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1332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89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XX开发区第一中学改扩建工程施工总承包(一期)

2、建设单位:

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基本建设中心

3、设计单位:

XX市新型建材建筑设计研究院

4、施工单位:

XX工程局有限公司

5、建设地点:

开发区第三大街翔实路21号

6、结构形式:

教学楼地上五层、艺体馆地上三层,框架结构。

7、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25181.63m2。

(图中黄色区域为一期工程)

第二节坐标点的引入

项目部进场时,业主在建筑物周围的提供了三个平面坐标控制点K1、K2、K3和一个高程控制点K2,坐标及高程见2014年1月2日甲方提供的《XX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准点成果表(XX开发区第一中学改扩建工程水准点)2013.09.03》及《X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基本建设中心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津开测放【2013年】第088号)2013年08月21日》。

成果表如下:

XX开发区第一中学改扩建工程测量交桩点成果表

点号

X(m)

Y(m)

高程

K1

289830.279

142851.937

K2

289886.908

142741.310

3.953

K3

289948.110

142769.325

项目部入场后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坐标控制点K1、K2、K3进行校核,验证无误后以控制点K1、K2、K3为基准点,加密施测出本工程所需控制点J1-J7。

由于交桩高程控制点只有一个(K2),故未能复核,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8.3.5条“水准点的个数,不应少于2个”,此情况已汇报甲方。

另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8.3.5条“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故本次水准点直接利用。

但为了施工期间保证点位稳定,故于施工场地周围相对稳定、同时兼顾施工方便的位置加密四个水准点,作为对交桩水准点K2的保护与补充。

第三节本工程测量控制的难点与重点

本工程分为两期,工期两年半,交桩控制点距离施工现场太近(有两个位于施工场地内),交桩控制点的沉降和位移难于控制,故本工程测量的重点之一,是监测并改正交桩控制点的沉降和位移。

重点之二,是保证地下部分墙柱施工测量的控制与消除控制轴线误差,及地上部分的垂直控制及轴线和标高的竖向传递、精度控制。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城市测量规范》GJJ/T8-2011;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XX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管理规程》DB/T29-209-2011;

5)经审核批准并加盖红章的施工图纸;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2001;

12)《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以上规范、标准、条例,如有新版,采用其最新版本。

第二节编制原则

1)整体控制局部;

2)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3)长边控制短边。

第三章测量准备

第一节技术准备

1、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一起对现有的测量控制点坐标进行校核,进行建筑红线的交接及书面资料的交接,以作为施工测量放线的依据。

2、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纸,基础工程整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布置、进入情况、周围环境、现场地形、定位条件,组织测量人员对图纸进行详细的会审,对存在的问题上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解决,并做好内业计算工作。

3、进行测量仪器的检定和配备,所有计量仪器均应按《计量法》规定进行检验。

4、收集施工坐标和测量坐标系统的换算数据。

并准备测量资料和表格。

5、组织测量人员学习有关建筑施工的测量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熟悉施工图纸,对分包专业单位进行全面的交底。

6、测量人员需经过岗位培训,持有效的岗位证书上岗。

第二节测量仪器及工具准备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全站仪

博飞BTS-802CLA

1

2

水准仪

博飞DZS3-1

1

3

电子经纬仪

博飞DJD2-C

1

4

激光垂准仪

北京博飞D2J3

1

5

钢尺

50M

1

6

计算器

CASIOfx-350e

1

7

盒尺

5M

3

8

对讲机

RONWAY

3

9

墨斗

1

第三节本工程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图片: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

激光垂准仪水准仪

第四节测量机构组成及人员配备

 

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下设2名测量工程师负责专业测量工作,配备测量技工4人。

我公司属总包单位,施工队配备测量班组,辅助施工测量放线。

第五节施工测量内容:

1、施工测量包括:

(1)平面定位测量;

(2)轴线测量;

(3)标高测量;

(4)建筑沉降观测;

(5)提供基准线:

每层提供离墙、柱轴线0.5米的控制线;每层墙柱上距离楼面50cm的标高控制线。

第六节施工监测内容: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招标文件,正式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进行。

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针对施工阶段的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1、施工监测包括:

1)位移监测

2)沉降监测

第四章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设计

第一节场地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平面坐标系为1990年XX市任意直角坐标系。

1.1导线网的测设业主提供3个坐标控制点K1、K2、K3。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我们使用其中的K1、K2、K3为基准点,平面控制布设城市三级导线,加密点J1-J7。

加密点布设图形如下。

1.1.1导线网的观测精度要求

导线网的观测精度要求如下: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秒)

测距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秒)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秒级仪器

