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569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信阳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

150分钟卷面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

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粮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城乡居民每天都需要消费的基本民生商品。

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因为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

即使在去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较严重时,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也实现了货足价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坚强支撑。

事实表明,要做到供应不断档,必须从国内粮食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全链条入手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中,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最根本的。

为此,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坚持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

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见效。

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适度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利于进出口平衡。

去年,我国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的同时,进口了14262万吨粮食、991万吨肉类产品、983万吨食用植物油和527万吨食糖,为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

今后,我国农业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需要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培育跨国大粮商,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提高农产品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摘编自叶兴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B.确保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我国真正实现粮食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最根本的保证。

C.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可以弥补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同时有利于进出口平衡。

D.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对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起重要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一段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通过驳论,反驳两种片面的观点,使立论更具说服力。

B.文章在论证时采用了三个并列分论点,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做法和战略意图。

C.文章第三段通过列数字,说明对外开放既利于丰富国内市场供应,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市场机会。

D.文章第四段论述和二、三段分析密切相关,既指出联系,又揭示深远影响,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要首先立足于国内粮食供应,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而对外开放则提升了保障的层次。

B.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高质量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C.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对于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推进深层次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D.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是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的体现。

【答案】1.D2.B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说,叶嘉莹是中国最后的女先生,是穿裙子的“士”。

生于民国,长于乱世,漂泊半生,诗词贯穿了她的生命。

她爱诗,写诗,讲诗,都是出自“感发”“我对诗词的爱好与体悟,可以说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叶嘉莹语)。

文本展示的既是叶嘉莹对诗词的解读,又是她对人生的感悟。

《环球人物》:

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

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叶嘉莹:

晏殊写过一句词:

“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

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

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

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

我大学毕业,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

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

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

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

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

《环球人物》:

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

叶嘉莹:

若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

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

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

“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

”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

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环球人物》:

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

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叶嘉莹:

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

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环球人物》:

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一地成长,在一地读书,又在一地工作,回忆过往,每个地点都能让人产生乡情。

而思乡,恰好是古诗词另一个恒久的主题,对吗?

叶嘉莹:

韦庄有《菩萨蛮》五首。

第二首,他在江南,人家劝他“未老莫还乡”,他坚持一定要回到故乡。

可是到第三首,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我现在不得不离开江南了,回想才觉得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还是好的,还是快乐的。

我当时是年轻的,春天时穿上美丽的春装。

薄,那么轻松美好的衣服。

你要知道,最难得的是你生命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华。

《环球人物》:

朱光潜曾比较中西爱情诗,“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

”“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

”所以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

叶嘉莹:

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了“生别离”的两个人,其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就真正是惊心动魄——纵使你不甘心放弃,决心等到底,可你有多少时间等待?

一年很快就到岁暮,人生也很快就到迟暮。

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的事!

事实上,这又是绝不可避免的事。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多么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带有如此震动人心的力量。

《环球人物》:

除了欢情与别愁,我们还能从有关爱情的诗词中读出什么感悟?

叶嘉莹:

欧阳修《蝶恋花》里有一句: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真是神来之笔。

这个窄袖轻罗的女子低头采莲,从荷塘的倒影里忽然发现自己容颜的美好。

一个人,也许你终其一生从未发现过自己的美丽,不只是外表,还有品格、修养、志意。

你任凭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没有珍重过自己,没有爱惜过自己,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完成什么。

当采莲女子发现自己的美,“芳心只共丝争乱”,这是觉醒、反省的时刻,我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的美好应该交付给谁?

作为读词的人,你们的一生又该交付给什么,你们是否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4.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被问到困顿中哪些诗词给了她慰藉和勇气的问题时,叶嘉莹表示晏殊的“不如怜取眼前人”启发自己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怀念过去,要把眼前做好,珍惜现在。

B.面对古人如何克服逆境中的悲伤自怜的提问,叶嘉莹将苏轼和李后主诗句做对比,指出李后主写“大江”时只是写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而苏轼在这两方面均与之不同。

C.关于古诗词中思乡主题,叶嘉莹以韦庄开始坚持要回故乡,后来不得不离开江南时,才发现江南的日子美好而快乐为例,阐释了这种情感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乡情经历类似。

D.被问及爱情诗里除了欢情与别愁还能读出什么,叶嘉莹以欧阳修的《蝶恋花》为例,启发人们要发现自己的美好,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并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

5.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球人物》作为访谈的组织方,聚焦诗词与人生,期望叶嘉莹能够分享她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并结合其对人生的启发作出深入的解读。

B.作为访谈对象,叶嘉莹把自己对诗词的爱好和体悟,提升到生命本能的高度,她陶醉于古诗词的精神内蕴,也探究其对现实生活的启发。

C.在谈到古诗词中的相思话题时,叶嘉莹先通过中西方对比,然后选取《古诗十九首》中的篇目进行解读,将话题引向深入,令人深思。

D.《环球人物》采访者对诗词有一定研究,在访谈过程中准备充分,能够围绕中心、因势利导、层层深入,表现出较为专业的访谈技巧。

6.叶嘉莹说:

“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要发现传统文化中美好、有价值的东西,并让下一代领会、接受。

”在本则访谈中,叶嘉莹的哪些观点揭示了古典诗词的“有价值”?

