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076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docx

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2014.11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精髓(suǐ)拾(shè)级而上B.崛(juē)起消声匿(nì)迹

C.翘(qiào)首驰(chí)名中外D.恣雎(suī)莫(mò)名其妙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海,有哪一条江河______了如此深厚的文化?

有哪一条大坝能______如此众多的智慧?

有哪一座建筑能______如此壮观的崇高?

有那一项工程能______如此伟大的传奇?

A.凝聚积淀写满见证B.积淀凝聚见证写满

C.写满见证凝聚积淀D.见证写满积淀凝聚

3、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A.间令:

暗使B.狐鸣:

狐狸鸣叫

C.王:

做王D.目:

用眼睛注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

战。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取“经典文学”而“背诵”,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读经。

②它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依照所有语文学习的规律,反复而熟练。

③虽然一开始因陌生而似若艰深,但反复的遍数既多,熟习的数量既大,就如同婴儿学语一样,自然日有领悟,渐入佳境。

④经典文学的学习,是达成高度语文造诣最简捷的方式,也是深入文化智能唯一的路径。

⑤反复而熟练,简单的说,就是背诵。

A.①③②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②③⑤①

6、对下面材料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台奥多尔·冯达诺是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

她在柏林当编辑时,一次收到一个青年习作者寄来的几首没有标点的诗,附信中说:

“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如用时,请您自己填上。

”冯达诺很快将稿退回,并附信说:

“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标点来,诗由我填好了。

A.冯达诺将诗稿退回是认为青年习作者太过傲慢了。

B.青年习作者对自己的诗作水品是充满自信的。

C.青年习作者寄来的诗是故意不加标点的。

D.因为没加标点就将诗稿退回,说明冯达诺是一个重视标点超过重视诗作的人。

二、阅读与赏析(共48分)

(一)夜书所见(3分)

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促织①,蟋蟀。

7、阅读上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⑴诗作第三句中的“挑”字很传神,试作简要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分)

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

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

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①,各自引咎而去。

所得俸禄,赈施穷乏。

百姓感其德化,更相笃励曰:

“有君如此,何得为非?

”在职七年,风教大洽。

狱中无系囚,诤讼绝息,囹圄皆生草,庭可张罗。

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

迁为临颍令,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

尚书左仆射高颎言其状,上召之,及引见,劳之曰:

“天下县令固多矣,卿能独异于众,良足美也。

注:

①绳:

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

劾:

揭发罪状。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辄丁宁晓以义理_________②何得为非_________

③及去官_________④上召之,及引见,劳之曰_________

9、下列加点的“之”,与“单骑之官”中的“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上召之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C.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0、翻译句子。

(3分)

⑴刘旷,不知何许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天下县令固多矣,卿能独异于众,良足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本文后,你觉得刘旷的为官之道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镜子的“履历”(4分)

①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梳梳头,整整衣服,然而,你可曾知道镜子的“履历”吗?

②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

在古代,人们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

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③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

④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水银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⑤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才能做出来。

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

100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⑥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⑦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

12、第③自然段加点的“普遍”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⑥自然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7分)

钱的极点

①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

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出发,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

答案是:

北极。

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

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

②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虽是无钱之人,却凭医疗常识,想像钱的功能是有限的,理由从人的生理结构而来。

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可再大的富豪也只有一个胃,一个胃的容积就那么大,至多装上两三斤的食物,外加一罐扎啤,也就物满为患了。

你要是愣往里揣,轻则是慢性胃炎,重了就是急性胃扩张,后者有生命危险呢。

更不用说,长期的膏粱厚味,引起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

钱能买来绫罗绸缎,可再娇美的妇人也只有一副身段,一次只能向世人展现套在身体最外层的那套衣服。

③人和动物在结构上实在是大同小异,从翩飞的蝴蝶到一只最小的蚂蚁,都有腹腔和眼睛。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

比如理想,比如亲情,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

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被买进。

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

④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给人以无限的精神。

人的躯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造物以此来制约人对物质的欲望,鼓励思想的飞翔。

于是人类在有了果腹的兽肉和蔽体的树叶之后,就开始创造语言、绘画和音乐……积蓄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于是我们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哲学的探讨和对宇宙的访问……那都是永无穷尽的奥妙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上天入地呕心沥血地寻找与提炼。

⑤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依精神。

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1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以一道智力题开头,有何作用?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第③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3分)

黑土地

韩静霆

①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

②我生于黑土,我长于黑土。

童年,我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

人、马、牛、羊、鸡、狗,我和黑土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我用黑土制成能吹奏抑抑扬扬、呜呜咽咽曲调的埙,我的埙就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长,我灵魂的独白。

我是黑土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

26年前我孑然一身进关,闯荡京华。

我住在前门箭楼下的小客栈里,柔和湿滑的京腔在议论我:

这个北方的小牛犊子。

哦,是的。

牛犊子,北方,我。

我走出北方黑色的漠野,什么也没带——不不,我带走了一样东西,永生永世不可抛弃也无法抛弃,就是我的土性。

③每次返乡,黑土地总是极尽柔情待我。

当我的两脚插在浸了油似的黑土地里,即便是大旱时节,湿漉漉的地气也冲得脚心痒酥酥的,我的两足张开十个“根须”吸吮着水汽,我感觉到筋络舒展的咔咔声,我感觉到血管中冲撞着一排又一排黏稠的然而又是流动着的激情的浪头。

