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10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docx

三年级科学第三四五单元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11、灯泡亮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2.能选用一些基本组件和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

3.能用简图或文字表示自己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灯泡亮了这一电路的设计,经历提出问题.研究.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研究、设计、组装简单的电路。

乐于了解或研究生活中的电路、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电路知识告诉他人。

二、教学重点:

探究灯泡会亮电路的设计,知道完整电路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

学生:

手电筒.电池1个.导线若干.小灯泡1个.开关一个.灯座1个.电池盒。

(以上材料每小组一套)

教师:

课件手电筒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开关.灯座。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创设

出示课件,引导欣赏夜景,提出问题:

看了这些夜景,你有什么感受?

你有什么问题?

从学生谈到灯光使夜间的景色迷人而自然的板书课题“灯泡亮了”。

2.手电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教师出示手电筒)这个小小的手电筒中还蕴藏着很多的科学呢!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看,它可以根据我的需要亮或者灭。

3.要求:

大家可以把你的手电筒拆开看一看。

观察手电筒中的各个重要部分(电池.开关.灯泡.外壳)。

4.学生动手拆手电筒,观察.研究。

5.小结:

手电筒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电池.开关.灯泡.外壳四部分)开关有什么作用?

(可以控制灯泡的亮灭)。

如今,我们使用手电筒的机会少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已有的材料组装出更新颖的装置来使小灯泡发光,行吗?

(二)学习新课。

1.引导:

请小组代表介绍准备的材料。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准备的材料试着连一连,看能不能使一个小灯泡发光,好吗?

2.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方法。

小组代表交流组装电路的方案。

(提示注意事项:

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

把连接的电路画下来,这时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可以用符号表示。

3.分组连接。

(学生制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连接情况。

提示学生用图示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

4.提问:

哪一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让每一个小组的同学一起到讲台上进行讲解,让他们边讲解边演示,并让各小组把本组的方法用电路图的形式画到黑板上。

在学生讲述完成后,让下面的同学把自己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给以补充介绍,或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介绍。

学生的探究结果会各不相同,教师不要求统一,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6.小结:

同学们利用这些简单的材料,发现了使小灯泡发光的秘密。

要使小灯泡发光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这个完整的回路包括哪几部分?

(一个完整的回路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

我们这个完整的回路叫什么名?

(板书电路定义)

(三)自由活动,电是从哪里来的?

1.教师:

我们共同合作点亮了小灯泡,你知道电从哪里来的么?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说一说。

3.组织学生汇报

4.师小结:

一是源自电池。

(出示课件)这是干电池.太阳能电池.银锌电池.蓄电池。

同学们知道是谁发明世界上第一个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电池吗?

(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家伏特,他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放入一种酸性液体中,连接成一个电路,就能产生电流。

他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终于在1799年发明了被后人称为“伏特电堆”的电池。

)二是源自发电站。

请同学们观看这是水力发电,这是风力发电,还有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

请同学们观看火力发电厂的一段视频。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灯泡的两种连接方法:

串联.并联。

2.能够连接出“点亮两个灯泡”的电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能够将连接的电路用图表示出来,能描述实验中的不同现象,了解串.并联电路的主要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不同特点,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建立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

电池1节、灯泡2个、导线4根,灯泡实物图2个,电池实物图1个,记录纸4个,油笔1支。

2.演示材料:

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各一块。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探究兴趣,提出探究任务。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电池.导线.灯泡连出1个电路,点亮了我们的小灯泡。

都有哪些组成功了?

但是,上节课的电路中只有1个小灯泡,如果再给你们一个,你能把它也连进去同时点亮2个小灯泡吗?

今天我们就《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以学生在前面探究活动中的成功经历作为本课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难度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二)探究电路的两种连接方法。

1.连接电路,观察不同现象。

师:

一会儿,请你们用10分钟的时间,来连接这个能让2个小灯泡都亮起来的电路,把成功的电路画下来(出示实物图)。

成功一种就画一种,然后马上想想还有没有别的连接方法,在继续连接下一种。

比一比哪个组在10分钟之内连接的电路最多。

另外请你仔细观察连的方法不同,出现的现象一样吗?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在各组活动过程中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多种方法连接电路:

还能再想出其它连接的方法吗?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发现什么不同的现象了吗?

这种电路中灯泡的亮度怎么样?

