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638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docx

美国参考资料的教育文化

美国的教育文化

——听老师们谈美国教育有感

张志勇

为了开阔“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的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的先进理念,推进山东省的基础教育改革,2006年11月28日至12月20日,来自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18名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深入美国康州的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培训。

教师们在集中授课培训之后,分散到康州13个学区的中小学校采取跟班听课、座谈等形式,先后到7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培训,深入解了当地中小学校的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

跟班、听课、实习后,教师们重新集合,就中美两国中小学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2月20日,举行了出国培训总结报告会。

透过老师们的汇报和总结,我对美国教育有以下几点新的认识,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任何教育现象都可以从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中找到根源,都打上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性。

我们谈美国教育,看到的必然是它背后所蕴藏的美国文化。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美国教育的特质,才能更准确地找到借鉴美国教育,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正因为如此,听了老师们关于美国教育的所感、所思、所悟之后,我想从大家眼中的美国教育谈谈美国的教育文化。

学习借鉴美国教育,对我国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文化的重建。

我们是不是需要一种教育文化的革命?

回答是毋容置疑的。

美国教育文化中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什么?

这就是:

尊重、科学、民主、自由、差异、平等、实践、效率、敬业。

一、尊重

我认为,教育是通过人与人交往的人文性活动来培养人的。

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人文性活动的性质往往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成败。

看美国教育,给我们的一种深刻的感受的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源于师生关系的平等,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是美国教育文化的基础。

泰安二中高中数学老师曹炳友说:

“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美国教育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之一。

老师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与学生接触,都为学生树立了友好、和善、礼貌的典范。

像校长每天都第一个到校,见到学生都会主动向学生问好。

在学校里,师生们都互相问好。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或者主动示意有不理解的问题,老师们都会主动停下课来为学生解答。

老师们从来不轻易不批评学生。

因为在老师们的心目中,学生都是孩子。

对学生的尊重,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潍坊幸福街小学数学老师孙颖在谈到对美国教育的观感时认为:

美国学生是为自己的理想和需要而学习的。

我觉得,需要很重要。

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

我们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学了很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

他们初中、高中生都有自己的课表。

排课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他们却能为每个学生排课表,我真的不理解,他们怎么做到的。

美国的教育不但尊重每一位学生,也充分尊重每一位家长。

济宁师范附小数学老师张宏伟说:

我们发现,美国学校家长会的组织有两种方式:

一种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进行的。

开家长会时,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找不同的老师一对一进行沟通。

我们看到,有一位老师,与八位家长进行了交谈。

另一种家长会是根据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进行的。

有一位学生,感到某个学科学习有困难,家长要求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辅导。

学校就由心理老师专门对这个学生进行测试。

参与这种测试的有三个学科老师、一位心理老师,还有校长、父母,共七人参加。

想想吧,我们的校长和老师见了学生会主动向学生问好吗?

我们的学生如果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老师能主动停下课为他解答吗?

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有特殊的需要,我们能为他单独开设课程吗?

我们的家长会是怎么开的?

二、科学

教育是继承和创新人类文明的地方,教育是最应该尊重科学和弘扬科学的地方,教育也应该是最充满科学精神的地方。

看美国教育的点点滴滴,我们有一种感受:

美国教育充满了对科学的敬畏。

美国康涅狄格州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心理卫生协会的地方,时间是1908年。

将近成立了一百年了!

临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心理教育老师徐光琴在谈到美国康州的心理教育时说:

这里78.9%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课,而且在全部中小学开设的选修课中,心理学课是学生选修率最高的学科。

这里的中小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途径有三条:

开设心理学课、专业心理咨询、教育全过程的渗透。

每个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专职的,不做心理辅导。

心理学老师负责上心理学课,心理辅导老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承担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学历都是研究生以上。

这个州的学校都配有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

一般一所学校有一位教师。

大都会学习中心只有六七百名学生。

除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外,还要帮助家长给学生制定学习方案,而且要由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决定哪些学生是不是需要提供特殊的帮助?

也就是说,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承担着鉴定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的责任。

透过徐光琴老师的介绍,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是美国心理学老师的专业要求是非常高的。

这体现在专业教育经历和专业分类两个方面。

从专业教育经历看,都应该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专业分类看,心理学老师和心理咨询老师是不能相互兼课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学生是不是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帮助,不是哪个老师或家长说了算的,是需要通过专门的委员会来进行测试、鉴定的。

不仅如此,在美国的许多学校里,对学生如何选课也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

美国教育不仅充满着对科学的敬畏,而且在教育中处处体现着教师们的科学精神。

潍坊幸福街小学孙颖老师认为,美国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她认为:

美国教育对学生应该学习什么?

学生学习为了什么?