惟有此时,我可以和刚刚拱出土皮儿的荠菜私语,可以得到玉米缨子扬来的花粉,可以喝到奉献到手心的蚂蚁酒,这时候我能把目光的线一直扯到松辽平原的极处,看云起云飞,进入一种境界。

我想我变成了黑土地上植根并且眺望着的树,一棵生有两个丫杈的树,一棵擎着乱蓬蓬鸟窝的树,一棵白桦树。

我想我不怕被肃杀的风摇落最后一片叶子,叶落了还会再生。

我想我可以燃烧。

在地上成炭,在地下变煤。

因为,我是黑土地的子孙。

④带着黑土地给我的足够的营养,我离开了故土。

西北高原的风吹不倒我这北方的榛莽,海南天涯的烈日晒不干我黑褐色肌肤蕴藏的油性。

有时候,我枕着塬,枕着海,闭上眼睛想到的却是北方黑土地柔软的怀抱:

想到儿时睡过的桦树皮摇床。

我为此心旌摇荡,依稀看到黑土地上跋涉而去的祖先。

哦,努尔哈赤的雕弓拉成满月,“玉骢嘶罢飞尘直,皂雕没处冷云平”;哦,挖参人如崖上的壁虎,没人密林,“雪中食草冰上宿”;哦,刚刚冷却的火山口杉木葱茏,岩洞里升起了伐木人的炊烟;哦,田畴把黑色的垄划到天尽头,那里,一人,一犁,一牛,共同较量着耐力和韧性,犁着,耕着,走着,没有一点声音。

我的黑土地就是这样一部悠远的、孔武的、神秘的、充满着内聚力的不朽经典。

当然,在黑土的深层,也埋藏着古战场鲜血锈蚀的剑,也抛落了亡国之民的遗骸,也有过拼搏、绞杀、屈辱和失败。

即便是失败,我的先人也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

⑤北方的黑土地是何等博大啊,兼容着火山与冰岸,天池与地泉,针叶林与毛毛草,红高粱与罂粟花,野性与柔情,爱情与仇恨,严峻与温馨,粗犷与粗疏,自强与自私,寥廓与孤寂。

既有长久的四季轮回,又有短暂的无霜期,既有虎群的雄浑,又有狗皮帽子的寒碜,既有宽广又有偏狭,既有宁静又有躁动,既坦诚又神秘,既富丽又贫瘠。

我的黑土地,我的黑土地,我对你的爱也是又宽阔又偏狭,又坦诚又神秘的。

我读着你,想念你,梦过你。

我也渴望走出“宇宙黑洞”,穿破固垒,渴望超越。

当我远离故乡去生存、拼搏和拓荒数年之后,终于明白有一种东西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黑土地所给予我的生命的原汁。

⑥是的,读懂黑土地这部博大恢宏、幽远深邃的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巨卷,需要时间的打凿和精神的反刍。

如今,我头上的野草荣而又枯,年已不惑,似乎才领略了一点她的教诲,她从我呱呱坠地的一刻起,就用日出日落、阳春严冬和风霜雨雪教导我,她要我生来就成熟,就懂得什么是沧桑,什么叫坚韧,什么叫忍耐,什么叫不屈。

非洲谚语说,创世之初,上帝赐给每个人一杯土,人们从杯中吸吮生命的滋养。

北方黑土地给我的滋养令我受用无穷,也就铸成了我终生的土性。

⑦不可改变,我北方的土性。

因为,自我落生的时候,黑土地就给我打上了胎记。

我的黑土铸成的肌肤和魂魄不可改变。

因为,我不能选择也不愿意改变我的籍贯。

我为此感到荣幸——当我走在异乡异域的时候,人们会顷刻间认识我和我的内涵:

中国,北方,黑土地。

17、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自己的“土性”,结合全文,请概括“土性”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2分)

我是黑土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④段追溯黑土地深邃的历史,联系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人说,文章反复强调黑土地赐予“我”的“土性”不可改变,因此,文章最后一段没有必要再写,可删去。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愿将腰下剑,___________________(《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王之涣)

⑤___________________,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卢纶)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⑧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

⑨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

(《陈涉世家》司马迁)

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23、近年来,醉驾致人死伤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证社会正常秩序,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正式实施“醉驾入刑”的法案。

(1)请你据此拟一条公益性广告语,劝告驾驶者不要酒后驾车。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驾入刑”法案实施不久,就有言论称“应视情节轻重,来确定醉驾是否入刑”,这一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醉驾”是否“入刑”你有何看法,请谈一谈。

(80字左右)(4分)

24、人生是精彩的,也是值得收藏的。

有人收藏亲情,有人收藏友情;有人收藏时光,有人收藏礼品;有人收藏祖国的荣誉,有人收藏家园的美景;有人收藏他人的眼泪,有人收藏自己的心情……

请以“收藏__”为题目,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③不少于600字。

 

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答卷

2014.11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3分)()2、(3分)()3、(3分)()

4、(3分)()5、(2分)()6、(2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48分)

7、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①辄__________________②非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去__________________④劳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

10、(1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3、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