请结合其中的三条观点简要分析。

【答案】4.B5.C

6.①古诗词告诫人们要珍重现在,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做好眼前要做的,如晏殊的“不如怜取眼前人”等诗句。

②古典诗词引导人们透过悲慨写欢乐,而不是肤浅地追逐欢乐,如虽然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但十首《采桑子》每首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

③古诗词能培养人们超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

④古诗词引导人们怀恋乡情,珍惜青春与韶华,如韦庄《菩萨蛮》五首等诗。

⑤古诗词通过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带给人们震撼人心的力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古诗十九首》等诗歌。

⑥古诗词引导人们觉醒和反省,发现自己的美好,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完成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如欧阳修《蝶恋花》等诗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九归一

奚同发

入伍才十多天的新兵石头突然说,要让上海兵洗个温泉澡。

而且,他在前面村子已打听好,附近有个温泉口,但有一个班的敌兵把守。

郭春生长臂一挥:

“开甚鬼神玩笑,胡说八道。

俩男人说话自然躲了上海兵。

石头压低声音:

“组长,必须这么办,俺学医的,她身上的味儿,说明病情已很麻烦,只有洗温泉澡才能缓解,这,你不懂。

郭春生这组长是临时的,仅针对此行三人临时小组。

他的双重任务是,先与石头把上海兵送往战区政治部,然后把石头送到游击区去补充军医。

上海兵是大城市来的女学生,跟着战场跑,洗澡早成梦里的事,何况温泉浴。

石头说明因果,作为组长,郭春生不能不重视,大手做了个刀切的架势道:

“九九归一,那干一场,我负责把敌人引开,你陪上海兵洗澡……不对,你为她洗澡放风。

两人相对一笑,石头说:

“不行,她咋会听俺的?

还是俺引开敌人,你是组长,可以命令她洗澡,是命令!

人小鬼大,石头识文断字,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不像他只习惯那句九九归一,其实他根本不识字,也不识数,这句带数字的话是从爷爷那儿学的。

根据侦察与之前的了解,果真是两名敌兵守在目标处,其他人在相距不足二十米的小庙里——也就一间破屋子,和尚早跑光了。

石头最先对守兵开了一枪。

听到叫声和枪响,敌军乱作一团,赶到温泉口后,分两小股追击石头。

郭春生嘴角一挑,心说,石头真行,神算!

他迅速带上海兵从坡上岔小路下来,先警戒地围着温泉走了一圈。

然后,命令上海兵原地待命,他悄悄摸到庙屋后墙下,隔窗一望,半个人影都没有,扔几块石头进去也没反应。

回来,郭春生对上海兵喊口令:

“稍息、立正,脱衣服。

做完前两个动作,上海兵突然停下,一脸茫然……

他忙改口:

“九九归一,你现在的任务,温泉洗澡。

上海兵大瞪两眼……

“快洗,我给你放风,石头已把敌人引开。

九九归一,要快,时间不多。

上海兵终于明白,泪水扑簌簌流成两行。

“快,九九归一,不能久。

”再次催促后,郭春生前往附近林地卧倒。

枪声稀稀拉拉。

郭春生清楚,石头很鬼,并不打急枪,时不时放一枪是告诉对方他的方向。

追兵的乱枪也零零碎碎,倒让他有些纳闷。

后来,枪声彻底没了。

估计敌人追不上不追了,还是石头躲了,他们找不到?

此时,身后窸窸窣窣,果真是上海兵一头水湿来了……

两人开始小心翼翼地沿着倒伏的草丛向之前枪响的山沟摸去。

后来,上海兵先一眼发现石头,一身是血倒在树下,不远处还站着两个国民党兵。

她刚要尖叫,便被郭春生一把捂住嘴。

待上海兵大喘气至平静下来,他才举枪瞄准……

“你说这老杨,现在杀了‘共军’,咱们都没了退路,咋办?

“能咋办?

把老杨交给‘共军’,我们不能跟着他受累。

”另一人狠狠地吸了口烟接话,“这‘共军’死前说,他们还有俩同伙会来找他,真的假的?

另一个摇摇头道:

“不好说。

郭春生眨着眼想了半天,跟上海兵耳语几句,便匍匐迂回到敌兵另一侧,大喊:

“不许动,缴枪不杀!

敌兵吓了一跳,急叫:

“不动,不动!