回答的比我们好:

1.美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方法。

2.美国的教育具体到课堂是认知主义,是建构的,是自己长知识的。

我们是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进行教育的。

3.为自己的理想和需要而学习。

我觉得,需要很重要。

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

我们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学了很多他们不需要的东西。

4.美国老师有强烈的反思意识。

他们认为,自己的教育不好!

什么是科学精神?

反思精神、批判精神就是科学精神。

美国老师们的反思批判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吗?

三、民主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一个标榜民主的社会。

这种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求民主、平等的文化意识,对美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美国教育的民主首先体现在生活中,体现在家庭教育之中。

山东省实验中学数学老师邵丽云说:

我曾在我住的家里观察主人的两个孩子。

我在家里时,我问他们一些问题,他们也反过来向我提出问题。

16岁的大儿子,可以开车了,弟弟要跟着他去玩。

爸爸不太愿意让他去,就与他交流、沟通,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想让他去。

美国教育的民主体现课程开设的决策机制上。

济宁师范附小小学数学老师张宏伟在谈到美国教育时说: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决定学校开设什么课程。

这使各地的教育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学生通过有特色的课程,也使自己充满了个性。

美国教育的民主也体现在校长与老师的关系上。

邵丽云曾谈自己参加校长召开的全体老师会议的感受和体会。

她们参观的那所学校老师不到100人,长期在学校里固定上课的老师80多人。

开会时校长像答辩人一样,由老师提出问题。

如有的老师问:

学生迟到了,怎么办?

有的学生请假了,但一会又来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

她说:

看到这种情境,真切地感到,校长是真正为老师服务的。

学校教育中的民主是什么?

民主就是协商,民主就是权利分享,民主就是尊重多元诉求。

四、自由

济宁师范附小数学老师张宏伟对美国教育的认识时说:

自由、灵活——真正人本的教育。

自由和灵活是开发人的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

他发现:

教师对教室的布置是自由的。

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教室帖的花花绿绿的,一米长的条子、人体骨架……老师们说,这里的每样东西都是有用的,都是给予学生以教育和影响的。

……

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是自由的,课程一直触及到生活的许多领域,像养金鱼也是一门课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教师任教是自由和灵活的。

教师们上课更多是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

有一节课,体育老师就拿着一个橡胶圈,就上了一堂体育课。

其做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做。

学生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做。

这样的课,充满了自由和创造。

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

章丘实验中学数学老师吕学江认为:

我国教育是补短的教育,美国教育是扬长的教育。

美国教育为不同才能的学生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在这种教育中,美国教育对学生是宽容和理解的。

美国老师认为,学生没有一个问题不可以提,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贡献。

学生答错了,不批评。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教育教学中,美国老师们总是在采用不同的方式夸学生。

他们鼓励学生:

你经历了,你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嘉祥一中化学老师翟远杰老师认为:

美国基础教育是自然而和谐的。

美国的运算能力不如我们的学生,上课也没有我们的学生听话,学生的作业也没有我们学生的多。

但是,美国的教育却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

他认为,这与美国教育给予了学生享受充分的选课自主权不无关系。

学校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菜单。

每学期学校都提供高中四年的选课建议。

为了帮助学生科学选课,学校有健全的指导制度,有选课指导办公室。

每个学生的课程方案是由指导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形成的。

不但如此,美国学生有充分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学校一周五天课,每天7:

20到下午两点20分上课,从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是学生课外活动时间。

有的学生回家,有的学生在学校里,有各种社团活动、俱乐部活动和实践研究等。

学校教育中的自由是什么?

自由就是不钳制师生教与学的创造性,自由就是给予教师和学生自主教学、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五、差异

我们都知道,人生下来就是不一样的。

天下正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即使是两个双胞胎,也是有差异的。

面对走进学校校门的千差万别的学生,学校教育应该如何适应他们,教育他们呢?

显然,教育应该做的就是:

尊重差异,适应差异,促进差异。

对于这一点,我们赴美学习和考察的老师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泰安二中高中数学老师曹炳友说:

美国学校教育的“选课制”:

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愿望。

我们参观的一所高中,大概有1300名学生,学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

即使是必修课,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

我们看到,这所学校仅数学教材现在就有20多种。

据学校介绍,这所学校每一学年的课,学校要花三个月来排定每个学生的课表。

全校即使只有9个学生选修中文课,学校也要为他们聘请一位老师。

为了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特殊的帮助,学校里设有一个特殊学习中心,这个中心有8个房间,8名老师,9名助理。

学习中心的老师们,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有的老师中午边吃饭边指导学生阅读。

在美国的学校里,对于正常学生的学习实行“选课制”和“走班制”;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包括殘障、智障或有心理、行为障碍的学生实行“个别辅导制”。

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学校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在我的“博客”上,我曾组织朋友们就“究竟什么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进行讨论。