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意图:

】提出研究的任务之后,教师便直入主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探究电路的多种连接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

这时的探究活动是开放性的,自主性的。

而此时的科学教师决不能做一个旁观者,游离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之外。

教师要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以参与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向学生提出问题,建议。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为后面更加深入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

2.分析、比较不同电路的不同现象。

师:

各组是不是都成功了?

你们用了几种方法?

(学生回答)

师:

那你们在连接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

有的灯泡暗,有的灯泡亮。

师:

亮的灯泡什么样?

暗的呢?

(请学生描述灯泡的不同亮度,并且把他们组的电路展示一下“暗的灯泡.亮的灯泡”分别是什么样子。

师:

同样的电池和灯泡亮度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怎么研究呢?

这样吧,每组在“灯光暗”的电路图中选一幅,贴在黑板的这一边。

“灯光亮”的电路图选一幅贴在黑板的这一边。

(学生选图.贴图。

【设计意图:

】“灯泡亮度的不同”是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最直观的区别,实验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发现。

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同样的电池和灯泡无论怎样连接,亮度应该是一样的。

当学生发现事实与他们的经验不相符时便会自然而然发出疑问: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样一来便挑起了他们的认知矛盾,便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其中奥秘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更加深入的探究活动中。

3.分析、概括,建立概念。

师:

好,图都已经贴在黑板上了。

先请1个组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连的。

说清2个问题:

(1)你是怎么连的。

也就是,从哪连到哪。

(2)1个连接点连了几条线。

(分组汇报连接方法。

师:

黑板的这边都是灯泡发暗的电路,这边都是灯泡发光亮的电路。

仔细观察,所有亮的电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暗的电路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你发现了吗?

能找出来吗?

(希望学生发现:

灯泡暗的电路,每一个连接点都只连了一条导线。

灯泡亮的电路,有的点连了2条导线。

师:

(用手指着黑板的电路图)灯光暗的电路每一个连接点都连了1条导线,这样就连成了一串。

灯光亮的电路,有的连接点连了2条导线,就像树枝一样分杈了。

你知道这两种电路的名字叫什么吗?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串联、并联)

【设计意图:

】在各组汇报连接方法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指导:

请学生说清两个问题:

“从哪连到哪”.“一个连接点连了几条导线”。

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各组的汇报有层次,清楚,更可以引导其他学生有目的地倾听,将注意力转移到“电路的连接方法”上,突出了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通过对两组电路实物图的比较.分析,学生逐渐发现连的这些电路实际就是两种电路并且发现这两种电路连接的特点。

教师又用形象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总结两种电路的连接方法,并请学生自己给电路起名字,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概念。

4.比较两种电路其它不同的现象。

师:

你们在连接电路时,除了发现灯泡的亮度不同,还有没有发现其他不同的现象?

(希望学生能够发现:

有的灯泡是同时亮起来的,有的灯泡是分着亮的。

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教师可以加以提示:

每次2个小灯泡都是一块儿亮的吗?

【设计意图:

】从学生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入手,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其它不同特点作好铺垫。

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实验中应仔细观察每一个现象,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科学习惯。

师:

我这儿有两种电路。

(出示串联.并联电路演示板。

点亮小灯泡,学生通过观察灯泡亮度的不同分辨串联.并联电路。

如果把串联电路的灯泡拧下来一个,另一个会怎么样?

并联电路呢?

拧下一个,另一个会怎么样?

(学生猜测,指定一名学生来演示验证。

能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假设-验证-解释现象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科学学习的主体性。

在解释现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串联.并联电路的认识,巩固了概念,还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

我们已经了解了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那么我们家里的电路是哪一种呢?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家中的电路,引导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样,使学生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课后反思

对于串联线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对于并联电路,需要老师的引导。

13、谁的本领大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并整理、分析,了解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资料;能做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通过制作和创新设计养成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品质;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证据验证假设。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用绝缘体和导体完成一个创新设计。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组合简单电路。

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塑料吸管、木筷、玻璃、铁钉、铅笔芯(5B)、铜片、橡皮筋、铝片、碳棒、锡箔纸等。

简单的电路盒。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按下开关,点亮灯泡。

哪位同学说一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

学生回答。

大家说得真好。

拿掉开关,我们接入其他物体,如尺子、铅笔等,你能提出什么科学问题来?

