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0754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6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docx

三年级其它课程首师大版科学第一册

科学第一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同时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学习内容都很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经过两年的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知道有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例如,学生认识身边的常见的动物、植物,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等。

科学课是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但探究什么、怎样探究是三年级普遍学生的重难点,也是科学课的主要研究任务。

同时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是比较困难的,或多或少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不会与人合作,不给他人机会,所以怎样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怎样研讨、怎样全员参与与分工,成为开学初期的重要工作。

低中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总体目标分析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2、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重要性;

3、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救助濒危动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4、激发学生栽培植物、养小动物的兴趣;

5、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6、向学生进行严谨踏实,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

7、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8、初步具有探究水的性状的兴趣;

9、初步具有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10、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11、养成良好的饮水、节约用水的习惯。

体验北京水资源缺乏的危机,增强珍惜水的意识;

12、初步具有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初步具有认真的态度,乐于与人合作;

13、自行设计泥塑制品,初步具有创新意识;

14、感受自然界物质资源的多样、丰富;

15、热爱自然,乐于参与采集、搜集活动;

16、发展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爱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

1、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5、初步具有观察动植物的能力;

6、初步具有对水、空气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7、初步具有调查、分析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8、初步学会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制作小水轮;初步学会做小水轮转的快的实验;

9、初步具有发现和探究空气性质的能力;

10、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纳和概括;

11、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别物体;

12、会做砂和粘土、土壤的对比实验及岩石鉴定实验;

13、锻炼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

(三)科学知识与技能

1、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2、了解动植物情况,认识动植物的多样性;

3、知道接种常见的栽培植物,了解栽培植物与人的关系;

4、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的过程;

5、知道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6、了解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知道怎样保护它们。

知道有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有些动植物频临灭绝;

7、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的;

8、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资源及水的用途等概况;

9、学会用感官观察水、空气的性状;

10了解家庭用水情况,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认识水、空气与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关系;

1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水能发电,也能够带来灾难;

12、认识空气的各种性质、了解空气的各种用途;

13、认识岩石、砂、粘土、土壤的各种特征;

14、了解岩石的用途和土壤的种类;

15、初步学会观察鉴别岩石的特征的方法,学会做实验记录;

16、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认识动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3、认识常见的栽培植物及用途,会制作种子标本;

4、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北京的珍稀植物;

5、知道根据不同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

6、认识常见的人工饲养的动物及用途;

7、知道有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有些动植物频临灭绝;

8、认识自然界里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的,会使用眼、鼻、舌、手等感官去观察水的性状;

9、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初步学会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制作小水轮;初步学会做小水轮转的快的实验;

10、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知道水与动植物、人类的关系;

11、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12、了解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

13、知道空气是认、动物、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4、知道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制作岩石标本;

15、认识砂和粘土在颗粒、粘性、渗水性等方面的特点,学会做观察记录;

16、知道土壤是由砂、粘土、空气、水分、生物残体等成分构成,了解土壤的种类。

(二)教学难点

1、认真细致的测量,及分析数据;

2、通过调查的资料认识植物的多样性,根据植物的植物的共性归纳出植物的六大器官;

3、初步搜集所需资料;

4、认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

5、用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

6、用所学方法对水进行检验;

7、初步设计出小水轮转动得快的因素的活动方案;

8、初步获取家庭用水数据的能力培养;

9、能运用多种材料感知空气的客观存在;

10、能利用现有材料进行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方案设计;

11、认识岩石的特征;

12、会做砂和粘土的对比实验;

13、认识土壤中含有生物残体的成分。

五、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

单元

课时

课题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走进科学

2

1、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报告册、软尺、线绳

2、自然界和科学家的图片等

3、岩石或树叶、昆虫标本

4、做实验用的实验器材等

测量用的软尺、线绳、笔、实验报告册

人与植物

6

2、植物世界

VCD:

1、各种各样的植物(分类)

2、各种有趣的植物

3、植物的器官

有关植物资料,实验报告册

3、栽培的植物

1、农作物标本或实物

2、粮食标本或实物

3、VCD: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农作物的用途、粮食种植、管理、加工等

粮食标本,实验报告册

4、保护植物

VCD:

1、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2、我国的珍稀植物

3、保护植物

4、北京植物园资料

珍稀植物资料,实验报告册

人与动物

6

5、动物世界

1、各种各样的动物的VCD或图片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昆虫、鸟类、鱼类等分类图片

3、实物、标本或图片

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或文字资料、铅笔,实验报告册

6、饲养的动物

饲养动物的实物、图片、录像或光盘

金鱼、蜗牛等图片或文字资料,实验报告册

7、拯救野生动物

各种野生动物、濒危动物、灭绝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投影片、录像或光盘

濒危动物、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实验报告册

人与水

6

8、水

1、6个玻璃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红糖水、盐水

2、分组:

一杯牛奶,一杯纯水,方便筷子若干,塑料袋,自来水

3、VCD:

地球上水的分布,密云水库,自来水厂

调查地球上水的分布资料,北京市自来水厂的资料,实验报告册

9、流动的水

1、小水轮套材,水,水槽,托盘,带孔的罐子

2、VCD:

