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说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16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平行线说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行线说课.docx

《平行线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线说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行线说课.docx

平行线说课

5.2.1《平行线》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的第1小节《平行线》。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这些知识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同时,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设置“观察”、“讨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及成因:

由于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初步接触了平行线,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因而对于平行公理推论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二、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数学思考: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情感态度:

(1)通过对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3)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教法学法分析: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法和学法:

1、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探: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模型,动手画图与合作讨论,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论。

同时,通过设置拓广探索、应用延伸等练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学生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

4、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同时,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教学,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流程图如下:

归纳小结

整理反思

应用延伸

探究思考

反馈练习

落实新知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布置作业

形成技能

综合运用

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公理

平行线的概念

巩固练习

拓广探索

建立模型

平行公理的推论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引入

课题

让学生感受一组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平行线(板书课题)

通过熟悉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无处不在,也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好了情感准备。

 

 

1、建立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模型,并思考问题:

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2、平行线的概念

(1)学生讨论得到:

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parallel),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吗?

(3)动手画一画,分小组讨论: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4)动画演示空间图形:

这样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那么它们平行吗?

在学生认识了平行线后,举出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进一步加深理解。

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组讨论,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演示空间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3、平行线的画法: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你能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吗?

能画出几条?

(2)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3)练习:

过点P画直线MN的平行线:

 

4、平行公理:

(1)讨论:

在前面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2)类比前面我们学过的“垂线的性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归纳平行公理。

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

通过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指出画平行线的关键:

一放、二靠、三移、四画,加强直观教学。

这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些变式图形,打破思维局限,牢固掌握画平行线这一基本技能。

通过观察、画图、讨论等探索过程,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平行公理,从而把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5、平行公理的推论:

(1)讨论:

过点B、C分别画直线a的平行线b和c,那么b和c平行吗?

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

(3)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从学生感兴趣且容易理解的问题入手,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

然后自然过渡到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过程,让学生乐于接受。

 

1、巩固练习:

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3)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

通过练习,巩固平行线的概念及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落实基础知识。

2、综合运用:

P19、第7题。

说明:

(1)学生画图、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集体讲评、示范。

这组练习是“基础练习”与“复习巩固”的综合。

让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使学生能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3、拓广探索:

小红的妈妈是舞蹈教师,有一次快到六一儿童节了,需要编排一个舞蹈,规定排成三行,然后变换各种队形。

小红一听,高兴地对妈妈说:

“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让我来替您参谋参谋。

”小红利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

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出了四种队形。

小红的妈妈一看,果然好办法,队形变化多端。

你知道小红是怎样设计的吗?

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教师利用动画展示。

通过拓广探索,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

同时,通过学生设计不同的队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究:

(1)、如图

(1)点D是AB的中点。

①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E。

②量一量AE、CE的长度,它们相等吗?

③量一量DE、BC的长度,它们有何关系?

(2)、如图

(2)在梯形ABCD中,AD∥BC,点E是AB的中点。

①过点E作AD的平行线,交CD于点F,EF与BC平行吗?

②量一量DF、CF的长度,它们相等吗?

③量一量EF、AD、BC的长度,它们有何关系?

 

通过这组练习,既复习了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又以探究的形式将知识进一步延伸,拓广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以后学习

 

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埋下了伏笔。

归纳

小结

整理

反思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明:

学生分组小结,各组代表发言交流体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赞扬。

让学生自己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

作业

形成

技能

1、P19第8题

2、P41第12题

说明:

教师鼓励学生精心设计,并将自己的得意作品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

第1题让学生利用平行线设计一些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平行线的美学价值。

第2题让学生利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画出自己家住房的平面图,自己设计一个户型,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说明:

归纳

点拔

设问

引导

教师活动

创设

观察

学生活动

反思

交流

讨论

操作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三个注重:

1、注重对学生几何学习兴趣的培养。

本节课利用生动的图片、动画和模型,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和现实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通过设置反馈练习来巩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画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设置探究题及图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大胆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5.2.1《平行线》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的第1小节《平行线》。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这些知识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同时,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设置“观察”、“讨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及成因:

由于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初步接触了平行线,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因而对于平行公理推论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二、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数学思考: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情感态度:

(1)通过对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3)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教法学法分析: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法和学法:

1、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探: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模型,动手画图与合作讨论,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论。

同时,通过设置拓广探索、应用延伸等练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学生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

4、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同时,通过平行公理推论的教学,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流程图如下:

归纳小结

整理反思

应用延伸

探究思考

反馈练习

落实新知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布置作业

形成技能

综合运用

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公理

平行线的概念

巩固练习

拓广探索

建立模型

平行公理的推论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引入

课题

让学生感受一组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平行线(板书课题)

通过熟悉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无处不在,也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好了情感准备。

 

 

1、建立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模型,并思考问题:

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利用这个模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2、平行线的概念

(1)学生讨论得到:

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parallel),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2)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吗?

(3)动手画一画,分小组讨论: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4)动画演示空间图形:

这样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那么它们平行吗?

在学生认识了平行线后,举出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进一步加深理解。

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组讨论,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演示空间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3、平行线的画法: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你能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吗?

能画出几条?

