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0880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docx

生物安徽省宿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解析版

安徽省宿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b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利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自由组合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将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该育种过程中的基因“剪刀”是指(  )

A.运载体B.质粒C.限制酶D.DNA连接酶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

A.细菌B.质粒C.动物病毒D.植物病毒

4.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植物B.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虫子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D.一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5.若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50%、20%,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50%、50%B.55%、45%C.45%、55%D.65%、35%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及其呼吸类型是(  )

A.单细胞陆生生物,无氧呼吸B.单细胞水生生物,无氧呼吸

C.多细胞陆生生物,有氧呼吸D.多细胞水生生物,有氧呼吸

7.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维持90%以上来源于(  )

A.K+Ca+B.Na+Ca+C.K+Cl﹣D.Na+Cl﹣

8.下列物质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有氧呼吸酶B.葡萄糖C.二氧化碳D.氨基酸

9.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营养成分(  )

A.血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

1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任何情况下机体都能保持稳态

D.稳态是动态的稳定

11.如图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静息状态的是(  )

A.

B.

C.

D.

12.某人因车祸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的部位是(  )

A.W区B.S区C.H区D.V区

13.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C.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14.人被狗咬伤后,需立即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B.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C.注射的疫苗机体无法识别D.疫苗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

15.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  )

A.侧芽B.胚芽C.种子D.顶芽

16.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

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17.在玉米个体发育过程中,促进细胞数目增加的激素是(  )

A.乙烯B.赤霉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

18.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  )

A.密度B.性别比例C.年龄组成D.个体数量

19.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是(  )

A.“J”型增长B.一直下降C.先增后减D.“S”型增长

20.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21.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  )

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

22.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B.光照C.湿度D.食物

23.近三十年来,深圳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从种群的特征来看,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体现的生物种间关系是(  )

A.共生B.竞争C.捕食D.寄生

25.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鸟类鸣叫B.萤火虫发光

C.昆虫分泌信息素D.蜜蜂跳舞

26.下列哪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

A.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封山封岛,禁止开发利用D.迁地保护

2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B.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28.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  )

A.能量B.物质C.个体数量D.生物种类

29.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哪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

A.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30.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北极苔原D.温带阔叶

3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D.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2.如图能正确表示内环境成分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33.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反应较缓慢

②反应迅速

③作用范围较广泛

④作用范围较准确

⑤作用时间短暂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34.下列与人体三道防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黏膜等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所起的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35.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  )

A.植株顶端优势B.无子果实的形成

C.扦插枝条生根D.茎的背地性生长

36.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

A.样方的大小B.随机取样C.五点取样D.等距取样

37.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在理想状况下,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

A.N0λtB.N0tλC.tN0λD.λN0t

38.下列实例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是(  )

①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玉米螟(一种害虫)

②某湖泊中的全部生物

③某块杨树林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

④城河里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

39.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B.③④⑥C.③④⑥D.⑥⑦⑧

40.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B.从冰川泥开始的演替

C.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41.如图中甲、乙、丙表示内分泌细胞或器官,1、2表示相关激素.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1是  ,乙器官是  .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  (促进、抑制)激素1、2的分泌,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3)在寒冷坏境中,人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会  .

42.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  时促进生长,  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

(2)如图所示,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却不能从B运输到A,这表明生长素具有  的特点.

43.如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表示  型种群的年龄组成,除该种类型外,种群年龄组成还有  型和

  型.

(2)若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以后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出生率  (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  .

44.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猫头鹰共占  个营养级,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为  .

(2)图示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

(3)图中未表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和  .

45.请回答下列有关碳循环的问题:

(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主要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  .

(2)绿色植物通过  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动植物通过  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3)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植被,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工碳排放,避免  进一步加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解答】解:

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

故选:

A.

2.【解答】解:

将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该育种过程中的基因“剪刀”是指限制酶.

故选:

C.

 

3.【解答】解:

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均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细菌不是运载体.

故选:

A.

 

4.【解答】解:

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植物,可能含有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虫子,可能含有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B错误;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符合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

D、一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D错误.

故选:

C.

 

5.【解答】解:

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50%、20%,则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

Aa的频率=55%,同理基因a的频率=45%.

故选:

B.

 

6.【解答】解: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最先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无氧呼吸.

故选:

B.

 

7.【解答】解: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故选:

D.

 

8.【解答】解:

A、有氧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正确;

B、葡萄糖可以通过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是内环境的组分,B错误;

C、二氧化碳可以由细胞代谢产生,进入内环境,C错误;

D、氨基酸是蛋白质水解的产物,可以由消化道吸收进入内环境,D错误.