水力资源,古代流水作用;现代流水作用,洪水灾害

实验报告册

10、用水量调查

1、水槽、水、玻璃杯、量筒,秒表

2、塑料盒

3、VCD:

水的用途,节约用水

各种空饮料瓶,实验报告册

11、水和生命

1、豆苗若干

2、VCD:

水与生命

花盆两个,水杯一个,标志牌一个

人与空气

6

12、空气

常见的物体,例如毛巾、石块、杯子等

塑料袋,实验报告册

13、空气占据空间

注射器、杯子、水槽等

塑料袋,实验报告册

14、空气的用途

图片、照片或实物

实物

15、空气和生命

秒表

种子等实物,塑料袋,实验报告册

人与大地

6

16、岩石

图片、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稀盐酸

搜集岩石标本,实验报告册

17、砂和粘土

图片、实物、塑料杯、饮料瓶

实物,实验报告册

18、土壤

实物,烧杯,土块,水,搅拌棒,酒精灯,铁盘,火柴等

采集土样,实验报告册

活动

2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录像片或图片资料

搜集地质博物馆资料

《走进科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为第一课:

“科学在我们身边”。

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科学?

科学课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科学?

怎样上好课科学课?

”。

二、教学基本标准: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努力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做好前期准备。

3、了解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常规。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计划通过观察我们的身体,测量身体情况的科学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

科学在哪里?

第二课时:

计划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课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怎样学习科学。

1、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科学?

科学在哪里?

科学课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科学?

怎样上好课科学课?

”。

2、学生简析:

学生对“科学”一词应该是非常熟悉,又由于这届三年级的学生一二年级学过自然,如果直接问“什么是科学、科学科学什么……”他们也能说出一二三来。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应是“探究身体各部分间想四值的活动”。

(为更有效地开发教材中活动的实效,教学中将对教材安排的活动进行调整,教案中反映)

二、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探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怎样上好课学科”。

1、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主动认识”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探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交流信息资料的能力和初步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科学态度。

体验探究科学的意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身体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科学”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具:

米尺

2、学具:

记录表、白纸

学生准备:

米尺或学生用尺

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教学

学生探究

导入新课

机动10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交流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并为下边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1、提问:

关于我们的身体你们知道什么?

2、布置:

量自己的拳长。

3、布置:

量自己的脚长

4、布置:

分析这些数据,发现什么。

5、布置汇报:

6、评价学生活动

1、听、举手……

2、测量、记录

3、测量、记录

4、思考、讨论

5、汇报:

可能左右手长度不一样;拳的长度和脚长相近;……

6、听……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教学

学生探究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质疑、选疑

2、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

4

开发学生储存在大脑深处或在探究活动中新发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问:

关于我们的身体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与学生商讨,选定问题。

1、听、思考、议论、汇报,可能

双臂的长度和身高一样吗?

、上半身和下半身有什么关系?

、双臂的长度和双腿的长度……

2、听、思考、记忆,可能举手发言

18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仍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科学的意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讨、交流、记录、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发胀兴趣。

1、布置:

小组选择问题

2、布置:

讨论“小组内怎样研究问题”

3、布置:

分组研究想研究的问题。

4、布置:

汇报

5、评价学生活动

6、小结:

同学们发现了……

1、组内商讨

2、讨论方法、组内分工……

3、组内研究活动

讨论、操作、记录、分析结果…

4、汇报研究成果

5、听、兴奋…

6、听、记忆

5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

1、出示书:

问“科学”

2、问“科学在哪里”

1、思考、汇报

2、思考、议论、汇报

巩固新课

3

通过对未解决问题的处理,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激发探究兴趣。

1、提问:

其它问题,我们怎么办研究?

2、小结方法:

问老师、父母;查资料……

3、布置评价

1、思考、汇报,可能课下研究问父母、上网…

2、听、记忆

3、相互评价活动

六、布置作业:

挑选感兴趣的未研究未解决问题课后研究。

七、板书设计:

1、科学在我们身边

身边的自然事物

…………………我们身边

…………………

1、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及怎样上好课学科。

2、通过本课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科学的能力。

3、通过本课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科学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科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科学小实验器材、科学家资料、图片、标本

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教学

学生探究

导入新课

机动5

组织学生交流第一课时课后探究的问题,了解学生课后学习的情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1、谈话:

上节课遗留一些问题……

2、布置:

汇报

注:

对课后研究的同学书上印个小红花鼓励;如果没有汇报,教师来汇报自己的研究;

3、评价学生课后的探究活动

4、出示课题:

科学在我们身边

1、听、举手……

2、思考汇报

3、听、……

4、听、看、思考……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科学家的故事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教学

学生探究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认识怎样上科学课,了解课上的活动并进行常规教育.

机动

12

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科学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向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

1、提问:

你们知道那些科学家的名字?

教师黑板简记

2、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科学家主要研究什么?

3、评价学生活动

4、介绍科学家的成果。

5、提问:

我们的科学课研究什么?