2秒级仪器

6秒级仪器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4

10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5

1/7000

1

2

24

≦1/5000

注:

表中n为测站数。

1.1.2导线网的水平角观测仪器要求

导线网的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

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1.1.3导线网的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秒)

半测回归零差(秒)

一测回内2C互差(秒)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秒)

四等及以上

1秒级仪器

1

6

9

6

2秒级仪器

3

8

13

9

一级及以下

2秒级仪器

12

18

12

6秒级仪器

18

24

注:

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1.1.4导线网的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技术要求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

3、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1.1.5导线网的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处理方法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

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1.1.6导线网的距离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网的距离测量,应使用电磁波测距仪。

其技术要求如下

1、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下式表示。

mD=a+b×D

式中,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

D—测距长度(km)

2、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

3、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

单程各测回较差(㎜)

往返测距较差(㎜)

一级

10mm级仪器

2

≦10

≦15

二、三级

10mm级仪器

1

≦10

≦15

注;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4、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2)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1.1.7导线网的内业计算数字取位

导线网的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秒)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

边长与坐标(m)

方位角(秒)

一级及以下

1

0.001

0.001

1

1.2主轴线控制网的测设1.2.1主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导线线加密点严格闭合后,根据本工程特点,测设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

主轴线控制桩要求埋深1m。

主轴线控制桩埋设方法如下图:

主轴线控制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作标记,测定其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控制桩点采取可靠措施保护。

四个角点构成的矩形控制网闭合校核后(需要进行首级验收)采用内分法加密成主轴线测量控制网,网点设在基坑边界线外侧,距主轴线适当距离,其中网点均与控制网平行排列。

主轴线控制网如下图:

主轴线控制网点的布置要求:

便于通视,施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查验。

尽量避免复杂的施测方法。

为保证控制网的精度,在土方施工阶段每10天对控制网进行一次校核,在基础施工阶段每15天进行一次校核,结构主体施工期间,每60天进行一次校核。

在校核后若发现桩点位移超限时,应及时修正桩点的坐标值。

在施测面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控制网进行局部临时加密,以便于用常规方法进行细部测量。

1.2.2主轴线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主轴线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边长(米)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100~300

5

≤1/30000

二级

100~300

8

≤1/20000

1.2.3主轴线控制网的观测要求

1、主轴线控制网点的布设,应与建(构)筑物的设计轴线平行,并构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网。

2、主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方法,可采用布网法或轴线法.当采用布网法时,宜增测主轴线控制网的对角线;当采用轴线法时,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得小于3个,点位偏离直线在180°±5〞以内,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其直角偏差应在90°±5〞以内.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5〞。

3、主轴线控制网点应埋设顶面为标志板的标石。

4、主轴线控制网的水平观角测可采用方向角观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下表。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

等级

测角中误差

(〞)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2C互差(〞)

各测回方向较差(〞)

一级

1〞级仪器

5

2

≤6

≤9

≤6

2〞级仪器

5

3

≤8

≤13

≤9

二级

2〞级仪器

8

2

≤12

≤118

≤12

6〞级仪器

8

4

≤18

--

≤24

5、主轴线控制网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器往返观测各1测回,并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

6、数据经平差处理后,应将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确定归化数据,并在标石标志板上将点位归化至设计位置。

7、归化后,必须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检查.角度偏差值,一级主轴线控制网不应大于90°±8〞;二级轴线控制网不应大于90°±12〞;距离偏差值,一级主轴线控制网不应大于D/25000,二级轴线控制网不应大于D/15000(D为方格网的边长)。

1.3平面控制点必须经我方质检部门验收,并经监理复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第二节场地标高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高程系统为1972年XX市大沽高程系,1983年成果。

2.1布网原则:

1)该建筑场地至少要设置4个水准点,且应闭合合格。

2)整个场地内,四角都要有水准点,即在场地内任何地方安置水准仪时,都能同时后视到2个水准点,以便使用。

并且使场地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3)各水准点点位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和地面沉降范围之外,水准点通常也可在平面控制网的桩顶钢板上,焊上一个小半球体作为水准点之用。

4)位于施工场地周围、相对稳定、同时兼顾施工方便。

场地标高控制网布设图形如下:

2.2水准控制点的测设方法

由于业主只提供了1交桩水准点K2,因此水准点引测采用闭合水准测法。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根据业主提供的交桩水准点K2,我们按照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

在施工现场设4个现场水准点BM1-BM4,加密各水准点后,闭合到到业主提供的城市水准点K2。

2.3水准观测精度要求

水准观测精度要求如下:

每公里高差中的数中误差(mm)

仪器

型号

水准

标尺

观测次数

往返校差、附合或环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m)