(2)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

(3)练习:

过点P画直线MN的平行线:

 

4、平行公理:

(1)讨论:

在前面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2)类比前面我们学过的“垂线的性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归纳平行公理。

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

通过动画演示平行线的画法,指出画平行线的关键:

一放、二靠、三移、四画,加强直观教学。

这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些变式图形,打破思维局限,牢固掌握画平行线这一基本技能。

通过观察、画图、讨论等探索过程,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平行公理,从而把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5、平行公理的推论:

(1)讨论:

过点B、C分别画直线a的平行线b和c,那么b和c平行吗?

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平行公理的推论。

(3)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从学生感兴趣且容易理解的问题入手,向学生初步渗透反证思想。

然后自然过渡到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过程,让学生乐于接受。

 

1、巩固练习:

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3)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

通过练习,巩固平行线的概念及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落实基础知识。

2、综合运用:

P19、第7题。

说明:

(1)学生画图、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巡回指导、集体讲评、示范。

这组练习是“基础练习”与“复习巩固”的综合。

让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使学生能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

3、拓广探索:

小红的妈妈是舞蹈教师,有一次快到六一儿童节了,需要编排一个舞蹈,规定排成三行,然后变换各种队形。

小红一听,高兴地对妈妈说:

“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让我来替您参谋参谋。

”小红利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

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出了四种队形。

小红的妈妈一看,果然好办法,队形变化多端。

你知道小红是怎样设计的吗?

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在全班交流,然后教师利用动画展示。

通过拓广探索,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

同时,通过学生设计不同的队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究:

(1)、如图

(1)点D是AB的中点。

①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E。

②量一量AE、CE的长度,它们相等吗?

③量一量DE、BC的长度,它们有何关系?

(2)、如图

(2)在梯形ABCD中,AD∥BC,点E是AB的中点。

①过点E作AD的平行线,交CD于点F,EF与BC平行吗?

②量一量DF、CF的长度,它们相等吗?

③量一量EF、AD、BC的长度,它们有何关系?

 

通过这组练习,既复习了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又以探究的形式将知识进一步延伸,拓广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以后学习

 

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埋下了伏笔。

归纳

小结

整理

反思

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明:

学生分组小结,各组代表发言交流体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赞扬。

让学生自己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

作业

形成

技能

1、P19第8题

2、P41第12题

说明:

教师鼓励学生精心设计,并将自己的得意作品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

第1题让学生利用平行线设计一些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平行线的美学价值。

第2题让学生利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画出自己家住房的平面图,自己设计一个户型,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说明:

归纳

点拔

设问

引导

教师活动

创设

观察

学生活动

反思

交流

讨论

操作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三个注重:

1、注重对学生几何学习兴趣的培养。

本节课利用生动的图片、动画和模型,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和现实生活,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通过设置反馈练习来巩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画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设置探究题及图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大胆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平行线》说课稿

建三江洪河中学曲桂英

一、教学背景: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5.2.1平行线是在学生已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它是几何的基础知识,为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应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此

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行线的画法和表示法。

难点: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用推平行线的方法画平行线

教育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该包括:

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概念;用符号表示平行线;会用两种方法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及其平行公理。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平行线的进一步认识,再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进一步体验数学语言的优美与精练,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目标:

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加合作交流的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

引导——类比法

1.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尝试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平行线的定义要求、表示方法及其画法,充分注意初一学生思维的特点,降低认知难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在解决重点、难点方面能起到辅助作用.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

师生互动温故知新10

小组合作拓展应用25

引导小结巩固提高4

布置作业分层训练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

出示一组有关平行线的图片,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以家喻户晓的电视广告为本堂课的引入,目的是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特点,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当中,同时也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气氛。

并由此引出平行线的定义。

同时出两道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

设计意图:

平行线的内容在小学阶段虽已有接触,但是十分肤浅。

本节课则是平行线知识的螺旋上升。

所以先直接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强调概念中三个关键词语: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再通过举反例来加深对平行线定义的理解。

师生互动温故知新

找一找,教室里面有平行线吗?

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设计意图:

1、在学生所举的实例中几乎都是线段平行,教师先否定再强调平行线的定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让学生充分经历从客观实际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平行线的表示: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AB∥CD,读作:

 “AB平行于CD” 

m∥n读作:

 “ m平行于n”

你会找平行线吗?

出示一个立方体,找出所有的平行线

设计意图:

1、再一次强调平行线的定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平行符号。

小组合作拓展应用

生活与数学:

利用平行线来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

设计意图:

数学源于生活。

通过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数学探究,允许学生相互交流,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彼此都是学习的伙伴,他们通过学习交流,互相讨论、沟通乃至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突破创新,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你会画平行线吗?

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你能借助三角尺和直尺画出平行线吗?

想一想

经过直线外一点P能画几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呢?

结论:

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

1、通过先前对立定跳远测成绩的探究,接着类比到通过画垂线来画平行线,这样比较自然,而且很容易得到平行公理.

2、对于用推平行线来画平行线的方法,教师应注重规范的画法,强调一放二靠三推四画的四字要决。

引导小结巩固提高

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1、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2、找出图中各对互相平行的直线。

3、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学好数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数学。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交流,并获得方法。

允许学生互相讨论、沟通乃至思维碰撞、集思广益、突破创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布置作业分层训练

畅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