但是,讨论来讨论去,朋友们总走不出在升学面前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误区。

美国人是怎么看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

日照一中高中化学老师许光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

美国有一个教育法案,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他们是如何保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

我觉得,他们一是有法律保障和财力保障;二是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保障。

三是有实施的诚信。

在这里,我们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残疾的……都受到了很好的特殊照顾。

在一所学校里,我们发现一个智力低下的孩子,有一位老师整天跟着帮助他。

在一所初中学校里,对学生实行分层教育。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给予单独的辅导……

显然,美国人眼中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不让一个学生失去做人的尊严,是不让一个学生失去对人生的追求,是不让一个学生丧失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

一句话:

让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天然秉赋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这就是学校教育尊重学生差异的本意!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是“不让一个学生升不上学”。

试问:

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升学的道路上攀登上他理想的阶梯吗?

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教育,除了制造失败者,还能制造什么?

六、平等

在中国,正在大力倡导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对什么是公平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大有探讨的必要。

我认为,政府所关注的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而不是向人人提供一样的教育。

就每个人的天然秉赋自然差异而言,有差异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

济南二十七中的初中数学老师褚爱华在汇报会中谈到:

在康州政府的广场上,有一尊来自山东省政府赠送的孔子塑像。

康州教育部的官员葛丹先生幽默地对我们说:

来自中国的孔子正在监督着康州的教育。

说实话,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是有些震憾的。

让我感到震憾的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教育中最优秀的传统在我们国家逐步式微,而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得到了发扬光大呢?

请看,美国学校是如何实施分层教育的:

我们考察的学校是分层设置课程的,具体情况是:

五年级的课程是统一的,六七年级分AB两层,八年级ABC三个层次。

尽管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统一的,但教科书的难度是不同的。

一般A层是一本教科书,B、C层是一本教科书。

高中一般分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基础课,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选。

第二个层次:

正常的学生。

第三个层次:

比较优秀学生。

第四个层次:

AP课,即在高中阶段提前选修大学课程。

高中学生的课程,教科书特别厚,最好的学生可以把一本书学完,有的可以学一部分。

最有特色的是AP课程,把大学的一些课程放在高中选。

这些课程由大学统一考试,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录取时可以参照这个成绩,二是达到一定水平,可以到大学后免修相应的学分。

有些大学老师在这里上课。

最多的有的学生选修四门课。

与这种课程开设方式相适应,美国的初中、高中学校一般都实行“走班制”。

初中、高中学校每一个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统一的行政班级,只有自己选课的班级,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

选哪位老师的课,就到哪位教师的固定教室里去上课。

因此,每个学生所属的教学班是很多的。

基于上述美国教育的事实,我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

显然,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也是最平等的教育。

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只徒有平等的外壳,而没有平等的内核:

我们有统一的课程,有统一的课程表,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有统一的作业……但我们能有统一的教育质量吗?

我们这种沿袭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与工业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吗?

能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要吗?

说到底,我们这种教育是满足知识考试的教育,不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我们的这种统一化的教育对于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平等吗、公平吗?

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里,我又想到教育界一些朋友们的似是而非的观点: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必须降低教材的难度。

认为我国的教材难度太大了,在这方面要像美国学习,美国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比较低。

这个观点事实并不符合美国教育的事实。

因为美国教育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教材。

即使同一学校的同一年级的学生,选用的课程教材难度也可能是有区别的。

另外,我们要强调指出的是:

降低教材的难度并不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灵丹妙药,甚至说不是我们改革的应有方向。

降低难度,降低到什么难度才合适?

一种难度总是只能适应一部分学生,而绝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

因此,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不是降低教材难度。

我们改革的方向,不是从一味降低教材难度上下功夫,而是应该从增强学生对课程和教材的选择性上下功夫。

这才是唯一正确的课程、教材改革方向!

七、实践

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或挑战是什么?

无疑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强。

我们都说,美国教育的知识难度并不高,或者说,美国的教育就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说,并不如我们的学生。

但是,我们要问的是:

为什么美国的这种知识难度不高的教育,却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我认为,这与美国教育重视生活教育,重视实践教育是分不开的。

说到底,能力是在实践中孕育的。

有的老师在汇报中提供了一组数据:

美国学校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据美国老师介绍,8到21岁的全美国学生,2003年自己通过劳动、实践挣了2000多亿美元,消费了1700多亿美元。

刚听到这个数据时,我没有听清,又要老师核实一遍,当这个数据得到确认后,我心中为之一振。

美国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孕育的。

看看美国教育的现实吧:

美国的教育是最贴近实践的教育。

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或者来源于实践,或者向实践延伸。

章丘清照小学数学老师李枝新谈汇报时说:

数学学习与实践结合,这是他对美国教育考察感受最深的一点。

像课堂教学中题目的设计大都来源于生活。

如数学课,教百分比,其中,有个题目就是“80比400”。

题目就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

让学生调查400户养猫的家庭,其中有80户反映自己的猫有口臭,这400户养猫的家庭中,发现自己的猫有口臭的百分比是多少?

