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1488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年级:

四年级学科:

语文备课教师:

2012年2月19日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

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

鸟儿们;高飞尽:

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

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

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

对看;厌:

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

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

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

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

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③小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

远远地看;翠:

苍翠

  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⑥师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

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

(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

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

(指名读)

  ③师:

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

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

美好旧曾:

以前、过去谙:

熟悉

  胜:

胜过、强过忆:

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1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1.古诗词三首

同:

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

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年级:

四年级学科:

语文备课教师:

2012年2月21日

课题:

桂林山水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3、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桂林的山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5、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4)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5)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6)全班背诵课文

  (7)作业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

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优美文章,语句精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围绕着课文中的语句,读----议----总结,从而归纳出桂林山水的六个特点。

教学中,学生仅仅是从文字上进行朗读,感悟。

其实,“桂林”是一个游览胜地。

山水之美是它其中的一个特色,桂林还有许多美的地方,等待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对《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我作了一个尝试。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一节旅游课,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年级:

四年级学科:

语文备课教师:

2012年2月26日

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

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

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

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

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

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板书:

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

(洞口宽,洞内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

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

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

黑、奇、大]

    B:

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说话训练: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

(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总结:

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注意字形。

     蜒、臀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A:

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

窄、矮]

B:

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

险]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

“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这是一篇游记,在教学时,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再让学生到黑板把自己的发现写上去“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在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并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

溪水的流向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让学生明白这是文章的暗线。

在学生朗读感悟外洞的大、孔隙的小而窄、内洞的黑、奇、大这些特点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这样给学生直观清晰的印象。

教学效果良好。

年级:

四年级学科:

语文备课教师:

2012年2月29日

课题:

七月的天山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

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

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明确: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

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

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

雪峰溪流

再往里走

森林

走进天山深处野花

奇异风光天山景

生机无限七月情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

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

 

年级:

四年级学科:

语文备课教师:

2012年3月2日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

4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重、

难点

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特色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

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

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

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

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

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在本语文园地的教学中,作文的教学及辅导是难点,这次习作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

在口语交际课里学生交流,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把内容说清楚,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一定要心中有单元整体,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