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诗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1926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三中考诗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中考诗词.docx

《初三中考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中考诗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中考诗词.docx

初三中考诗词

初三语文诗词鉴赏

专题一:

把握诗词意象,理解作者情感

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真题典例

[2014·宁波]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东 坡①

[宋]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东坡:

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

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分)(★)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特征的辨析能力。

我们首先要知道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从而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由诗的前两句可知诗人写的是雨后夜晚月色明晰、夜深人静的景象,由此可知当时的环境特点。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赏析能力。

看到诗后先准确找出可以帮助理解情感的词语,然后联系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①东风、飞絮代表暮春季节,表现伤感、惆怅之情;②烟雨、风絮、草表达愁情;③反意为诗要反意理解。

本诗歌借助于雨后人静、月色清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融入自然的快乐之感。

其实,诗人还有一种“闲人”的惬意,因为诗作写于苏轼贬官之时。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分析理解诗词中人物形象。

2.把握意象意境,分析诗词主旨。

3.融入意境体会情感。

方法总结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诗词中的形象,首先要弄清刻画形象的基本方法:

①通过事件表现;②用环境来烘托;③运用直接或间接描写(语言、行为、心理、细节等)。

鉴赏形象,可从三步入手:

①感知形象;②分析形象特点;③明确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答题时注意:

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要做到:

①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③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④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情感类题型切入点:

①从题眼入手;②从关键诗句入手;③从作家的相关背景入手;④从意象的象征义入手;⑤从诗歌的题材入手。

主旨类题型答题技巧: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2014·杭州]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

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

②棹(zhào):

船桨。

③孤亭:

这里指螺川。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川早发”的“早”?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4·乐山]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上片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片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4·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

春光好。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5.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

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

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6.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

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

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

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

美之情。

四、[2014·黄冈]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不 见①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②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②世人:

指统治集团的人。

③匡山:

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7.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4·株洲]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8.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________;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六、[2014·温州]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春思①

[北宋]苏 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

鸟名。

③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0.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

探究诗词内容,描绘诗句画面

一、[2014·台州]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①田舍:

农家。

②筑圃:

修筑打谷场。

③菁:

水草。

④天末:

天边。

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_________”的气息。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

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考查我们依据诗句,发挥想象的能力。

什么是画面?

就是一瞬间定格出来的内容。

当然,描述画面,我们还要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把握意境,按要求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二、[2013·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很有意味。

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一细节描写出来。

要求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对话。

(3分)(★)

答案:

示例:

“嗨,回京城呀?

”我掩饰不住惊喜,“请给我带封信回去。

”可怎么跟家人说,又跟家人说什么呢?

我寻思着。

算了吧,还是带个口信,报个平安吧。

“告诉我家人,我一路平安好了。

”(声音有些低沉)“好吧,一定带到。

”我拱拱手,转身策马,“驾!

[解析]开放题。

注意神态、语言、现场感。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概括诗歌的大意。

2.描绘诗句的画面。

方法总结

解题方法。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等。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

4.细读诗歌,感悟诗歌的独到之处。

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2013·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 行

[清]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①蘼芜(míwú):

香草名。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菏泽]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寿阳曲 远浦归帆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①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①酒旆(pèi):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招徕顾客的幌子。

3.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__是近景,_________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分)

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扬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题齐安城楼

杜 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

拟声词。

②亭:

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5.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4·德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6.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3·营口]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虞世南①

垂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①虞世南:

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ruí):

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

凭借。

7.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

请描绘出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3·丽水、金华]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①幅巾:

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

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

何处。

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3·湖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辋川①六言(其五)

王 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①辋川:

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9.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

品味诗词语言,鉴赏诗词艺术

例题[2014·东营]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凭阑人 金陵道中

[元]乔 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2分)(★)

[答案]

(1)语言:

①用语奇特,精练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

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2)写法:

①衬托。

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的,含蓄蕴藉。

②白描。

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

③寓情于景。

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3)构思:

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阅读诗歌,应注意意象的特征、形象的特征以及意境的特征,它们共同为表达情感而服务。

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问包括炼字、分析语言特色、分析技巧手法、分析构思等。

从诗歌的内容方面提问包括分析句意、分析意境、分析主旨等。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

2.名句欣赏。

3.赏析常见的诗词艺术手法。

方法总结

一、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名句欣赏。

名句欣赏答题步骤:

(1)使用什么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2)描绘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特点;(3)简要说明诗句在写景、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艺术效果;(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赏析常见的诗词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型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艺术特色型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

(特色)手法+内容分析+感情

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崇光:

美艳的光彩。

1.有人评价本诗“恐”字用得非常精巧,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2.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孙 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

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

一蓑烟雨湿黄昏。

3.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①明镜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③万点声。

[注]①淡磨:

轻磨拂拭。

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②檐楹:

池塘边房屋的瓦檐和楹柱。

③荷心:

荷叶。

5.“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即 事①

[宋]徐 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①即事:

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

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

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6.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14·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

诗人。

②上林:

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7.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中考:

江宁一模: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3分)

词的上片,一个

(1)“▲”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

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

(2)“▲”,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3)▲之情。

要求:

(1)用词中的字填空;

(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

江宁二模: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①接舆②醉,狂歌五柳③前。

[注释]①值:

遇到。

②接舆:

春秋时楚国人。

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这里以接舆比裴迪。

③五柳:

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8.阅读这首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3分)

诗的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