……

美国教育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

有一位老师是教经济贸易的。

为了感受他们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我们到这位老师自己管理的商店参观。

在这个商店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他的学生。

实际上,这就是他的实验室,开这个商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培养学生。

美国学校教育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

济宁师专附中化学老师刘绪菊在汇报中谈到:

美国高中学校在开设大量的基础课程的同时,都开设了大量的职业性的选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

我们参观的一所高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选修学校开设的职业性课程,学校向学区内的有关人士展示了他们的专业选修课:

有农业的、工业的、……先让家长参观,看这里有没有自己的孩子所需要的职业选修课,即使有学生喜欢的选修课程,也要对学生的职业性向进行测试,看看学生将来是不是适合从事相应的职业。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们的教育除了课堂知识传授和题目训练之外,哪里有什么实践性教育。

君不见,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家庭劳动被家长包办,劳动技术教育徒有虚名,社会考察几乎被禁止,研究性学习走走形式。

我们到哪里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国的教育为什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说到底,美国教育是一种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教育双线并行的教育。

在这种美国教育体系中,知识教育的难度固然不高,但却为学生的实践教育留下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美国知识教育难度不高的短处,而看不能美国教育能力教育的长处。

而在这里,正是由美国知识难度教育不高的短处带来了美国教育能力教育的长处。

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正如我国的教育由于过于重视了知识教育,就忽视了能力教育一样,二者也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放弃那些为了片面地应付升学教育需要,而进行的大量的无用的知识训练。

这是中国教育必须做出的艰难抉择!

八、效率

任何学校教育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向45分钟要质量,曾经是至今仍然是许多学校的治校理念。

但是,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

你是如何向45分钟要质量的?

可能有许多校长无言以对。

因为我们并没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确立起真正的效率意识。

看看我们的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有什么区别?

邵丽云在谈到对美国课堂教学的观感时说:

我看他们的数学课也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

看了他们的课堂,感觉有些问题,觉得不少问题没有必要交流。

在交流中,有些孩子觉得很简单,没有必要交流;而有些孩子则觉得需要做些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仍然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是逐步递进的,课堂始终围绕解决问题来进行。

李枝新老师还谈到:

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她听的课中只有一节课有交流环节,不像我们的课有那么多合作学习。

邵老师看的主要是初中和高中的课。

通过邵老师所看到的美国课堂教学的现实,会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显然,这些看似平淡的课堂教学背后,呈现着与我们不同的教学文化。

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都是围绕教师的讲解进行的,至于老师讲解的问题学生需要不需要,老师们往往就不得而知了。

而美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的。

“问题”自然是学生不懂不会的,是学生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

试问,是我们一味依靠老师讲解的课堂教学效率高,还是美国由老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呢?

答案是不言而的。

至于李老师发现的美国小学课堂教学中,似乎并没有像我们国内的教学有那么多的合作学习,就更值得我们深思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率如何?

是不是都是有必要的?

九、敬业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是很重的。

为老师减负,已然成为教育界的一大呼声!

美国老师的负担如何?

通过这次赴美考察,我们的老师们认为:

美国老师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李枝新老师说:

我感觉,美国老师的负担远远大于我们。

他们每天都要坐班,每天上八节课,从早晨上到下午。

他们的老师有代班与助教老师之分,我们看到助教老师不停里在各个班里走动。

美国老师的责任心、热情与吃苦让我们感受很深。

有位教师是为学生补习语言的,大概60岁左右了。

他教的孩子从五六岁到十三四岁,一共9个孩子。

他要从上上午九点上到下午三点。

中午也就是相当于一节课的时间,即使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批改作业。

孙颖老师说:

这次赴美国学习,我想去看看杜威的“生活教育”、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育”……对这些教育理论我有感受,想看看他们做得如何,是不是比我们好。

通过这次到美国学习,她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感受。

她认为:

美国教育是相当成功的。

这种成功来源于美国教育者群体的高素质。

她谈了两个细节:

一是在美国任何一个地方,尽管大家不断地在互相提醒,但她感到说话声音最大的还是我们,这反映了我们的素质。

二是由于她一直想跟踪看看美国学生是怎么上课的,由于学生们要不断换教室上课,她也要不断走进不同的教室。

她连续跟综了好几个小朋友,包括一块吃饭,与这些小朋友还成了好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她常常把自己的钱包丢在课堂里,但她却不用为钱包的丢失而担心。

通过跟踪,她发现,我提倡的新道德教育在我们国家是理想的,但在美国却是现实的。

透过孙颖老师的观察,我们是不是可以说,美国老师的敬业精神是与美国老师的整体素质相关联的。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曾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搞不好教育!

爱与责任,这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