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609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docx

中考化学考试试题分类汇编考点17燃烧和灭火

6.(2019·台州)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

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答案:

C

解析:

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减少摩擦力,有利于拔出;用力压手柄时,不要把手靠近瓶口,特别是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防把手冻伤;根据灭火原理,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快速灭火的。

10.(2019·梧州)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

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答案】C

【解析】A.木材可以燃烧,属于可燃物;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引起触电事故;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越大,燃烧越剧烈。

2.(2019·广西四市)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表示循环回收的标志,B表示腐蚀品,C表示禁止烟火,D表示易燃物。

13.(2019·广西四市)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答案】B

【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上菜;煤气泄漏要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换气扇,不能开灯,不能用电,错误;把木柴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开辟一条隔离带,隔离可燃物,可以控制火灾。

6.(2019·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灭火,同时考虑其他方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答案】A

【解析】对发生的火灾,要根据燃烧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对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加以控制,能够使燃烧和爆炸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加油站、加气站内会有一些可燃性气体存在,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易燃,在明火附近使用易引发火灾。

6.(2019·贵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

C.用品尝的方法检验实验室里的氯化钠

D.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

【答案】A

【解析】加油站内油,是易燃易爆物,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防止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冬天在室内关紧门窗烧木炭取暖是不安全的,因为木炭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实验室中,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不能用用品尝的方法检验实验室里的氯化钠;电器起火立即用水扑灭,容易发生触电,故不安全.

2.(2019·株洲)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烟火

【答案】C

【解析】A表示禁止吸烟,以防止发生火灾,故与燃烧有关;B表示禁止燃放鞭炮,以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C表示禁带火种,不是禁止放易燃物;D表示禁止烟火,以防止发生火灾。

2.(2019·西宁)今年5月12日是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答案】B

【解析】高层楼房着火,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以防断电,被困在电梯中;火灾逃生时要弯腰前行,以防粉尘进入呼吸道;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防止因接触明火而发生爆炸;汽油是易燃易爆物,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容易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

6.(201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派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它没有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与支持燃烧的物质接触,土星上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但它没有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不影响燃烧;②氦气不支持燃烧,但是氦气含量不是太高;③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没有适宜的温度就不能燃烧;④氧气能支持氢气和甲烷燃烧,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则燃烧不能发生。

17.(2019·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所以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13.(2019·湘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答案】D

【解析】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窒息,所以一氧化碳中毒后,应立即转移到通风处;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且与水混溶,着火后用水冲会继续燃烧,起不到灭火效果。

3.(2019·新疆兵团)2019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A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是禁止吸烟标志;D是禁止点火标志。

11.(2019·常州)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A.减少酒精的挥发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

17.(2019·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南松为可燃物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

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可以喷洒干粉( NaHCO3)进行灭火

【答案】C

【解析】树木都属于可燃物;雷击使温度达到松树的着火点,松树燃烧的三个条件具备,松树着火燃烧;

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可燃物之间隔离开,属于清除可燃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既降低可燃物温度,又能隔绝空气。

5.(2019·新疆兵团)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烧柴禾时,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

16.(2019·龙东)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调食物

B.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不可以随意进入

C.使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

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答案】D

【解析】煤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防止引起火灾。

11.(2019·北京)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白磷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对比①③,白磷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燃烧,红磷在较高的温度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②中的白磷被沙子覆盖,不能与氧气接触,③中的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②中的白磷燃烧,③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确;无烟煤属于可燃物,实验过程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其燃烧的着火点。

6.(2019·淮安)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图书档案着火,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因此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还需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将木材紧密堆积,不利于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木材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倒入水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在水的上面,不能起到灭火的目的;图书档案着火,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不留下任何痕迹。

11.(2019·宜昌)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答案】B

【解析】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点燃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提前验纯;燃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因此燃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矿井坑道中有一些可燃性气体,只要注意通风,防止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油属于易挥发液体,油气是易燃气体,所以油库重地,严禁烟火,防止爆炸的事故产生。

2.(2019·铜仁)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答案】C

【解析】A图表示当心爆炸;B图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图是节水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D图表示禁止吸烟。

18.(2019·广州)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P2O5B.面粉C.镁粉D.CH4

【答案】A

【解析】五氧化二磷没有可燃性,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面粉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镁粉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甲烷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12.(2019·广州)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答案】D

【解析】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不是清洁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用锅盖盖灭,不能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漂在水上,不能灭火;“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了木材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不能提高的;.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获得充足的氧气使燃烧充分。

2.(2019·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A.食盐B.烟花爆竹C.汽油D.罐装液化石油气

【答案】A

【解析】食盐无毒无害,不易燃、不易爆,可随身携带;烟花爆竹、汽油和罐装液化石油气都是易燃易爆物,不能随身携带。

4.(2019·成都)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解析】扇灭蜡烛是利用空气流通带走部分热量,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的原理;剪掉烛芯使蜡烛熄灭是利用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湿抹布盖灭蜡烛是利用隔绝氧气和可燃物;水浇灭是利用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

