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182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docx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

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

 

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0分)

1.(2013•揭阳)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已经造成多人死亡,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属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抑制H7N9禽流感有一定的效果,其化学式为:

C15H28N4O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回答以下问题:

(1)帕拉米韦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帕拉米韦中H、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3)帕拉米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2.(2013•珠海)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______B(填“>”、“<”或“=”,下同).

(2)将t3°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3)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精确到0.1%).

3.(2013•佛山)某实验需要100g8%硫酸铜溶液.

(1)该溶液的溶质质量是______g,从中取10g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实验室用硫酸铜晶体(分子式为:

CuSO4.5H2O)配制100g8%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硫酸铜晶体______g.(已知相对分子质量:

CuSO4•5H2O为250,CuSO4为160)

4.(2013•湛江)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

(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______.

(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2013•佛山)小亮同学对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铜树”(铝丝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制成,如图)的成分进行分析,取出64.1g固体样品,用10%的盐酸充分溶解,溶液呈无色,产生的气体和剩余固体随消耗10%的盐酸质量变化关系曲线如图:

结合图中数据分析:

(1)读图可知,Cu元素的质量______g,64.1g“铜树”有Cu、Al、______(填化学式).

(2)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该“铜树”中Al元素的质量分数.

(3)只知道“铜树”质量m1和消耗10%的盐酸总质量(m2),也能求出“铜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其表达式为______(用m1和m2表示,可不化简).

6.(2011•湛江)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BaCl2+Na2CO3=BaCO3↓+2NaCl

请计算:

(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______g.

(2)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7.(2012•佛山)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只写结果)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只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10.6%的Na2CO3的溶液,请你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作图)

8.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它与水反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现将一定量的Na2O2加入盛有87.6g水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过氧化钠和水的总质量减少了3.2g(假定水蒸气的挥发忽略不计).请回答: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9.(2013•武汉)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

(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0.(2011•珠海)某兴趣小组从废铝锅底部剪一块铝片,将它放入21.9%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假设酸与氧化膜反应时没有H2产生,其它杂质不与酸反应),请回答:

(1)从图中看出,该反应产生了H2______g.

(2)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为______g.

(3)求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1.(2011•茂名)氯化镁是制取镁的原料之一.现要测定某化工产品(含MgCl2和KCl)中所含的氯化镁质量分数,进行实验:

先将10g样品完全溶于水,然后把5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平均分五次加入样品溶液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编号

1

2

3

4

5

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58

a

1.74

2.32

2.32

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为______.

(2)样品中的氯化钾属于化肥中的______肥,可回收利用.

(3)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4)计算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2.(2011•佛山)现有一种碱性调味液,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溶液.为了测定碱性调味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取三份碱性调味液各100g,分别缓慢加入到20g、40g和60g某盐酸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第Ⅰ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s

2.2

4.4

5.5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100g碱性调味液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g.

(2)碱性调味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100g碱性调味液与该盐酸反应后溶液pH=7时,需要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实验二】在上述第Ⅲ组反应后的溶液中加AgNO3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下图: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4)某同学计算出碱性调味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5%(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后经检查无数字运算错误.请判断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要指出错误原因.______.

 

2014年中考化学押题特训卷:

专题强化六化学计算专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12小题,满分0分)

1.(2013•揭阳)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已经造成多人死亡,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属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抑制H7N9禽流感有一定的效果,其化学式为:

C15H28N4O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回答以下问题:

(1)帕拉米韦是由 四 种元素组成.

(2)帕拉米韦中H、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

2 .

(3)帕拉米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4.9% .

【分析】

(1)根据帕拉米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2)帕拉米韦中H、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8):

(14×4)=1:

2.

(3)帕拉米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4.9%.

故答案为:

(1)四;

(2)1:

2;(3)54.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13•珠海)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 B(填“>”、“<”或“=”,下同).

(2)将t3°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 B.

(3)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25 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33.3% (精确到0.1%).

【分析】

(1)根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进行解答;

(2)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进行解答;

(3)根据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进行解答.

【解答】解: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A<B;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将t3°C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C,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B;

(3)t2°C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所以50g水中溶解25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33.3%.

故答案为:

(1)<;

(2)>;(3)25;33.3%.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2013•佛山)某实验需要100g8%硫酸铜溶液.

(1)该溶液的溶质质量是 8 g,从中取10g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8% .

(2)实验室用硫酸铜晶体(分子式为:

CuSO4.5H2O)配制100g8%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硫酸铜晶体 12.5 g.(已知相对分子质量:

CuSO4•5H2O为250,CuSO4为160)

【分析】

(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由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某实验需要100g8%硫酸铜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是100g×8%=8g;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同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从中取10g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8%.

(2)100g8%硫酸铜溶液含溶质硫酸铜的质量为8g,需称取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8g÷(

×100%)=12.5g.

故答案为:

(1)8;8%;

(2)12.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3•湛江)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

(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 0.5 g.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 MgO+H2SO4=MgSO4+H2O .

(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读出产生氢气的质量;

(2)镁条的表面有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反应;

(3)根据氧化镁、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以及镁之间的关系式求出镁的质量,再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

(2)由于镁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镁条的表面生成了氧化镁,稀硫酸首先与镁条表面的氧化镁薄膜发生了反应,所以不产生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MgO+H2SO4=MgSO4+H2O.