故选:

A.

 

9.【解答】解:

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糖糖.

故选:

D.

 

10.【解答】解: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C错误;

D、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稳定,D正确.

故选:

C.

 

11.【解答】解:

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故选:

D.

 

12.【解答】解: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说明其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

故选:

B.

 

13.【解答】解:

激素的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A、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就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

B、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二者具有协同作用,B错误;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都能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二者是协同作用,C错误;

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

A

 

14.【解答】解:

AB、注射的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A错误,B正确;

C、注射的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机体能能够识别,C错误;

D、狂犬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D错误.

故选:

B.

 

15.【解答】解:

A、侧芽生长素除来自自身合成外,还有来自顶芽,A错误;

B、胚芽小端能合成生长素,并促进其基部生长,B错误;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其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C正确;

D、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能各侧芽运输,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形成顶端优势,D错误.

故选:

C.

 

16.【解答】解:

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导致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从而显示出向光性.

故选:

C.

 

17.【解答】解:

A、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生长,A错误;

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体积变大,B错误;

C、脱落酸抑制细胞生长,C错误;

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数量增多,D正确.

故选:

D.

 

18.【解答】解:

ABC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数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19.【解答】解: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呈现J型曲线.

故选:

A.

 

20.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考点】H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解:

年龄组成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从而推测未来人口变化,故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故选:

C.

 

21.【解答】解:

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岩石分解,土层加厚;草本阶段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使得群落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因此生物的演替顺序: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故选:

B.

 

22.【解答】解:

通过分析可知,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有温度、湿度等.

故选:

B.

 

23.【解答】解:

近三十年来,深圳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从种群的特征来看,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故选:

C.

 

24.【解答】解:

草与豆,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体现了杂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故选:

B.

 

25.【解答】解:

A、“鸟类鸣叫”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昆虫分泌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

D、“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D错误.

故选:

C.

 

26.【解答】解:

A、人类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A正确;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C错误;

D、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D正确.

故选:

C.

 

27.【解答】解: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捕食关系,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A错误;

B、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B错误;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C错误;

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包括所有环节,D正确;

故选:

D.

 

28.【解答】解:

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因此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

故选:

A.

 

29.【解答】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故选:

C.

 

30.【解答】解: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A正确;

B、温带草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恢复力稳定性最强,B错误;

C、北极苔原生物种类最少,环境条件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弱,C错误;

D、温带阔叶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错误.

故选:

A.

 

31.【解答】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

D.

 

32.【解答】解: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b、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c、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故选:

C.

 

33.【解答】解:

①②、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激素调节速度慢,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准确,激素范作用围较广泛,③错误,④正确;

⑤⑥、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激素调节的时间比较长,⑥错误,⑤正确;

所以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②④⑤.

故选:

C.

 

34.【解答】解:

A、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正确;

C、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正确;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所起的防御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

D.

 

35.【解答】解:

A、顶端优势为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

B、无子果实的培育只体现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特性,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

C、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根的特性,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

D、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

A.

 

36.【解答】解:

A、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A错误;

B、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要想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就必须保证取样是随机的,如果带有主观因素,那所测的数据会不准确,B正确;

C、取样方法对种群数量有定的影响,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取样法,如正方形的地段采用五点取样法,C错误;

D、长方形的地段采用等距取样法,取样方法对种群数量有定的影响,D错误.

故选:

B.

 

37.【解答】解:

1、根据题意,在理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2、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α倍,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N0αt.

故选:

A.

 

38.【解答】解:

①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玉米螟(一种害虫)属于一种种群;

②某湖泊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

③某块杨树林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④城河里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即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因此,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是①②③.

故选:

A.

 

39.【解答】解:

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和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均属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①②③④错误;

⑤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营养结构,⑤错误;

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⑥⑦⑧正确.

故选:

D.

 

40.【解答】解:

ACD、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ACD不属于初生演替;

B、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初生演替,如火山爆发后植被生长的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沙丘上的演替,B属于初生演替.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41.【解答】解:

(1)根据体液调剂的分级调节的规律,可以推测出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激素1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2是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3)寒冷条件时,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2)抑制(负)反馈

(3)增加

 

42.【解答】解:

(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如图所示,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却不能从B运输到A,这表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吲哚乙酸低浓度高浓度两重性

(2)极性运输

 

43.【解答】解:

(1)图中种群的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表示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组成.除增长型外,种群年龄组成还有衰退型和稳定型.

(2)若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