16.(2019·郴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这是降低了可燃物质的着火点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浇灭

D.家庭用的天然气泄漏,先开灯检查情况

【答案】B

【解析】A.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是使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质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否则会引起爆炸,故B选项符合题意;C.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为水的导电性而是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大面积的燃烧,所以电线短路起火,不可以用水浇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家庭用的天然气泄露时,不能先开灯检查情况,也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9.(2019·湘西9题,3分)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答案】B

解析:

图标:

是向作业人员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它用简单、易于理解的文字和图形表述有关危险特性及其安全处置的注意事项,警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和处置,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都不能有明火出现,防止爆炸,故应张贴B图示的图标;A为节水标识,C为循环利用标识,D为有毒物质标识。

8.(2019·长沙)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列有关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懈怠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答案】C

【解析】易燃易爆物上车,遇撞击或明火容易发生火灾,则严禁上火车,故A不符合题意;火灾报警电话为119,如火势大,当然拨打119报警,故B不符合题意;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着火点,则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发生火灾了首先我们要冷静下来判断火源位置分析逃离路线千万不要慌张,有序撤离,故D不符合题意;

7.(2019·攀枝花)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时若达到其爆炸极限,遇明火时会引起爆炸,即不能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图书档案起火时,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若用水灭火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二次损坏;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要用湿抹布盖灭;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立即用布拭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若用具有强腐蚀性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涂抹时,会造成二次伤害。

7.(2019·巴中)关于燃烧认识错误的是()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答案】B

【解析】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既隔绝空气,又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煤燃烧时放热发光,该变化过程是将煤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6.(2019·广安)化学就在找们身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的利用比铁和铜晚的多,是因为铝不如铜和铁活泼

B.乙醇俗称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的燃料

C.肥皂水可用于鉴别软水和硬水

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剧烈燃烧,引起爆炸

【答案】A

【解析】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利用越晚,铝比铁、铜活泼;酒精是常用的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面粉在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加热空气造成空气急剧膨胀,引发爆炸。

故选。

6.(2019·乐山)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突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

B.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答案】C

【解析】森林地表腐质层的可燃性气体在雷击作用下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引发森林火灾;森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为山势陡峭,树林茂密,难以通过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改变;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8.(2019·连云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经蒸馏处理后可变为软水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右图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蒸馏可以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其变成软水;长期放置不分离的可能是水;然后需要两个条件,有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化学变化中有很多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如化合反应。

9.(2019·重庆)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液态丁烷,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

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B.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的质量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气态丁烷变成了液态丁烷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构成物质的分子再永不停息地运动着;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质量不变;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丁烷与氧气的接触;丁烷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10.(2019·重庆)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的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析】设置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用于灭火;山风带入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还带来更多的氧气,会使火灾更严重;人工降雨,所降雨水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用于灭火;地表腐质层可能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甲烷、硫化氢等,可能会引发火灾。

8.(2019·江西)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

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森林着火,砍出隔离带,是为了使可燃物隔离。

10.(2019·盐城)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A

【解析】油锅着火,倒入蔬菜,能隔绝氧气,油锅中的火熄灭;燃气泄漏,空气中充满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火检查会发生爆炸;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为燃烧带来充足的氧气,导致燃烧更旺;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能导电,造成安全事故。

15.(2019·苏州)下列说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答案】D

【解析】家中燃气泄漏,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所以不能开灯检查,应该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释放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稀释浓硫酸时,因为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且浓硫酸的稀释会放出大量热,所以应该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造成酸液飞溅,发生危险;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水会造成火势的蔓延,可以用湿抹布盖灭,能起到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离开,寻找安全出口。

10.(2019·南京)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C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

5.(2019·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爆炸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剧燃烧现象。

氮气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氦气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2019·河北)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B.保存海鲜时用甲醛溶液浸泡

C.在高原上用高压锅煮饭

D.雷雨时打着伞在开阔地行走

【答案】C

【解析】楼房着火,不能乘电梯逃生,应沿楼梯逃生,A选项错误;甲醛溶液有毒,不能浸泡海产品,B选项错误;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食物不容易煮熟,应该用高压锅煮饭,C选项正确;雷雨时打伞在开阔地行走容易触电,D选项错误。

1.(2019·自贡)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答案】B

【解析】A标志表示的意义是爆炸物质;B标志表示的意义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标志是节水标志,表示的意义是节约用水;D标志表示的是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8.(2019·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如果盖上锅盖,锅内食用油燃烧会消耗空气中氧气,最终因氧气耗尽而熄灭,因此锅盖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8.(2019·雅安)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正确的是()

A.进入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B.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C.人体适量补钙——防止患甲状腺疾病

D.森林大火的灭火原理——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