(3)设镁元素的质量为x

由Mg+H2SO4=MgSO4+H2↑

MgO+H2SO4=MgSO4+H2O

得:

H2SO4~MgSO4~Mg

9824

70g×49%x

解得:

x=8.4g

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84%

故答为:

(1)0.5

(2)MgO+H2SO4=MgSO4+H2O;(3)84%.

【点评】较活泼的金属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了金属氧化物,当与酸反应时首先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与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

 

5.(2013•佛山)小亮同学对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铜树”(铝丝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制成,如图)的成分进行分析,取出64.1g固体样品,用10%的盐酸充分溶解,溶液呈无色,产生的气体和剩余固体随消耗10%的盐酸质量变化关系曲线如图:

结合图中数据分析:

(1)读图可知,Cu元素的质量 32 g,64.1g“铜树”有Cu、Al、 Al2O3 (填化学式).

(2)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该“铜树”中Al元素的质量分数.

(3)只知道“铜树”质量m1和消耗10%的盐酸总质量(m2),也能求出“铜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其表达式为 

×100% (用m1和m2表示,可不化简).

【分析】依据加入盐酸反应后固体质量不会变化的数值可知铜的质量;依据反应开始时固体质量减小而不会生成氢气的特点分析铜树的成分;依据铜树中铜单质和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计算铜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据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铝中氯元素的质量即可以求出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依据铜树中只有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加入盐酸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小的固体质量即为铜的质量,其数值为32.0g;

由于图象中加入盐酸109.5g前固体质量减小但不会生成氢气,由于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而铝能反应但会生成氢气,所以铜树中只能存在氧化铝(Al2O3);

(2)由图知产生H2的质量为3g;设“铜树”中Al单质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54         6

x         3g

解得x=27g

即“铜树”中Al单质的质量为27g.

“铜树”中Al2O3的质量为64.1g﹣27g﹣32g=5.1g,则Al2O3中含Al元素的质量为2.7g,所以该“铜树”中含Al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6.3%.

(3)由于盐酸反应后氯元素全部转为氯化铝中的氯元素,所以据此可计算出铝元素的质量;

设铝元素的质量为y

则有

y=

则“铜树”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故答案为:

(1)32;Al2O3;

(2)该“铜树”中Al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3%.(3)

×100%;

【点评】此题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依据图象对相关的反应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6.(2011•湛江)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BaCl2溶液,某同学取出15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2CO3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BaCl2+Na2CO3=BaCO3↓+2NaCl

请计算:

(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 21.2g g.

(2)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分析】

(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知道溶液质量和溶液质量分数能求配制该溶液的所需固体质量.

(2)向BaCl2溶液滴加Na2CO3溶液,二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其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根据题给数据及图示,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得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

(1)配制26.5%的Na2CO3溶液80g,需要Na2CO3固体的质量为:

80g×26.5%═21.2g

(2)从图中获知,当BaCl2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40g.

设BaCl2的质量为x,则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106

x40g×26.5%

解得:

x=20.8g

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13.9%

答:

该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9%.

【点评】考查溶液和化学反应融合的题目,是综合性的题型,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忽视了实际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而往往会把40g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足够细心、会分析、且条理分明.

 

7.(2012•佛山)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7.3% .(只写结果)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2% .(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只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10.6%的Na2CO3的溶液,请你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作图)

【分析】

(1)由题意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可以据此结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出氯化氢的质量,然后求出其质量分数即可.

(2)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知道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可以据此结合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出氯化钙的质量,然后求出其质量分数即可.

(3)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反应后得到的滤液为氯化钠溶液,所以可以根据上述反应求算出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

(4)根据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可以知道,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钙不可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可以据此结合题中所给数据完成作图.

【解答】解:

(1)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4.4g,

设混合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zxy4.4g

=

解得:

x=7.3g,y=11.7g,z=10.6g

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2)设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m,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p.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6100117

mp10gn

=

解得:

m=11.1g,n=11.7g,p=10.6g;

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11.1%;

答:

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

(3)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反应后得到的滤液为氯化钠溶液,

滤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11.7g+11.7g=23.4g,

盐酸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10.6g÷10.6%=100g,

氯化钙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10.6g÷10.6%=100g

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100g+100g+100g﹣4.4g﹣10g=285.6g

故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8.2%;

(4)根据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可以知道,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钙不可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所以加入的碳酸钠要先和盐酸反应,根据(3)的解答可以知道,盐酸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即当滴入100g碳酸钠溶液后才会产生沉淀,其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此时一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100g=200g,可以据此描点连线得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见答案).

故答案为:

(1)7.3%;

(2)11.1%

(3)8.2%;

(4)作图见如图曲线.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解答即可.

 

8.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它与水反应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现将一定量的Na2O2加入盛有87.6g水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过氧化钠和水的总质量减少了3.2g(假定水蒸气的挥发忽略不计).请回答: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后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求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即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2)解: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2O2+2H2O═4NaOH+O2↑

156      160  32

x       y  3.2g

=

=

解得x=15.6g,y=16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6%

故答案为:

(1)3.2;

(2)答: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解答即可.

 

9.(2013•武汉)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g .

(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以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分析】

(1)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2.5g即是杂质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12.5g﹣2.5g=10g;

(2)据碳酸钙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

(1)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加入足量稀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