全中误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环线或附合

平地

山地

三等

±3

±6

DZS3

双面

往返

往返

±12

±4

四等

±5

±10

DZS3

双面

往返

往返

±20

±6

注:

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2.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等级

水准仪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

前后视距离较差累积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程较差㎜

四等

DS3

100

5

10

0.2

3.0

5.0

五等

DS3

100

近似相等

测量时应使用精度不低于S3级的水准仪,视线长度不大于70m,且要注意前后视线等长,镜位与转点均要稳定。

使用塔尺时,要尽量不抽出第二节。

有条件时可用两次镜位法按后-前-前-后的次序观测,再次镜位高差要大于100mm,转点间再次镜位测得高差之差小于5mm时取其平均值。

2.5高程成果的计算取值高程成果的取值,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2.6检测、桩位保护与复测整个场地内各水准点标高和0.000水平线标高经自检及有关质量部门和甲方、监理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桩位保护方法与平面控制桩的保护相同。

土方施工阶段每10天进行一次复测,雨后复测一次,结构主体施工期间每60天进行一次复测(也可结合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第五章轴线测设与精度设计

轴线测设及高程控制流程如下:

第一节±0.000以下轴线测设

±0.000以下采用对穿直线法(外控法),将经纬仪置于轴线控制点上,后视前方控制点,然后将轴线倒到基坑边,重新安置仪器,正倒镜后视控制点,将轴线投测至施工层上;轴线投测后,仪器置于施工层,校测角度是否与理论值相符,用检定过的50m钢尺丈量相邻轴线间距离,距离若在规范规定之内,投测正确,否则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为止,最后将轴线弹墨线于施工层面上。

第二节±0.000以上轴线测设

从±0.000以上开始使用激光垂准仪,采用内控法进行轴线的竖向传递控制。

内控点设在±0.000板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50m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3个。

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托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

内控点必须联测,平差后才能使用。

1)内控点埋件的埋设

在首层底板上布置内控点,内控点处埋设1块100*100*8的钢板,在钢板下面焊Φ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对应控制点垂直正上方位置预留出200mm*200mm孔洞,以便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投测轴线。

2)内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刻十字线,十字线中心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

3)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4)轴线投测方法每层楼板浇筑后,将全自动激光垂准仪安置在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使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向上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垂准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在预留孔边做好标记,在混凝土上弹十字墨线,该点即引测完毕,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

控制点投测后将经伟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J2级别经纬仪根据控制点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

(H)

H≤30

5

30

10

60

15

H>90

20

第六章标高的竖向传递与精度设计

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第一节±0.000以下标高传递

±0.000m以下结构基础部分的高程控制根据现场已布设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进行分阶段的引测控制,根据施工流程如土方开挖可在各基础四周等部位,以水平壁桩或方桩的形式测设标高作为各结构部位垫层混凝土施工的高程控制依据(在上述的水准点处,也要标注处高程,以便工程施工中随时进行复测)。

为保证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可采用挑挂钢尺的方法(详见附图)进行,将高程传递到基槽护坡桩墙壁处,并把该标高转测到基槽四周,用油漆注明三角标记。

第二节±0.000以上高程传递

为减少建筑沉降对建筑物标高的影响,根据标高控制网在±0.000处重新确定建筑物的标高基准。

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以减小累积误差,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

拉尺时可通过内控点的孔洞进行。

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附合误差小于±4mm(钢尺竖向传递标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1mm以内。

第七章分项工程及细部放线的测量控制

首层地面控制点完成后,进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定位放线。

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第一节已完成的桩位偏移、桩顶标高复核测量

由于本工程的桩基施工甲方已经另外委托别单位施工完毕,因此,首层地面控制点完成后,立即对已完成的桩顶进行桩位偏移、桩顶标高复核测量,并及时将复核情况反馈甲方及监理、设计单位。

其报表格式见本方案第18项“附表2-12:

津资K4-22-1桩位偏移、桩顶标高复核记录”。

第二节平面定位线:

2.1对±0.000以下部分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根据主轴线控制点在坑底设置控制木桩(约1m长),根据控制木桩内分设置各轴线的控制木桩,进行拉线,并撒出承台开挖的白灰线。

承台开挖边界应立木桩进行标定以控制垫层面,防止超挖。

待底板垫层浇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采用对穿直线法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坑底垫层上,并用内分法将各轴线弹墨线于垫层上并钉小钢钉,并做三角红漆明显标记,放出柱墙位500mm控制线,以指导底板钢筋、柱插筋等的定位施工。

当底板施工完成可以上人后,用同样的方法用墨线弹出各轴线,并在底板上放出柱位四周500mm控制线,以指导柱模支设及查验。

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30

60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