6、小结:

内容

1、思考、议论、汇报,可能有牛顿、诺贝尔……

2、思考、议论,可能举手发言力学、化学……

3、听……

4、听、思考、记忆

5、思考、汇报,可能植物、动物……

6、听、记忆

机动

20

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课讲怎样学习、怎样上好课学课。

1、布置:

吹乒乓球活动

介绍活动常规

2、实验:

试管爬高

3、讲述:

科学课上的活动

4、提问:

关于科学课你想参与什么活动。

5、谈话:

生活中你们发现过很多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6、评价学生活动……

1、参与活动:

假设、分析理由、实践

2、观看、预测,兴奋……

3、听、记忆

4、思考、汇报

5、思考、质疑

6、听、记忆

巩固新课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鼓励学生自我主动发展.

1、布置:

相互评价

2、谈话:

今后……

1、评价活动

2、听、记忆

六、布置作业:

挑选感兴趣的问题课后研究。

七、板书设计:

1、科学在我们身边

问题

…………………我们身边

……………………

《人与植物》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植物世界、栽培的植物、保护植物”三课。

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有多少种、人们栽培了哪些植物、植物和人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哪些植物是珍稀植物”。

二、教学基本标准: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对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种植植物的兴趣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爱惜粮食。

2、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能力;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种植能力。

3、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身体、植物种植、生长过程、种类和多样性等相关知识。

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怎样保护植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时数:

6课时(三课,每课两课时)

四、教学想法:

现在的三年级学生一二年级上过自然,已经学过植物的身体、各种各样的根、茎、叶、果实,而且生活中关于植物从各种途径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但这些知识储存在学生的头脑深处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运用和结构化。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我认为我们教师既要考虑教材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标准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关于这个课题想学什么,从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因此,我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改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数,而是将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将顺序进行调整或补充删减部分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充分挖掘其教学内容的潜力。

教师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去发挥线的作用,将学生的知识(零散的珠子)串接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化,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努力使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探究活动。

2、植物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开放,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关于植物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身体,知道它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

3、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二、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科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科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具:

玉米、萝卜、树枝……植物实物;图片

2、学具:

问题卡或白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教学

学生探究

导入新课

机动

5

出示常见植物实物,在认识这些植物的过程中吸引学生对植物的注意。

1、(出示植物)布置:

叫出它们的名字。

2、组织学生认识其它植物

3、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用3周的时间来研究植物(出示课题:

植物探秘)。

1、思考、议论、汇报玉米……

2、观察、议论、思考

3、听……

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教学

学生探究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植物的问题。

2、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身体有六部分组成。

机动20

25

引导学生在交流植物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启发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维逐步开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了解学生关于植物想学什么。

1、提问:

关于植物同学们知道什么?

2、布置:

关于植物同学们想知道什么问题?

讨论、记录在问题卡上。

3、布置:

汇报

教师记在电脑上或黑板上。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适当补充问题。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顺序

说出自己的意见,争取同学们同意。

1、思考、议论、汇报

可能,植物都有根茎叶;……

2、思考、讨论、记录可能植物为什么都长在地上;最大的植物是什么;最小的植物是什么;……

3、汇报

4、思考、讨论、汇报

机动

10

通过观察凤仙花的身体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六部分在此基础上观察其它植物从而归纳概括植物的身体由六部分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1、出示凤仙花图片(尽可能实物)布置:

指出各部分的名字。

2、布置:

汇报

学生可能会叫不出个别部分的名字自己起名字,重点评价。

3、讲述各部分的科学名称。

4、(出示其它植物的图片)布置:

观察其它植物的身体。

5、提问:

植物的身体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6、小结:

植物的身体

观察、议论

2、汇报,可能根、茎、叶、花、种子……

3、听、观察、记忆

4、观察、思考、讨论

5、思考、汇报:

都有根茎叶……

6、听、记忆

巩固新课

引导学生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实现自我主动发展。

1、布置:

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2、教师评价本科学生和教师的活动

3、布置下节课的研究问题“有趣的植物”

评价活动

听……

听、记忆

六:

布置作业:

课后查找相关问题的资料

七:

板书设计:

人与植物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身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一些有趣的植物。

2、在探究植物种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搜集、整理、交流信息资料的能力。

3、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探究有趣植物的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态度,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整理信息资料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最高、最矮……植物的教学资料

学生准备:

课前查阅有趣植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教学

学生探究

导入新课

机动

3

了解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为下边组织学生做好准备。

1、谈话;植物的趣事可多了,查找资料了么?

教师巡视

2、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植物趣事(板书课题:

植物趣事)

1、准备资料……

2、听……

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组织学生整理搜集的资料

2、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方法,组织学生汇报查阅整理资料的结果。

机动18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1、提问:

怎样把你们的资料进行整理?

辅板书简单记录

2、讲述整理资料的方法

3、布置:

整理组内的相关资料

桌间巡视:

1)了解学生资料的相关内容

2)帮助学生筛选

3)为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准备

1、听、思考、汇报,可能“放在一起,相同的取其一”、“相同的看是否一样,可以补充”……

2、听、思考、记忆

3、交流讨论整理植物资料

机动

17

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方法,在自主组织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交流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