觉得滑稽。

此联尚有另一版本。

“尔小生”作“尔等”,“咱老子”作“吾侪”。

这个版本显得更雅,但“尔小生”与“咱老子”带点粗野,更能表达这位主考官的真面目。

孙保龙《古今对联丛谈》云,郑板桥在淮县上任不久,一塾师前来告状,谓主人请他教学,议定一年酬金八吊,但年终未曾兑现。

板桥疑塾师误人子弟,遂以大堂灯笼为题,出联曰: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板桥见塾师并非无能之辈,即判塾师为胜,并留其在衙办事。

联语用了叠词、自对及上下对句相对(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东西南北”四方)等技巧。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

“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

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

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

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

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

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

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摇,谐姚。

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

淋,谐林。

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

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

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

极为形象。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

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

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

法度,此指学观。

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

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

“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

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

“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

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

“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

”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

让门官交孙中山。

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

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

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

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

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

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

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

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

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

“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

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

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

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

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

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

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

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

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

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

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

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

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

三绝诗书画。

板桥曰:

“此难对。

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

吾辈且共思之。

”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

一官归去来。

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

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

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

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

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

适逢主人报帐曰: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

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九溪,在烟霞岭西南。

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

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

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

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

江南日暖难存雪。

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

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

薛回敬道:

塞北风高不住楼。

“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

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

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

林大钦随声答道:

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

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

二三更后便知心。

妙哉!

一切尽在此言中。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