学生提问。

你估计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学生猜测接入某件物体时可能会亮,也可能不会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哪些物体接在电路中会使小灯泡发亮?

二、学习新课

⒈通过实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⑴猜想: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材料,师生一起指认:

实验材料有塑料吸管、木筷、玻璃、铁钉、铅笔芯(5B)、铜片、橡皮筋、铝片、碳棒、锡箔纸等。

请你先在小组内猜一猜,哪些物体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并把猜想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记录表

 导电的物体请用“√”表示,不导电的物体用“○”表示。

材料

猜想

验证

塑料吸管

木筷

玻璃

铁钉

铅笔芯(5B)

铜片

橡皮筋

铝片

碳棒

锡箔纸

学生根据自己填写的猜测记录汇报各自不同的猜测结果。

⑵实验验证:

每个小组的猜测都不完全一样,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

我们应该怎么办?

(实验验证)

请你利用你们已有的电路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试验方法:

可以先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然后把要检验的各种物体放在简单电路中。

利用小灯泡是否发光判断物体是否导电。

为了准确、高效地做好实验,老师有几点建议,找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电脑出示温馨提示:

实验前小组要合理分工;电池连接时是正负相连;实验时应先检验电路是否是通路;实验中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时除了老师指定的材料,有时间还可以拿自己身边的材料做一做实验,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

实验后,让学生汇报各自在实验中的发现。

说明汇报要求:

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注意倾听他们的结果和你们小组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汇报各自的实验发现:

铁钉、铝片、铜丝、铅笔芯(5B)、锡箔纸、碳棒等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木筷、玻璃、塑料吸管、橡皮筋等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师让学生说说除了老师指定的材料,你还研究了哪些材料?

学生汇报。

⑶系统归纳:

请你仔细观察本组的实验记录表,说说你又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表:

你一开始的猜测是否都正确,有没有不一致的情况?

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我们的猜想与验证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不能以猜想为准,要看最后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

猜想是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但猜想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必须依靠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有时候还要反复实验。

⑷理解概念,深化认识。

根据我们今天的实验结果,你们能动手给这些材料分分类,并给每一类起一个名字吗?

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可以使电流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能使电流通过的物体是绝缘体。

⒉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⑴出示电工工具实物。

(钳子、螺丝刀、扳手、电线、插座、插头等。

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在电器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

你能说说这些工具中哪部分运用了导体,哪部分运用了绝缘体?

学生回答。

在我们的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还有哪些应用?

学生回答。

⑵辩论导体和绝缘体谁的本领大。

物体的导电情况不同,用处也不同,导体和绝缘体它们谁的本领大呢?

板书课题:

谁的本领大

学生围绕导体和绝缘体展开激烈地讨论,最后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本领一样大。

同学们说得真好!

导体和绝缘体具有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一般都要用导体。

如:

导线的芯,插销的插头、灯口等都是用铜丝铜片等导体材料做成的,这是为了导电性能好,而在导体的外部或导体间互相接触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如导线的外皮、插销座等是用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做成的,这是为了保障用电的安全。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里有一杯普通的热水,在两节1号电池的电量下,在这个简单电路中,小灯泡没有被点亮。

我们说这时候的水是不容易导电的。

有方法让这杯水变成能导电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边说边演示)我在水中加入食盐,(一勺,两勺……)大家看,小灯泡亮了。

水在这个简单电路中是不容易使电流通过的,但改变了条件,在水中加入食盐,它就变成了容易导电的物体了。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玻璃是绝缘体。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实验。

播放动画演示实验。

玻璃加热后竟然也变成了导体。

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新收获,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回答。

课下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千万不要用照明电源做实验,那是高压电源,有危险。

让我们课下继续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来继续研究吧!

做好实验记录。

14、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四、准备材料: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

同学们讨论:

1.小明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

板书:

安全用电。

(二)学习新课

1.谈话:

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

2.教师提问:

(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

(①关电源 ②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

(不 能)

(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

(①先切断电源。

②在灭火.)

(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切断电源)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不能,以防触电。

(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

(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①用木棍。

②关电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

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

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

汇报,教师补充。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5、我们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

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

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

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

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

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

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

人有哪些本领?

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

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

如躯干部还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

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

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

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

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

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

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

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

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

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

骨骼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

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拓展思考。

问题:

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颈躯干四肢

16、骨骼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