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29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三下科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科学教案.docx

《三下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科学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下科学教案.docx

三下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

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游戏的科学”、“太阳与实践”、“点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里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

第三单元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手段揭开雨点有关的相关探究。

第四从自己的身体入手,引导学生涉猎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人体。

第五单元以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人是为基础,层层展开,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体验探究够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

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2、通过亲历种植、培养辣椒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

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3、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

4、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1、小车的运动 玩滑梯的启示3.2---3.10

2、跷跷板   弹簧力的学问3.11---3.17

3、有趣的磁铁  指南针3.18---3.24

4、单元梳理  但愿手抄报3.25---3.31

5、认识太阳   太阳和影子4.1---4.7

6、用太阳即使    制作计时工具4.8---4.14

7、灯泡亮了  让灯泡亮起来4.15---4.21

8、谁的本领大安全用电4.22---5.7

9、单元梳理  手抄报5.8---5.19

10、我们的身体   骨骼5.20---6.2

11、关节  肌肉6.3---6.13

12、单元梳理 手抄报6.14---6.21

13、蚂蚁  他们都是鸟6.22---7.6

14,猫和兔    多样的动物  7.7---7.15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单元说明:

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这些无处不再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逻辑构建上,体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本单元包括五课内容分别是《小车的运动》——推力和拉力,《玩滑梯的启示》,《跷跷板》,《弹簧的学问》,《有趣的磁铁》,主要研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单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使学生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小车的运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体会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次为出发点和生长基,衍生出探究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课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课活动内容定位在"游戏"的范畴,所以又衍生出《跷跷板》,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力的显著特征,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各种力的规律性变化.

教具学具:

《玩滑梯的启示》:

摩擦力的接触面——书皮与桌面的对比,酒盒或三合板正反两面;《跷跷板》:

简单机械盒——杠杆尺;《有趣的磁铁》:

磁铁性质实验盒,磁性玩具——如磁力棋.

 

1、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学生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教师准备: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或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

让同学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谈话:

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

使劲儿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

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

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

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及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

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效。

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

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

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

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活动二:

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

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

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

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教师小结: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

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

实验记录

小车受到的拉力

小车运动时间

我们的发现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拉力和推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谈话:

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

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

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

游戏规则

“让小车顺利地通过障碍物”规则:

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发现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全班交流。

活动三:

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3.自由活动: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谈话:

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

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

(2)活动评价: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4.拓展活动:

讲述:

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

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

还是推力和拉力吗?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2、玩滑梯的启示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青岛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本课通过玩滑梯的启示,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

(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

教学中力求体现探究性原则,运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本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糙)。

让学生猜一猜:

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哪一组会赢?

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有大小

1、出示游戏图片(一个同学蹲在地上,然后另一个同学拉着他前进。

)。

同学们做过这个游戏吗?

这里面有没有摩擦力?

经常在什么时候玩?

为什么平时不玩?

你愿意拉一个体重轻的还是重的?

为什么?

2、教师演示:

用手在桌子上搓。

提问:

这里面是否有摩擦力?

试一试轻推和重推有什么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有大小”。

摩擦力无处不在,但里面的知识也不少。

这节课你想研究与它有关的哪些问题?

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处理,归结到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让学生猜测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想到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2、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1)小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并选择出恰当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三)设计实验:

设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分组进行实验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减小的方法。

(四)寻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

你能找出身边有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认识更多有关的现象。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自我评价:

谈谈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或有所进步。

2、评价一下身边的同学: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特别好?

为什么?

三、拓展活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

一个小女孩站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山坡下,非常的着急。

教师介绍:

一个大雪过后的早上,一位生活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去上学,当她走到这个大山坡的时候,怎么也爬不上去。

你能帮她想个办法吗?

课后思考、交流。

反思

根据以上教案,我对《玩滑梯的启示》一课进行了授课。

对于本次本次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既有比较成功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优点

1、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造出各种条件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实现了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

2、重视了课堂评价的功能。

(1)、评价主题强调了多元化。

即评价不再是教师自己的事,学生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了评价,使评价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性。

(2)、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仅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还评价了学生在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及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水平。

(3)、强调了评价对教学的全过程参与,既进行了过程性的评价,有进行了终结性评价,并且多是鼓励性评价,使评价伴随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状态。

二、缺点

1、导入部分

在该环节,教师只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新事物,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时只想到通过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入“摩擦力”概念,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但是这样做,只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教师提前设好的“圈套”,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平时对摩擦力的存在现象其实已经很熟悉,只是没有把它们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摩擦力”的认识表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有可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调控下面的教学。

2、环节安排

虽然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在重点知识的研究上,“放”的度不够大,没有真正把知识放给学生去研究。

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可以将研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两方面整合为一个环节,让学生去探究,然后共同汇报。

3、本课设计的“拓展活动”比较容易解决,而且考虑到本节的教学目标,应在本节课全部完成,尽量不留课外作业,因此可以去掉。

以上缺点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去积极克服,从而更好地体现当前新课改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科学教学水平。

 

3、《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蜡烛、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木块、火柴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师:

请同学们看这么一个有趣的游戏‘蜡烛跷跷板’,仔细观察,看谁发现的多?

(估计生会说到它的左右两端不断的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

它为什么一会跷上去,一会又落下来?

(让生联想到他们玩跷跷板时回答)

二、活动一:

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10页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提到:

A、小孩能把大人压起来。

B、两个小孩能压起一个比她大的孩子。

C、不同的体重跷跷板为什么不平衡?

活动二、我们怎样使跷跷板板平衡。

学生很容易发现:

A、两个体重相等的同学能使跷跷板平衡。

B、要想把体重大的同学压起来必须做的离支撑点远一些。

(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杠杆尺、直尺、钩码亲自动手做作。

并交流)

活动三:

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平衡现象。

演员走钢丝、天平来称量物体等。

三、自由活动

玩“蜡烛跷跷板”的游戏。

并请学生讲出其中的道理。

四、课堂评价

1、你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哪些方面表现好?

2、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那些发现?

五、拓展活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有关平衡方面的知识,你能用它来做个跷跷板的小玩具吗?

课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做一个跷跷板小玩具。

 

4、弹簧的学问

教材分析

力是我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存在于我们周围。

这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弹簧等物体在形状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以弹簧为引子研究弹力的一些特点。

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以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生活中的推力、拉力和摩擦力,了解了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初步设计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实验。

弹簧等物体产生的弹性、弹力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怪的,他们可能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这种力的现象进行过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系统的、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弹性和弹力。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等探究材料,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弹簧等物体进行必要的观察,激发学生们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玩什么?

生:

玩弹簧。

师:

对,今天我们来玩弹簧,研究弹簧中的学问。

(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研究新知

师:

你们玩过弹簧吗?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在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发言

(一)、玩玩具认识弹力

1、师:

其实弹簧还有好多的玩法。

只要你们在玩的过程中细心的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

接下来,我们做小组玩弹簧的游戏,看哪组玩的花样多,新的发现多。

注意要随时把发现记录在你们的智慧本子上。

2、生小组活动。

3、汇报

师:

哪一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玩的方法及发现。

师板书拉长压缩恢复原样弹力

4、小结:

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产生了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同时出示幻灯片)

(二)、认识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

大家评价的都很好!

在刚刚的探索活动中我们找到了弹簧有弹力。

弹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弹力?

2、生自由举例

(三)、图片欣赏

师:

我们班的孩子不但爱探究知识还是一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