”其中一人忙说:

“别开枪,别开枪,谈判,谈判。

我们班长正寻你们……”

原来,这股敌军十一人,都是农民被抓当兵,此番几度催粮无着,且听说战局每况愈下,便计划另投阵营。

恰遇石头,所以追他过程中,才没有致命开枪。

没想到,石头却打伤他们两人。

包围了石头,向石头喊话,石头却以为他们是诈降,还把最靠近的敌兵一枪打死了。

最终把子弹打光的石头抓住,他们急着向石头解释是真想投奔解放军,老杨此时赶到,听说弟弟被打死了,大哭着的他,冲石头就一刺刀,正中胸口……

林中鸟儿喳喳。

郭春生慢慢为石头合上双眼,石头远眺的目光,令人心碎。

上海兵轻轻解开石头的衣扣,从背包拉出一条雪白的新毛巾,仔细擦拭他身上的血迹,一下,又一下。

然后,她用石头身背的药包里的绷带给他包扎好伤口,似乎每一个动作都怕弄疼了他。

直到把他那被刺破的衣服也缝补起来,一针一线,细细密密……两个敌兵愣愣地瞅着,想起以往兄弟死后无人料理,突然一个哇地哭出了声……等他们一行四人来到小庙,敌班长已绑老杨在树上。

上海兵端起刺刀大喊:

“我杀了你,我要杀了你……”老杨绝望地闭上了双眼……尖刀距胸口近一尺时,郭春生眼疾手快地拉住了她。

两人较了片刻劲儿,上海兵双眼血红地放弃了。

后来,站在小庙前的石碾盘边,郭春生说:

“九九归一,你们再怎么折腾,还是要归到人民解放军,因为解放军才是穷苦人的队伍。

你们都是穷苦人出身,归了解放军,才是九九归一。

跟你们一样,我稍早明白一步。

身边一千人连声说:

“对对对,好好好。

半夜,郭春生给大家讲解放军的故事,听者均表示早有耳闻,心想已久。

突然,他说:

“九九归一,现在我要去洗个温泉澡。

一堆人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然后轰一下笑了,满脸的庄稼汉的纯厚。

跳进天然的池子,被含有矿物质的温热的泉水一激,郭春生身上到处又疼又痒。

想起石头坟前由他口述、上海兵书写的“九九归一石头同志之墓”几个字,他的泪哗地落了一脸。

如今倒在途中的石头,是否也算九九归一了。

7.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新兵石头突然说要让上海兵洗个温泉澡,巧设悬念;温泉口却被一个班的敌军把守,暗示凶险。

小说开头设计精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在石头解释完原因后,郭春生当即拍板,决定亲自冒险引开敌人,为自己的同志干一场,不仅体现出果敢精神,也反映了解放军战士们真挚的革命友谊。

C.小说语言简练、暗示性强,“和尚早跑光了”暗示了兵荒马乱的社会环境,“听到叫声和枪响,敌军乱作一团”则暗示了敌军无心交战、急于投降的心理。

D.小说在两名敌军被俘后有一段插叙,介绍了敌军的来源和心理状态,还原了石头和敌人周旋战斗直至牺牲的场景,同时与前文的枪声相照应,构思严谨。

8.小说写了上海兵为牺牲的石头擦拭血迹、包扎伤口的细节,有何作用?

9.小说以“九九归一”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C8.①通过对上海兵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塑造了温柔细腻、关爱战友、懂得感恩的解放军女战士形象。

②敌军在经历这一场景的过程中,感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通过对比,坚定了投诚的决心,也直接推动故事进入其后处理仇敌的情节。

③反映了战争时期解放军珍视生命和革命情谊的高尚情感,揭示了解放军部队能凝士气、得民心的原因。

9.①“九九归一”在文中原是郭春生从爷爷那里学得的一句口头禅,有“归根结底”之意,通过其多次使用该词,体现了他说话干脆、做事果决、革命信念坚定的性格特征;

②敌军和解放军战士从最开始的对抗,到受到革命情谊感染,最终归到人民解放军,回到为贫苦百姓打天下的初心和起点,体现了“九九归一”的主旨;

③作为军医,石头在为战友争取洗温泉治病机会的过程中英勇牺牲,体现出了他舍己为人、奉献革命的高尚情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革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他用人生价值对“九九归一”作出了诠释。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

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刘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

守仁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乃多遣间谍,佯言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

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守仁闻南昌兵少则大喜,曰: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精锐悉出,守备虚。

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恐。

王琼大言曰:

“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

”至是,果奏捷。

守仁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

《明史》赞曰:

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摘编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瑾遣人迹而加害/守仁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设置

最高功名,明清时期举人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

B.驿丞,驿站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职责是掌管驿站当中的仪仗、车马,迎送往来的官员。

C.入觐,指中国古代诸侯在秋季朝见天子的礼仪。

按规定,行觐礼时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

D.刑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副职是刑部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文武兼备,才智过人。

他弘治年间考中进士。

少年时,曾纵览山川形胜,不仅善骑射而且喜欢谈论军事,早期积累为他后期平叛安邦奠定了基础。

B.王守仁正直耿介,不畏强权。

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此举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C.王守仁善于用兵,出奇制胜。

他在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不去攻打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

D.王守仁励学修身,弟子众多。

他勤奋好学,二十岁乡试中举;他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向内心求索,以培养良知为主;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急趋吉安,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

【答案】10.D11.A12.C

13.

(1)王守仁紧急赶到吉安,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起兵救难。

(2)王守仁开始因为正直有节操而著称,等到接管边境防务,带领羸弱的士卒,让一群书生跟从他扫平了作乱多年的逃亡贼寇,又平定了作乱的藩王。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

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寻访友人,放眼纵览山川壮美。

二十岁乡试中举,学业大有长进。

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

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